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中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历史 / 中国历史年表 |
世纪: 19世纪中国 / 20世纪中国 / 21世纪中国 |
年代: 1900年代中国 / 1910年代中国 / 1920年代中国 / 1930年代中国 / 1940年代中国 / 1950年代中国大陆 / 1960年代中国大陆 |
年份: 1935年中国 / 1936年中国 / 1937年中国 / 1938年中国 / 1939年中国 / 1940年中国 / 1941年中国 / 1942年中国 / 1943年中国 |
纪年: 己卯年(兔年)、中华民国28年 |
大事记
- 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北方局,彭真为书记;周恩来领导建立八路军重庆办事处[1]:5994。
- 1月1日——中国国民党中常会决议:永远开除汪精卫党籍,并撤除其一切职务,1月13日国民政府明令公布;西康省政府成立,省政府主席刘文辉宣誓就职[1]:5977-5978。
- 1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任命叶楚伦为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军事委员会任命张凌云为第六十七军军长[1]:5979。
- 1月4日——杜重远自重庆飞往迪化,就任新疆大学校长[1]:5980。
- 1月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汪精卫判国投敌问题,毛泽东指出:我党对目前整体的方针拥蒋反汪;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将华南及西南各省合并成立一中央局,定名为南方局,以周恩来为书记;军事委员会任命陈大庆代第八十五军副军长[1]:5980。
- 1月7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卢汉为第一集团军总司令[1]:5981。
- 1月9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卫立煌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为副司令长官,商震为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罗卓英为前敌总司令;广东省第四区游击司令蒋光鼐辞职,遗缺由李章达继任[1]:5982。
- 1月10日——军事委员会任命陈沛为第三十七军副军长[1]:5982。
- 1月11日——军事委员会重划部分战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为卫立煌;第三战区司令长官为顾祝同;第五战区司令长官为李宗仁;山东及苏北一部分为鲁苏战区,总司令为于学忠,副总司令为韩德勤;军事委员会任命叶肇为第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董宋珩为第二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郭勋祺为第二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郭忏为第三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关麟征兼第三十七军军长,宋肯堂为第三十二军军长,安恩溥六十军副军长[1]:5983。
- 1月14日——国民政府任命石友三为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原任刘汝明免职;军事委员会任命朱绍良为第八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为副司令长官,蒋鼎文为第十战区司令长官兼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胡宗南兼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鹿锺麟为冀察战区总司令,于学忠为鲁苏战区总司令、沈鸿烈为副总司令,杜聿明代新编第十一军军长,彭杰如为第十四军副军长,田温其为第六十八军副军长[1]:5984。
- 1月15日——张治中致电行政院,请辞湖南省政府主席职[1]:5985。
- 1月16日——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成立,另设办事处于桂林,联络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及香港工作[1]:5986。
- 1月17日——陕甘宁边区首届参议会在延安召开,毛泽东讲话,指出抗战一定要有民权主义与民生主义;湖南省政府改组,薛岳代张治中任省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任命薛岳为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代司令长官职务),关麟征为第三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1]:5986-5987。
