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达州市
中国四川省的地级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达州市,简称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市境东接重庆市,南连广安市,西邻南充市、巴中市,北界陕西省汉中市、安康市。地处大巴山南麓,川渝陕结合部,州河流经市区,位于嘉陵江支流渠江流域。全市总面积16,58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37万人[1],市人民政府驻通川区永兴路2号。达州因其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而有“中国气都、巴人故里”之称,是国家“川气东送”工程的起点站。
Remove ads
Remove ads
历史沿革
今市境古时为巴国辖地。西汉属巴郡宕渠县。东汉永元八年(96年)分置宣汉县,治今达州市区,隶巴郡。东汉末,巴郡改为巴西郡,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分置宕渠郡。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年)改置万州,治宣汉县。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万州为通州,同时宣汉县改为石城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石城县为通川县。大业初为通川郡治。唐武德元年(618年)通川郡改称通州。天宝元年(742年)再改为通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再改为通州。通川县皆为治所。
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将通州改为达州,因此地“联络金房,翼带汉沔,西出渠阆,东下夔巫,地居四达之路”,故名。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达州为达县。正德九年(1514年)复改县为州,属夔州府。清雍正六年(1728年)升为达州直隶州,属四川省。嘉庆七年(1802年)改为绥定府。民国二年(1913年)撤府,县属川东道。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置四川省第十五行政督察区。1933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川陕省,达县为核心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设达县专区,属川北行署区;设大竹专区,属川东行署区。1952年,各专区直属四川省。1953年,撤销大竹专区,将大竹、渠县、邻水3县划归达县专区。达县专区辖达县、万源、宣汉、开江、邻水、大竹、渠县、南江、巴中、平昌、通江11县。1970年,达县专区改称达县地区。1976年由达县析置达县市。1979年由万源县析置白沙工农区。1993年7月,达县地区、达县市分别更名为达川地区、达川市,并将巴中、通江、南江、平昌4县划归新设立的巴中地区。1999年6月,撤销达川地区,设立地级达州市,原县级达川市改设通川区。2013年7月,撤销达县,改设达川区。
Remove ads
自然资源
达州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中国苎麻之乡、中国油橄榄之都、中国黄花之乡、中国富硒农产品之都。矿产储量十分丰富,已探明可开发利用矿产资源28种,其中,天然气资源总量3.8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7000亿立方米,是继新疆塔里木、内蒙古鄂尔多斯之后全国最具开发潜力的大气田,是国家“川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到2015年,天然气年生产能力将达到200亿立方米、天然气净化附产硫磺达到400万吨,达州将成为亚洲最大的硫磺生产基地;煤炭储量7.3亿吨,火电装机容量200多万千瓦;石灰石储量5亿吨;苎麻种植面积51万亩,占全国的30%。
地理
跨东经106°39′45″—108°32′11″,北纬30°19′40″—32°20′15″,东西绵延177.5公里,南北长223.8公里。地貌山、丘、谷、坝俱全,以中低山,丘陵地貌为主,占辖区面积的98.8%,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复杂高差悬殊大。全市平均气温14.7℃—17.6℃,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mm左右,无霜期258—300天[2]。
政治
Remove ads
人口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5,385,422人[13]。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5,468,097人相比,十年共减少了82,675人,下降1.51%,年平均增长率为-0.15%。其中,男性人口为2,769,844人,占总人口的51.43%;女性人口为2,615,578人,占总人口的48.57%。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5.9。0-14岁的人口为931,024人,占总人口的17.29%;15-59岁的人口为3,249,987人,占总人口的60.35%;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204,411人,占总人口的22.36%,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967,394人,占总人口的17.96%。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682,166人,占总人口的49.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703,256人,占总人口的50.2%。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5,333,590人,占99.04%;各少数民族人口为51,832人,占0.96%。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92,094人,下降1.7%,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19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9,419人,增长22.21%,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19个百分点。
交通
达州处于成都、重庆、西安、武汉四大名城交汇辐射的中心地带,历为川渝鄂陕结合部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是国家公路运输179个主枢纽和四川规划的12个次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铁公水空”形成立体交通网络,高速路到成都四个半小时、重庆两个小时、西安四个小时、武汉六个小时。达州站是西南第四大火车站, 达万高速可直通万州港,达州金垭机场直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昆明等城市,渠江航运经重庆可直达上海。
210国道过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产业发展
为贯彻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全市上下将全面实施城市“642”、工业园区“15221”和企业“百十一”三大总体战略工程。目前已形成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机电、医药、纺织、食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全市“1+7”园区发展格局初步构建,4个园区进入省产业园区“1525”工程。其中,达州经济开发区已成为川东北地区建成面积最大、设施最完善的工业园区,已入驻项目73个,正准备申报国家级开发区,宣汉普光、大竹、渠县工业园区已列入《四川省“十二五”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达州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获得国家农业部“全国农产品加工基地”称号。
城市荣誉
2017年12月24日,达州入围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14]
2020年6月9日,达州获评四川省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先进市党委、政府。[15]
红色历史
达州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等曾在这里参战,出了张爱萍、陈伯钧、向守志、魏传统等50多位共产党将军。
饮食
灯影牛肉、大竹东柳醪糟、渠县三汇果醋、观音豆腐干、凤凰柚,万源萼贝、旧院黑鸡、大竹红香椿等。
山水景观
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赞达州为“西南奇胜”。历代能工巧匠、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全市现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旅游景区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
特产
达州橄榄油: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建筑物
98 Maliu Avenue 是一栋 26 层的住宅和零售大楼,位于北纬 31°11'28"、东经 107°30'43"。直到 2015 年,这栋大楼的屋顶上还矗立着一座电线塔。98 Maliu Avenue 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屋顶设有电线塔的高层建筑。[1], [2]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