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普济寺
位於臺灣臺北市北投區的佛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投普济寺,全名灵泉山普济寺,旧名铁真院,是位于台湾台北市北投区林泉里的佛寺,由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员工捐款建立,大正五年(1916年)1月落成。此寺创始时属于禅宗临济宗妙心寺派,后历经宗派更迭,今列为直辖市定古迹。
沿革
临济宗妙心寺派在新北投的活动可追溯至日治初期。明治三十二年(1898年)[1]:138时细野南岳[注 1]、河尻宗现、足利天应[注 2]三位法师受北投信徒松本龟太郎[注 3]之邀,驻锡于北投山上虞兆庵。虞兆庵倒塌后三人曾暂住松本氏居处,后因认为长住民家不合戒律而回归剑潭寺,过着在台北、北投间往返的生活[5]:7-11。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5/%E6%9D%91%E4%B8%8A%E9%90%B5%E9%81%93%E7%BF%81%E7%95%A5%E5%82%B3%E7%A2%91P1040943.jpg/640px-%E6%9D%91%E4%B8%8A%E9%90%B5%E9%81%93%E7%BF%81%E7%95%A5%E5%82%B3%E7%A2%91P1040943.jpg)
此佛寺是铁道部员工集资建立[6][注 4]。大正五年(1916年)1月,员工村上彰一[注 5]过世,当时寺院尚未完工即紧急设立祭坛,举办追悼法会,松本龟太郎与信众商讨,决定以村上彰一之戒名“铁真院释净彰居士”中的院号“铁真院”作为寺名[11]。大正四年(1915年)员工开始捐款,并迅速于同年(1915年)12月至次年1月间建造完成[6],建成后经参与建寺的比丘则竹玄敬[注 6]向临济护国禅寺请求,由铃木雪应担任住持[13],是临济宗妙心寺派布教所[14][13][11],也是昔日北投铁道部员工祭祀与休憩的 聚集场所[15]。
大正七年(1918年)1月18日农历新年期间,铁真院为祝福民众今年能够开运、进步向上,因而举办抽签活动。院内提供大、中、小三种尺寸的数百尊达摩像供参拜者抽签,每人均可抽中。院方也在《台湾日日新报》刊登活动消息,欢迎民众踊跃参加。此外,该院也曾在五月中旬举行汤守观音例祭,例祭当天会举办艺技表演、相扑、花火等余兴节目[16]。
昭和九年(1934年)铃木雪应对铁真院进行大规模扩建[11][16][18]并建立“村上彰一翁碑”[19],同年3月6日由铃木雪应主持上栋式[11],7月28日获认可升格为正式寺院[1]:148。
“汤守观音”是一尊雕刻于日治时期的观音石像,“汤”有温泉之意,“守”有保佑之意[20],因此“汤守观音”直译即为“守护温泉的观音”[16]。佛像是按照妙心寺派据点台北新起町大悲阁[12]的西国三十三番观音图之一所设计[21],造型为观音立于龟甲之上、手持宝瓶撒下灵水,乌龟仰头接饮[11][18]。根据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的《北投温泉志》,该像高二日尺(60公分),重三百斤(180公斤)[22],是北投温泉业者为求保佑,由铁道部员工村上彰一赠送[10]。观音像开眼于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10月17日[21],当天前来参拜的日本人有一千余人,台湾人有五百余人[16],此外也有招待咖啡、相扑、艺妓、戏剧等余兴节目,火车票亦有打折,吸引不少人前来[18]。
观音像开眼后即供奉于台北堀内商会会长桂光风[注 9]捐建的“汤守观音堂”内,该堂位于平田源吾的温泉旅馆“天狗庵”下方[21]、共同入浴场[注 10]上方,其后曾迁移数次。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左右的老照片显示观音堂位于北投公园水池旁;大正六年(1917年)由于北投公园扩建而迁移到普济寺旁树林,此地点为村上彰一在世时提议,部分由陆军提供[18]。
