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

唐朝第10位(第12代)皇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唐德宗

唐德宗李kuò[1](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是唐代宗睿真皇后所生长子,唐朝的第12任皇帝(除武则天以外),779年6月12日-805年2月25日在位,在位26年,享寿62岁。谥号神武孝文皇帝

事实速览 唐德宗孝文皇帝, 唐朝第10位(第12任)皇帝 天可汗(末任) ...
唐德宗孝文皇帝
Thumb
唐朝第10位(第12任)皇帝
天可汗(末任)
统治779年6月12日-805年2月25日(25年258天)
前任唐代宗李豫
继任唐顺宗李诵
出生唐玄宗天宝元年四月十九日
(742-05-27)742年5月27日
逝世贞元二十一年正月二十三日
805年2月25日(805岁—02—25)(62岁)
安葬
年号
建中:780年-783年
兴元:784年
贞元:785年-805年八月
谥号
神武孝文皇帝
庙号
德宗
政权唐朝
关闭

生平

李适于唐玄宗天宝元年四月十九日(742年5月27日)生于长安大内宫中,父亲时为广平郡王,生母沈氏是郡王妾室,李适出生后八个月便被封为奉节郡王[2]安史之乱中,嫡母崔氏家族失势,生母沈氏亦失踪。宝应元年(762年),父亲继位为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立李适为皇太子。在一般认知中,德宗是以庶长子被立为太子的,但在《让皇太子表》[3]中,德宗自称为代宗嫡长子,在让表中向代宗表示不应只因嫡长就立自己为皇太子,而应该效法三皇五帝选择贤德之人。

皇帝任内

大历十四年(779年)37岁即位。次年,为了改善财政,采纳宰相杨炎建议,废除庸调制,颁行“两税法”。

执政前期继续收拾了前些年安史之乱迈向重建,以及一改代宗朝姑息藩镇的弊政,坚决削弱藩镇割据,加强中央集权,但由于措置失当,镇抚乖方,往往在消灭旧叛之后又激起一批原本忠于朝廷的节度使的叛乱。

建中四年(783年),因朝廷赏赐有失公平,激起泾原兵变,德宗仓皇出逃到奉天(今陕西乾县),早年入朝面圣却被软禁在京城的前卢龙节度使朱泚在哗变军士的拥护下称帝,改国号为秦。泾原之变时,长期讨逆伐叛的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因奸臣卢杞畏罪挑拨而见疑于德宗,自危之下铤而走险加入了叛乱阵营。唐中兴名将李晟经历艰难险阻,终于击破朱泚、李怀光联军,德宗才得以重返长安。 德宗前期,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颇有一番中兴气象;但泾原兵变后,文官武将的相继失节与宦官集团的忠心护驾所形成的强烈反差,使德宗彻底放弃了以往的观念,改元贞元后,德宗委任宦官为禁军统帅,掌握监军以防兵变,宦官监军的制度也开始确立。

晚年

晚年的德宗日益变得贪婪自私,不但经常把国库赋税收入划拨到自己的内帑,还纵容在外宦官强令地方官进奉贡物,甚至在长安施行宫市以充实自己的小金库。为弥补中央财政,德宗在全国范围内增收茶叶等杂税,导致民怨日深。

不过德宗在位时期,对外联合回纥南诏,打击吐蕃,成功扭转对吐蕃的战略劣势,为唐宪宗元和中兴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唐德宗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年)逝世,终年63岁。

性格与用人

德宗本人喜好理辩,往往喜欢就某件政务反复讨论诘难,无疑而后实行。

因此,他曾对李泌比较过前三任宰相的优劣:崔祐甫性格急躁,每当德宗责难他时便应对失态,但德宗因了解其缺点而加以回护;杨炎有才但为人倨傲,面对德宗责难时动辄忿然作色,“无复君臣之礼”,若德宗不批准杨炎的上奏,杨炎便以辞官要挟,数年后德宗还忿然回忆道“杨炎视朕如三尺童子”;卢杞谨慎但没有学识,只懂得听命于德宗,却无法与德宗反复对答讨论,使德宗无法理清心中疑惑。[4][5]德宗认为李泌没有三人的缺点,既能与皇帝平心静气地辩论,又有自己独特的政见,以事论事,往往让德宗真心信服“如此则理安,如彼则危乱”,不得不从其议。[6]

家庭

更多信息 唐德宗家族 ...
唐德宗家族
 
 
 
