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黛娜(英语:Typhoon Della)是1968年太平洋台风季中的其中一个热带气旋,风暴于9月17日在冲之鸟岛东南偏南方附近海域形成,在9月25日消散,维持了约8日。黛娜先后影响美治琉球宫古岛和日本九州地方,并再次为宫古岛造成巨大破坏,经济损失相当于当年美治琉球政府财政预算的百分之六左右。[1]后来日本气象厅因应宫古岛灾情,而为它命名为第三宫古岛台风,是为气象厅十个命名台风其中之一。[2]
气象历史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8/Della_1968_track.png/640px-Della_1968_track.png)
黛娜于9月17日在冲之鸟岛东南偏南方附近海域生成,其后向北转西南偏南,再转西北方向移动。[3]22日午夜,黛娜行经宫古岛,当时已达巅峰强度每秒55米、气压930百帕。[4]黛娜之后开始减弱,经琉球群岛转向东北移动,到9月24日晚在鹿儿岛县串木野市(今市来串木野市)附近登陆,登陆时气压955百帕。[4]登陆后由于地形和锋面因素,黛娜急速减弱,声势不振。[5]翌日先北上至佐贺县小城市,再缓速南下到有明海海面,减弱为热带低压,最后到27日遇上高气压南下,在长崎县五岛市男岛西北方海上消散。[6]
影响
黛娜为琉球群岛、九州东部,四国南部和纪伊半岛南部造成暴雨。根据日本气象厅9月22日至27日的测量,三重县尾鹫市因日本西部以南中国海域的活跃锋面活动,以期间降水量1485毫米、最大日降水量806毫米(9月26日)远远抛离其他地区,鹿儿岛县上屋久町屋久岛则以期间降水量为445毫米、最大日降水量308.5毫米(9月24日)屈居第二。[7]风势方面,以宫古岛(最大风速每秒54.3米,最大瞬间风速每秒79.8米)和久米岛(最大风速每秒43.7米,最大瞬间风速每秒62.4米)最为猛烈,其中前者的最大瞬间风速,直到现今仍维持日本观测史上第四位,宫古岛同时录到当时最低海面气压942.5百帕。[8]
总括当地灾情,气象厅公布这场风灾中有11人死亡、80人伤,另造成房屋损坏5,715栋、浸水15,322栋,风暴带来的盐风和涨潮同样对鹿儿岛县造成灾情。[4]在琉球群岛,暴风雨对房屋和农作物造成很大破坏,若果单计琉球的数字,房屋全倒有1,055栋、半倒有3,463栋,全均为暴风而引致,经济损失为近752万美元,相当于当年美治琉球政府财政预算的百分之六左右,不过因之前受两年前的风暴蹂躏,部分房屋已重建成混凝土建筑,灾情不至于太严重。[1]京都大学学者形容,宫古岛在两年内受到两场强劲风暴来袭,实属罕见,于是进行风暴数据和其破坏力调查,并于翌年发表。[1]后来气象厅因应宫古岛灾情,为此台风命名为“第三宫古岛台风”,以此为名是相对于1959年宫古岛台风和1966年第二宫古岛台风而言。[9]
参阅
- 1968年太平洋台风季
- 台风莎拉 (1959年):同样影响琉球的台风,琉球气象台为它命名为“宫古岛台风”,并获日本气象厅承认。
- 台风柯娜 (1966年):同样影响琉球的台风,日本气象厅为它命名为“第二宫古岛台风”。
参考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