- 1月19日——军事委员会任命香翰屏为第九集团军副总司令[1]:5987。
- 1月20日——中国国民党中常会以汪精卫业经撤职,决议推蒋介石任国民参政会议长;军事委员会任命庞炳勋、刘汝明为第二集团军副总司令,沈克为第四十军副军长[1]:5988。
- 1月21日——中国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在重庆召开,到中央执监委员155人,推举王法勤、丁惟汾、居正、于右任、冯玉祥等11人为主席团,朱家骅为秘书长;国民政府明令改组湖南省政府,薛岳兼省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任李兴中为第九十六军军长、王根僧为副军长,赵寿山为第三十八军军长,陈公侠为第六十四军副军长;军令部第二厅厅长郑介民转报苏籍顾问关于日军占领武汉、广州后对华政策情报称:莫斯科所得日军华方案:一、停止进攻,以准备对俄战争;二、继续进攻,消耗中国兵力,使之不能反攻;三、准备长期作战,占领全中国[1]:5988-5989。
- 1月22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周碞为第三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1]:5990。
- 1月23日——蒋介石在中国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作《唤醒党魂,发扬党德,巩固党基》秘密报告,指出党魂是党魂是党的主义,党德就是智、仁、勇,党基是党魂、党德、党史、党纪四要素,宣称这是中华民族固有的道德;国民政府交通部设水陆运输联合委员会,派宋子良为主任委员;军事委员会任命杨汉域为第二十军军长[1]:5990。
- 1月25日——国民政府令免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安行营主任蒋鼎文本职;军事委员会任命俞济时二十集团军副总司令,刘尚志为第三十九军副军长[1]:5991。
- 1月26日——蒋介石在中国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报告外交方针与国策;军事委员会任命孙魁元为新编第五军军长,夏威兼第四十六军军长、何宣为副军长[1]:5991。
- 1月28日——军事委员会任命陶广为第十集团军副总司令[1]:5992。
- 1月29日——蒋介石在中国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报告整顿党务要点,提出在最近半年中必须“增加有组织有训练的党员,至少要照现有党员总数扩充五分之一”[1]:5993。
- 1月30日——中国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闭幕,全会决定设置国防最高委员会,由蒋介石任委员长,推叶楚伦为中宣部部长,又秘密通通党务报告决议案,在国共两党关系上确定“溶共、防共、限共”之基本方针,秘密设立“防共委员会”,并陆续制定《防制异党活动办法》等秘密文件;军事委员会任命梁华盛为第二十五军副军长;吴佩孚在北平会见记者,坚拒日本威胁利诱;王克敏、梁鸿志、王揖唐、温宗尧、朱深、陈群等,在北平发起组织“和平救国会”[1]:5993。
- 蒋介石密派谷正鼎专程赴河内,对汪精卫进行游说;日军在江西德安,使用毒剂并发射毒气炮弹3,000发,染毒面积30万平方米,当地军民死伤惨重[1]:6007。
- 2月1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结束,另设委员长成都行营和西昌行营[1]:5994。
- 2月4日——中国国民党四川省党部主任委员陈公博辞职,由黄季陆继任;军事委员会任命陈万仞为第二十一军军长、宣铁吾为副军长[1]:5996。
- 2月6日——军事委员会任命李家钰为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王靖国为第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国民政府派戴笠为中央警校校务主任委员[1]:5997。
- 2月7日——国防最高委员会成立,蒋介石兼任委员长,常委为五院院长、外长、正副参谋总长及中常委三人共11人,秘书长张群;军事委员会任命孙蔚如为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曾万锺为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刘茂恩为副总司令,孙楚为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冯钦哉为第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王敬久为第三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韩德勤为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周祥初兼第八十七军军长[1]:5997-5998。
- 2月8日——国民政府派贺国光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成都行营主任;绥境蒙政会委员长沙克都尔札布飞抵重庆述职,并就任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任命李默庵为第十四集团总司令,宣布除刘文辉第五军团外,其余各军团番号一律撤销[1]:5998。