关于观音像迁入普济寺供奉的年份并无明确资料[16],目前只知当普济寺前管理人杨吴满在民国五十九年(1970年)来到该寺时,汤守观音已经供奉在寺内[11][注 11]。对此北投文史工作者杨烨推测观音像于昭和九年(1934年)普济寺扩建时被嵌于该寺墙壁上[18]。杨烨也表示网络流传北投普济寺的建立时间为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但该年其实是汤守观音堂的建立年份,因汤守观音像后来移入了普济寺内,让普济寺误得了“温泉守护寺”的美名[15]。
民国一百零九年(2020年)寺方复制原有的汤守观音像,新打造汤守观音的复制石像[11]。
战后此寺改名为“铁真寺”[24]。民国35年(1946年)3月10日智性法师[注 12]受安田文秀委托,担任铁真院代理人,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格鲁派第17世甘珠活佛[注 13]驻锡此寺为止[11]。甘珠活佛驻锡时此寺二度更名[14],全称为“灵泉山普济寺”[21][27]。民国五十二年(1963年)甘珠活佛以整修此寺为由,向台湾省政府主席黄杰陈情,希望能请阳明山管理局命令占用住持寮房的住户迁居,但阳明山警察多次前往驱逐未果,导至住持寮房遭长期侵占[24],慧明法师担任此寺住持时才购回寮房产权[11]。民国五十八年(1969年)[注 14]由性如法师[注 15]接任住持[28][16],同年普济寺加入中国佛教会台北市分会[16]。性如法师在民国七十四年(1985年)过世,其在遗嘱中将普济寺交由杨吴满管理[11]。民国八十年(1991年)杨吴满邀请莲航法师[注 16]续任住持[11]。
民国七十六年(1987年)前,台北市政府拟将普济寺作为中华汉藏文化协会会址,担任理事长的星云法师不忍让原住持迁出,便与悟一法师[注 17]前往,当面将政府公文撕掉以表示让原住持续住。[33]
民国八十五年(1996年)时,一位在寺内帮忙的张姓女子表示,该寺性如法师、莲航法师两位师父都从小出家,并在中国大陆大型寺院修行,养成佛僧应自给自足的理念与习惯,因此普济寺内的功德箱都放在不显眼处,也未设任何贩卖佛教文物、礼品柜台,多年来寺中经费仅够维持日常开销;又由于该佛寺屋顶过高、保养不易,过去常发生屋顶漏水现象,住持性如法师很早即决定雇工翻修,但奈何经费不足。[27]
民国八十年代(1990年代)中期,许阳明开始致力于重建北投温泉乡,曾推崇此寺证明了台湾文化的包容[34]。民国八十六年(1997年)9月,许阳明向台北市政府提出古迹陈请书,同年10月23日进行会勘,后在11月27日通过审查[35],民国八十七年(1998年)3月10日,许阳明同时申请的九处古迹,台北市政府将北投普济寺、北投台湾银行旧宿舍、长老教会北投教堂..等等公告列为市定古迹,而北投公园石拱桥则被登录为纪念性建物[36]。民国八十八年(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爆发,可能普济寺屋顶遭受波及,2000年2月连日大雨,22日傍晚普济寺大店主梁突然断裂,屋顶中脊熨斗瓦突然破一个约屋顶四分之一宽的大洞,雨水大量注入室内。隔日清晨普济寺当时管理人吴满居士到寺,看到灾情严重,立刻电请许阳明帮忙处理,许阳明团队陈林颂等立即到场,先用塑胶布覆盖破洞之处,以防止雨水继续注入室内,并说明协助寺方古迹破损之处理程序,并说明如何向文化局申请补助修理古迹。[37]。
民国八十九年(2000年)3月7日,台北市文化局因接获住持莲航法师反映,表示佛寺屋脊及屋檐已剥离、塌陷,于是文化局副局长黄才郎与国有财产局相关官员前往会勘[38]。同年11月5日由文化局长龙应台与寺方举行修缮开工典礼[39][40],文化局拨款新台币六百八十余万元[41],为文化局成立后首宗补助整修私人寺庙的案例[39][42]。负责工程的是之前曾修复新庄武圣庙的庆霖营造公司[40],修护的日式黑瓦来自苏州瓦厂[42]。
