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雅加达袭击事件
伊斯兰国策划实施的自杀式恐怖袭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位于印度尼西亚(印尼)雅加达中区基艾·哈吉·瓦希德·哈希姆路(Jalan Kyai Haji Wahid Hasyim)和M·H·谭林路交界处的莎丽娜百货附近在2016年1月14日发生多宗爆炸案和枪击案[2]。其中一枚炸弹在一家星巴克咖啡店爆炸,另一枚则在莎丽娜百货外的一个警岗爆炸[2]。事发地点邻近联合国资讯中心、数家豪华酒店和数家外国驻印尼使领馆(包括法国大使馆)[3]。联合国环境署证实,一名荷兰籍联合国工作人员在袭击中重伤[4]。至当日12时,M·H·谭林路扎克拉瓦拉大厦(Gedung Cakrawala)4楼也发生警方与武装份子对峙的局面[5]。在这次袭击中,至少有8人身亡,当中包括4名袭击者和4位平民(3个印尼人和一个加拿大人),另外还有23人受伤。伊斯兰国已经就这次袭击承认责任[4]。
背景
虽然印尼和中东的冲突相隔甚远,不过该国在过去20年已经经历过几次由伊斯兰教武装份子发动,令数百人丧生的恐怖袭击[6]。
这是2009年雅加达酒店爆炸案以来雅加达遭到的第一次大规模袭击事件。2009年的爆炸案由伊斯兰祈祷团发动,引致7人和另外两名袭击者死亡[6]。伊斯兰祈祷团是一个与基地组织有联系的组织,寻求以伊斯兰国的形式统一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南部[7][8]。自2002年峇厘岛爆炸案令超过200人丧生以来,印尼当局就开始加紧镇压恐怖主义。印尼的立法机构在2003年通过一份反恐怖主义条例[9]。
印尼国家警察发言人表示,警方在2015年11月就已经接获讯息,得知伊斯兰国警告印尼将发生袭击事件[6]。总部位于雅加达的冲突政策分析研究院(Institute for Policy Analysis of Conflict)在2015年的报导中指出,和数以千计的外国战士一起到叙利亚加入协助极端主义组织试图在当地成立伊斯兰国的行列的印尼人至少有50人[10]。
袭击
据报导,雅加达中区在2016年1月14日当地时间早上10时40分发生几次爆炸,并在随后发生枪击案。事发地点是很多豪华酒店、办公大楼和大使馆的所在地[11]。印尼国家警察发言人表示,这次袭击涉及到配备手榴弹和枪械,为数不明的袭击者[6]。新闻传媒统计雅加达合共发生了七次爆炸,死者多达6人,当中包括3名警员。报导也指出有10至14名袭击者参与这次事件[12]。
袭击的目标是一个位于主要路口,邻近星巴克咖啡店和汉堡王分店的交通警岗,炸弹爆炸令该警岗严重损毁[6]。有传闻指出芝基尼(Cikini)、斯利比(Slipi)和古宁安(Kuningan)村区土耳其和巴基斯坦大使馆附近也有三起炸弹爆炸[13],不过雅加达警方既否认了这些传闻,也否认西马杜邦(Simatupang)和巴美拉(Palmerah)发生袭击案,并表示这些事情都只是恶作剧[14]。位于联合国办事处附近的莎丽娜百货前方发生了一次爆炸。[11]
事后发放的片段据称显示了两个袭击者在星巴克分店外一颗炸弹爆炸的时候挤作一团,然后被炸死的情形[15][16]。
一组图片显示两个枪手向在M·H·谭林路被炸弹炸毁的警岗周围聚集的群众开枪。第一个枪手似乎是向两名警员开枪,之后群众便退散。而第二个枪手则近距离射击另一名警员。警方发言人表示第一个枪手在扎克拉瓦拉大厦停车场挟持两名人质,却在其后和另一个枪手双双被警方射杀[17][18]。
袭击者
雅加达警方表示,一个名为巴赫鲁姆·纳伊姆(Bahrun Naim),与伊斯兰国有联系的印尼极端份子是这次袭击的幕后主脑。被认为是中爪哇省北加浪岸人的纳伊姆在袭击发生前的某个时候转往叙利亚拉卡;印尼警方至少从2010年开始得知此人的身份[19][20]。纳伊姆曾出面维护一个网志,他在网志中赞扬包括2015年11月巴黎袭击事件在内的恐怖袭击,并呼吁印尼人在印尼群岛发动同类的袭击[20][21]。纳伊姆曾在2010年11月在位于梭罗市的寓所被当局以涉嫌与恐怖组织有联系为由逮捕,并于翌年6月以藏有武器的罪名被定罪,然而法庭却由于证据不足而无法裁定其涉及恐怖主义的罪名成立[20]。
警方能够辨认出其中一名袭击者,他叫做阿菲夫·苏纳金(Afif Sunakim),他在发动袭击期间被发现携带枪械,背着帆布背包。他曾经因为在武装份子训练营受训而被判监7年[22]。
在自杀式炸弹袭击中被炸死的两名袭击者已被确认为Dian Juni Kurniadi和Ahmad Muhazab Saron[23]。在和警方驳火期间被击毙的袭击者是阿菲夫(又称苏纳金、苏纳迪)和马尔万(又称莫哈末阿里)[23]。
伤亡
这次袭击事件的伤者总数共有20余人,当中包括5名警员和一个从星巴克咖啡店逃脱的阿尔及利亚人。荷兰大使馆也证实一名荷兰公民在袭击中重伤,并已送往医院留医[26]。
4名在袭击中丧生的平民当中,其中3人在事发当日死亡,包括在事发期间到印尼探亲的加拿大籍阿尔及利亚裔听力医师Taher Amer-Ouali(70岁)[27][24][28]、因为违反交通规则而在警岗接受警方问话,被炸弹炸死的印尼人Rico Hermawan(20-21岁)[29][30],以及起初因为姓名相似而被怀疑是袭击者的印尼裔速递员Sugito(43岁)[29][31][32]。头部中枪的印尼裔盘谷银行分行保安员Rais Karna(37岁)则在事件发生两天后死亡,成为这次袭击的第4名平民死者[25][31]。