- 2月9日——军事委员会任命黄壮怀为第九十四军军长[1]:5999。
- 2月10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夏守勋为第七十八军军长[1]:5999。
- 2月上旬——毛泽东会见美国合众社记者罗伯特·马丁,毛泽东说:中国需要民主才能坚持抗战[1]:5999。
- 2月11日——蒋介石就日军登陆海南岛对外籍记者发表谈话称:“日军进攻海南岛,无异造成太平洋上之‘九一八’。”;军事委员会任命陈烈为第五十四军副军长;河南省政府主席程潜因公离省,由民政厅长方策代行职务[1]:5999。
- 2月14日——国民政府派张笃伦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昌行营主任;军事委员会任命焦其凤为第二十六军副军长;日军在三亚港登陆,三亚、榆林、崖县均被侵占,尔后日军南北对进,侵占海南全岛[1]:6000-6001。
- 2月15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张雪中为第十三军副军长[1]:6001。
- 2月17日——军事委员会任命田镇南为第二集团军副总司令,杜聿明代第五军军长[1]:6002。
- 2月19日——军事委员会任命郑洞国为第五军副军长[1]:6002。
- 2月22日——中美文化协会在重庆成立,孔祥熙任会长,陈立夫任副会长,宋美龄、史汀生任名誉会长[1]:6004。
- 2月2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委会决议选任宋美龄为国民政府委员[1]:6004。
- 2月25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庞炳勋为冀察战区副总司令[1]:6005。
- 2月27日——国民政府任命高宪申为海军学校校长原任李孟斌免职;军事委员会任刘膺古为第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1]:6006。
- 2月28日——军事委员会任命马鸿逵为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高荫槐为第一集团军副总司令[1]:6006。
- 3月2日——军事委员会任命杨澄源为第六集团军副总司令,刘若弼为第七十八军副军长[1]:6008。
- 3月3日——军事委员会任命蔡廷锴为第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1]:6009。
- 3月6日——国民政府任命程天放为国立四川大学校长[1]:6011。
- 3月8日——军事委员会部署南昌会战,任命陈仪为第二十五集团总司令[1]:6011-6012。
- 3月9日——国民政府特派李济深为军事委员会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军事委员会任命陈长捷为第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1]:6012。
- 3月11日——国防最高委员会颁布《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强调“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军事第一,胜利第一;意志集中,力量集中”[1]:6014。
- 3月12日——军事委员会任命朱德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赵承绶为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3月13日任命杨爱源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中国边区文化促进会在重庆成立,负责人为沙克都尔札布、喜饶嘉错等[1]:6014。
- 3月13日——蒋介石指定张群兼任国民精神总动员会秘书长[1]:6015。
- 3月15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冯钦哉为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中英正式签订贷款合同,英国同意给中国信用贷款50万英镑,用以购买卡车行驶滇缅公路[1]:6015-6016。
- 3月18日——国防最高委员会议通过《国民精神总动员组织大纲》,决定该会会长由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兼任,副会长由行政院院长兼任;军事委员会任命牟中珩为第五十一军长,周毓英为副军长[1]:6017。
- 3月19日——军事委员会任命梁立柱为第八军副军长,李守维为第八十九军军长[1]:6017。
- 3月21日——汪精卫在河内遇剌幸免,其秘书曾仲呜毙命[1]:6019。
- 3月22日——日本内阁五相会议,以曾仲呜遇剌,就汪精卫安全问题作出决定,派影佐祯昭前往河内,策划使汪逃离河内[1]:6019。
- 3月25日——军事委员会任命赵承绶为第七集团军总司令,池峰城为第三十军军长[1]:6020-6021。
- 3月27日——南昌失陷,南昌会战结束[1]:6022。
- 3月30日——日军三路围攻高安,并施放毒气,国军俞济时部第七十四军王耀武师力战不利,旅长张灵甫重伤,于4月1日退守白石岭、赶车垄之线[1]:6023。
