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原名朱代珍,曾用名建德玉阶四川仪陇人,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原正国级领导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创始人。朱德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革命家和军事家,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事实速览 朱德 朱代珍, 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2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
朱德
朱代珍
Thumb
朱德官方标准照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2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任期
1959年4月18日—1976年7月6日
前任刘少奇
继任叶剑英(1978年)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任期
1956年9月28日—1966年8月8日
刘少奇周恩来陈云林彪同时在任
主席毛泽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任期
1954年9月27日—1959年4月18日
主席毛泽东
继任董必武宋庆龄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任期
1949年11月9日—1955年3月31日
党主席毛泽东
继任董必武(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任期
1946年11月28日—1954年9月27日
领袖毛泽东
继任职务废止
粟裕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排名第一)
任期
1955年9月27日—1965年6月1日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
任期
1937年8月22日—1947年2月10日
前任职务创立
继任职务撤销
个人资料
性别
玉阶
别名朱建德
出生1886年12月1日
 大清四川省顺庆府仪陇县马鞍镇
逝世1976年7月6日(1976岁—07—06)(89岁)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北京医院
墓地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中一室
籍贯广东韶关
民族汉族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其他政党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1923年–1927年)
配偶元配:刘从珍
1905年结婚—1958年丧偶)
伴侣二房:萧菊芳
1912年结婚—1919年丧偶)

三房:陈玉珍
1919年结婚—1967年丧偶)

四房:贺稚华1922年结婚)
五房:伍若兰
1928年结婚—1929年丧偶)

六房:康克清
1929年结婚—1976年结束

儿女儿子:朱琦
女儿:朱敏
父母朱世林(父)、锺氏(母)
亲属朱秋香、朱九香
居住地北京中南海
母校四川师范学堂
云南陆军讲武堂
哥廷根大学
莫斯科东方大学
职业军事家、政治人物
专业军人
著作《朱德选集》
军事背景
效忠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服役清朝 新建陆军
中华民国 滇军
川军
中国工农红军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
服役时间1911年-1976年
军衔中华民国滇军中将
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上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55年)
参战辛亥革命
护国战争
护法战争
北伐战争
第一次国共内战
抗日战争
第二次国共内战
关闭

朱德早年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参加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官至云南省警察厅长。1922年,他赴德国留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其后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8月1日,他参加南昌起义,此后率部到井冈山毛泽东会师,先后担任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总指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革军委主席,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期间,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解放战争期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同毛泽东指挥中共军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职务。1959年,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文化大革命期间,朱德受到冲击。1976年7月6日,朱德在北京逝世。

北洋政府时期,朱德曾获授勋五位、三等文虎勋章、陆军中将军衔[1]。抗日战争期间获国民政府授予国民革命军上将军衔,战后获抗战胜利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于1955年获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生平

早年经历

1886年12月1日(大清光绪十二年十一月初六),朱德生于四川省北部山区仪陇县乡间一户客家人贫苦农家[2]:1。少年就读于私塾,1905年用“朱建德”的名字考中府试[2]:10。次年清朝即废除了科举制度,于是进入顺庆府(今南充市)中学堂[2]:11。1907年前往成都,进入四川通省师范学堂附设的体育学堂就读,一年后毕业,回仪陇县当小学体育教员[2]:14。1909年,朱德徒步跋涉三个月到昆明,考入云南讲武堂[2]:21。在讲武堂中,朱德加入反清革命的同盟会[2]:25

Thumb
1916年的朱德

1911年,朱德从讲武堂毕业,获派到云南新建陆军任副目、司务长、队官[2]:27。同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发生兵变,反抗清政府,引起各地响应,即辛亥革命。10月30日,昆明新军发起“重九起义”,朱德率部参加攻陷总督衙门的战斗[2]:28。后参加援川军支持四川[2]:29。1912年起,任云南讲武堂军事教官,滇军营长、团长等职[2]:30-32,镇守蒙自个旧地区[3]。1915年在蔡锷滇军中参加护国战争,担任第三支队支队长[4],在棉花坡战役中成名[5]。1917年因战功升至滇军靖国军12旅旅长,军衔为少将,参加护法战争[2]:46。在此期间,他认识了孙炳文,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书刊[2]:53。1921年,在顾品珍的提拔下,任云南省警察厅长、宪兵司令[6]

