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制国列表列出日本所有在《延喜式》中有记载的令制国(日语:令制国/りょうせいこく),并附记根据1869年明治政府《太政官令》在北海道设置的11个令制国。根据《延喜式》,日本分为五畿七道,共有66个令制国及壹岐国、对马国两嶋,合计68国。五畿是指畿内的五国,而七道是指东海道(十五国)、东山道(八国)、北陆道(七国)、山阴道(八国)、山阳道(八国)、南海道(六国)、西海道(十一国)。根据各国的人口多寡、经济强弱等因素,68国分为由高到低的四个等级,其中有13个大国(日语:大國/たいこく)、35个上国(日语:上國/じょうこく)、11个中国(日语:中國/ちゅうこく)、9个下国(日语:下國/げこく),另又根据到京都的距离,将近畿以外的各令制国分为近国(日语:近國/きんごく)、中国(日语:中國/ちゅうこく)、远国(日语:遠國/おんごく)[1][2]。日本在大化改新前,曾存在国造管理的“國”以及县主管理的“縣”并存的局面。全面采用令制国制是大化改新中日本向唐朝学习行政制度的产物[3]。律令制时代,朝廷在每个令制国设置国司进行管理,国司所在地称为国厅、国府、国衙[4][5]。朝廷对令制国的控制随律令制的衰落而逐渐崩溃,管理令制国的国守等职也随之成为无实权的虚职[6]。但令制国的划分法一直沿用到明治时代。明治政府在明治维新初期曾对令制国进行过一定程度的改革。令制国的存在随废藩置县而消亡,目前仅作为历史名词存在[5]。
本列表主表中的国名以及国力、距离取自《延喜式》第22卷,并按照该书中各国出现的先后顺序对各令制国进行默认排序。本列表亦有参考黄遵宪所著《日本国志》卷十、卷十一(地理志一、地理志二)。表中的日本汉字以新字体表示,假名使用现代假名遣。
五畿七道
国名 | 日文名 | 位置 | 国力 | 距离 | 名称由来 | 地图 | 今属 | 备注 |
---|---|---|---|---|---|---|---|---|
山城国 | 山城国 (やましろのくに) |
近畿 | 上国 | 畿内 | 桓武天皇因此地依山傍水,为天然要塞而命名[7] | 京都府[8] | 亦称为城州、山州、雍州[7] | |
大和国 | 大和国 (やまとのくに) |
近畿 | 大国 | 畿内 | 天地开辟而后泥土未干故人民居住于山,因人迹多见而号此国为“山跡”(やまあと),后改为同音的“大和”(やまと)[9] | 奈良县[10] | 古称大倭、大养德[11],亦称为和州[12]。8世纪时,曾存在过由芳野监管理的芳野国,后并入大和国中[13][14] | |
河内国 | 河内国 (かわちのくに) |
近畿 | 大国 | 畿内 | 因北侧有淀川而得名[15] | 大阪府[15] | 古称川内[16],亦称为河州[15] | |
和泉国 | 和泉国 (いずみのくに) |
近畿 | 下国 | 畿内 | 因领内有泉水涌出而得名, 和字是不发音的加字[17] |
大阪府[17] | 古称泉国,亦称为泉州[17] | |
摄津国 | 摂津国 (せっつのくに) |
近畿 | 上国 | 畿内 | 因领内有良好的港口,古称津国。 摄津二字是由掌管此地的官员摄津职而来[18][19] |
大阪府 兵库县[19] |
亦称摄州[18] | |
伊贺国 | 伊賀国 (いがのくに) |
东海道 | 下国 | 近国 | 《大日本史》认为,伊贺古代由神女吾娥治理,称吾娥国,伊贺是后来的讹称[20]。另有观点认为是阿依努语的转写[21][22] | 三重县[23][24] | 亦称伊州[23] | |
伊势国 | 伊勢国 (いせのくに ) |
东海道 | 大国 | 近国 | 来自于国神“伊势津彦”[25] | 三重县[24] 爱知县 岐阜县 |
亦称势州[25] | |
志摩国 | 志摩国 (しまのくに) |
东海道 | 下国 | 近国 | 《古事记》中此地名为岛津国,津为无义助字 志摩国之名即因此而来[26] |
三重县[26] | 古称嶋国、志麻国[16],亦称志州[26][27] | |
尾张国 | 尾張国 (おわりのくに) |