民国九十年(2001年)3月13日,农历二月十九日观音诞辰上梁[42]。同年(2001年)9月15日举行修复完工典礼,由文化局龙局长主持剪彩,台北市佛教会净良、清霖、宋诚、法航等多位法师,及台北市议会副议长费鸿泰、市议员魏忆龙均到场致贺,来自社区的大屯吟社、复兴高中也以音乐赞颂这栋百年古迹重生[41]。
民国九十年(2001年)左右,有一位台湾铁路管理局员工至此寺登山时,发现该寺是由日治时期铁道部员工集资建立,遂追查此寺是否属于台铁资产,后来发现不是。又由于台铁员工训练中心位于北投,民国九十二年(2003年)左右中心主任陈瑞良就开始安排课程,让受训员工知道此寺与台铁的渊源,传出“铁路庙”之称号。[43]
此寺第8、9任住持分别是禅宗百丈山力行禅寺的慧明法师、如目法师[44][45][注 18],曾于民国一百零六年(2017年)1月时举办汤守观音见面会,为战后首次公开。同年(2017年)5月时如目法师经由日本温泉协会理事、作家西村理惠的联系,前往妙心寺派大本山妙心寺灵云院[注 19]进行溯源之旅,获得该院方丈则竹秀南禅师[注 20]接见,12月秀南禅师率团来台参访,并与普济寺缔结为友好寺院,以挂牌、植树等方式纪念[13],此后妙心寺以及普济寺每年皆会互相参访[11]。民国一百一十年(2020年)如广法师担任住持[11]。
寺景
从北投中山路步行而下,可望见北投普济寺耸立在左侧对面山坡上[48],门牌是北投区温泉路112号[15][49]。通往此寺的石板梯是由唭哩岸石所造[24],约八十阶[27],一路为樟树和相思树所拥罩[34],寺院里则种满七里香、秋兰、山茶花、杜鹃花和仙丹树[27][19]。依当地林泉里里长张聿文的话,拐上石阶梯后,就感觉到了日本[9]。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e/%E5%8C%97%E6%8A%95%E6%99%AE%E6%BF%9F%E5%AF%BA%E5%89%8D.jpg/640px-%E5%8C%97%E6%8A%95%E6%99%AE%E6%BF%9F%E5%AF%BA%E5%89%8D.jpg)
大殿面宽三开间,进深亦是三间,近正方形[48]。
屋顶属入母屋造[9],屋脊平直[50]。寺庙外墙为白色,室内用木头造成的屋梁为原色,正面左右侧各有二座窗户,其中最外侧的窗户制成钟状[50][48],称为“花头窗”[9]。屋瓦是以黑瓦作为材料,铺瓦片形式为“筒瓦”、“板瓦”[51]。木造屋身饰有五圆圈造型的鬼瓦与悬鱼[15]。屋檐下方木条排列整齐,是处理出檐及装饰檐下的构造物,称作“垂木”[9]。
寺前方突出供放置香炉处,日语称“向拜”,门额向前伸出两根弧形的海老虹梁与主结构部分相连[注 24],中央屋檐亦向前伸出,形成一处玄关,在台湾寺院少有[50][9]。这种形式,乃江户时代的建筑风格[48]。写有“普济寺”的庙匾则为民国38年(1949年)更名时,由于右任所题[14]。地面铺有龟甲造型之地基、屋顶横梁亦有乌龟装饰,象征长寿、吉祥[7]。
从正面进入大殿后首先会见到供奉弥勒菩萨的供桌,供桌后是地面抬高[52],铺设塌塌米的佛堂[19],此设计方便跪坐礼佛,为日本佛寺常见的工法[52]。主要供奉千手观音[9][27],汤守观音像则镶嵌在千手观音像后方墙上[18][16],殿内另有摆设大藏经、写着“万德庄严”的布幕[19],悬梁上有红色花瓶状装饰[6]。
该寺在战后长年由被当地人尊称为“杨师姊”的杨吴满管理,据说在她照顾下,寺内物品器皿几乎无太大变动。[9]民国一百零五年(2016年)杨吴满身体不适,因此由时任住持如目法师接任打扫工作[11]。
根据调查,全台湾除北投普济寺外,仅花莲吉安庆修院同属类似的寺庙[39]。其建筑风格折衷了和样、禅宗样,与观心寺相若[6]。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0/%E5%8C%97%E6%8A%95%E6%99%AE%E6%BF%9F%E5%AF%BA%E4%BD%8F%E6%8C%81%E5%AF%AE%E6%88%BF2.jpg/640px-%E5%8C%97%E6%8A%95%E6%99%AE%E6%BF%9F%E5%AF%BA%E4%BD%8F%E6%8C%81%E5%AF%AE%E6%88%BF2.jpg)