- 中国国民党秘密颁布《限制异党活动办法》[1]:6043。
- 4月1日——蒋介石就南昌弃守后作战方针致电薛岳:“此后战略应以避实击虚为主旨,长岳路前线主力应赶速撤退到湘阴、平江之线,且以长沙、湘阴、平江三据点,形成犄角之势。”;新墙河之只作前进阵地,准备一有力部队弃制日军;湖东应以浏阳、萍乡、醴陵三据点为三角形,日军进来必可予以最大之打击[1]:6025。
- 4月5日——白崇禧密电蒋介石报告日军近期战略企图,提出拟以“钧座最高持久的战略,侧重游击战与运动战的战术,指导所属各战区的作战”,并提出“经济的使用兵力,非有利地形、有利时机,不轻于决战”[1]:6028。
- 4月11日——军事委员会任命鲁崇义为第三十三军副军长,谭邃为第六十六军军长[1]:6032。
- 4月15日——军事委员会任命缪培南为第六十五军军长[1]:6033。
- 4月17日——蒋介石在重庆中央广播中央广播电台发表实施国民精神总动员演说,宣布自5月1日起,全国各地全部实行国民精神总动员[1]:6034。
- 4月20日——日军下达襄东作战“准备命令”[1]:6036。
- 4月21日——军事委员会任命陈牧农为第九十三军副军长[1]:6037。
- 4月22日——军事委员会任命王俊为第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马鸿宾为第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南昌反攻作战开始[1]:6037。
- 4月24日——国民政府特派白崇禧兼广西绥靖公署副主任;军事委员会任命刑肇棠为新编第五军副军长[1]:6039。
- 4月25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姚北辰为第十五军副军长;汪精卫等秘密离开河内,前往上海[1]:6039-6040。
- 4月29日——军事委员会任命罗历戎为第一军副军长,汪之斌为第七十三军副军长,王文彦为第七十六军副军长,张坤生为新编第一军副军长[1]:6042。
- 5月2日——国民政府令:陆军中将陈诚、卫立煌晋任陆军二级上将,陆军中将张自忠、孙震特加陆军上将衔;国民政府命何键兼县政计划委会主任委员,李宗黄为副主任委员[1]:6045。
- 5月5日——国民政府改重庆为行政院直辖市[1]:6048。
- 5月7日——日军攻陷枣阳、随县,随枣会战结束[1]:6049。
- 5月9日——白崇禧转达蒋介石停止对南昌之攻击令,南昌会战结束;汪精卫到达上海[1]:6050。
- 5月11日——军事委员任薛岳兼第十五集团总司令、关麟征为副总司令;日军占领鼓浪屿,因属公共租界,美国、英国、法国等均表不满;日军、苏军在诺门坎冲突[1]:6051-6052。
- 5月13日——国民政府令;程潜晋升陆军一级上将,卢汉加陆军上将衔[1]:6053。
- 5月14日——军事委员会任命缪培南为第九集团军副总司令[1]:6053。
- 5月15日——国民政府特任徐源泉为军事参议院参议;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下令对随枣全线反攻,5月22日日军全线总退却,会战结束[1]:6054。
- 5月20日——国民政府任命贺国光兼重庆卫戍总司令[1]:6056。
- 5月23日——行政院决议设立恳务总局[1]:6057。
- 5月25日——军事委员任命林岳生四十九军副军长[1]:6058。
- 5月26日——国民政府特任周锺岳为内政部部长,免去原任何键本职,特派何键为军委员会抚恤委员会主任委员;军事委员会任命沈发藻为第二军副军长,彭兰为第十八军副军长,曾友仁为第六十五军副军长[1]:6058-6059。
- 5月28日——随枣会战结束[1]:6059。
- 5月30日——军事委员会任命陈沛为第三十七军副军长[1]:6060。
- 5月31日——国民政府特派孔祥榕为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汪精卫、周佛海等11人离开上海,于6月1日抵东京,洽商成立政府事[1]:6061。
- 6月1日——军事委员会任命薛岳兼新编第六军军长、沈久成为副军长,彭毓敏为第三十二军军长[1]:6062。
- 6月4日——军事委员会任命俞济时为第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霍揆彰为第二十集团军副总司令[1]:6063。
- 6月8日——国民政府明令严缉汪精卫[1]:6066。
- 6月9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宋英仲为第七十军副军长[1]:6066。
- 6月15日——汪精卫向日本提出《对日本实行尊重中国主权原则之希望》:一、日本在各级政权中应不设置政治顾问或具有类似名义之职位,不占有或操纵各种或各个税收机关;二、确定最高军权的独立性,在最高军事机关设立顾问团,招聘日、德、意三国之军事专家组织之。中央政府建交后,日军应进行局部撤退;三、迅速交还中国公私营工矿企业,对合办事业应重新进行合理估价,与“临时”和“维新”两政府所订契约,给予再次审查之余地[1]:6069-6070。
- 6月16日——国民政府特派全权代表孙科与苏联特派全权代表米高扬在莫斯科签署《中苏通商条约》[1]:6070。
- 6月21日——军事委员会任命杜聿明代第五军军长,周士冕为第二十七军副军长[1]:6072。
- 6月23日——军事委员会任命俞济时兼第八十六军军长[1]:6073。
- 6月24日——军事委员会任命王耀武为第七十四军军长[1]:6074。