东海道 | 上国 | 近国 | 不明,有说法认为是 因尾张国南智多郡如尾巴一样伸出而得名[28][29] |
爱知县[30] | 古称尾治国[16],亦称尾州[30] | |
三河国 | 三河国 (みかわのくに) |
东海道 | 上国 | 近国 | 不明,一般认为是因领内有三条河流而得名 另有观点认为名称来自发音相同的加茂神御川[31] |
爱知县[31] | 古称三川国[16],亦称三州[31] | |
远江国 | 遠江国 (とおとうみのくに) |
东海道 | 上国 | 中国 | 由与近淡海(近江琵琶湖)相对的“远淡海”滨名湖而来[32] | 静冈县[32][33] | 亦称为远州[32] | |
骏河国 | 駿河国 (するがのくに) |
东海道 | 上国 | 中国 | 有观点认为名称来自阿依努语,亦有说法指是 因领内有水流湍急的富士川而得名[34] |
静冈县[33][34] | 亦称骏州[34] | |
伊豆国 | 伊豆国 (いずのくに) |
东海道 | 下国 | 中国 | 因当地温泉较多,初名汤出 后改为读音相近的“伊豆”[35] |
静冈县[33] 东京都 |
亦称豆州[35] | |
甲斐国 | 甲斐国 (かいのくに) |
东海道 | 上国 | 中国 | 过去的学说认为甲斐之名来自“山峡”的峡字[36],但 被桥本进吉否定。目前亦有说法认为甲斐因是交通和政治上的“交ひ”而得名[37] |
山梨县[36] | 亦称甲州[36] | |
相模国 | 相模国 (さがみのくに) |
东海道 | 上国 | 远国 | 存在多种说法,贺茂真渊认为 相模和武藏两国之名均来自此前存在的身狭(ムサ)国[38] 本居宣长认为两国名称源自“佐斯国”[39] |
神奈川县[40][41] | 古称相武、佐加三,亦称相州[41] | |
武藏国 | 武蔵国 (むさしのくに) |
东海道 | 大国 | 远国 | 存在多种说法,贺茂真渊认为 相模和武藏两国之名均来自此前存在的身狭(むさ)国[38] 本居宣长认为两国名称源自“佐斯国”[39] |
神奈川县 东京都 埼玉县[42] |
亦称武州[42] | |
安房国 | 安房国 (あわのくに) |
东海道 | 中国 | 远国 | 因早期居民来自阿波国, 初名阿波,后改为同音的安房[43][44] |
千叶县[43][45] | 亦称房州[43] | |
上总国 | 上総国 (かずさのくに) |
东海道 | 大国 | 远国 | 拆分自总国[46] | 千叶县[45][46] | 亦称总州[46] | |
下总国 | 下総国 (しもうさのくに) |
东海道 | 大国 | 远国 | 拆分自总国[47] | 千叶县 茨城县 埼玉县[45][47] 东京都 |
亦称总州[47] | |
常陆国 | 常陸国 (ひたちのくに) |
东海道 | 大国 | 远国 | 存在多种说法,一说是因领内交通便利, 取“直通”的音近字而来[48] |
茨城县[48] | 亦称常州[48] | |
近江国 | 近江国 (おうみのくに) |
东山道 | 大国 | 近国 | 领内的琵琶湖又称作“近淡海”,因此得名[49] | 滋贺县[49] | 亦称江州[49] | |
美浓国 | 美濃国 (みののくに) |
东山道 | 上国 | 近国 | 存在多种说法,一说美浓二字来源于同音的“三野” 三野之名是因领内有三大原野而来[50] |
岐阜县[50][51] 爱知县 |
古称三野、御野[16],亦称浓州[50] | |
飞驒国 | 飛騨国 (ひだのくに) |
东山道 | 下国 | 中国 | 古称“斐陀国”,后由仁德天皇改名为同音的飞驒[52] | 岐阜县[51][52] | 亦称飞州[52] | |
信浓国 | 信濃国 (しなののくに) |
东山道 | 上国 | 中国 | 古称科野,704年好字化为同音的“信浓”[53][54] | 长野县[53] 岐阜县 |
古称科野、神野[55],亦称信州[53]。8世纪时曾有诹方国自信浓分立,之后又重新并入信浓国[56] | |
上野国 | 上野国 (こうずけのくに) |
东山道 | 大国 | 远国 | 拆分自毛野国 初名上毛野,后改名上野[57][58] |
群马县[57] 栃木县 |
亦称上州[57] | |