住持寮房是昭和九年(1934年)扩建时所建,同年三月二十六日举行上栋式[24]。面宽七点五开间,进深六开间,占地四十五坪[24]。以砖造、木构为基础,建材为台湾杉木及桧木,墙体构造为竹编灰泥壁,外墙铺设雨淋板,内墙敷以白灰壁面,屋顶铺设文化黑瓦,并以鬼瓦为饰[24]。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6/%E5%8C%97%E6%8A%95%E6%99%AE%E6%BF%9F%E5%AF%BA%E5%AD%90%E5%AE%89%E5%9C%B0%E8%97%8F%E5%83%8F.jpg/640px-%E5%8C%97%E6%8A%95%E6%99%AE%E6%BF%9F%E5%AF%BA%E5%AD%90%E5%AE%89%E5%9C%B0%E8%97%8F%E5%83%8F.jpg)
庭院一隅有日本前铁道部长下村宏撰文、题额纪念村上彰一的“村上彰一翁碑”[9],此碑是由铁道部工务课职员江原节郎[注 25]所建[18]。
庭院中的子安地藏像是住持铃木雪应向日本订制[11],于昭和六年(1931年)4月24日举行开眼供养仪式[53],当时是台湾最大尊之石雕王地藏菩萨[16]。活动参与者包含信徒、小学校学生、咏歌讲成员、佛教妇人会会员等[53]。民国79年-109年(1990年-2020年)时此地藏像安奉于艺人张琴兴建[54]的凉亭中,亭上悬挂“慈航普渡”四字匾额,落款为“中华民国六十五年十月四日吉旦,叶公超,信女张爱琴敬献”[18][19],亭左右各有一根高及人肩的石柱,上方镌刻“献纳”、“昭和六年”等字样[19]。此佛像曾被误会是送子观音或失踪已久的汤守观音像[10]。
屋顶中的栋札是民国八十九年(2000年)进行重修时所发现,该栋札是昭和九年(1934年)扩建时所立,上面写有“请负江原节郎”字样。栋札上方使用大字书写“奉真读大般若理趣分经”,右侧使用小字书写“佛运延洪 皇基巩固 万民和乐”,左侧书写“法轮常转 仁泽普霑 国土昭平”。栋札下方书写“宝牍 惟时 昭和九甲戊弥生下浣悃修上栋式主任比丘雪应”,右侧书写“謮负 江原节郎”、“大工 菅定义 同 须川久吉”,左侧书写“建筑委员”四字[11]。
建筑委员的名单总共有四排,第一排为“桐村纯一[注 26]、江原节郎、鸟居嘉藏[注 27]、户水昇”,其中桐村纯一有“长”字,表示其为建筑委员长。第二排为“小川嘉一、吉武才藏、寺西仙次郎[注 28]、铃木仓吉[注 29]”,第三排为“池田永、木曾留吉[注 30]、松本安藏、冢口重次”,第四排为“大角马之助、陈清地、周碧[注 31]、许德定[注 32]”[11]。
大殿内的千手观音像平时位于汤守观音像前方。民国一百零六年(2017年)寺方举办汤守观音见面会,为让公众看到汤守观音像,因此将千手观音像请出,意外发现千手观音像背后写有“为寺西氏先祖代代菩提,施主寺西仙次郎”的字样[11]。
之后整修住持寮房时,发现寮房地下埋藏着一尊安置于厨子的观世音菩萨像,初步判定疑似是江户时代的造像[11]。
相关活动
民国一百零六年(2017年)1月时该寺开始举办汤守观音见面会,为战后首次公开[13]。民国109年(2020年)时汤守观音见面会一年举办一次,时间为春节寺方打扫之后,亦为茶花季节[18]。
民国一百零九年(2020年)10-11月时北投也举办“爱您爱邻‘祐现’北投汤守观音祭”系列活动,内容包含发表《探索北投普济寺‧汤守观音》一书、复刻汤守观音像与社区创意队伍一同踩街游行、掷筊求汤守观音等身石福袋[注 33]、在温泉博物馆大草皮和北投公园溜冰场举办市集[注 34]、电动车游北投等,兼具为2019冠状病毒病祈福、推动地方创生之目的[55][56]。
参见
注解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