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纳言中納言,ちゅうなごん,训读:“すけのものまうすつかさ”)为日本律令制太政官制度设置的令外官。在太政官中相当于四等官制日语四等官的次官,也是公卿、议政官之一。[1]唐名黄门侍郎,俗称黄门。因中纳言唐名为“黄门侍郎”,因此江户时代曾担任中纳言的水户藩藩主、思想家德川光圀又有“水户黄门”的称号。

历代沿革

天武天皇治世下设置的“纳言”之官,是中纳言的前身。公元681年时,天武天皇发布飞鸟净御原令之后,“纳言”被分为大纳言、中纳言、少纳言,至此出现“中纳言”的名称,飞鸟净御原令设置的中纳言于文武天皇大宝元年(701年)3月大宝令颁布施行时裁撤。

庆云2年(705年)4月,大纳言定员由4人减为2人,为补员额不足于是设置新的中纳言,但中纳言之职不在《大宝令》中,因此成为令外官。中纳言的基本职务与大纳言同様为宣下和奏上、与各大臣 (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内大臣)议论政务,与大纳言不同的是,中纳言不能代大臣处理政务。最初中纳言也不能发布太政官符日语太政官符,但自桓武天皇以降,开始有中纳言负责发布太政官符,一说是因为很难满足额定数量的大纳言,为了弥补员额不足而允许中纳言发布太政官符。[2]

中纳言官位最初为正四位上孝谦天皇天平宝字5年(761年)2月改为从三位定员为3人;中纳言也设置权官日语権官,即超过原本令制中定员名额的中纳言,且具有相等权力,被称为“权中纳言”,使得定员规定变得有名无实。[3]平安时代贵族人口增加,为应付求官位昇进的贵族,必须先当参议15年以上的中纳言就任条件放宽,在任者亦增加。后白河院政期达10人,后白河死后,摄政关白九条兼实把其缩减为8人。其后,后鸟羽院政期再回复为10人。

土御门天皇正治2年(1200年)由平基亲日语平基親著作的‘官职秘抄日语官職秘抄’记述中纳言的昇进路径有“五道”,包括“参议大辨近卫中将检非违使别当日语別当[4]摄政·关白的儿子、二位三位中将、当参议十五年以上之辈。”。在南北朝时代(1331-1392)以后,日本便极少再任命正式的中纳言官职,多改任命为权中纳言。[5]战国时代开始,大纳言官职便不再是朝廷公卿的专属了,各地的强力武家大名也开始被赐予大纳言一职,如江户时代水户藩藩主、思想家德川光圀,便曾担任中纳言。1867年因王政复古,太政官制被废除,中纳言之官职也消失,以后该官职再也没有设置。

参考资料

文献

  • 野田岭志 “律令制と中纳言” ‘日本史研究’172号、昭和51年(1976年)。
  • 高岛正人 “中纳言・参议の新置とその意义” ‘立正史学’50号、昭和56年(1981年)。
  • 百瀬今朝雄 ‘弘安书札礼の研究 中世公家社会における家格の桎梏’ 东京大学出版会、平成12年(2000年)。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