1922年,唐继尧在这一时期云南政局的变乱中打败顾品珍[7],并想捕杀朱德等人[2]:57。此后朱德离开军界,外出学习。朱德到上海见到孙中山。孙中山以十万元军饷相许,请朱德出面组织桂军、滇军攻打陈炯明。朱德认为革命不能靠与军阀结盟,对此表示婉拒[2]:60。之后,朱德面见陈独秀,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陈态度冷淡,认为他军阀气息太重,不愿接收他为共产党员[2]:61。之后,朱德又留学德国哥廷根大学,进修社会科学[8]。并于此时留学德国时期,取名单字德,1922年10月,朱德在德国柏林见到了周恩来,经周恩来张申府介绍,在德国加入中国共产党[9],对外仍以国民党员名义活动[2]:63

1925年,朱德在德国期间因参加工人运动两次被捕[2]:69。第二次被捕时吊销护照并遭驱逐[2]:71。离开德国后,朱德来到苏联,先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马列主义,后到军事培训班学习现代军事[2]:72。1926年夏,朱德回国,受邓演达之命,利用旧有关系到杨森川军动员北伐[2]:75。这一时期发生了“万县惨案”,他与陈毅等共产党人支持杨森与英国对抗[2]:77。11月,与杨闇公刘伯承组成中共重庆地方委员会军事委员会,领导泸顺起义,策应北伐战争,打击四川军阀刘存厚[10]。1927年1月,朱德到南昌找老同学朱培德,在南昌受命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建国滇军”)军官教育团团长之职[2]:83,4月兼任南昌市公安局局长[2]:88。朱德多次派出学员帮助开展工农运动,并拨出枪支武装江西省农民协会组织的农民自卫军[2]:88

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

1927年8月1日,朱德以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副军长、南昌市公安局长身份参与指挥中国共产党发动的“南昌起义[11]。国民政府方面则马上调集军队包围了南昌。8月3日,中共部队按计划撤离南昌。8月7日,张发奎第四军入南昌,接着追击中共部队[12]。而中共方面,蒋光鼐蔡廷锴师在南进广东途中脱离了部队。又因天气暑热,长途行军,且未鼓动群众,后勤工作不佳,沿途逃亡的士兵很多[13]。南下中共部队在途中遭粤军和中央军夹击。在部队到达广东大埔县三河坝后,周恩来决定主力南下进击地区,企图获得苏联共产国际海运的援助。留朱德率第25师坚守三河坝[2]:99

起义军主力于潮汕地区失败后,朱德率部转战闽粤赣湘边界地区[2]:102。同时与陈毅在赣南天心圩大庾上堡三次整顿部队思想和组织纪律[2]:108,开展群众工作,支持农民运动,建立统战关系,并把一部分党团员分配到连队,加强基层政治工作[14][15]。12月,率部投奔驻守韶关的滇军故旧范石生,以王楷的身份为掩护,秘密发展武力[2]:116。1928年1月,朱德与陈毅在湘粤赣边境发动“湘南起义”,占领宜章县城,组建工农革命军第1师,朱德任师长[2]:123。月底在坪石战斗中,运用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的战术,接连打垮国民革命军许克祥部6个团[2]:125。2月起。又率部攻克多座县城,建立苏维埃政府,并将各县农军组编为3个师和两个独立团。4月,国民革命军发起进攻,朱德同陈毅率起义军转移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组成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任军长[2]:144

Thumb
1931年11月7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合影,依次为顾作霖任弼时、朱德、邓发项英毛泽东王稼祥