下野国 | 下野国 (しもつけのくに) |
东山道 | 大国 | 远国 | 拆分自毛野国 初名下毛野,后改名下野[58][59] |
栃木县[59] 群马县 |
亦称野州[59] | |
陆奥国 | 陸奥国 (むつのくに) |
东山道 | 大国 | 远国 | 因是东山道、东海道的最末端而得名[60] | 福岛县 宫城县 岩手县 青森县 秋田县[60] |
古称道奥,亦称奥州。8世纪时曾在境内设立石背国、石城国,后两国并入陆奥国中[61]。明治时期曾被拆分为磐城、岩代、陆前、陆中、陆奥五国[60] | |
出羽国 | 出羽国 (でわのくに) |
东山道 | 上国 | 远国 | 继承自出羽郡[62] | 山形县 秋田县[62] |
亦称为羽州,明治时期曾被拆分为羽前、羽后两国[62]。 | |
若狭国 | 若狭国 (わかさのくに) |
北陆道 | 中国 | 近国 | 承袭官职“若狭国造”[63] | 福井县[63][64] | 古称若侠、若佐[16]。亦称若州[63] | |
越前国 | 越前国 (えちぜんのくに) |
北陆道 | 大国 | 中国 | 自越国分离而出[65] | 福井县[64][65] 岐阜县 |
亦称越州[65] | |
加贺国 | 加賀国 (かがのくに ) |
北陆道 | 上国 | 中国 | 自越国分离而出[66] 古称贺我、加宜、香我、贺加[67] |
石川县[66][68] | 是最晚设置的一个令制国,亦称加州[66] | |
能登国 | 能登国 (のとのくに) |
北陆道 | 中国 | 中国 | 承袭自能登郡[69] | 石川县[68][69] | 亦称能州[69] | |
越中国 | 越中国 (えっちゅうのくに) |
北陆道 | 上国 | 中国 | 自越国分离而出[70] | 富山县 | 亦称越州[70] | |
越后国 | 越後国 (えちごのくに) |
北陆道 | 上国 | 远国 | 自越国分离而出[71] | 新潟县[71] | 亦称越州[71] | |
佐渡国 | 佐渡国 (さどのくに) |
北陆道 | 中国 | 远国 | 不明,有说法认为名称来自领内的杂太郡[72][73] | 新潟县 (佐渡岛)[72] |
亦称佐州,岛上有大量金矿[72] | |
丹波国 | 丹波国 (たんばのくに) |
山阴道 | 上国 | 近国 | 古称旦波,后改称丹波[74] | 京都府 兵库县[74] 大阪府 |
亦称丹州[74] | |
丹后国 | 丹後国 (たんごのくに) |
山阴道 | 中国 | 近国 | 713年自丹波国分出,称丹后国[75] | 京都府[76] | 亦称丹州[76] | |
但马国 | 但馬国 (たじまのくに) |
山阴道 | 上国 | 近国 | 古称“多迟麻”、“多迟摩”,后改称但马[77] | 兵库县[51][77] | 亦称但州[77] | |
因幡国 | 因幡国 (いなばのくに) |
山阴道 | 上国 | 近国 | 古称稻叶、稻羽,后改为同音的因幡[78] | 鸟取县[79] | 亦称因州[79] | |
伯耆国 | 伯耆国 (ほうきのくに) |
山阴道 | 上国 | 中国 | 存在多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名称来自 传说中的文句“母来”(ハハキ),后命名为伯耆[80] |
鸟取县[81] | 古称“波伯”[16],亦称伯州[81] | |
出云国 | 出雲国 (いずものくに) |
山阴道 | 上国 | 中国 | 存在多种说法,一说认为因 该地出产铁矿而称为出铁,后改为同音的出云 另有观点认为名称来自对伊邪那美的尊称“イズモ”[82] |
岛根县[83] | 亦称云州[83] | |
石见国 | 石見国 (いわみのくに) |
山阴道 | 中国 | 远国 | 来源于古称“石海”、“石满”[84] | 岛根县[51][84] | 亦称石州[84] | |
隐岐国 | 隠岐国 (おきのくに) |
山阴道 | 下国 | 远国 | 不明,一说名称来自主岛冲之岛的“沖”字[85] | 岛根县 (隐岐群岛)[86] |
亦称隐州[86] | |
播磨国 | 播磨国 (はりまのくに) |
