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宜兰市

臺灣宜蘭縣的縣轄市,為宜蘭縣政府所在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宜蘭市
Remove ads

宜兰市台湾话Gî-lân-chhī),旧称“五围”[1]:14,位于台湾兰阳平原精华区的中央,为宜兰县县治所在地。全市面积为29.4080平方公里,是全台面积最小的县辖市[3];市内人口约有9.5万人,为宜兰县人口最多的城市[2]

事实速览 宜兰市Yilan City 旧称:五围[1]:14, 国家 ...
Remove ads

1810年宜兰县区纳入清版图,1812年正式设厅治理,五围(今宜兰市)成为厅治。1813年,宜兰城修筑完成,城内设施在数年内一一完备,宜兰城俨然成为兰阳平原的政治、经济、文教中心。1940年,成为日治时期的州辖市。1945年,改为县辖市。1950年,改隶宜兰县,并为县治。在历史背景与丰厚的文化资源条件下,宜兰市也被誉为宜兰县的文教特区。因此,境内有县政府县议会县史馆等全县级的设施。

Remove ads

历史

宜兰市旧名“五围”,系嘉庆年间福建漳州漳浦吴沙于1796年得柯有成等人资助,广招漳、泉、粤三籍流民进入蛤仔难地区,建筑土围为根据地[1]:12,依开垦先后为头围(今头城镇头城街,1796年开垦)[1]:12、二围(今头城镇二城里,1798年开垦)[1]:12、三围(今礁溪乡三民村,1798年开垦)[1]:12、四围(今礁溪乡吴沙村,1799年开垦)[1]:13、五围(1802年开垦)等地,五围即今之宜兰市[1]:14

荷西时期,1626年5月11日,西班牙人到达台湾最东点,将其命名为“Santiago”(三貂角),12日至鸡笼,16日占领今基隆和平岛,建立“圣萨尔瓦多”城[1]:2。1632年,占领产金甚多的蛤仔难沿岸,称“Santa Catarina”。1633年,招抚各社原住民。1634年,在蛤仔难建立教堂[1]:3。1641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听闻距淡水一日半行程的蛤仔难有产金地,于是派遣探险队前往探采沙金。1642年9月4日,西班牙人遭荷兰人驱逐出境[1]:4。1644年,荷人闻台湾东部产金,派上蒙尉(Pinter Boon)往征蛤仔难。蛤仔难24社长老曾至淡水提议和好,9月,荷军远征蛤仔难地方,计有44社归顺[1]:4。1661年,郑成功率军入台,4月4日,荷兰普罗民遮城守军投降。5月2日,改赤崁地方为东都明京,设一府二县,一府即承天府,二县即天兴县、万年县,改大员为安平镇。12月13日,与郑氏订约,退出台湾。1668年5月,鸡笼、蛤仔难之荷人始离去,但郑氏势力未及,蛤仔难为化外之地[1]:6

1683年,郑克塽明郑亡,台湾纳清版图,属福建省台湾府,辖三县,即台湾县、凤山县、诸罗县[1]:7。蛤仔难地区属诸罗县[1]:7。1731年,设淡水厅,蛤仔难归属淡水厅管辖[1]:10。1796年,吴沙入垦蛤仔难地区[1]:12,1802年,入垦五围(今宜兰市)[1]:14。1808年,闽浙总督方维甸奏请收蛤仔难入版图[1]:18,1809年,清仁宗确立收蛤仔难入版图[1]:19,1810年4月,知府杨廷理始筹备噶玛兰设厅事宜[1]:20。1812年7月,设噶玛兰厅,厅治五围(今宜兰市)[1]:22。1875年,沈葆祯等人奏请将台湾分为二府八县一厅,9月12日置台北府,辖淡水、新竹、宜兰三县及基隆厅。噶玛兰厅改制为宜兰县[1]:54,县治五围改称本城堡[4]:25。1885年9月15日,清廷宣布台湾建省,改福建巡抚为“福建台湾巡抚”,以刘铭传为首任巡抚[1]:59。1887年9月8日,全省划分为三府一直隶州三厅十一县[1]:60

