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明朝第9位皇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或称弘治帝,是明宪宗皇三子。明朝第10任皇帝,1487年-1505年在位,共十八年,年号弘治。孝宗“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又能信用贤臣、广开言路,在位期间“朝序清宁,民物康阜”,明朝出现中兴局面,史称“弘治中兴”。就其个人修养及文治武功而言,是明朝自仁宣二帝后,获后世普遍评价最高的皇帝。[2]但在位后期对朝政有所懈怠,又纵容外戚,沉迷方术,使宦官李广、蒋琮等人乘机弄权;以致弘治晚年军备弛废,国用匮乏,弊政颇多,故不能谓之全美。明孝宗崩逝后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庙号“孝宗”,葬于泰陵。
根据《明史》记载:“孝宗达(实为“建”,《明史》误)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讳祐樘,宪宗第三子也。母淑妃纪氏,大明成化六年七月生帝于西宫。时万贵妃专宠,宫中莫敢言。悼恭太子薨后,宪宗始知之,育周太后宫中。十一年,敕礼部命名,大学士商辂等因以建储请。是年六月,淑妃暴薨,帝年六岁,哀慕如成人。十一月,立为皇太子。”民间则传说:孝宗出生时,为免被当时的宠妃万贵妃害死而藏在民间,在宪宗死前才由宫内司礼太监张敏于民间迎回即位。然而明孝宗弟弟众多,有关说法可能不太可信。
孝宗出生后,废后吴氏贬居西内,与纪氏谪居的安乐堂相近,颇知消息,往来就哺,才得保全孝宗生命,由吴氏用心抚养过一段日子。不过,在《明史商辂传》、《商辂疏》、《謇斋琐缀录》、《治世余闻》等记载,孝宗的出生是宪宗知情的,万贵妃知情后,一度亲自照顾过孝宗,之后再交由皇太后照顾并立为储君。清乾隆《驳明宪宗怀孕诸妃皆遭万妃逼迫而坠胎》中认为,对于万贵妃的诋毁是后人把对万安乱政的气愤发泄到万贵妃身上。
弘治帝在位初期,励精图治、整肃朝纲、改革弊政,罢逐了朝中奸佞之臣、重用贤士,为于谦建祠平冤,减轻赋税、停征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繁荣经济,史称“弘治中兴”。
弘治帝在位期间“更新庶政,言路大开”,又“恭俭自饬,明于任人”,当是时朝廷中,明察则有王恕、彭韶;练达则有马文升、刘大夏;老成则有刘健、谢迁;文章则有王鏊、丘濬;刑宪则有闵珪、戴珊,另外又有何乔新、李东阳等名臣,一时号称“朝多君子”,使明宪宗成化朝晚年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大为改观。
此外,弘治帝重视司法,他令天下诸司审录重囚,慎重处理刑事案件。弘治十三年(1500年),制定《问刑条例》。又于弘治十五年(1502年),编成《大明会典》。
弘治帝在治理水患方面亦颇有效果,曾委任白昂、刘大夏修治黄河,以改善河道流向、筑堤等方法抑制黄河水患,此后二十余年间,再无大患发生;另外,苏松于弘治年间,曾因河道淤塞而泛滥成灾,孝宗即命徐贯主持治理,历时三年,消除了苏松水患。
弘治帝在位初期的经济成就也比较突出,赋税收入比成化年间增加了一百多万石,达二千七百万石,成为明中叶的赋入高峰;而且,登记人口方面也有稳定的增长。从弘治元年(1488年)到弘治十七年(1504年)间,登记人口增加了一千多万,达到六千万口。
