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臺灣民變領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朱一贵(1690年—1722年),小名祖,福建漳州府长泰县人,天地会成员[1],是清朝时期台湾首位大型武装起义举事者、清朝台湾三大民变朱一贵事件的发动人。因为他姓朱,跟明朝皇族同姓,遂以反清复明为号召。举事期间,定国号为“大明”,年号“永和”,穿上龙袍,登基为中兴王,后人俗称鸭母王、鸭母皇帝[2]。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09年2月17日) |
根据朱一贵被捕的供词,朱一贵生于康熙廿八年(1689年),是福建省漳州府长泰县人[3]。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独自来台,在台湾道衙门工作,担任守夜差役[注 1][注 2]。曾以佣工、种田为生,后在鸭母寮(今高雄市内门区光兴里)以养鸭为业,为人豪爽好客,有“小孟尝”、“鸭母王”之称(传说他养的鸭产下的鸭蛋有2个蛋黄[4])。
1720年(康熙五十九年),台湾凤山县县令出缺未补,由台湾知府王珍自摄县政。1720年,福建巡抚吕犹龙题参王珍等亏空官银15万两。王珍为弥补财政上的漏卮,令次子代摄凤山知县。[5]王珍次子巧立名目,横征暴敛,农人不从便加以拘捕囚禁,造成凤山县农人普遍的痛苦。[6]
朱一贵即控王珍之子5项恶政:
朱一贵和直到九月投降清军的杜君英俱于十月押解北京。朱一贵被捕时面对平乱之福建水师提督施世骠(施琅之子,施世纶之弟)、清朝官员蓝廷珍,犹昂然自立,自称孤家,并以反满的言论痛斥清吏道:“我复兴大明,怎么可以说是造反?反而你们堂堂汉人,却在清廷做官,才真的是造反。”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2月22日,朱一贵、李勇、吴外、陈印、张阿山等人遭凌迟处死,亲属一同罹难。而事变起时,原任台厦道梁文煊、同知王礼、知县吴观域、朱夔因弃台而逃,均遭清廷押回台湾处斩于市。知府王珍已死,亦遭开棺戮尸示众。[10]
故事背景有涉猎朱一贵事件的作品如下: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