- 6月25日——汪精卫抵达北平会见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杉山元,并和王克敏晤商组织“联合政府”,汪精卫曾约吴佩孚在杉山元官舍会面,遭吴佩孚拒绝;美国通知日本废止《美日友好通商航海条约》[1]:6074。
- 6月26日——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长陈诚奉蒋介石令,密订《共产问题处置办法》,凡5章63条,于月底秘密颁布[1]:6074。
- 6月28日——汪精卫返上海[1]:6075。
- 6月29日——军事委员会任命莫树杰为第八十四军军长[1]:6076。
- 7月1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吴瑞英为第六十一军军长;成吉思汗灵榇运抵甘肃榆中兴隆山,甘肃省政府主席朱绍良等举行安陵祭典[1]:6077。
- 7月3日——国民政府任命周钟岩兼县政计划委员会主任委员,原任何键免职[1]:6077。
- 7月5日——军事委员会任命梁华盛为第十军军长,杨德亮为第四十二军军长,陈烈为第五十四军军长[1]:6078。
- 7月9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冯圣法为第七十四军副军长[1]:6081。
- 7月10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张文清为第二十五军副军长[1]:6081。
- 7月13日——中国国民党中常会决定永远开除周佛海、陈璧君党籍;军事委员会任命鲁道源为第五十八军副军长,安恩溥为第六十军军长[1]:6083。
- 7月15日——国民政府任命梁龙为驻罗马尼亚特命全权公使[1]:6084。
- 7月18日——行政院决议战区各省设行署,并公布《战区各省省政府设置行署通则》,凡9条[1]:6084。
- 7月27日——军事委员会任命李钿六十八军副军长[1]:6090。
- 7月28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周熹文为第三十二军副军长[1]:6090。
- 香港颁布《战时征集条例》,征召适龄壮男加入义勇军或入香港海军防卫队作后备兵[1]:6107。
- 8月4日——军事委员会任命胡宗南为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1]:6094。
- 8月5日——军事委员会任命杨德亮为第四十三军军长[1]:6094。
- 8月7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张雪中代为第十三军军长、马励武为副军长[1]:6095。
- 8月8日——军事委员会任命余泽篯为第二十八军副军长[1]:6095。
- 8月15日——国民政府特派陈大齐为高等考试典试委员长[1]:6099。
- 8月16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张文清为第十五军军长,冯圣法为第八十六军副军长[1]:6100。
- 8月22日——军事委员会任命李守维为第八十九军军长[1]:6102。
- 8月26日——蒋介石在重庆宴请尼赫鲁,8月28日蒋介石与尼赫鲁会谈中印合作问题,8月30日尼赫鲁抵达成都访问;国民政府明令通缉周佛海、陈璧君[1]:6103。
- 8月31日——三民主义青年团组织机构筹建就绪[1]:6105。
- 9月1日——中国国民党宣布三民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原三青团临时机关改为中央干事委员会及中央监察委员会,陈诚任中央干事委员会书记长,朱家骅任中央监事委员会常务监察;尼赫鲁因国际形势变化,由成都提前返重庆,次日向蒋介石辞行,准备回国[1]:6107-6108。
- 9月4日——日本大本营令在南京设置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统一指挥华北、华中、华南军,西尾寿造为总司令官,板垣征四郎为总参谋长,原华中派遣军司令部同时撤销[1]:6109。
- 9月5日——尼赫鲁离开重庆返回印度[1]:6110。
- 9月7日——香港英政府宣布限制购买外汇,9月17日又公布补充条例[1]:6111。
- 9月8日——国民政府令设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行联合办事处(四联总处),蒋介石为主席,孔祥熙、宋子文、钱永铭为常务理事,同时公布《战时全中央金融机构办法》;军事委员会任命张坤生为第十五军军长[1]:6111。
- 9月14日——长沙会战(又称湘北会战)开始[1]:6114。
- 9月17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周碞为第三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1]:6116。
- 9月19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张一能为第九十九军副军长[1]:6117。
- 9月20日——国民政府改组河南省政府,免去主席程潜等本兼各职,以卫立煌兼主席[1]:6118。
- 9月21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庞炳勋为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施中诚为第七十四军副军长[1]:6118。