山阳道 | 大国 | 近国 | 古称针间,后改为同音的播磨[87] | 兵库县[88] | 亦称播州[88] | |
美作国 | 美作国 (みまさかのくに) |
山阳道 | 上国 | 近国 | 一说是源自音近的御坂/三坂 亦有说法认为是因当地产甘酒而得名[89] |
冈山县[51] 兵库县 |
分离自吉备国[90],亦称作州[91] | |
备前国 | 備前国 (びぜんのくに) |
山阳道 | 上国 | 近国 | 分离自吉备国,因此得名[90] | 冈山县[92] 香川县(小豆岛 直岛诸岛) 兵库县 |
亦称备州[92] | |
备中国 | 備中国 (びっちゅうのくに) |
山阳道 | 上国 | 中国 | 分离自吉备国,因此得名[90] | 冈山县[93] | 亦称备州[93] | |
备后国 | 備後国 (びんごのくに) |
山阳道 | 上国 | 中国 | 分离自吉备国,因此得名[90] | 广岛县[94] | 亦称备州[94] | |
安艺国 | 安芸国 (あきのくに) |
山阳道 | 上国 | 远国 | 古称阿岐国,后改为同音的“安艺”[95] | 广岛县[96] | 亦称艺州[96] | |
周防国 | 周防国 (すおうのくに) |
山阳道 | 上国 | 远国 | 存在多种说法,一说来自音近的“诹访”[97][98] | 山口县[99] | 古称周方、周芳[100],亦称防州[99] | |
长门国 | 長門国 (ながとのくに) |
山阳道 | 中国 | 远国 | 古称穴门,后改称长门[101] | 山口县[102] | 亦称长州[102] | |
纪伊国 | 紀伊国 (きいのくに) |
南海道 | 上国 | 近国 | 古称纪国、木国。713年(和铜6年)根据好字二字令(「諸國郡鄕名著好字令」(しょこくぐんごうめいちょこうじれい))[103]改为纪伊[104] | 和歌山县 三重县[104] |
亦称纪州[104] | |
淡路国 | 淡路国 (あわじのくに) |
南海道 | 下国 | 近国 | 因古代是通往阿波国的必由之路,因此得名[105] | 兵库县[105] (淡路岛) |
亦称淡州[105] | |
阿波国 | 阿波国 (あわのくに) |
南海道 | 上国 | 中国 | 古称粟国,后改为同音的阿波[106] | 德岛县[107] | 亦称阿州[107] | |
赞岐国 | 讃岐国 (さぬきのくに) |
南海道 | 上国 | 中国 | 古称佐贯、刺贯,后改称同音的赞岐[108] | 香川县[109] | 亦称赞州[109] | |
伊予国 | 伊予国 (いよのくに) |
南海道 | 上国 | 远国 | 国名源自表示温泉的“い湯(ゆ)”[110] | 爱媛县[110] | 亦称予州[110] | |
土佐国 | 土佐国 (とさのくに) |
南海道 | 中国 | 远国 | 古称土左、都佐,后改称土佐[111] | 高知县[112] | 亦称土州[112] | |
筑前国 | 筑前国 (ちくぜんのくに) |
西海道 | 上国 | 远国 | 分离自筑紫国,因而得名[113] | 福冈县[114] | 亦称筑州[114] | |
筑后国 | 筑後国 (ちくごのくに) |
西海道 | 上国 | 远国 | 分离自筑紫国,因而得名[113] | 福冈县[115] | 亦称筑州[115] | |
丰前国 | 豊前国 (ぶぜんのくに) |
西海道 | 上国 | 远国 | 分离自丰国,因而得名[116] | 福冈县 大分县[117] |
亦称丰州[117] | |
丰后国 | 豊後国 (ぶんごのくに) |
西海道 | 上国 | 远国 | 分离自丰国,因而得名[116] | 大分县[118] | 亦称丰州[118] | |
肥前国 | 肥前国 (ひぜんのくに) |
西海道 | 上国 | 远国 | 分离自火国(肥国),因而得名[119] | 佐贺县 长崎县[120] |
亦称肥州[120]。值嘉岛876年曾自肥前国分离,之后又重新并入肥前国[121] | |
肥后国 | 肥後国 (ひごのくに) |
西海道 | 大国 | 远国 | 分离自火国(肥国),因而得名[119] | 熊本县[122] | 亦称肥州[122] | |
