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一个国际组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不结盟运动(英语:Non-Aligned Movement, NAM)是一个拥有120个成员国和17个观察员国的松散国际组织[3]。它成立于冷战时期,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联合国中有三分之二的会员是该组织的成员国,全球约55%的人口也生活在不结盟运动国家。不结盟运动定期举行首脑会议,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前南斯拉夫、埃及、赞比亚、阿尔及利亚、斯里兰卡、古巴、印度、津巴布韦、印尼、哥伦比亚、南非、马来西亚、塞尔维亚、委内瑞拉、阿塞拜疆和乌干达[4]举行会议。
“不结盟”一词最早可追溯到1954年印度总理尼赫鲁在斯里兰卡发表的一场演说中。尼赫鲁将一年前中国总理周恩来为处理中印两国政治分歧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基础。之后在1955年举行的万隆会议上,与会的29个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向世界表明自己不愿意卷入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冷战,而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自主、消除贫穷和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万隆会议是不结盟运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956年7月,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在南斯拉夫举行会议,三国领袖共同宣言反对把“世界分成强有力的国家集团”。在四年后的第1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这三位领袖又与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和加纳总统恩克鲁玛在纽约会晤磋商建立美苏之外的第三股政治势力。
1961年9月,在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努力之下,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五国发起的第1届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终于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共有25个国家的首脑参与了会议并通过了《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要求签订国际性的裁军条约,消除经济不平衡,废除国际贸易中心的不等价交换。同时宣言还明确表态支持阿尔及利亚、安哥拉、突尼斯、古巴等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以及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第2届的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于1964年10月在埃及开罗举行,此时的成员国已经增加到47个,大部分是来自亚洲和非洲新取得独立的民族国家。这次会议除了重申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立场外,将焦点放在了以巴冲突以及印巴冲突之上,此外因之前爆发中印战争,会议亦讉责中国对印度的攻击。
第3届的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是于1970年9月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举行的,这次会议发表的宣言与前两次不同,着重批评美国和苏联(而不再是英国和法国等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的霸权主义,尽管受到了来自苏联的强大压力,会议最终还是通过了《卢萨卡宣言》,宣称“超级大国之间的恐怖均势没有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和平与安全”,并指责两个超级大国粗暴干涉别国内政,甚至采取武力颠覆别国政府等手段。
第4届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于1973年9月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举行,由于正逢世界石油危机,经济问题成为会议焦点。但是这时的不结盟运动其实已经开始被边缘化,一些出产石油的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已经跻身前次会议所称的“富国”行列。
到第6届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举行时,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已经开始激化,许多国家虽然依然表示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但实际上却是偏向苏联和反西方,古巴始终是苏联忠实的盟友、越南战争中一些中东、东南亚的国家倒向美国;甚至连运动的创始国之一的印度,也开始倒向苏联。在古巴举行的这次会议上,因柬埔寨(当时被越南占领)的地位问题发生了争执,导致缅甸最终决定退出不结盟运动。
冷战结束之后,不结盟运动事实上已失去了继续存在的价值,各国的重心都纷纷从冷战时期的政治领域,转移到了经济领域。后冷战时期的多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组织,例如22国集团等,已经在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利益方面,发挥着比不结盟运动更大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与巴西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正式会员;但他们在22国集团中都担当着重要的领导角色。