- 9月28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刘和鼎为第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1]:6122。
- 10月1日——军事委员会决定将第九战区划分为第六、第九战区,10月2日任命陈诚、商震为第六战区正副司令长官,薛岳、王陵基为第九战区正副司令长官,10月5日加任杨森为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汪精卫为筹组中央事再度赴日[1]:6124-6125。
- 10月2日——军事委员会任命黄琪翔为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李默庵为副总司令,关麟征为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部署湘北全面反攻[1]:6125。
- 10月3日——蒋介石自重庆飞成都理四川政,10月17日飞返重庆;进攻长沙日军分三路溃退[1]:6126。
- 10月4日——第九战区薛岳所部克复湘阴,即向汨罗江北推进[1]:6126。
- 10月5日——第九战区各军连克营田、汨罗、平江等地,乘势追击,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下令全线退却[1]:6126-6127。
- 10月6日——蒋介石电薛岳等将领祝贺湘北大捷,并向参战部队颁发赏金15万元:第九战区各军在民众帮助下击退围攻长沙日军,恢复原有阵地,先头部队迫近新墙河;军事委员会任命杨俊青、曾宪栋为第十一军副军长[1]:6127。
- 10月7日—蒋介石在成都就任四川省政府主席兼职,上午召集省府职员训话,下午接见专程到四川之西康省政府主席刘文辉;日军第11军前方指挥所从咸宁撤走,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束[1]:6127。
- 10月8日——军事委员会任命李汉魂为第三十五集团军总司令,邓龙光为副总司令[1]:6128。
- 10月9日——第九战区一部攻克湘北新墙河及赣北修水[1]:6128。
- 10月1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重申主权完整不容破坏[1]:6128。
- 10月11日——薛岳偕同陈诚抵达湖南、湖北边境,督率所部围攻岳阳[1]:6129。
- 10月12日——军事委员会任命马步荣为骑兵第五军副军长,詹志忠为第二十五军副军长[1]:6129-6130。
- 10月13日——国民政府任命韩德勤兼任江苏省政府主席,原任顾祝同免本兼各职[1]:6130。
- 10月21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冯钦哉为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1]:6135。
- 10月22日——军事委员会任命柳彦彪为第九十八副军长;香港进行防空演习[1]:6136。
- 10月23日——军事委员会任命温剑鸣为第八十军副军长,武士敏为第九十八军军长[1]:6136。
- 10月24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刘茂恩为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为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1]:6137。
- 10月26日——军事委员任命武庭麟为第十五军军长[1]:6138。
- 10月27日——国民政府指令批准定“八一四”为空军日,前定“九二〇”为空军节、“三二九”为航空先烈纪念节一并废止;军事委员会任命李品仙为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1]:6139。
- 10月29日——军事委员会在湖南南岳召开第二次军事会议,策定后期抗战战略,11月5日闭幕,蒋介石讲话称:今后要开始反守为攻,积极采取攻势[1]:6139。
- 11月1日——军事委员会任命蔡廷锴为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韦云淞为副总司令、夏威为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1]:6142。
- 11月2日——国民政府任命李品仙为安徽省政府主席[1]:6142。
- 11月4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张发奎为第四战区司令长官[1]:6143。
- 11月15日——桂南会战开始;军事委员会任命何宣为第四十六军军长,黄国梁为第六十五军军长[1]:6148-6149。
- 11月16日——钦州湾登陆日军占领防城,次日占领领钦县[1]:6149。
- 11月18日——国军第四十六军新十九师经桂南连日激战,伤亡甚大,分向上思、皮城山区撤退[1]:6150。
- 11月19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区寿年为第四十八军军长[1]:6143。