各方反应
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藉着电视转播发表声明,把这次袭击称为“恐怖行为”。在他的声明中,佐科表示:“我们的国家和国民不应该害怕,我们不会被这些恐怖行为打败。我希望公众保持冷静。我们都为这次事件中的死者感到悲伤,不过我们也谴责这次行动破坏和平安全,并在民众之间散播恐怖。[33]”
雅加达和印尼各地居民都都在社交网站转载他的声明“我们不害怕”,并以主题标签#kamitidaktakut标示这个话题。这个主题标签得到Twitter用户的广泛使用,他们会藉着这个标签向死难者致哀和蔑视这次袭击[4]。
星巴克也发表了一份新闻公告,谴责袭击事件[4],并表示将关闭其所有位于雅加达的分店,“直至另行通知”[34]。
印尼国家警察一名警员在事发后一天表示警方在调查14日在首都发生,为期4小时,引致7人死亡的袭击事件的过程当中已拘留三人[35],事发两天后,警方又拘捕了12个人,他们被指控涉嫌策划针对印尼政府、警方和外国人命财产的袭击,并与在袭击中被射杀的攻击者保持联系[36]。
- 跨国组织
- 欧洲联盟:欧盟委员会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费德丽卡·墨格里尼同情受害者的亲友,并指出恐怖主义是要由世界各国解决的全球问题。墨格里尼也向印尼政府承诺会和印尼在捍卫和平和自由、多元观念这方面与印尼紧密合作[37][38]。
- 联合国: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谴责袭击事件,并重申这类恐怖行为“绝对没有开脱的理由”[39]。
- 世界各国
- 澳大利亚:外长朱莉·毕晓普发表声明,表示她已经和印尼外长雷特诺·马尔苏迪联络,并提出为印尼提供任何应对袭击事件所需的支援。她也表示澳洲政府对这次袭击加以谴责[40]。澳大利亚外交贸易部也劝喻澳洲人限制在当地的活动,并遵从当局的指示[41]。
- 白俄罗斯:外交部谴责袭击事件[42]。
- 文莱:苏丹哈桑纳尔·博尔基亚向印尼致哀,并谴责袭击事件[43]。
- 加拿大:外长斯特凡·迪翁在袭击发生后誓言要加倍努力打击极端主义,并表示“加拿大会继续和印尼站在一起,并在打击极端主义者方面和印尼合作。我们会在这个艰难的时刻全力支持印尼。”总理贾斯汀·杜鲁多也向印尼表示类似的支持[44]。
-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对袭击肇事者予以强烈谴责[45]。
- 东帝汶:东帝汶政府谴责袭击事件,并支持印尼与恐怖主义斗争的努力[46]。
- 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谴责这次“应被谴责”的恐怖袭击,并表示他的心在死难者亲友的左右。他也祈求伤者尽快康复[47]。
-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表示他“对袭击事件感到愕然和愤怒,日本会和印尼站在一起,强烈谴责他们(恐怖份子),并绝不容忍这种行径。”[48]
- 马来西亚:首相纳吉·阿都拉萨在推文中表示他对此“感到极为震惊和悲伤”[49]。
- 荷兰:外相伯特·孔德尔斯谴责这次袭击,并提出向印尼提供援助[50]。
- 巴基斯坦:总理纳瓦兹·谢里夫强烈谴责这宗爆炸案。他说:“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在这个关键时刻与印尼同胞一起分担苦痛”,又说:“恐怖主义是穆斯林国家的共同威胁,而打击恐怖主义则是这些国家的共同责任。”[51]
- 菲律宾:菲律宾外交部强烈谴责袭击事件,并表示会和印尼人民团结一致[52]。
- 沙特阿拉伯:外相阿德尔·朱拜尔谴责袭击事件,并指出这次事件应该“令我们更有决心共同为打击恐怖主义灾难而作出有效的共同努力。”[53]。
- 斯里兰卡:外交部强烈谴责恐怖袭击[54]。
-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也在Facebook帖子中表示他“对雅加达炸弹袭击事件的消息感到震惊。”[55]外交部一个发言人谴责这次袭击,并表示该国支持印尼把肇事者绳之于法的行动[49]。
- 泰国:首相巴育·占奥差对雅加达袭击事件感到哀伤,并向印尼致以哀思和支持[56]。
- 英国:外相菲利普·哈蒙德谴责袭击事件,称之为“愚蠢的恐怖行为”,并呼吁在雅加达和印尼各地的所有英国国民“维持警惕,留意旅游警示和当地传媒报道,并遵从当地保安部门的指示。”[4]外交和联邦事务部劝喻英国人遵从当局指示,避免前往事发地点,并限制自己的活动范围[57]。
- 美国:美国大使馆劝告美国人远离雅加达泛太平洋酒店和莎丽娜商场附近一带地区[58]。
- 越南:越南外交部发言人黎海平谴责袭击事件,而越南驻印尼大使馆也与印尼官员合作,监察事态发展[59]。
参考来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