惟自弘治十五年起(1502年),“一岁所入,不足以供一岁支用”,国家财政迈进了入不敷出的状况,户部吕鈡指出:‘常入之赋,以蠲色渐减,常出之费,以请乞渐增,入不足当出。正纯以前军国费省,小民输正赋而已。自景泰至今,用度杂办,皆昔所无。民已重困,无可复增。往时四方丰登,边境无调发,州县无流移。今太仓无储,内府殚绌,而冗食冗费日加于前。’对此下廷臣议,廷臣作出多项建议,但仅触及成效不大的修补政策。
此外,孝宗也常以京营禁军投入繁重的工作,监察御史刘芳曾上奏说,“京师根本之地而军士逃亡者过半”,“其锦衣腾骧等卫军士不下十余万人,又不系操练之数,近年虽立营营,而役占卖放者多。”,另外又常纵容边臣,边臣冒报功次皆得升赏,而败军失律者往往令之戴罪杀贼,使边备日弛,对于北虏入侵能有效抵御的战役寥寥无几[3][4],如弘治十四年秋七月,孝宗令保国公朱晖挂征虏大将军总兵官领十万大军夜袭鞑靼于河套,鞑靼早察觉徙家北遁,朝廷用银八十余万,只斩首三级以还,而将士奏报功次竟一万有余[5],“不能御”,“坐虏入境”,“议者耻之”之类的描述比比皆是。
再者,弘治中期,皇帝自己渐渐迷上了斋醮,从此内库开销剧增,孝宗开始不断地命户部将太仓库的银子纳入内库,至将河西务钞关关船料改拟折银进纳。如弘治十五年(1502年)十月,户部指出“银承备库先前进,金止备成造金册支用;银止备军官折俸及兵荒支给,近年累称不足。金则以税粮折纳及于京市买过八千三百八十六两有奇,五次取太仓银共一百九十五万,”而从户部纳入内库的银两,全部都被孝宗挪用来大兴土木,又妆造武当山神像,各寺观修斋赏赐,修斋设醮等,恣意浪费,以致府藏空竭,国库捉襟见肘[6]。而且孝宗在统治中期(1500年)后,渐渐不如当初勤政[7],且开始纵容外戚,措置乖方,如内阁辅臣刘健,徐溥就曾批评孝宗说“切见数月以来视朝渐迟多至日出”,“近年以来用度太侈,光禄寺支费增数十倍,各处织造降出新样动千百匹,显灵朝天等宫泰山武当等处修斋设醮费用累千万两,太仓官银存积无几,不勾给边而取入内府至四五十万,宗藩贵戚求讨田土占夺盐利动亦数十万。”,“事涉于近幸贵戚,牢不可破,或旨从中出,略不预闻,或有所议拟,径行改易。”,而阁臣李东阳也曾直言弘治后期“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势家巨族,田连郡县,犹请乞不已。亲王之藩,供亿至二三十万。”“天津一路,夏麦已枯,秋禾未种,挽舟者无完衣,荷锄者有菜色。盗贼纵横,青州尤甚。南来人言,江南、浙东流亡载道,户口消耗,军伍空虚,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今天下民穷财尽,其势已极。姑以三者言之,山东之地草根树皮掘食殆尽,继以人肉,荆沔诸湖水竭鱼荒,河泊诸课率多折纳,易州山厂林木已空,渐出关外一二百里,其他赋税大抵皆然,天下之地无一处而不贫”。
弘治晚年,朝臣对弘治皇帝的批评渐多,朝中大臣如礼部尚书倪岳也上疏极言道“(孝宗)近日视朝颇晏,听纳颇难,经筵稀,御用度渐侈,游幸渐频,进贡之止者复来,乐戏之斥者复取。”但孝宗也不愿意听纳,而名臣刘大夏请辞时也言“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而吏部右侍郎周经则言“(孝宗)幸赏斋醮屡修,游宴无节,内帑空虗多由于此。”,南京户科给事中张宦也上书道“近来(孝宗)费出无经,或横恩滥赐之溢出,或修饰缮造之泛兴,或祈祷游玩之纷举,偶因内帑稍阙即命太仓支取,耗散财物莫此为极” “今四海民穷财尽,三边将寡兵疲,粮草空虗,马匹倒死而黠虏跳粱之势,贪狼之心视昔尤胜”,礼科左给事中叶绅也言“迩来(孝宗)经筵稀御日讲不举,画工琴士承恩于便殿,教坊杂剧呈技于左右..少滞视朝时,晏鳌山观灯或彻晓不休宫中燕享或竟日乃已。”,兵科给事中王廷相奏“今天下大可忧者,在于民穷财尽,其势渐不可为。然所以致此者有四,风俗奢侈也,官职冗滥也,征赋太繁也,酒酿无节也”。可见弘治中晚年皇帝倦勤,国家败政拮据,百姓困苦的情况。