- 11月20日——白崇禧电广西省政府召集全省村街民大会,动员民众,配合军事力量,破坏公路,实行空室清野,痛击桂南进犯日军;军事委员会任命叶肇为第三十七集团军总司令,张义纯为第二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1]:6152。
- 11月22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宋希濂为第三十四集团副总司令,段珩为第七十军副军长;日机低空猛烈轰炸南宁南北地区,国军阵地被毁,增援受阻[1]:6153。
- 11月23日——军事委员会任命郑作民为第二军副军长,邹洪为新编第二军军长,王本甲为第七十九军副军长[1]:6154。
- 11月24日——南宁失守[1]:6155。
- 11月25日——国民政府特派叶楚伧为国民大会代表选举总事务所副主任[1]:6155。
- 11月26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孙连仲为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琪翔为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夏威为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蔡廷锴为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1]:6156。
- 11月28日——国民政府任命胡庶华为国立西北大学校长[1]:6157。
- 11月30日——宪政促进会在重庆组成[1]:6157。
- 12月1日——军事委员会任命谷正伦兼任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一战区冬季攻势开始[1]:6159-6160。
- 12月2日——昆仑关形势吃紧,广西10万民团动员,破坏日军工作[1]:6160。
- 12月3日——日军第5师团主力对昆仑关攻势强大,杜聿明第五军与日军激战[1]:6161。
- 12月4日——日军占昆仑关,随即构筑工事企图固守,第四战区所部分别退至昆仑关以北及武呜附近集结整顿,准备尔后会战[1]:6162。
- 12月6日——国民政府派张道藩为国民大会代表总事务所总干事,张维翰为副总干事,原任叶楚伧、张道藩免职;军事委员会任命古鼎新为暂编第二军副军长[1]:6163。
- 12月7日——国民政府任命吴国桢为重庆市市长,原任贺国光免职;四川省禁烟督办公署成立,蒋介石兼督办,胡次威任处长[1]:6163。
- 12月8日——军事委员会任命佟毅为第五十军军长[1]:6163。
- 12月9日——军事委员会任王士为第六十七军副军长[1]:6164。
- 12月11日——蒋介石、孔祥熙在重庆宣誓就任行政院正、副院长;军事委员会任命徐庭瑶为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李默庵为副总司令[1]:6165。
- 12月12日——第五战区、第九战区冬季攻势开始[1]:6166。
- 12月14日——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率部渡湖北襄河,出击洋梓镇、黄家集日军,毙伤敌2,000余人[1]:6167。
- 12月15日——白崇禧发布反攻南宁作战命令,令各部队于12月18日拂晓开始攻击,乘日部队未到以前将日军包围于邕江南北地区而歼灭之[1]:6168。
- 12月16日——李济深、陈诚奉蒋介石命自重庆飞广西,协助白崇禧作战;第三战区冬季攻势开始[1]:6169。
- 12月17日——粤北战役开始[1]:6169。
- 12月18日——桂南各部队约15万人调整就绪,依照白崇禧部署开始反攻,杜聿明第五军第二〇〇师、新二十二师、荣誉第一师任主攻首先反攻昆仑关,另以第九十二师当日占领七塘南北阵地断绝邕宾公路阻截日军援军,致此后几日日军得用飞机输送弹药给养;国民政府任命寿勉成为经济部合作事业管理局局长[1]:6171。
- 12月20日——杜聿明部第五军第五师增强对昆仑关之攻击,坦克一度冲入昆仑关,次日割裂九塘与昆仑关联络,空军配合地面部队攻击扫射日军[1]:6171。
- 12月21日——国民政府特派龙云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昆明行营主任[1]:6172。
- 12月23日——日军命令第九旅主力,由龙州“排除万难,日夜兼程,向南宁急进”,次日开始行动,12月27日行抵山墟附近为西路军夏威部第一八八师包围截击,至12月29日进至南宁[1]:6174。
- 12月24日——第五军副军长郑洞国密电蒋介石:自18日该部围攻敌第五师团于昆仑关,激战已七昼夜,死伤惨重,是日19时经两小时攻克昆仑关罗塘南端最坚固高地[1]:6175。
- 12月28日——桂林行营下令反攻昆仑关[1]:6176。
- 12月29日——第五军以步、炮、坦克协同对昆仑关再次猛攻,昆仑关两侧高地日军几无余生;军事委员会任命冯圣法为第八十六军军长[1]:6177。
- 12月30日——昆仑关日军开始总退却;汪精卫与日本签订《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在上海签字[1]:6177-6178。
- 12月31日——昆仑关大捷,杜聿明第五军新编第二十二师及余汉谋部第一五九师各一部于11时许攻入昆仑关,是役毙日军4,000余人,国军因采取攻势伤亡约1.67万人[1]:6178。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