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文化资产园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化部文化资产园区(简称台中文资园区,英语:Cultural Heritage Park, Ministry of Culture)是位于台湾台中市南区的文化园区,占地5.6公顷。1914年创立的民营酒厂“赤司制酒场”为此地最初前身,1947年后转为台中酒厂。2002年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接收后,初期定位为文创园区,目前是台湾唯一公办公营的文资园区,文化部文化资产局亦设于此。园区内的台湾日治时期历史建筑及制酒机具设备,是台湾酒厂工业遗址中保存最完整的厂区。
文化部文化资产园区 Cultural Heritage Park, Ministry of Culture | |
---|---|
概要 | |
地点 | 中华民国(台湾) 40247 台中市南区复兴路三段362号 |
坐标 | 24°07′59″N 120°40′51″E |
邮政编码 | 402 |
开放 | 1914年 |
网站 | |
tccip.boch.gov.tw | |
地图 | |
历史
- 1914年6月,日本商人赤司初太郎设立“赤司制酒场”。
- 1916年11月1日赤司初太郎筹设大正制酒株式会社后,赤司制酒场即更名为“大正制酒株式会社台中工场”。
- 1922年4月,台湾总督府专卖局在台中市设置事务所;7月1日实施酒类专卖制度,征收大正制酒台中工场;11月撤销事务所、并且在工厂旁边成立总督府专卖局台中支局,大正制酒台中工场正式成为“专卖局台中酒工厂”。[1]:2-5
- 1926年,“台中专卖支局”改称“专卖局台中支局”。
- 1928年,产量成为当时全台最大的酿酒工场。
- 1945年中华民国政府接收台湾总督府辖区后,更名为“台湾省公卖第五酒厂”;厂区中央的松尾神社遭到破坏。
- 1947年,由台湾省烟酒公卖局接管。
- 1957年,更名为“台湾省烟酒公卖局台中酒厂”。
- 1998年,台中酒厂迁到台中工业区设厂,留下大片工业遗址与建筑。
- 2002年7月,台中市文化局将园区内16栋建筑登录为台中市历史建筑,随后财政部国有财产局将土地及建物所有权拨交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今文化部)。
- 2005年6月,文建会将园区转型为“台湾建筑、设计与艺术展演中心”(Taiwan Art, Design, and Architecture Center,简称TADA),并将新成立的文化资产总管理处筹备处(今文化部文化资产局)设址于此。
- 2009年,更名为“台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 2013年2月,台湾烟酒公司重回旧台中酒厂(台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设置酒文化馆及服务区。7月24日,酒文化馆正式对外开放。
- 2016年7月16日,文化部文化资产局与国立台中科技大学合作成立“1916文创工坊”。
- 2018年7月30日,再更名为“文化部文化资产园区”。[2]
空间
- 政府机构
- 文资局建物
- 展场区域
- 酒文化馆区:日治时期最初为封瓮场及压榨室,1912年改为花雕室与绍兴酒工厂,战后为蒸馏工场发酵室。
- 雅堂馆:建于1925年-1927年,原米酒成品仓库与半制品储酒库。
- 求是书院:原调合澄清室,目前为会议、讲座、研讨会等多功能空间。
- 国际展演馆:建于1925年-1931年,原黄酒与花雕酒原料仓库,南边为精米室与黄酒储酒库,现为园区挑高最高的展演空间。
- 艺文展览馆:建于1936年-1938年,原黄酒与花雕酒成品仓库,为四栋连栋仓库,分为A、B、CD四区,目前为拾艺术租用中。
- 愿景馆:原置瓶工厂,预计103年增建成为三栋建筑。
- 衡道堂:建于1941年,原礼堂、食堂、供应部,属小型展演空间。
- 文创产业空间
- 中央广场:原为松尾神社与日式花园,可举办户外活动的场地。
- 绿地广场:原为篮球场。
- 文化资产大道:厂区主要道路。
交通
参考资料
相关条目
相关书籍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