1928年夏,朱德指挥红军在龙源口一举歼灭国民革命军一个团,击溃两个团,这是红四军成立以来取得的较大的胜利[2]:157。这一时期,朱德率先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后为毛泽东加以发展应用[16]。1929年初,与毛泽东率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闽西,相继建立了赣南、闽西苏区[17]。在此期间,朱德和毛泽东对许多问题产生了分歧和矛盾,形成了“朱毛之争[18]。6月22日,红四军在龙岩召开第七次党代表会议,会议由陈毅主持,批评了毛泽东,免去了毛泽东的前委书记职务,改由陈毅担任[19]。会后,朱德和陈毅成为了红四军的最高领导。但在朱德主持下,红四军在向广东和福建的两次突击中损失惨重[2]:223-224。11月,毛泽东重新回到前委[2]:225。12月,在古田会议上作军事报告,并参与制订会议决议[2]:227

Thumb
1937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从右至左)在延安

1930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红四军红十二军和红六军(7月改称红三军)在福建长汀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路军,朱德任总指挥[2]:244。1930年8月,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会合后,组成红一方面军[20],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2]:251。1930年10月到1931年9月,朱德与毛泽东等领导红军反击国民政府三次大规模军事围剿,并取得胜利[21]。1931年1月,任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2]:280。7月发表《怎样创造铁的红军》一文,论述了红军的阶级性质、历史任务和必须具备的6项基本条件,明确红军建设方向[22]。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23]。1933年,朱德、周恩来等指挥红一方面军取得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红军从游击战向大规模山地运动战转变[2]:363。6月,发表《谈几个战术的基本原则》,指出“红军军人要以唯物的辩证法来研究和运用战术”,“决不容有一成不变的老章法来指挥军队”[2]:364。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2]:378。2月,在红军全国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2]:379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利,中央红军开始长征[2]:389。1935年1月,出席遵义会议,会上支持毛泽东的主张[24]。朱德走在长征大队最前锋,迎战各地来阻战军阀,嬴得多场胜战,会后,同毛泽东、周恩来等指挥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作战。6月,红一方面军在懋功红四方面军会合。8月,朱德离开中央红军,随张国焘左路军行动[2]:419。其后,红军分裂,张国焘率部南下,另立中央,朱德对此表示反对[2]:428-429。10月,他参与指挥红四方面军绥崇丹懋战役[25]。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同红二方面军会师后,继续斗争张国焘,推动两军共同北上[2]:451。10月,朱德、贺龙任弼时、张国焘率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于甘肃会宁,长征结束[26]。12月,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主席团委员[27]

抗日战争时期

Thumb
抗日战争时期,朱德任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

1937年8月,朱德与周恩来、叶剑英出席蒋介石主持的南京国防会议[2]:475。会后返回陕北出席洛川会议,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2]:479。8月25日,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并担任中央军委华北军分会书记,晋升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上将军衔[28][29][30]。1937年9月6日,朱德率八路军总部开赴山西五台,指挥八路军参加抗日战争[2]:483。9月11日,八路军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朱德担任总司令[2]:488。此后,取得平型关大捷、雁门关大捷[2]:502、摧毁日军阳明堡机场等胜利,配合国民革命军组织的太原会战[2]:504。10月,与彭德怀、任弼时向中共中央建议,恢复在改编为八路军时取消的政治委员制度[2]:505。太原会战后,朱德指挥八路军各部深入华北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和晋西南等根据地[2]:510

Thumb
1938年秋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左起毛泽东彭德怀王稼祥张闻天、朱德、博古王明康生项英刘少奇陈云周恩来

1938年2月,兼任第二战区东路军总指挥[2]:522。此后,指挥八路军和部分国民革命军开展晋东南1938年战役,击败日军九路围攻[2]:540。随后,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平原游击战争的指示,组织八路军各部挺进冀南、冀中、豫北和山东,开展游击战争,并扩大根据地[2]:541。发表《论抗日游击战争》,论述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性质、意义和战略作用[31]。1939年3月,兼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2]:563。1940年3月,与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先后参与了卫东战役磁武涉林战役,击败国民革命军石友三朱怀冰[2]:574。5月,从华北前线前往洛阳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谈判,之后经西安返回延安[32]