在统治的十八年中,召见阁臣的次数总共有九次,比成化帝二十三年来召见一次为多。明孝宗即位之初,会听进阁臣的谏诤,但是后来用各种方法来搪塞阁臣和科道官的建议,使弘治初年所革除的弊政,不仅全部恢复,尚且有恶化之势[8],如宪宗晚年的传奉官号称弊政,弘治初尽行革除,到了弘治十二(1499年)年五月,传升乞升文职至八百四十余员,武职至二百六十余员,比成化末年增一倍。其次,在军事方面,从弘治一朝起亦开始糜烂,边备日弛,人浮于事,有效抵御的入侵寥寥无几,也不复当年成化一朝了。另外,有明一代,以弘治对外臣最为纵容厚待,动则大肆外戚藩王赏赐房屋和田地,甚至在一宗贵戚庄崎纠纷案中,偏帮小舅子张延龄,一次就得地一万六千七百零五顷;又如曾在弘治十三年(1500年)二月,赐兴王湖广京山县近湖淤地一千三百五十余顷,旋在七月又赐岐王德安府田六百一十二顷等等,赏地史不绝书,引起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
弘治十八年五月初八日(1505年6月8日),弘治帝因偶染风寒,误服药物,鼻血不止而驾崩,享年三十五岁。
当时“深山穷谷,闻之无不哀痛”。有遗命:“东宫年幼,好逸乐,先生辈善辅之。”是年十月安葬于泰陵,庙号“孝宗”。长子明武宗继位。
明孝宗遗诏:
“ |
朕以眇躬仰承丕绪,嗣登大宝,十有八年,敬天勤民,敦孝致理,夙夜兢兢,惟上负先帝付托是惧,乃今遘疾弥留,殆弗可起。生死常理,虽圣智不能违,顾继统得人,亦复何憾。皇太子厚照,聪明仁孝,至性天成,宜即皇帝位。其务守祖宗成法,孝奉两宫,进学修德,任贤使能,节用爱人,毋骄毋怠,申外文武群臣,其同心辅佐,以共保宗社万万年之业。丧礼悉遵先帝遗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释服,祭用素羞,毋禁音乐、嫁娶。嗣君以继承为重,已敕礼部,选婚可于今年举行,毋得固违。宗室亲王,藩屏是寄,不可辄离本国。各处镇守总兵、巡抚等官及都布按三司官员,严固封疆,安抚军民,不许擅离职守。闻丧之日,止于本处朝夕哭临三日,进香各遣官代行。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所属府州县并土官及各布政司南直隶七品以下衙门俱免进香。诏谕天下,咸使闻知。 |
” |
孝宗即位时所面临的政治局面混乱不堪,由于他父亲明宪宗在位后期重用宦官和奸佞,造成了“朝中皮秕政”的状况。为了振兴帝业,肃清吏治,他在人事上的改革和整顿,可谓大刀阔斧。对太监梁芳、礼部右侍郎李孜省等前朝奸佞惩罚严厉。将冒领官俸、总计三千多人的艺人、僧徒等一概除名。在清理过程中,朱祐樘注意方式、方法,没有大开杀戒,斩杀的只有罪大恶极的僧人继晓[9] 。与此并举,孝宗开始任用贤能之士。1492年三月,孝宗下令吏、兵两部将两京文武大臣、在外知府守备以上的官吏姓名,全部抄录下来,贴在文华殿的墙壁上,遇有迁罢之人,随时更改。他还多次向吏部、都察院指出,提拔和罢免官吏的主要标准,是看此人有无实绩。由于孝宗注意任用贤能,明朝中期出现了许多名臣,形成了“朝多君子”的盛况[9]。
