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简称圆觉经,大乘佛教经典,相传在初唐时,由佛陀多罗在洛阳白马寺译出。此经历来受到天台宗、华严宗及禅宗的高度推崇,在汉传佛教中有重要地位,根据其内容思想,佛教学者将其归类为如来藏学派的作品。
但因为其译出过程不详,又无梵文本传世,现代佛教研究学者怀疑此经可能是在中国写成,非由印度传入。
根据中文名称,字面回译成梵文,可能为 Mahāvaipulya pūrṇabodhi(?) sūtra nītārthasūtra。
圆觉一词最早出现于《仁王护国经》的“圆觉忍”,不空的译本以“正觉忍”称之。其次,净影慧远的《大乘起信论义疏》,解释“究竟觉”是“觉心源故,修归圆觉也”。因此圆觉的意思即是正等正觉、究竟觉。就汉语而言,具足众德称圆,照破无明为觉,圆觉即是指圆满的觉性。
全经一般分作序、正、流通三分。共有十二章,主要内容是释迦牟尼佛回答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和贤善首菩萨就有关修行菩萨道所提出的问题,以长行和偈颂形式宣说如来圆觉的妙理和方法。此经在《开元释教录》中被列于大乘“修多罗藏”,后收入华严部。
在智昇《续古今译经图记》中,首次记录此书为佛陀多罗所译,但译出时间不详,佛陀多罗的生平也没被记录下来[1][2]。圭峰宗密在《圆觉经大疏》中记录了一个说法,此经于长寿二年(693年)译出,但也无法提供更精确的资料[3],此外,宗密曾见到一古本,据传贞观21年(647年)于潭州宝云寺译出,但无法确定真假[4]。
此经是唐、宋以来天台宗、贤首宗、禅宗等盛行讲习的经典。最早提倡此经的是华严宗五祖圭峰宗密,他为此经作了七部注解,著名的有《圆觉经大疏释义钞》、《圆觉经略疏》、《圆觉经略疏钞》。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