1940年8月,与彭德怀、左权共同部署八路军开展百团大战[2]:595。同年冬,提出“南泥湾政策”[2]:611,指示部队在不妨碍作战和训练的条件下垦荒屯田,逐步做到生产自给,并亲自参加大生产运动。1941年11月起,负责领导军事教育委员会,并兼任军事学院院长,曾发表多篇文章,论述军队建设及战略战术的演变。1944年5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决定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主席团成员,处理中央日常工作[2]:640。1945年4月,出席中共七大,作军事报告《论解放区战场》。6月,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排名仅次于毛泽东[33]。1945年8月,在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和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之后,朱德向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军队下令,向日军展开大反攻,对日发表投降命令,要求敌后战场的日军绝不能向国民政府投降,要向当地八路军新四军投降[2]:650。8月15日,日本投降,抗日战争结束。抗日战争结束后,获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授予抗战胜利勋章[34]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

Thumb
1946年3月4日,三人小组在延安与中共领导人,左起周恩来马歇尔,朱德,张治中毛泽东

抗日战争结束后,在毛泽东赴重庆同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出席重庆谈判期间,朱德与刘少奇在延安继续处理中共中央日常事务,参与制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主张及早占领东北[2]:656;参与制定和调整战略部署,编组野战兵团,实现战略转变等决策。第二次国共内战爆发后,同毛泽东指挥中共军队作战[2]:664。1947年2月10日,开始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名义发布命令[35]。1947年3月,由于胡宗南的军队进攻陕北,朱德参加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央工委,开赴河北西柏坡,负责中共占领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工作[36]。1947年10月,朱德指导华北野战军举行了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这是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攻克坚固设防的大城市[2]:689-698。此后他总结石家庄攻坚战的经验,在各战区迅速推广[2]:701

1948年4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部分人员到达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同朱德、刘少奇会合[37]。随后,代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前往濮阳地区指导华东野战军工作,作了中原会战动员报告,提出加强部队团结和纪律问题[2]:715。同年9月至1949年1月,朱德以中央军委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总司令身份协助指挥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2]:719-722。1949年4月20日,国共最后和平谈判完全破裂;次日,毛泽东和朱德即联名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各野战军向全国进军[38]。9月30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当选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3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Thumb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朱德在阅兵总指挥聂荣臻陪同下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
Thumb
1950年冬季,朱德视察北京长辛店铁路工厂

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朱德由聂荣臻陪同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40]。10月19日,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2]:741。朱德参与制定中共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致力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领导空军海军、装甲兵和战略导弹部队等军兵种的组建工作,使中国人民解放军完成了由单一兵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转变[2]:748-749。他重视部队训练和兴办各类军事院校,强调部队在实现现代化、正规化的过程中,既要保持优良传统,又要摆脱经验束缚[2]:757。重视发展尖端武器,主张国防工业实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2]:759-760

Thumb
1954年,朱德、毛泽东陈云周恩来中南海紫光阁

1949年11月9日,朱德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直到1955年3月[2]:763。1950年5月6日,朱德作《加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演讲,反对脱离群众和官僚主义作风,强调党员在党纪面前一视同仁[2]:764-766。1951年参加三反五反运动[2]:769。1月26日向毛泽东建议加强纪检工作[2]:770。1952年6月22日,朱德向毛泽东报告建议健全党组织生活和民主生活,实行遵纪守法教育[2]:772。1954年4月25日发表针对高岗饶漱石事件的演讲,强调军队要服从党的领导[2]:775

1954年9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41]。1955年9月27日,获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42]。1956年4月,致函中共中央,作出世界战争短期内打不起来的战略判断,主张抓紧时间尽快发展经济,增强国防事业的物质基础。9月,出席中共八大,作《加强团结,建设社会主义》的发言[2]:775,会后当选中共中央副主席[43]。1957年3月,致函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建议军工、民用生产相结合。1958年1月,发表《勤俭持家》一文,指出社会主义实行的按劳分配原则并不是“吃大锅饭”[44]

