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刘大夏(1436年—1516年),字时雍,号东山,自号东山居士,湖广华容县(今属湖南)人。明朝政治人物,天顺己卯湖广解元,甲申进士。弘治年间,官至兵部尚书。
天顺三年(1459年),刘大夏中式湖广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天顺八年(1464年)成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宪宗成化初年馆试,大夏本可留任翰林官,但他自请改部职,被任命为职方司主事,升兵部车驾司郎中。
成化十九年(1483),升福建右参政,有政绩。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担任过广东布政使。弘治三年(1490年)十月,广西田州泗城土官岑猛反叛,刘大夏前往平息。弘治十五年(1502年)官至兵部尚书。正德元年(1506年)三月,上疏请求归隐。
正德三年,九月,以岑猛事,入北镇抚狱,刘瑾欲置之死地。幸赖左都御史屠滽和宰相李东阳相救,改判处充军肃州(今甘肃酒泉)。[1]在肃州的官吏怕得罪刘瑾,不敢供给膳宿,只有三名学生供养他。正德五年(1510)夏,遇赦归。正德十一年(1516年)五月卒。赠太保,谥忠宣。葬于华容县胜峰乡话岗村的山坡上。
大夏先后辅佐英、宪、孝、武四朝,与王恕、马文升称“弘治三君子”。《明史》称“大夏忠诚恳笃,遇知孝宗,忘身徇国,于权幸多所裁抑。”
弘治五年(1492年)浙江壬子科乡试首场,天降大雨,号舍进水,众多士子一拥而出,阻挡不得。监临御史和监察宪臣均欲罢试,唯独时任左布政的刘大夏说:“暴雨必有息时,可令自揣能文者听其愿留,勿随众去。当以留者为准,阅其文登榜。”于是命尚在场的士子八百余人,回到号舍,大雨果然停止,于是仍如额录取。及待榜出,人谓得人胜过他科[2]。
成化间,有太监劝宪宗效仿明成祖故事,重新“下西洋”探险。明代一些史籍,如万表《灼艾余集》、严从简《殊域周咨录》记载车驾郎中刘大夏藏匿郑和下西洋档案[3],而顾起元《客座赘语》则说刘忠宜公大夏焚毁郑和下西洋档案[4];究竟是藏匿还是焚毁,至今仍然是个谜。
东南亚的扩张中汪直想征伐安南,于是向正德帝请旨,调取明成祖征讨安南的档案,但刘大夏刻意把档案藏匿起来,意思是让汪直无法“劳民伤财”。[5]
[编]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