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枋寮乡(台湾话:Pang-liâu-hiong;台湾客家语饶平腔:biongˇ liau hiongˇ,南四县腔:biongˊ liauˇ hiongˊ)位于台湾屏东县西部中段偏南,北临新埤乡、东邻春日乡,东北连来义乡,西北连佳冬乡,西南滨台湾海峡,南接枋山乡。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1年9月28日) |
枋寮乡 Fangliao Township 旧称:板寮 | |
---|---|
乡 | |
坐标:22°21′56″N 120°35′37″E | |
国家 | 中华民国 |
省 | 台湾省 |
上级区划 | 屏东县 |
下级区划 | 15村331邻 |
政府 | |
• 行政机构 | 枋寮乡公所 (立法机关:枋寮乡民代表会) |
• 乡长 | 洪茂丰(枋寮乡乡长列表) |
面积 | |
• 总计 | 57.7347 平方公里(22.2915 平方英里) |
海拔 | 27 米(89 英尺) |
人口(2024年9月)(8,768户) | |
• 总计 | 22,661人 |
• 排名 | 屏东县的第11位 |
• 密度 | 393人/平方公里(1,017人/平方英里) |
时区 | 国家标准时间(UTC+08:00) |
邮递区号 | 940 |
户政资料代码 | 10013160 |
毗邻 | 新埤乡、佳冬乡、枋山乡、春日乡、来义乡 |
网站 | www |
本乡位处屏东平原与恒春半岛的中介点,沿海地区地势平坦,多辟为养殖渔业区,近山地区稍有起伏,早期以种植稻米为主,现以改种莲雾、芒果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产品,气候上属热带季风气候。
早期枋寮乡东方、南方为拥有许多天然林木的傀儡山,清代康熙年间漳州人至此开垦时,以伐木锯板搭寮为生,故名“枋寮”或“板寮”[1]。拓垦初期,清廷为采军船用材,樵匠至此筏木并筑寮至材,以船接运中国,为一军匠屯聚之处。而在1764年的《重修凤山县志》中,已有“枋寮街”一词的记载[注 1][2]。
雍正九年(1731年),清廷在万丹(今屏东县万丹乡)增设县丞驻守,管辖“淡水、枋寮口”等处。同时将下淡水巡检驻守的地方调到大崑麓(今屏东县枋寮乡大庄村)
清代年间本地隶属福建省由台南府凤山县管辖设总理一人办理行政,日治时代后,明治二十九年(1896年)本乡成立水底寮庄、北势寮庄、北旗尾庄,每庄设总理一人治理政事,到了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将三庄的总理制度废止改设区长,置其办事处于枋寮及水底寮,隔年三月施行保甲制度,联合甲置于水底寮。[来源请求]1920年,实施地方制度改正,枋寮庄属高雄州潮州郡。枋寮庄分为枋寮、番子仑、大庄、水底寮、北旗尾、新开、内寮、大响营等8个大字[3]。
1945年台湾由中华民国接管后,枋寮庄改为“枋寮乡”,属高雄县潮州区。1950年,调整行政区域,屏东立县,与高雄县分治,枋寮乡改隶屏东县[4]。
年份 | 人口 | ±% |
---|---|---|
1981 | 33,202 | — |
1986 | 32,517 | −2.1% |
1991 | 31,422 | −3.4% |
1996 | 30,936 | −1.5% |
2001 | 29,474 | −4.7% |
2006 | 27,632 | −6.2% |
2011 | 26,218 | −5.1% |
2016 | 24,826 | −5.3% |
2021 | 23,246 | −6.4% |
来源: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内政部.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6). |
根据屏东县枋寮户政事务所统计,2023年底枋寮乡户数约8.7千户,人口约2.3万人,乡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村分别是隆山村与玉泉村,2023年底两村人口分别为4,747人与460人[5]。