朱祐樘即位初年,广开言路。上台不久,就出现了臣子纷纷上书的局面,连尚未做官的太学生也跃跃欲试,上书提出各种建议。孝宗也有奢侈的想法,于是计划在万寿山建造一座棕棚,以备登临眺望。太学生虎臣得知此事,力谏不可,负责这项工程的朝中官员担心获罪,抓住虎臣。孝宗闻知此事,先取消了工程,且授予虎臣七品官,派往云南做了知县。孝宗还采纳了除早朝之外,再在便殿召见大臣,谋议政事,当面阅读奏章,下发指令的建议,开始增加“午朝”,每天在左顺门接见大臣,倾听他们对政事的见解[9]。
有说法认为:孝宗统治期间所实行的一系列的政策,都自始至终地得以贯彻执行[9],然而有学者指出,在弘治十四年,孝宗因朝廷财政拮据,以及军饷筹措有困难而下诏群臣商议办法,大学士刘健上奏要求改革弊端,并绝无益之费,躬行节俭,孝宗却未采取措施。至弘治十五年,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常入之赋,以蠲色渐减,常出之费,以请乞渐增,入不足当出。正纯以前军国费省,小民输正赋而已。自景泰至今,用度杂办,皆昔所无。民已重困,无可复增。往时四方丰登,边境无调发,州县无流移。今太仓无储,内府殚绌,而冗食冗费日加于前。”但仅作出成效不大的修补政策[8]。
宰辅
太监
1501年,崛起的鞑靼部落以十万骑兵从花马池、盐池杀入固原、宁夏境内,这一事件震惊了孝宗。为了加强军事力量,1502年,孝宗将刘大夏提升为兵部尚书,负责军事整顿。刘大夏核查了军队虚额人手,补进了大量壮丁,并请朱祐樘停办了不少“织造”和斋蘸[9]。
作为改良,孝宗没有从制度上对百姓的税赋负担进行突出的改变,而在减轻百姓负担上,减免灾区的赋税征收。从1490年,河南因灾免秋粮始,他对每年奏报来的因灾免税要求,几乎是无一例外地表示同意[9]。
孝宗是中国历史上三百多位皇帝中,唯一一位终身只有单一伴侣的[14][15]。根据《明孝宗实录》、《明良记》、《万历野获编》、《明书》、清修《明史》等资料记载,孝宗仅娶妻孝康敬皇后张氏一人,没有其他妃嫔或妾室。并且孝宗的泰陵只葬有夫妻两人。
根据笔记《胜朝彤史拾遗记》及查继佐私修《罪惟录》,孝宗也许有沈璚莲、郑金莲(《罪惟录》称其小字黄儿)两位选侍[16][17]。因为各种史书中对于妃嫔传记因有事迹可记、有立传价值,取舍各有不同,参见《万历官修本朝正史研究》中“八种史书关于明太祖等十位皇帝后妃立传情况表”。而大部分的妃嫔因为地位的关系都不能葬入明帝陵中。亦有认为,孝宗因为钟爱皇后,纵容后家,是有奏章等证据。而要当后妃,就会有策立手续和文书,清代修史不至于看不到相关史料。[来源请求]
至于孝宗宫中有五名夫人:敬顺夫人邵氏,安和夫人周氏,安顺夫人刘氏,荣顺夫人孟氏及荣善夫人项氏。夫人在明朝制度并非妃嫔称号,而是命妇的封号,如外命妇(公侯伯及一二品官正室)或内命妇(资深宫人或乳母褓姆)等,内命妇中,以皇帝的乳母最常在年老后因乳帝之功而被加封为夫人(如明孝宗的保姆封为佐圣夫人[18]、天启帝的乳母奉圣夫人客氏、仁宗褓姆卫圣夫人杨氏等,皆是有夫有家的妇人)。另,荣善夫人项氏年龄比孝宗大四十四岁,比孝宗的祖父明英宗还大一岁。因此这五名夫人实际上不是明孝宗的妃嫔。
美国牙科医学会和美国牙科博物馆等的资料显示,世界上第一把用刷毛制成的牙刷是由明孝宗于1498年发明的,方法是把短硬的猪鬃插进一支骨制手把上。然而以刷毛制成的牙刷早在唐朝[21][22]或北宋中期[23]就已被使用。亦有学者如英国艺术史学家约翰·理查森(John Richardson)把牙刷发明权归于英国人威廉·艾利斯,1780年,艾利斯把骨头磨成一根细棒,在上面钻了些小孔,然后将猪鬃一束束地插进小孔,并将它们修剪整齐,成为现代牙刷的雏形[24][2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