儂
来自维基词典,自由的词典
|
跨语言
汉语
儂
- 代词。我。
- 《玉篇‧人部》:“侬,吴人称我是也。”
- 《广韵‧冬韵》:“侬,我也。”
- 《晋书‧会稽王道子传》:“道子颔曰:‘侬知侬知。’”
- 唐·韩偓《此翁》诗:“高阁群公莫忌侬,侬心不在宦名中。”
- 唐·刘禹锡《竹枝词》:“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 宋·司马光《通鉴‧唐纪‧高祖武德元年》:
- “炀帝自晓占侯卜相,好谓吴语。…谓肖后曰:‘外间大有人图侬,然侬不失为长城公,卿不失为沈后。’”
- 元·胡三省注:“吴人率自称曰侬。”
- 明·汪𨱋《春芜记‧宴赏》:“奴家生得好仪容,月殿姮娥也赛不过侬。”
- 《红楼梦》第二七回:“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 秋瑾《赤壁怀古》诗:“怪道侬来凭吊日,岸花焦灼尚馀红。”
- 代词。你。
- 元·杨维桢《西湖竹枝词》:“劝郎莫上南高峰,劝侬莫上北高峰。”
- 代词。他;他们。
- 《正字通‧人部》:“侬,又他也。”
- 古时吴越一带称他人为“侬”。泛指人、一般人。
- 《六书故‧人一》:“侬,吴人谓人侬。按:此即人声之转。”
- 《正字通‧人部》:“侬,他也。”
-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浔阳乐》:“鶏亭故侬去,九里新侬还。”
-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夏歌十六》:“赫赫盛阳月,无侬不握扇。”
- 唐·韩愈《泷吏》诗:“比闻此州囚,亦有生还侬。”
- 前蜀·韦庄《汉州》诗:“北侬初到汉州城,郭邑楼台触目惊。”
- 宋·范成大《余杭初出陆》:“霜毛瘦骨犹千骑,少见行人似个侬。”
- 明·汤显祖《牡丹亭‧闹殇》:“为著谁侬,俏样子等闲抛送?”
- 借指吴越一带。
- 明·袁宏道《尺牍‧何常熟》:“身虽伧人,几为侬鬼。”
- 后缀,用于人称代词后,无实在意义,有时也表示复数。例:渠侬。
- 《湘山野录记‧钱王歌》:
- “你辈见侬的欢喜,在我侬的日子里,隔户问人曰谁侬,应曰我侬,视之乃识曰却是你侬,指他人称之曰渠侬。”
- 清·张慎仪《方言别录》卷上之一引《学林》:“江左称我汝皆加侬字。”
- 《湘山野录记‧钱王歌》:
- 侬人,清代云南境内的一种少数民族。
- 清·毛奇龄《蛮司合志‧云南》:“御使郭廷梧等议以侬攻侬。”
- 姓。唐朝有侬金意。见《新唐书‧南蛮传下‧西原蛮》。
- 《通志‧氏族略五》:“侬氏,侬奭,青州人。”
日语
儂
(表外汉字)
这个字在现代日语,很少使用。
其他表记 |
---|
私 |
- 私 (更常用)
- (主要用于西日本) 我
- 儂に任せておきなさい
- washi ni makasete okinasai
- 请都交给我来办吧。
- 儂に任せておきなさい
西日本常用第一人称代词,通常为男性使用。在某些地方,长者(特别是老年妇女)使用更多,年轻一代的使用则正减少。在日本,本词常被视作是长者的刻板用词,在电视节目和漫画中也被用来强调说话者年纪较大;不过有时也用来强调说话者的关西出身。
更常写作私,或者为了便于拼读而写成假名。
非常罕见的替代写法。有关该用语的更多详细内容,请参阅更常见的写法彼。
对于 儂 的发音和释义,请参见下方词条。: 彼 |
(以下词条尚未创建:彼。)
朝鲜语
越南语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