1959年3月访问波兰匈牙利。4月出席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2]:819,在担任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期间参与制订了一系列法律法规[2]:820。7月出席庐山会议,期间批判彭德怀,朱德在发言时肯定彭德怀的积极一面,被毛泽东批评为“未抓到痒处”[45];9月,朱德被迫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检讨,之后担任军委常委[46]。此后,朱德到各地视察。1960年,提出农业生产一定要因地制宜,不能强求一律[2]:835。1961年,建议停办农村公共食堂,恢复集市贸易[47]

1962年1月,出席七千人大会[2]:844。此后致函中央,认为对农民限制得过死,影响群众的生产积极性[2]:847。1963年,提出应当注意发展经济作物,发展集体副业和社员的家庭副业;特别是山区和丘陵地区,搞多种经营的门路很多,应大力恢复和发展[2]:854。1965年12月,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在会上发言称,不能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顶峰,顶峰就不能发展了[2]:863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年5月4日-26日,朱德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会上受到林彪、康生等的批判,把朱德不同意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顶峰的意见说成是“以马克思主义来反对毛主席”。“有野心”,“想黄袍加身”,“是党内危险的定时炸弹”等等[48]。会后发出五一六通知文化大革命爆发[2]:865。8月,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再次受到批判。全会根据毛泽东的提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朱德在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的排名降到了第九位,林彪升到了第二位。8月中旬,朱德收到匿名信,策动他对毛泽东发动政变,史称“八八大案”。

1967年1月,出席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发言中指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搞到破坏生产的程度,要注意解决[2]:866。之后,在江青授意下,造反派称朱德是“大野心家、大军阀、黑司令”,朱德受到政治迫害,勒令交代反毛罪行[2]:867。1968年10月,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召开,朱德、陈云叶剑英徐向前陈毅聂荣臻等人分为不同小组,接受批判[2]:872。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朱德、陈毅、徐向前、聂荣臻等元帅继续遭分组批判。不过,朱德因为毛泽东的有意保护,仍列入中央政治局[2]:874

1969年10月,林彪发布《林副主席指示第一号令》,全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各军队将领被迫疏散离京。其中朱德去广东从化、叶剑英到长沙、刘伯承去武汉、陈毅在石家庄、聂荣臻去邯郸[49],徐向前在开封。10月20日,与张云逸陈奇涵等同乘一架飞机抵达广州白云机场。广州军区主要负责人不许他们进入广州市,只在机场休息片刻就直接送到从化。

1970年7月,从广东回到北京,筹备召开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8月,出席中共九届二中全会[2]:875。1971年10月22日,致函中共中央、毛泽东,表示“坚决拥护主席和中央对林彪叛党集团采取的一系列正确措施;坚决拥护中央撤销军委办事组,并责令林彪的死党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停职反省的决定;坚决拥护成立中央军委办公会议和中央专案组。”1973年8月,出席中共十大,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2]:876。1974年8月,到秦皇岛视察海军舰艇部队[2]:878。1975年1月,主持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继续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2]:879

去世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去世。朱德11日到北京医院向周恩来遗体告别。15日,因身体原因,朱德未能出席周恩来追悼大会,仅赠花圈。6月25日,朱德在人民大会堂等候会见澳大利亚联邦总理马尔科姆·弗雷泽,在有冷气的房间等待了将近一小时后染上感冒[50]。1976年7月6日15时01分,朱德因感冒、心脏衰竭、糖尿病多种病症并发,在北京逝世[51]

纪念与评价

Thumb
朱德故居

朱德逝世后,中共中央发布的讣告称其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后以党和国家领导人等成立的治丧委员会决定于7月9日至7月10日举行吊唁仪式。7月11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追悼大会,中共中央副主席王洪文主持追悼会,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致悼词。遗体火化后,骨灰盒存于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中一室(妻子康克清骨灰盒边),骨灰盒编号101[52]