日向国 | 日向国 (ひゅうがのくに) |
西海道 | 中国 | 远国 | 景行天皇西征时因认为该国位于日出的方向而命名为日向[123] | 宫崎县 鹿儿岛县[124] |
亦称日州[124] | |
大隅国 | 大隅国 (おおすみのくに) |
西海道 | 中国 | 远国 | 国名中,“大”是接头的美称,“隅”指角落、末端,因该地位于筑紫国南端而得名[125][126] | 鹿儿岛县[127] | 亦称隅州[127]。大隅群岛一带曾设多祢国,后并入大隅国[128][129] | |
萨摩国 | 薩摩国 (さつまのくに) |
西海道 | 中国 | 远国 | 古称萨麻,后好字化为同音的萨摩[130] | 鹿儿岛县[131] | 亦称萨州[131] | |
壹岐国 | 壱岐国 (いきのくに) |
西海道 | 下国 | 远国 | 古称伊伎,后改名为同音的壹岐[132] | 长崎县 (壹岐岛) |
亦称壹州,《三国志》等中国史书中称为一大、一支[133] | |
对马国 | 対馬国 (つしまのくに) |
西海道 | 下国 | 远国 | 古称“津岛”,对马之名最早见于《魏志倭人传》中[134] | 长崎县[134] (对马岛) |
亦称对州[134] |
北海道
日本明治政府在戊辰战争后的1869年(明治2年)发布太政官布告《蝦夷地ヲ北海道ト稱シ十一國ニ分割國名郡名ヲ定ム》(意为“将虾夷地改称北海道,并分为11国、制定国名和郡名”),将北海道分为11国。本列表在《延喜式》记载的68国的列表外,对这11国进行附记,并按照该通告中各国出现的先后顺序对各令制国进行默认排序。本附表亦有参考黄遵宪所著《日本国志》卷十一(地理志二)。
国名 | 日文名 | 位置 | 名称由来 | 地图 | 今属 | 备注 |
---|---|---|---|---|---|---|
渡岛国 | 渡島国 (おしまのくに) |
北海道 | 源自阿伊努语,本义是“半岛”[135] | 渡岛综合振兴局[5] 桧山振兴局 |
亦称渡州 | |
后志国 | 後志国 (しりべしのくに) |
北海道 | 源自阿依努语“シリ・ペッ”(指山川)[136] | 后志综合振兴局[5] 桧山振兴局 |
亦称后州 | |
石狩国 | 石狩国 (いしかりのくに) |
北海道 | 源自石狩川阿伊努语名“イシカラ・ペッ”[137] | 石狩振兴局[5] 空知综合振兴局 上川综合振兴局 后志综合振兴局 |
亦称石州 | |
天盐国 | 天塩国 (てしおのくに) |
北海道 | 源自天盐川阿伊努语名“テッシ・オ・ペッ”[138] | 留萌振兴局[5] 上川综合振兴局 宗谷综合振兴局 |
亦称天州 | |
北见国 | 北見国 (きたみのくに) |
北海道 | 因在天气晴朗之日可以看见桦太岛(库页岛)而得名[139] | 宗谷综合振兴局 鄂霍次克综合振兴局[5] |
亦称北州 | |
胆振国 | 胆振国 (いぶりのくに) |
北海道 | 取自古名“イブツ(勇拂)”[140] | 胆振综合振兴局[5] 后志综合振兴局 石狩振兴局 渡岛综合振兴局 上川综合振兴局 |
亦称胆州 | |
日高国 | 日高国 (ひだかのくに) |
北海道 | 取自《日本书纪》中的“日高见国”[141] | 日高振兴局[5] | 亦称日州、高州 | |
十胜国 | 十勝国 (とかちのくに) |
北海道 | 源自阿伊努语“トカプチ”,意为乳 因十胜川河口形似乳房而得名[142] |
十胜综合振兴局[5] | 亦称十州 | |
钏路国 | 釧路国 (くしろのくに) |
北海道 | 源自阿伊努语“クッチャロ”,意为咽喉[101] | 钏路综合振兴局[5] 十胜综合振兴局 鄂霍次克综合振兴局 |
亦称钏州 | |
根室国 | 根室国 (ねむろのくに) |
北海道 | 源自阿伊努语“ニ・ムイ”,意为木・湾[143] | 根室振兴局[5] | 亦称根州 | |
千岛国 | 千島国 (ちしまのくに) |
北海道 | 来源于该地的千岛群岛[144] | 千岛群岛[注 1] 俄罗斯萨哈林州[144] |
亦称千州 |
脚注
参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