1895年,甲午战争后,日本与清廷订立马关条约将台湾收入日本版图[1]:64。6月28日,台湾分三县一厅,宜兰地区改设宜兰支厅,隶属台北县[1]:70。1897年5月起,改六县三厅,宜兰支厅升格为宜兰厅。1901年11月,全台分二十厅,宜兰正式成为一级行政区[1]:76。1920年,7月27日,台湾地方改制,废宜兰厅,全台分五州二厅,改隶台北州,本城堡属宜兰郡管辖[1]:154。10月1日,本城堡改为宜兰街[1]:156。1940年10月29日,宜兰街升格为宜兰市[1]:240

1945年台湾由中华民国接管[注 1],将日治时期的五州、三厅、十一州辖市(含厅辖市)改为八、九省辖市、二县辖市[注 2],宜兰市为县辖市,隶属台北县[注 3][1]:265[4]:67。1950年调整行政区域,全台湾划分为十六县五省辖市一管理局;10月10日,宜兰立县,与台北县分治,宜兰市改隶宜兰县,并为宜兰县县治[1]:297、300[4]:68。2014年3月调整行政区域,宜兰市由40个里调整为38个里[5]

Remove ads

地理

地形

宜兰市位于台湾兰阳平原精华区的中央,东通壮围乡,西连员山乡,南邻兰阳溪五结乡相对,北接礁溪乡

宜兰市为兰阳溪冲积扇冲积层上的一部分,就地质而言,宜兰冲积扇平原,是由地盘上升与溪川冲积所形成。依台湾地质分区则属滨海平原地质区。再依据过去之研究,兰阳溪冲积扇地区之冲积层由暗灰色及黄褐色之沙、砾、黏土而成,厚度约在数十米以上,底土为黏土质壤土,即粉沙质黏壤土,属于全新世非海相沉积层,此种冲积层是第四系之现世层[6]:142。 兰阳溪冲积扇是宜兰平原之根据,因其形成期较早,故地面平坦。其扇顶高度约200米,在牛斗附近,扇端高约10米, 约在罗东宜兰铁路线之西,而扇径约19公里[6]:142

水文

宜兰市主要河川有兰阳溪宜兰河[6]:148—160

兰阳溪是宜兰地区最主要、最大且最长的一条河流,贯流于雪山山脉中央脊梁山脉之间,发源于今南湖北山3535米的思源垭口附近,接近大甲溪的源头,但与其背道而驰本溪上游流于峡谷之中,向东北方向流,其上游重要支流有马当溪逸久溪米磨登溪四重溪[6]:148。兰阳溪的支流皆短小,主要以清水溪(发源于中央山脉)和冷水溪(发源于雪山山脉)两支流为主。冷水溪经过宜兰市之北后,向东南流至廍后(壮围乡)附近,流入兰阳溪,为今日之宜兰河(川),即古称廍后溪者;向东北流者为头围溪,沿海岸北流至乌石港入海[6]:150

宜兰河是兰阳溪水系北岸的主流,由北而南先后有小礁溪大礁溪五十溪大湖溪等四条小支流汇集而成[6]:154。宜兰河发源于海拔109米,主流长25公里,从员山大桥至出海口流长17.25公里,比降1/300~1/2,000,洪水流量908.00秒/立方米,总流域面积149.06平方公里[6]:155。宜兰河过宜兰市的下游处,河道流游于五间、七张、十三股之间,因地势低平,每每在台风或骤风之际,河道即生变化。而河道的变迁往往造成严重水患,以及田园的流失[6]:158

Remove ads

气候

事实速览 宜兰市, 气候图表 ...