朱德誉为“红军之父”,雅号“朱老总”[53]。长征结束后,毛泽东称赞朱德对张国焘“斗得有理有节,临大节而不辱”;“度量如大海,意志坚如钢”[2]:463。1946年朱德六十岁诞辰时,毛泽东称他为“人民的光荣”[2]:669。1973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会见朱德和参加中央军委会议人员时说:“有人说你是黑司令,我不高兴,我总是批评他们,我说是红司令!还不是红了吗!朱毛,朱毛,没有朱,哪有毛?你是朱,我是朱身上的毛啊!朱毛是分不开的嘛。”[2]:876

1959年9月11日,庐山会议期间,林彪宣称朱德是“老野心家”、“想当领袖”、“实际上没有当过一天总司令”[2]:831文化大革命时,朱德也遭到攻击。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上,吴法宪张春桥等先后向朱德发难,说他“一贯反对毛主席”、“有野心,想黄袍加身。”谢富治也说“朱德同志从上井冈山的第一天起就反对毛主席。”“刘邓、朱德、陈毅都是搞修正主义的,不过朱德受到毛主席的保护,才不至于落得像刘少奇的下场。”[54]

1980年7月7日,朱德故居列为四川省重新确定公布的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5]。1988年1月13日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6]。1986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召集“朱德同志百周年诞辰纪念会”,胡耀邦发表演讲,赞誉朱德“注意深入实际,一贯主张:要实际,不要浮夸,要踏踏实实地把事情办好。他时刻关心群众疾苦,谛听群众的呼声,处处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中。他历来是我们党内军内遵守党纪、军纪、国法以及一切公共生活准则的典范。”[57]1987年4月发行之第四套人民币100元纸币(1980年版与1990年版)上,朱德成为纸币正面四人浮雕像之一,其余三位分别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1989年11月,中共中央军委确定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之一[58]

Thumb
第五代朱德号机车牵引Z157次列车

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机务段自1946年以来,先后有JF1-1191QJ-2470DF4B-1886SS4G-1886HXD3D-1886共计5台机车命名为“朱德号”机车。[59]目前的第五代朱德号机车是HXD3D-1886,于2017年9月命名。[60]此外,阜新矿务局配属的SY-1395,亦命名为“朱德号”机车,以纪念1953年朱德到阜新矿务局海州煤矿视察一事。

  • 在泸州市况场朱德旧居陈列馆前有朱德的铜像。
  • 位于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金城镇西环路2号的朱德铜像纪念园,是1991年11月22日设立的博物馆。
  • 延安枣园五大书记铜像:任弼时、周恩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

著作

代表作
  • 《终身为党做军事运动》1925年3月7日
  • 《怎样创造铁的红军》1931年7月
  • 《争取持久抗战胜利的先决问题》1938年1月
  • 《论解放区战场》1945年4月25日在中共七大上的军事报告,1946年延边出版社
  • 《光荣伟大的三十年》(一九五七年七月三十一日)
回忆录
  • 《回忆我的母亲》1944年4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
  • 《辛亥革命回忆》1961年10月
  • 《从南昌起义到上井冈山》1962年6月
  • 《朱德自传》1946年重庆大地出版社
  • 《朱德自述》2007年解放军出版社
文集
  • 《朱德选集》,1983年人民出版社
  • 《朱德军事文选》,1997年解放军出版社
诗词集
  • 《朱德诗选集》,197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 《朱德诗词集》,2003年中央文献出版社

