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国家象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华民国国家象征指的是代表中华民国之象征符号。严格来说,这些应由中华民国宪法、立法院通过并经由总统公布之法规、总统府及行政院公布之行政命令确立,并无具体言之。按照一般原则而言,是某个事物具有代表国家主权、独立和尊严,塑造国民对国家之认同;以及维护政治统一并促进政治社会化,巩固国家之基础。[1]
列表
国家象征 | 符号 | 图像 | 说明 |
---|---|---|---|
国旗 | 中华民国国旗 | ![]() |
《中华民国国徽国旗法》订定“青天白日满地红”为中华民国国旗。[2][3] |
国徽 | 中华民国国徽 | ![]() |
《中华民国国徽国旗法》订定“青天白日徽”为中华民国国徽。 |
国歌 | 中华民国国歌 | 国民政府明令公布,以中国国民党党歌(黄埔军校训词)为中华民国国歌。[4] | |
国旗歌 | 中华民国国旗歌 | 中华民国国旗歌并非国歌,但在升降国旗时使用。[2] 国旗歌之歌谱也在国际运动大会升起梅花旗时,作为中华奥林匹克委员会会歌演奏。 | |
国都 | 台北市(事实上,中央政府所在地) | 《中华民国宪法》无明确规定国都位置,故一般所称之国都等同于“中央政府所在地”,广为人知之事实是位于台北市。 | |
国家语言 | 国家语言 | ![]() |
依《国家语言发展法》规定,台湾固有语言(包含台湾华语、台湾台语、台湾客语、台湾原住民族语、马祖语及台湾手语)为台湾国家语言。 |
国玺 | 中华民国国玺 | ![]() ![]() |
中华民国国玺有二方,一为“中华民国之玺”,另一为“荣典之玺”。[5] |
国花 | 中华民国国花:梅花 | ![]() |
行政院于1964年7月21日核定,梅花为中华民国之国花。[6] |
国乐 | 中华民国国乐 | ![]() |
为中华民国国定的传统音乐。 |
国父 | 孙中山 | ![]() |
国民政府于1940年明令尊称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7] |
国军之陆军旗 | 中华民国陆军 | ![]() |
《陆海空军军旗条例》订定中华民国陆军旗用红色为底,中置四分之一蓝底,内缀国徽。 |
国军之空军旗 | 中华民国空军 | ![]() |
《陆海空军军旗条例》订定中华民国空军旗用天蓝色为底,中置五分之二空军军徽。 |
国军之海军旗 | 中华民国海军 | ![]() |
《陆海空军军旗条例》订定中华民国海军旗为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
梅花旗 | 中华台北奥会旗 | ![]() |
中华民国参与国际运动大会所用之代表旗帜,最初由中华奥林匹克委员会制定,之后衍生若干基于奥会旗之运动赛事用旗。 |
国币[8] | 新台币(圆,NTD) | 中华民国中央银行依据《中央银行法》订定《中央银行发行新台币办法》发行之货币,其上有梅花鹿、帝雉、樱花钩吻鲑、大霸尖山、玉山、阿里山、南湖大山、塔塔加蓟、松树等之台湾象征。 | |
国历 | 民国纪年 | ![]() |
中华民国政府订定《公文程式条例》规范使用之国家纪年。[9] |
开国纪念日 | 1月1日(元旦) | ![]() |
1912年(民国元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之国定纪念日,每年于总统府前举行中枢元旦升旗典礼。[10][11] |
国庆日 | 中华民国国庆日:10月10日 | ![]() |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志士发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及后于1912年9月28日通过临时参议院决议,订定之为“中华民国国庆日”。 |
国家祭典 | 中枢春秋祭典 | ![]() |
国民革命忠烈祠是举行中枢国殇祭典之场所,每年3月29日及9月3日由中华民国总统主祭、副总统及五院院长陪祭,也是国宾来访时向殉难英烈致敬之代表场所。[12] |
国家颜色 | 主色:红、白、蓝 | 红 白 蓝 |
红-白-蓝是源自中华民国国旗之颜色。 |
另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