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诸葛诞(?—258年4月10日[1]),字公休,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曹魏后期的重要将领,官至征东大将军,诸葛丰之后,诸葛亮和诸葛瑾的堂弟,是青龙年间中原名士“四聪八达三豫[2]”中“四聪”之一,与夏侯玄、邓飏等人并列;后于寿春发动叛乱,兵败被杀。
诸葛诞曾任尚书郎、荥阳县令、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等职,并与散骑侍郎夏侯玄等人交好。后因魏明帝曹叡厌恶夏侯玄和诸葛诞等人沽名钓誉、追求浮华而免去两人官职。明帝死后,曹芳继位,并由大将军曹爽辅政专权,曹爽任用夏侯玄等人,复职诸葛诞,并出任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
嘉平三年(251年),太尉王凌计划起兵推翻司马懿,并另立曹彪为帝;事情被兖州刺史黄华揭发后,司马懿领兵镇压,并任命诸葛诞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
嘉平四年(252年),诸葛诞判断东吴新筑东兴大堤、修筑两城并留兵戍守,认为是即将入侵魏国的行为,于是提议分兵三路攻吴:由王昶进逼江陵、毌丘俭进攻武昌,以牵制上游吴军;再以精兵直攻东兴二城。当时王昶、毌丘俭及胡遵都献计伐吴,因诸将的战略皆不同,司马师最终决定由征南将军王昶进攻南郡;镇南将军毌丘俭进攻武昌;镇东将军诸葛诞、征东将军胡遵率军七万进攻东兴,作浮桥渡水,攻打两城。但由于城池位处高处,一时无法攻下,东吴太傅诸葛恪得知东兴告急,亲率四万军日夜兼程驰援东兴。
当时天降大雪,胡遵等人正在聚会饮酒,魏军轻于戒备,留赞率部轻装突袭魏军前部营垒,吕据和丁奉等部也相继赶到。魏军惊恐溃逃、争渡浮桥,桥因超载而断,落水及自相践踏而死者达数万人,魏军前部督韩综和乐安太守桓嘉先后溺死。毌丘俭、王昶等以东兴兵败,烧营退走,此役为诸葛恪所击败。东兴之败后,司马师将所有责任归咎于自己,并说:“我不听公休,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最后,司马昭因为是监军所以被降职,诸葛诞和毌丘俭等将都被降职,但只不过是防区对调,从镇东将军转为镇南将军罢了。
正元二年,毌丘俭与文钦在寿春叛乱,并派使者联络诸葛诞,要他招引豫州士民。诸葛诞斩杀其使者,并向全国宣布二人叛乱。司马师讨伐毌丘俭时,诸葛诞亦率兵前往寿春。及后文钦兵败,毌丘俭弃守逃亡,诸葛诞率先率兵进占叛军的据点寿春,稳定战局。诸葛诞因为长期在淮南驻守,于是被任命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此时东吴丞相孙峻率领吕据和留赞支援毌丘俭,知道毌丘俭和文钦兵败和寿春被占后撤退,诸葛诞于是派部将蒋班追击东吴军,斩杀留赞。战后诸葛诞获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户,转任征东大将军。
诸葛诞见好友邓飏、夏侯玄等先后被诛杀,而王凌和毌丘俭亦被夷灭三族,心中十分不安,于是在当地收买人心,又蓄养数千死士自保。甘露元年(256年),诸葛诞以东吴有意进攻为由,向朝廷要求增兵十万和沿淮河筑城抵御。同时,贾充从寿春回来,知道诸葛诞不会支持司马氏,而且诸葛诞很得淮南民心;为免司马氏夺权时诸葛诞领兵反抗,建议司马昭征召他入朝,尽管认定他必定不会应命,但此举对司马氏的影响程度相对较低[3],司马昭听从。
甘露二年(257年),下诏升诸葛诞为司空,并入朝任职。诸葛诞接得诏命后十分害怕,于是发动叛变,征集淮南将士和一年粮食据守寿春,又杀扬州刺史乐𬘭,派长史吴纲领儿子诸葛靓和牙门子弟到东吴请求援兵[4]。曹髦亲征至项县,司马昭则率军征伐诸葛诞,并派王基与安东将军陈骞领兵围困寿春;同时东吴对此大喜,以诸葛诞为左都护、假节、大司徒、骠骑将军、青州牧、寿春侯,并派文钦与全怿、全端、唐咨和王祚等领兵救援。诸葛诞因已经联吴,无需再防御魏吴边境的合肥要塞而将其守军撤走,故吴军可以畅通无阻地通过合肥,并趁王基包围圈未完成而领兵进入寿春城。诸葛诞也一度击败司马昭的弟弟东中郎将广阳乡侯司马亮,导致其免官。但随着外围由东吴方面朱异率领的援兵两度被石苞和胡烈等击退,孙𬘭以军法为由处决朱异并退回建业,而寿春则被重重包围,文钦等多次试图突围亦失败。
在司马昭围困寿春的时候,诸葛诞就哈哈大笑。因为寿春一带每年都会下大雨,一下雨淮河就要涨水,一直淹到寿春城下。所以诸葛诞看见司马昭在城下扎营非常高兴,他说:“是固不攻而自败也。”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自从司马昭扎营开始,就一滴雨都没下,是少有的大旱。等到城破,魏军进入寿春,当天就下了一场暴雨,把城外魏军的大营都给淹了[5]。蒋班和焦彝于是劝诸葛诞不要再等东吴援兵,率全军攻向一方突围,但诸葛诞不听,更意图要斩杀二人,于是二人出城投降。不久,司马昭听从锺会的计谋,令全怿和全端等人率数千兵出降,寿春守军因而震惊恐惧。
次年正月,城中粮食渐渐枯竭,诸葛诞、文钦和唐咨于是拼命突围,但伤亡惨重,被逼撤回城内。诸葛诞更因为与文钦以往的嫌隙,以及不苟同文钦建议尽释北方人以节省粮食的分歧,进而杀死文钦,令其子文鸯和文虎向曹魏投降。司马昭纳降二人,更封为关内侯,并以二人降后的待遇瓦解寿春军民反抗之心,最终于二月成功攻克寿春,诸葛诞率领数骑逃出寿春,被大将军司马胡奋手下士兵杀死并诛灭三族。诸葛诞麾下亲兵数百人被俘,坚决不降,更说:“为诸葛公死,不恨。”行刑时排成一列,每斩杀一人便招降下一人,直到最后始终无人投降。[6]
孙𬘭原本命弟弟孙恩代替朱异援救诸葛诞,但在孙恩得知诸葛诞已经败亡,便引兵返回。
诸葛诞担任尚书郎时期,与尚书仆射杜畿为魏文帝曹丕制作楼船,两人在陶河试航时遇上大风沉没,当时虎贲以小船拯救诸葛诞,诸葛诞呼吁虎贲先去救杜畿。之后杜畿淹死;反而诸葛诞昏去,飘至海岸后苏醒。[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