荣誉

Thumb
北洋政府勋五位章,银质饰金,铸牡丹花叶纹,中央圆版饰红色嵌珠两枚。时朱德任云南讲武堂军事教官,滇军营长、团长等职,勋居五位

国内勋奖

外国勋奖

家庭

朱德生父朱世林(1861-1920年10月27日),生母钟氏(1860年4月23日-1944年2月15日),两人共育六男两女。朱德为第三个儿子,两岁时过继于朱世林的伯兄朱世连(1855-1922)、刘氏(1860年4月3日-1938年9月14日)夫妻[64]。朱德投身革命后,没有回家乡看望父母。抗战时期得知生母钟太夫人去世,在延安写下《回忆我的母亲》,该文还入选中国大陆的中学《语文》课本。

朱德一生先后有六个妻子。

  • 原配夫人刘从珍,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刘家坝人[65]。1905年,由朱德父母作主,把他大舅的女儿刘氏许配给他,并于这年9月完婚[2]:11。1906年春,朱德外出求学,自此未归。刘夫人自此独守空房,1958年2月在家乡病逝,享年75岁。病逝后,朱德的子女还曾为嫡母送葬[66]
  • 第二位妻子:1912年秋天,26岁的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朱德同昆明师范学院19岁的学生萧菊芳结婚[2]:30。1916年初,朱德随讨袁护国军第1军北征,开往家乡四川。萧菊芳生子,小名“保柱”谱名“宝书”,就是朱德的独子朱琦。生子4个月后,萧菊芳患了类似赤痢的热病,于1919年6月病逝[67]
    • 儿子朱琦:1916年9月出生。未及3岁生母病逝,由继母陈玉珍在泸州抚养长大。1937年被抓壮丁。后经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的周恩来设法寻到朱琦,1938年送朱琦到延安就读中央党校。朱琦毕业后赴华北抗日前线,战斗中腿部中弹致残。调回延安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队列科长、晋绥军区司令部通信科科长。1948年从部队团职干部转业到石家庄铁路局机务段当练习生,后来又当机车司炉,三年后当副司机,又由副司机转为司机,学会了开火车。后来,朱琦调往天津铁路局。“文革”前夕,升任北京铁路局车辆处处长。1969年6月朱琦送到山西榆次五七干校”学习。1969年年底又下放到天津附近汉沟站当仓库保管员至1972年。1974年6月10日突发疾病当天去世[68]。朱琦妻子赵力平,1926年出生于河北定县大定村,1946年3月23日任晋绥军区司令部文书科参谋,经贺龙师长批准与司令部通信科科长朱琦结婚。赵力平历任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组织科科长。1957年干部支援文教系统,调到了天津市中心妇产医院做副院长长达17年。1979年任中国农业银行天津分行副行长,1988年离休。
  • 第三位妻子:后朱德的挚友孙炳文把自己的外甥女陈玉珍介绍给他,是为朱德的第三位妻子[72]
  • 第四位妻子:1920年,朱德在川、滇军战事后,率领部队移驻云南昭通。在盐津县遇到贺稚华。1922年8月,贺与朱德、孙炳文等人同乘法国“阿尔及利亚”号邮轮离开上海到法国。两人成婚,是为第四位妻子。1926年4月在苏联生下女儿朱敏。1926年5月,党组织决定调朱德回国去四川做军阀杨森的统战工作。考虑到国内环境恶劣,朱德只好让贺稚华和女儿朱敏暂居苏联[72]。后贺另嫁在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读书的何家兴
    • 女儿朱敏,曾被纳粹抓进德国集中营四年,造成终身语言障碍。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俄语系工作,任教研室主任。1986年离休后,创办了北京军地两用人才培训学院(北京军地专修学院),出任院长。与刘铮育有五子一女[73][74]
      • 外孙刘建,1953年出生,1969年参军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副院长[75]
      • 外孙刘康,从事中德之间的商务交流。
      • 外孙刘进,八路军研究会会长[76]
      • 外孙刘敏,法语译员。
      • 外孙刘武,解放军某研究所大队长。
      • 外孙女刘丽[77]
  • 第五位妻子:1928年与伍若兰耒阳结婚[2]:133。次年,伍在红四军从井冈山向赣南挺进途中,遭遇何键部队突袭,被捕后遭处决[2]:187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