任次 | 姓名 | 备注 |
---|---|---|
1 | 陈载吉 | |
2 | 陈春田 | |
3 | 谢顺益 | |
4 | 谢顺益 | |
5 | 陈载吉 | |
6 | 陈载吉 | |
7 | 萧月照 | |
8 | 叶荣贵 | |
9 | 叶荣贵 | |
10 | 吴良兴 | |
11 | 吴照雄 | |
12 | 陈军国 | |
13 | 吴照雄 | |
14 | 吴照雄 | |
15 | 陈训宗 | |
16 | 陈训宗 | 停职 |
代理 | 林丰精 | |
17 | 卢文信 | |
18 | 陈亚麟 | 停职 |
代理 | 黄道东 | |
18 | 陈亚麟 | 复职 |
19 | 洪茂丰 |
枋寮乡公所是枋寮乡最高层级的地方行政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乡自治的行政机关,同时负责执行县政府及中央机关委办事项。枋寮乡的自治监督机关为屏东县政府。乡长由全体乡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枋寮乡公所并置乡政会议,为乡政最高决策机构,在乡长之下,设有5课3室等8个内部单位及3个附属机关[6]。
枋寮乡民代表会是枋寮乡的最高民意机关,代表枋寮乡全体乡民立法和监察乡政。乡民代表由公民直选选出,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枋寮乡民代表会共有11位乡民代表,分别为第一选区5席乡民代表、第二选区4席乡民代表、第三选区2席乡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1位乡民代表互选产生[7]。
现今枋寮乡行政范围的确立,来自于1920年,日本将台湾十二厅改为五州二厅,设枋寮庄属高雄州潮州郡。枋寮庄辖枋寮、番子仑、大庄、水底寮、北旗尾、新开、内寮、大响营等8个大字[3]。1945年,改为“枋寮乡”,属高雄县潮州区。1950年,调整行政区域,枋寮乡改隶新成立的屏东县。 枋寮乡的行政区划辖有枋寮村、保生村、中寮村、安乐村、隆山村、天时村、地利村、人和村、内寮村、新开村、东海村、大庄村、新龙村、太源村、玉泉村等15个村,共计331个邻[8]。
枋寮乡行政区划 |
枋寮高中读步枋寮人文课程,介绍本乡独特的历史文化资产,以下资料依照课程内容排版补充。
枋寮艺术村“建村”历史,与枋寮当地人文,以及火车站发展息息相关。1996年,枋寮地区一群怀抱开创艺文环境理想的年轻人,他们有的是出国学艺后,准备好好回馈家乡,现任职屏东教育大学的林右正老师,就是其中关键人物。还有致力地方美学教育多年的艺术家,“乡音美术会”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团体,如今它已转型为“枋寮艺文发展协会”,而且长期进驻枋寮艺术村。
至于枋寮艺术村本体建筑,则是利用火车站老旧铁路员工宿舍整修,使闲置空间再行利用。话说从头,2001年文建会推出“闲置空间再利用”政策,枋寮生活文化促进会顺势提出利用枋寮火车站周边的闲置空间计划,丰富的艺术环境改造内容,获得文建会肯定与补助,各级地方政府也全力促成此项计划,枋寮终于开启一口最重要的“艺术之窗”。
枋寮艺术村于2002年12月纳入铁道艺术网络计划;该站也从早期以“枋寮乡F3特区经营管理委员会”及“枋寮生活文化促进会”为经营单位,于2005年由经营管理至今。
枋寮艺术村成立后,广邀各类艺术家及社团进驻,目前已有石雕、木雕、纸雕、铁雕、版画、马赛克、音乐、装置艺术、皮雕等等艺术家与社团驻村,希望打造有特色的艺术村。其中擅长偶戏的黄明道老师,热切投入的表演艺术,内涵无尽的热力与创意,如今即使黄老师骤逝,艺术村热闹的偶戏剧场,还是让游客回味再三。
2020年枋寮艺术村已正式废村。因为未知的因素,导致屏东县政府文化处不愿意续约,而乡公所也没有经费可以承接,于是枋寮F3艺文特区正式走入历史。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