第13届的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是于2003年2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这次会议的焦点是伊拉克问题。即将下台的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穆罕默德、南非总统姆贝基等人都发言表示反对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会议最后还通过了反对伊拉克战争的决议。
2012年8月29日至30日于伊朗德黑兰举行的第16届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受到欧美国家的阻扰,但是伊朗依然成功召开,120国代表团抵达参与,10天后,加拿大于9月7日以伊朗人权纪录不佳与发展核武为由宣布断交。
2016年9月17日至18日,在委内瑞拉举行第17届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会议通过了指导不结盟运动未来3年发展的《玛格丽塔岛宣言》。轮值主席国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表示,不结盟运动将继续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和“去帝国主义”方向发展。[5]
第18届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于2019年10月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会议通过了指导不结盟运动未来发展的《巴库宣言》,强调将进一步提升该组织的活力和效率,推动多边主义,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6]
届 | 日期 | 国家 | 城市 |
---|---|---|---|
1 | 1961/11/1-6 | 南斯拉夫 | 贝尔格莱德 |
2 | 1964/10/5-10 | 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 开罗 |
3 | 1970/11/8-10 | 赞比亚 | 卢萨卡 |
4 | 1973/11/ 5–9 | 阿尔及利亚 | 阿尔及尔 |
5 | 1976/8/16–19 | 斯里兰卡 | 哥伦坡 |
6 | 1979/11/3–9 | 古巴 | 哈瓦那 |
7 | 1983/4/7-12 | 印度 | 新德里 |
8 | 1986/11/1–6 | 津巴布韦 | 哈拉雷 |
9 | 1989/11/4–7 | 南斯拉夫 | 贝尔格莱德 |
10 | 1992/9/1–6 | 印度尼西亚 | 雅加达 |
11 | 1995/10/18–20 | 哥伦比亚 | 卡塔赫纳 |
12 | 1998/11/2–3 | 南非 | 德班 |
13 | 2003/2/20–25 | 马来西亚 | 吉隆坡 |
14 | 2006/11/15–16 | 古巴 | 哈瓦那 |
15 | 2009/7/11–16 | 埃及 | 沙姆沙伊赫 |
16 | 2012/8/26–31 | 伊朗 | 德黑兰 |
17 | 2016/9/17–18 | 委内瑞拉 | 加拉加斯 |
18 | 2019/10/25–26 | 阿塞拜疆 | 巴库 |
19 | 2024/1/19–20 | 乌干达 | 坎帕拉 |
不结盟运动主席 | |||||
---|---|---|---|---|---|
姓名 | 国家 | 就任 | 离任 | ||
1 | 铁托 | 南斯拉夫 | 1961 | 1964 | |
2 | 纳赛尔 | 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 1964 | 1970 | |
3 | 肯尼思·卡翁达 | 赞比亚 | 1970 | 1973 | |
4 | 胡阿里·布迈丁 | 阿尔及利亚 | 1973 | 1976 | |
5 | 威廉·高伯拉瓦 | 斯里兰卡 | 1976 | 1978 | |
6 | 朱尼厄斯·理查德·贾亚瓦德纳 | 1978 | 1979 | ||
7 | 菲德尔·卡斯特罗(第一次) | 古巴 | 1979 | 1983 | |
8 | 吉亚尼·宰尔·辛格 | 印度 | 1983 | ||
9 | 拉马斯瓦米·文卡塔拉曼 | 1983 | 1986 | ||
10 | 罗伯特·穆加贝 | 津巴布韦 | 1986 | 1989 | |
11 | 亚内兹·德尔诺夫舍克 | 南斯拉夫 | 1989 | 1990 | |
12 | 博里萨夫·约维奇 | 1990 | 1991 | ||
— | 塞吉多·巴伊拉莫维奇 | 1991 | |||
13 | 斯捷潘·梅西奇 | 1991 | |||
14 | 布兰科·科斯蒂奇 | 1991 | 1992 | ||
15 | 多布里察·乔西奇 | 1992 | |||
16 | 苏哈托 | 印度尼西亚 | 1992 | 1995 | |
17 | 埃内斯托·桑佩尔·皮萨诺 | 哥伦比亚 | 1995 | 1998 | |
18 | 安德烈斯·帕斯特拉纳·阿朗戈 | 1998 | |||
19 | 纳尔逊·曼德拉 | 南非 | 1998 | 1999 | |
20 | 塔博·姆贝基 | 1999 | 2003 | ||
21 | 马哈蒂尔·穆罕默德 | 马来西亚 | 2003 | ||
22 | 阿都拉·巴达威 | 2003 | 2006 | ||
(7) | 菲德尔·卡斯特罗(第二次) | 古巴 | 2006 | 2008 | |
23 | 劳尔·卡斯特罗 | 2008 | 2009 | ||
24 | 穆巴拉克 | 埃及 | 2009 | 2011 | |
— | 穆罕默德·侯赛因·坦塔维(代理) | 2011 | 2012 | ||
25 | 穆罕默德·穆尔西 | 2012 | |||
26 | 内贾德 | 伊朗 | 2012 | 2013 | |
27 | 哈桑·鲁哈尼 | 2013 | 2016 | ||
28 | 马杜罗 | 委内瑞拉 | 2016 | 2019 | |
29 | 伊利哈姆·阿利耶夫 | 阿塞拜疆 | 2019 | 2022 | |
30 | 约韦里·穆塞韦尼 | 乌干达 | 2024 |
不结盟运动是一个十分松散的国际组织:它不设总部及常设机构,起初甚至没有定期的会议机制,后来才规定每3年举行一次首脑会议,并由会议举办国担任主席国,任期亦为3年。截至2012年5月,不结盟运动共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还有非洲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伊斯兰合作组织和联合国等10个观察员组织。[3][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