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佐贺市

日本九州佐贺县内的最大都市,佐贺县的县厅所在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佐賀市
Remove ads

佐贺市(日语:佐賀市さがし Saga shi */?)是日本九州佐贺县内的最大都市,同时也是佐贺县的县厅所在地。佐贺市位于佐贺县东南方[2],东北部为脊振山地,南边则为有明海,市中心位于佐贺平原的中心位置附近。当地在过去的令制国时期属于肥前国,原本只是一个以水运与农业为主的小村庄。自从佐贺城建立之后,当地成为佐贺藩城下町,并开始发展工商业。目前佐贺市人口已达23万,是日本唯一特例市地位的县厅所在地。

事实速览 佐贺市 佐賀市, 日文转写 ...
Remove ads

佐贺市最早设置于1889年(明治22年),在平成大合并时期,先后与周边的诸富町大和町富士町三瀬村川副町东与贺町久保田町合并

Remove ads

地理

在2005年10月合并了原佐贺郡的村镇之后,成为南北狭长型的城市。北方隔着脊振山地福冈县福冈市前原市为邻;东边与佐贺县的神埼市相邻;东南方以筑后川为界与福冈县大川市柳川市为邻;西方则连接着佐贺县的小城市多久市唐津市[3]

地形

整个辖区的北半部属于脊振山地,是地势较高的地区。[4]南半部大部分都是海拔100米以下的佐贺平原,嘉濑川以南北向通过平原连结,南方的有明海涨潮与退潮差异相当大。在平成大合并之前,佐贺市的辖区大都在南方的平原上,也由于位在低海拔地区的关系,所以自古以来就是相当容易发生洪水的地域;不过也因为洪水带来大量含有养分的土壤,让这里成为主要的农业耕种地带。

辖区内主要的山地与河流如下:

山地
  • 天山(标高1046米)
  • 彦岳(标高845米)
  • 白石山(标高794米)
  • 雷山 (标高955米)
  • 羽金山 (标高900米)
  • 龟岳 (标高740米)
  • 权现山 (标高586米)
  • 金立山(标高502米)
河川与湖泊

流经辖区内的河流有嘉濑川、多布施川、佐贺江川以及筑后川等;在山区有多处的小水池,并无明显的大湖泊。不过在南半部的平原地区有许多小支流的灌溉用蓄水池与灌溉水道,是个一整片相当肥沃的土地。[5]

Remove ads

气候

事实速览 佐贺市, 气候图表 ...

佐贺市的气候属于比较温暖的内陆型气候区域,整年的平均温度约摄氏17.3℃。依照平成16年(2004年)的纪录来说,年间的降雨量为1,987.5毫米,北方的三瀬地域年间降雨量约2,400毫米,中央到南方地域部分的佐贺平原年间降雨量约1,800毫米,与其他县市比较起来,是个降雨量比较多的地方。[3]也因为受到地形的影响,北部都是高地、山群所包围,南方缺口为有明海,所以明显的在冬季最低气温的温度很低,而夏天时最高气温也很高,这是属于内陆型的天候特征。[5]

更多信息 佐贺地方気象台(佐贺市駅前中央), 月份 ...
Remove ads

历史

Thumb
佐贺城的𩾇之门

佐贺平原大约在2,000年前左右,有一大半都是属于有明海的海底,换句话说,目前佐贺市市中心位置,在远古时代是一片大海,也因此现在市内也有许多地区依然保有像是大岛、平岛、爱敬岛等与海岛有关的地名。因为河川带来大量土砂的冲积,加上若干人工的围垦工程,形成了现在肥沃的佐贺平原,残留下来的就是许多如网状一般发达的灌溉水道与蓄水池。

根据古籍《肥前国风土记[注 1]的记载,日本武尊巡视九州时来到这里,看到这里有着许多高大的楠木,而且长得非常茂盛、繁荣,所以认为这里是个“荣之国”(栄の国‧さかえのくに),之后这里就称为“佐嘉郡”(さかのこおり),而最终演变为“佐贺”这个地名。[5]

佐贺这一带在日本古时令制国中是属于肥前国战国时期主导这里的战国大名龙造寺,1608年(庆长13年),在龙造寺衰退之后,由其重臣锅岛直茂就任此地的藩主,并于现在的佐贺市建立佐贺城是为“佐贺藩”,石高35万7千石[8]

1871年(明治4年)废藩置县后,一度单独设置佐贺县,旋被合并为伊万里县,隔年伊万里县改名为佐贺县,并将县厅从伊万里转设到佐贺。但是1876年(明治9年)又被合并为三潴县,不久后三潴县再被并入长崎县。直到1883年(明治16年)佐贺县再度独立设县,佐贺市再度成为县厅的所在地。[5]