宜兰市属副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温暖,平均气温以七月28度左右最高,一月15度以上最低,年平均温22.2度,其年平均蒸发量低于800毫米[6]:188、201。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5%[6]:190。年雨量充沛,年平均雨量2,776毫米,以四月份的雨量最少,而九月份的雨量最多。年降雨日数为210日,比有雨港之称的基隆207日多。宜兰市雨源以5、6月的梅雨、7、8、9月的台风为主。秋天是西南季风转为东北季风的过渡时间,其消退的十分快速,又加上宜兰地区三角洲的地形影响,故秋天多雨[6]:183

更多信息 宜兰(1991年至2020年), 月份 ...
Remove ads

人口

更多信息 年份, 人口 ...

根据宜兰县政府民政处及内政部户政司统计,2024年底宜兰市户数约3.9万户,人口约9.5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约3,227人,是宜兰县人口最多、人口密度第二高的行政区[2],也是台湾人口密度第五高的县辖行政区[注 4][3]。市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里分别是思源里与大新里,2024年底两里人口分别为5,410人与831人,其中思源里也是宜兰县人口第四大村里[2];人口密度最高与最低的里分别是中兴里与南桥里,2024年底两里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公里17,324人与839人[7][2]。2024年底宜兰市人口年龄构成中,有13.25%是0至14岁人口,67.92%是15至64岁人口,18.82%是65岁以上人口,在宜兰县人口超过1万人的行政区中,是老年人口占比最低的行政区[3]

Remove ads

政治

历任市长

Remove ads

市政组织

Thumb
宜兰市公所

宜兰市公所是宜兰市最高层级的地方行政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县辖市自治的行政机关,同时负责执行县政府及中央机关委办事项,宜兰市的自治监督机关为宜兰县政府。市长由全体市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宜兰市公所并置市政会议,为市政最高决策机构,在市长之下,设有5课4室等9个内部单位及5个附属机关[9]

宜兰市民代表会是宜兰市的最高民意机关,代表宜兰市全体市民立法和监察市政。市民代表由公民直选选出,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宜兰市民代表会共有16位市民代表,分别为第一选区4席市民代表、第二选区4席市民代表、第三选区5席市民代表、第四选区3席市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6位市民代表互选产生[10]

行政区

现今宜兰市行政范围的确立,来自于1920年,日本将台湾十二厅改为五州二厅,设宜兰街台北州宜兰郡,同时原属民壮阎堡的壮一及员山堡的金六结也在此时纳入市域,宜兰街新增壮一、金六结二保,成为二十九保[4]:47。1940年10月,宜兰街由宜兰郡独立出来,升格为宜兰市,直隶于台北州[4]:55,全市划分为昭和町区、本町区、文武町区、富士町区、锦町区、荣町区、旭町区、宫前町区、南町区、东町区与北町区十一区[4]:62—63。1943年4月,改划分为旭町(旭、荣)、锦町(锦、富士)、幸町(文武、宫前)、本町(本、昭和)、 曙町(东)、富田町(南)与川端町(北)七町[4]:63—64。 1946年1月16日,宜兰市改组为县辖市,隶属台北县[4]:67。1950年10月,调整行政区域,宜兰市改隶新成立的宜兰县[4]:68

宜兰市共辖38个里,其行政区域分布情形为:

更多信息 次分区, 里 ...
宜兰市行政区划
Thumb
Remove ads

经济

文化

布袋戏

宜兰的布袋戏自公元1850年开始流行,约8寸高的木雕彩绘木偶,以布饰配成木偶的身体,以表演者的五指和手部的动作,在搭建的木“戏台”来把布袋戏演活出来。宜兰布袋戏可以分为传统布袋戏金光布袋戏霹雳布袋戏三大主题,其中后两者自1950年代起流行,传统布袋戏曾经因为“金光”和“霹雳”的兴起而一度式微,自1960年代由当地政府和民间团体努力下,现时三者可以并存。