 
 
 
 
 
 
 
 
 
 
 
 
 
 
 
高祖父:睿宗皇帝李旦(662-716)
 
 
 
 
 
 
 
曾祖父:玄宗皇帝李隆基(685-762)
 
 
 
 
 
 
 
 
 
 
 
高祖母:(追谥)昭成皇后窦氏(?-693)
 
 
 
 
 
 
 
祖父:肃宗皇帝李亨(711-762)
 
 
 
 
 
 
 
 
 
 
 
 
 
 
外高祖父:郑国公杨知庆
 
 
 
 
 
 
 
曾祖母:(追谥)元献皇后杨氏(699-729)
 
 
 
 
 
 
 
 
 
 
 
父:代宗皇帝李豫(726-779)
 
 
 
 
 
 
 
 
 
 
 
 
 
 
 
 
 
外高祖父:(追赠)司徒吴神泉
 
 
 
 
 
 
 
外曾祖父:(追赠)太尉吴令珪
 
 
 
 
 
 
 
 
 
 
 
祖母:章敬皇后吴氏(713-730)
 
 
 
 
 
 
 
 
 
 
 
 
 
 
外曾祖母:秦国夫人李氏
 
 
 
 
 
 
 
 
 
 
 
德宗皇帝李适(742-805)
 
 
 
 
 
 
 
 
 
 
 
 
 
 
 
 
 
 
 
 
外高祖父:沈士衡 [7]
 
 
 
 
 
 
 
外曾祖父:(追封)徐国公沈琳字介福
 
 
 
 
 
 
 
 
 
 
 
外祖父:(追赠)太师沈易直
 
 
 
 
 
 
 
 
 
 
 
 
 
 
母:睿真皇后沈氏(?-?)
 
 
 
 
 
 
 
 
 
 
 
 
 
 
 
 
关闭

后妃

皇后

昭德皇后王氏,德宗如其父代宗般长期未立皇后,仅在王淑妃薨逝前才册立其为皇后。

妃嫔

  • 韦贤妃
  • 王妃,王景先女[8]
  • 赵惠妃[9],惠妃按墓志为追赠,是否与赵修仪为一人,不详
  • 武充容,唐宪宗时封为“崇陵德妃”[10],与《永乐大典(残卷)》所记德妃某氏是否为同一人,不详。
  • 王昭仪,见于《永乐大典(残卷)》[11]
  • 赵修仪,同上
  • 王昭仪,同上
  • 王昭容,同上
  • 王昭媛,同上
  • 某修容,同上
  • 崔充容,同上
  • 杨充仪,同上
  • 王才人,奉恩院王才人,收宫女凤儿为养女,见《全唐诗》卷797
  • 王美人,见于《新唐书[12],昭德皇后没有册为美人的记载。是否是其她王姓妃嫔中一人,无考。
  • 韦美人,同上,韦贤妃未有册为美人的记载。
  • 金井兰,新罗美女,受封品位不详,见高丽三国史记[13]

子女

  1. 宣城郡王→宣王→唐顺宗李诵
  2. 舒王李谊,本名李谟,唐代宗李豫的第三子昭靖太子李邈的孩子。以其最幼,唐德宗李适怜惜之,命为自己的孩子。
  3. 通王李谌
  4. 虔王李谅
  5. 肃王李详
  6. 资王李谦
  7. 缙云郡王→代王李𬤇(按《太子第二男追封缙云郡王赐名𬤇制》为次子)
  8. 邕王→文敬太子李謜,唐顺宗李诵的孩子,唐德宗李适怜惜之,命为自己的孩子。
  9. 照王李诫
  10. 钦王李谔
  11. 珍王李𫍯

唐德宗共有10位女儿[14]

  1. 长女,韩国贞穆公主(母昭德皇后,先封为唐安公主)
  2. 某女,魏国宪穆公主(先封为义阳公主,下嫁王士平
  3. 某女,郑国庄穆公主(先封为义章公主,下嫁张茂宗
  4. 某女,临真公主(下嫁薛钊,薨于元和年间)
  5. 某女,永阳公主(下嫁崔𬤇
  6. 某女,普宁公主(夭折)
  7. 某女,燕国襄穆公主(先封为咸安公主,薨于元和年间)
  8. 某女,义川公主(夭折)
  9. 五女,宜都公主(下嫁柳昱,薨于贞元年间)
  10. 某女,晋平公主(夭折)

影视作品

关联条目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