Remove ads

年表

  • 1889年4月1日:实施市町村制,设置佐贺市,除当时的佐贺市以外,现在的辖区在当时包括:[9]
    • 佐贺郡:神野村、西与贺村、嘉濑村、兵库村、古濑村、高木濑村、北川副村、本庄村、锅岛村、金立村、久保泉村、东川副村、新北村、春日村、川上村、松梅村、小关村、南川副村、中川副村、大诧间村、西川副村、东与贺村、久保田村。
    • 神埼郡:莲池村、三濑村
    • 小城郡:南山村、北山村
  • 1899年6月6日:古濑村改名为巨势村。
  • 1922年10月1日:神野村被并入佐贺市。
  • 1935年11月3日:莲池村改制为莲池町
  • 1953年4月1日:南川副村改制为南川副町
  • 1954年3月31日:西与贺村、嘉濑村、兵库村、巨势村、高木濑村被并入佐贺市。
  • 1954年10月1日:北川副村、本庄村、锅岛村、金立村、久保泉村被并入佐贺市。
  • 1955年3月1日:东川副村与新北村合并为诸富町
  • 1955年4月1日:
    • 莲池町被废除,部分地区被并入佐贺市。
    • 南川副町、中川副村、大诧间村合并为川副町
  • 1955年4月16日:春日村、川上村、松梅村合并为大和村。
  • 1956年9月30日:
    • 小关村、南山村、北山村合并为富士村。
    • 西川副村被并入川副町。
  • 1959年1月1日:大和村改制为大和町
  • 1966年10月1日:
    • 东与贺村改制为东与贺町
    • 富士村改制为[富士町 (佐贺县)|[富士町]]。
  • 1967年4月1日:久保田村改制为久保田町
  • 2005年10月1日:佐贺市、富士町、大和町、诸富町、三濑村合并为新设置的佐贺市
  • 2007年10月1日:川副町、东与贺町、久保田町被并入佐贺市。
Remove ads

辖区演变表

更多信息 合并日期, 合并内容 ...
Remove ads

变迁表

更多信息 1889年以前, 1889年4月1日 ...
Remove ads

人口

依据2005年(平成17年)10月1日的调查报告显示,佐贺市的人口总数共有206,967人,总户籍数为77,853户。由人口推移方面来看,一直到1995年(平成7年)为止,人口都有增加的趋势,但是在1995年之后人口开始减少,反而户籍数有增加的倾向;可以由此判断,这是因为小家庭化的进展,以及单身的户籍增加所致。[5]

人口构成

同样在2005年的调查中,少年人口(0岁-14岁)、生产年龄人口(15岁-64岁)与老龄人口(65岁以上)分别占有15.1%、64.4%、20.5%;且少年人口有逐年减少的倾向,而老年人口有增加的趋势。[5]

外国人

根据2000年(平成12年)10月1日的资料纪录,在佐贺市中登记的外国人总数为871人。其中以中国籍人口307名最多,其次为韩国籍(朝韩共计)的255名,菲律宾籍64名,美国籍30名,其他国籍203名以及无国籍或国籍不详12名。[10]

经济与产业

2000年(平成12年)的国势调查资料显示,佐贺市的就业人口中,第一产业约占5.4%,第二产业约占21.5%,第三产业约占72.9%为最大比率;从1985年(昭和60年)开始,第一产业的比例持续下降中,而第三产业的构成比例却持续的增加。[5]

1990年(平成2年)从事农业的人数有27,928人,耕地面积达722,330公亩。到了平2000年,农业人口减少到20,493人,而经营的耕地面积更减少到630,848公亩。[5]

制造业的厂房也在持续的减少,而就业员与出货金额同样也是持续减少的状态,但是在2002年却转为增加。根据官方的工业统计,工厂从2000年时的410间,2001年降为377间,一直到2004年已经只剩315个工厂;而从业员由2000年的10,550人,一路下降到2002年的9,319人,翌年后才稍微增加,至2004年时为9,388人。生产金额也由2000年的约2041亿日圆下降到2004年的1,931亿日圆,最低的时候是2002年的1,820亿日圆。[5]

商业的销售金额起伏并不会很大,在平成大合并之前一般都能维持在每年7,500亿日圆以上。到佐贺市观光人数从2000年起每年都保持着成长,成长率都保持在约1%以上。相对的参访观光设施的人数也是逐年增加的趋势。[5]

交通

机场

铁路

过去曾有国铁佐贺线通过,但已于1987年停驶。

Thumb
伊贺屋车站
Thumb
佐贺车站
Thumb
锅岛车站

道路

高速道路

观光资源

Thumb
昇开桥

景点

  • 佐贺城遗迹
  • 筑地反射炉遗迹
  • 吉村家住宅:建于1789年,现为佐贺县最古老的住宅
  • 大隈记念馆:大隈重信之旧宅
  • 徴古馆:锅岛家资料馆
  • 筑后川昇开桥
  • 佐贺县立博物馆

祭典、活动

Thumb
佐贺国际热气球
  • 佐贺国际热汽球大会佐贺: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举行。
  • 这里每五十年有一次徐福大祭。

学校

大学

国立
私立

国际交流

佐贺市的姐妹都市与友好都市缔结状态:[11]

本地出身之名人

政治
文化
演艺
体育
  • 大麒麟将能大相扑力士
  • 栃荣笃史:大相扑力士
  • 新谷博:职业棒球选手
  • 岸川雄二:职业棒球选手
  • 渡边正和:职业棒球选手
  • 小川浩一:职业棒球选手
其他

注解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