文教地点

教育

传统时代,学而优则仕,清廷透过科举将学习优良者选拔成为县学、府学生,再经过童试、乡试、会试,成为秀才举人进士,后二者政府给予官职,成为国家的领导阶层,但真正进行教育的结构,是各地方的书房、义学、社学、私塾等机构以启蒙教育为主,其目的为培养基本读书及识字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应科举考试的基础[11]:2、12。1812年,知府杨廷理以宋代理学名家杨龟山之名,于噶玛兰厅创建仰山书院,但未及延聘老师授课,屋舍就已倾圮废置。1819年,通判高大镛草创章程,延聘湖南湘潭岁贡生杨典山为院长,寄居衙署内主讲。1821年,姚莹整顿章程,附入淡水厅学。并延请拔贡李维扬在文昌宫主讲,当时从师肄业生共80名[11]:49。1825年,通判吕志恒借用文昌宫进行讲课活动[11]:49—50。1830年,通判萨廉将文昌宫东厢房旧址修建为仰山书院[11]:48、50。1832年,通判仝卜年于文昌庙右侧,重新筹建书院一所,至此,仰山书院始具规模[11]:50

日本领台后,1895年在天后宫成立宜兰第一所学校“明治语学校”,由于不使用教科书,主要是教授事务名称及日常用语。为补习教育性质,校舍是借用的,修业时间不固定,学生的流动亦十分频繁[11]:61—63。1896年,全台设立14所“国语传习所[11]:61,宜兰国语传习所于8月20日举行开所典礼,22日正式上课,宜兰地区的新式教育于焉展开[11]:63—64。1898年,总督府实施公学校令,10月改设为宜兰公学校[11]:230。1900年,宜兰小学校成立,招收日籍学生就读[11]:237—238。1902年,改名宜兰寻常高等小学校[11]:72。1918年,宜兰公学校分出宜兰女子公学校[11]:80、247,宜兰公学校设美福分校,1921年,独立为壮二公学校,1924年,改名壮四公学校[11]:263。1941年,公学校小学校与日本同步,一律更名为国民学校,宜兰寻常高等小学校改为宜兰国民学校(今光复国小),宜兰公学校改为旭国民学校(今中山国小),宜兰女子公学校改为向阳国民学校(今宜兰国小),壮四公学校改为东国民学校(今黎明国小),员山第二公学校改为南国民学校(今育才国小)[11]:101,并增设北国民学校(今力行国小)[11]:269

1945年,战后学制改革,废除原有之国民学校高等科,原有公立中等学校更易为省立,高等学校改制为高级中学,高等女学校改为女子中学,各实业学校改为职业学校,实施三三学制[11]:111。尔后又陆续增设南屏国校、新生国校、凯旋国校[11]:118—119。1967年6月,推行九年国民教育,将国民教育分为两阶段,前六年为国民小学,后三年为国民中学,国民学校即改为国民小学,初级中学即改为国民中学,于1968年正式实施九年国民教育[11]:125—126

宜兰市现有大专院校两所,国立宜兰大学[11]:158国立阳明交通大学兰阳校区,公立高级中等学校三所,分别有国立兰阳女子高级中学国立宜兰高级中学等普通型高级中等学校二校,以及国立宜兰高级商业职业学校等技术型高级中等学校一校[11]:111。其他公立教育机构计有4所国民中学[11]:127、9所国民小学[11]:229—291

