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沈鸿烈(1882年10月27日—1969年3月12日),字成章,男,湖北天门人,中华民国海军二级上将。本为张作霖与张学良麾下奉军高级将领,二战期间为国民革命军上将。中华民国第7任铨叙部部长。[1]
沈鸿烈 | |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882年10月27日 大清湖北省荆州府天门县 |
逝世 | 1969年3月12日 中华民国台湾省台中市台中医院 | (86岁)
墓地 | 中华民国台中市西屯区东海七福公墓 |
籍贯 | 湖北省天门县 |
国籍 | 大清(1882年-1911年) 中华民国(1912年-1928年) 中华民国(1928年-1969年) |
政党 | 中国国民党 |
军事背景 | |
效忠 | 中华民国 |
服役 | 中华民国海军 |
军衔 | 二级上将 |
学历
| |
经历
|
1905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日本海军学校,并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归国后在黎元洪部下从军,曾在武昌起义中策动长江中的清朝舰只起义成功。1910年代末,沈鸿烈转于张作霖旗下担任奉系海军将领,因战功于1923年成为该军中将海军司令。受张作霖、张学良命筹划整顿东北海军,,使东北海军足与闽系海军并列。同时建造中国第一批水上飞机母舰(如:镇海号、华甲号),并组织“水上飞机队”[2][3]。被称为海军“能将”。1928年皇姑屯事件后,他继续于张学良新军任高级将领,并与张学良军队一起加入国民革命军。
1929年,同江之役中率部重创苏联海军而声名大噪。1930年,身为上将的他,因与苏俄边境战争和日军试图侵略东北固守东北海防等立下战功,与张学良同受中华民国青天白日勋章,为该勋章的首批受奖者,蒋介石亦曾说:“国民政府海军中首推陈策与沈鸿烈了。”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时,曾为东北军高级将领的他保持中立一方面致电昔日长官张学良释放蒋介石一同抗日,一方面致电蒋介石事后冷静处理此事,事后获得蒋介石信任。
九一八事变后,他仍任军于国民革命军海军,曾任上将海军总司令、青岛市市长、山东省主席、浙江省主席、东北军司令等。在抗日期间奉抗日统帅蒋介石命令在青岛布海防阻止日军于青岛的登陆战大胜。此后参与了淞沪会战所率海军第三舰队亦炸毁日军多艘物资战船,后因国军逐一向内地撤退,而导致海防尽失,后任抗日苏鲁战区副司令。在国家政策上,他与张学良等其他东北军最大不同,是他认为共产党教义比日本势力危害中国更大,基于此理念,他以激进手段积极铲除共产势力;提出口号如“宁匪化,勿赤化;宁亡与日,勿亡与共;日可以不抗,共不可不打”。期间曾与八路军多次摩擦,并予以反击。1939年4月,沈鸿烈命令秦启荣部在博山等地袭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游击支队,杀死400余人[4]。
1950年,随政府来到台湾,并担任政府要职。1969年于省立台中医院病逝。
至今中华民国海军军官学校里提名“鸿烈楼”用以纪念。其子沈守敬曾任台湾高等法院台南分院院长、司法院秘书长,现任公务员惩戒委员会委员。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