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道教儀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祈安醮(粤语:音“照”),又称太平醮、平安醮、太平清醮、太平福醮、安龙清醮、清醮、清醮会、打清醮、清吉醮、祈安清醮、天醮、春醮等,属于醮的一类,是道教一个传统仪式,亦是民间习俗,为答谢神明的庇护之恩,并且祈求风调雨顺、五业兴旺和地方平安[1]。在四川、福建、广东、香港、台湾一带特别盛行。[2] 在香港,太平清醮是村民酬谢神恩、祈求国泰民安的盛大仪式,又以依赖渔业和农业为生的村民最为着重。不少乡村至今仍保留定期打醮的习俗,大部分清醮都称为太平清醮,少数则称为安龙清醮。
此条目的引用需要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2016年11月30日) |
太平清醮活动承传了不少中国民间风俗及文化,近代的太平清醮更吸引了不少外来人士参观,如:长洲太平清醮便成为长洲当地一年一度的的大型活动,每次均带来大量摄影者、游客,人潮都挤满地方不大的长洲,街道变得水泄不通,每次也为当地商店食肆带来一定经济收入,近年更有纪念品发售。
香港的太平醮多以“太平清醮”命名,少数称“安龙清醮”,据说源自清朝政府取消迁界令,村民可以重返故乡后开始出现的宗教仪式。
太平清醮举办的日期有农业社区和渔业社区的分别,农业社区如新界的锦田乡多在农历十月、十一月举行,而渔业社区如长洲,则在农历四月、五月举行。
太平清醮有很多仪式,不下二十种。虽说香港保存最古老的、最传统、最正宗的仪式,但这么多年下来,难免会受到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影响。
“取水净坛”-以前“取水净坛”时, 那些经道士作法保护过的“圣水”, 会分给村民,拿回家中饮用,以保平安。但是,发展到九十年代,这些用作浄坛的水,打醮过后,便会倒掉,不会再分给村民。原因很简单,“圣水”取自河溪,但现在很多河溪都已受到污染,不宜直接饮用。
“神功戏”与“木偶戏”-另外, 有时候打醮时会演出“神功戏”或“木偶戏”。以前打醮多数演出“木偶戏”, 因为时人以为木偶为干净之物,有灵气附体,适合人神共赏。但是“神功戏”论排场、论气派、论气氛,都比“木偶戏”优胜,所以如果经费充裕、场地宽敞时,都会选择演出“神功戏”。
“行乡”-“行乡”好像拜年,即拜访邻村;亦有“贺醮”之举,即邻村于正醮日前来到贺。现在一些地方的打醮,已不再“行乡”了。但也有例外,如某年厦村打醮,“行乡”是从元朗行到屯门的, 历时七小时之久!“行乡”也是很热闹及富人情味的事, 七、八百人舞着一条金龙,到各村去问好,浩浩荡荡,场面实在壮观。
打醮的长短也有不同,以前打醮,长短有所规定,第三日打醮谓之“正醮日”,由此亦知道什么时候是“贺醮日”,要前来到贺了。到时到候,各村依时配合,有次有序。现在打醮时间会缩短,四日五夜变成两日三夜。仪式亦会相对减省,
喃呒或道士是打醮的主角,但其实他们是不同的,喃呒通常是师徒制的,各家喃呒的规格不同,讲究师承。道士通常是道观训练出来的,师承道观。又因为对抗的是阴间的鬼怪,所以是中年男性,取其阳气足定力够。
“贺醮”,贺醮”时邻村醒狮、舞麒麟前来到贺。一时锣鼓喧天,醒狮、麒麟、金龙形态活泼,栩栩如生。三者各有代表,金龙代表主人家,亦即打醮的村落,醒狮及麒麟代表邻村,但又亲疏有别。醒狮、麒麟来时,每遇金龙,都要向金龙参拜三次,方为礼成,参拜期间,双方交换礼帖。不同的醒狮,来自不同的村落,亦会互相行礼。三者,又各有大小之别。醒狮要向麒麟,麒麟不用向狮子行礼参拜,三者中,金龙位置最尊。
《太平清醮今昔比》 何志平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