交通

Thumb
宜兰车站

铁路

台湾铁路管理局

国道

省道

县道

公车资讯

国道客运

公路客运

  • 国光客运
    • 红1 外澳-宜兰转运站(例假日行驶)
    • 红2 宜兰转运站-南方澳(例假日行驶)
    • 绿12 宜兰转运站-松罗(例假日行驶)
    • 绿15 宜兰转运站-大礁溪桥(例假日行驶)
    • 绿18 宜兰转运站-头城车站
    • 795 大福-梅洲社区/慈航宫
    • 1743 宜兰转运站-松罗
    • 1744 宜兰-南山村
    • 1745 宜兰-罗东转运站-南山村
    • 1750 宜兰-太平山(例假日行驶)
    • 1766 南方澳-乌石港(平日行驶)
    • 1767 南方澳-乌石港(经罗东高中)
    • 1783 宜兰转运站-龙潭(经大坡)
    • 1784 宜兰转运站-匏仑(经大坡)
    • 1785 宜兰转运站-圳头(经内员山)
    • 1786 宜兰转运站-内城(经深沟)
    • 1787 宜兰转运站-东港(经公馆)
    • 1788 宜兰转运站-大福(经公馆)
    • 1789 宜兰转运站-大礁溪(经枕头山)
    • 1790 宜兰转运站-头城(经竹安)
  • 葛玛兰客运
    • 751 宜兰转运站-普门医院
    • 752 宜兰转运站-台北荣总员山分院
    • 753 宜兰转运站-双连埤
    • 755 宜兰转运站-望龙埤
    • 771 慈安路-金六结
    • 772 大坡-县政西路
    • 791 宜兰火车站-城仔
    • 793 宜兰转运站2-永镇庙

旅游

公园广场

古迹与历史建筑

其他

  • 东门夜市

国际交流

  • 1988年10月7日,宜兰市率先与美国堪萨斯州黎雾市缔结姊妹市盟约,促进两市间教育文化的交流,建立双边友好的国际关系。
  • 1994年11月14日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马德拉市缔盟为姊妹市。其间有多次互访拜会,特别是本市当代丝竹乐团亦多次受邀成功地演出,让双方友谊顺利进展,学术文化享誉国际。
  • 1999年更配合国际童玩节,举办“宜兰踩街行”活动,与外宾分享宜兰城的文化风貌,已建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及提高宜兰市的知名度。
  • 2003年10月24日市长吕国华率团访问美国堪萨斯州黎雾市为“宜兰公园”落成启用仪式。
  • 2005年10月9日黎雾市长佩吉·邓恩(Peggy Dunn)率团访问宜兰市参加黎雾桥揭牌仪式并捐赠5000美元,为市立图书馆馆藏之用。
  • 2019年7月18日市长江聪渊美国马里兰州洛克维尔市与该市布丽姬特·纽顿(Bridget Newton)市长正式签署缔盟协议,洛市正式成为宜兰市的第三个姊妹市。[13]

姊妹城市

洲别 国家 辖区名 友好城市名 缔约时间
北美洲  美国 堪萨斯州 黎雾市(Leawood) 1988年10月7日
加利福尼亚州 马德拉市(Madera) 1994年11月14日
马里兰州 洛克维尔市(Rockville) 2019年7月18日

商圈

宜兰市著名的商圈有东门商圈、新民商圈和神农商圈三处。

东门商圈

东门商圈位于宜兰市东港陆桥下,紧邻宜兰火车站,交通便利,因而成为溪北地区人气最旺的地方。历史悠久的东门夜市,贩卖各式兰阳小吃。东门夜市的百货商品也和小吃齐名。

新民商圈

新民商圈位于宜兰市北起新民路南至光复路附近,座落于宜兰火车站前之黄金商业地段,是旅客入境宜兰市必经“门户”,其环状商圈目前已成为本市食、衣、住、行、育、乐之集汇中心,活性化的商业发展趋势,已斐然有成,声名卓著。在“行”的优势上,四通八达的市区交通网络,更突显其有利的天然条件。南馆市场楼顶有南兴庙

神农商圈

神农商圈位于宜兰市神农路1段、2段附近,地处宜兰市之交通运输要道,目前已成为精华地带,是兰阳平原北上南下之交通要冲,举凡民生业类均在此汇集流畅,而多元化的商业发展趋势,已斐然有成。近国立宜兰大学兰城新月广场是目前东台湾最大的购物中心及百货公司。

美食

宜兰市具代表性的美食包括鸭赏牛舌饼等传统食品。[14]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