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宕渠县建置时间,历代史料多作西汉初年[2][3],但近年出土的里耶秦简[注 1]与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表明有较大可能在战国末年或秦朝时已置宕渠县[4]:68。一说县名由来于“石过水为宕,水所蓄为渠”[5][6],县内有宕渠山(今大青山)[7]、宕渠河(今流江河)[8][3]。隶巴郡[9][4]:449,辖境包括今达州、巴中等地,县治在今渠县县城东北约七十余里的宕渠故城(今渠县土溪镇)[10]。两汉之交时属公孙述政权[4]:1044。
东汉时仍属巴郡。建武十八年(42年),蜀郡守将史歆谋反,向各郡县发檄文,宕渠人杨伟等起兵响应,史歆被吴汉率军诛杀后杨伟等人惶恐军散[11]。和帝年间,分宕渠县东部、北部分别置宣汉(在今达州市通川区)、汉昌(在今巴中市巴州区)二县[3]。初平六年(195年),巴郡一分为三,宕渠县隶属于新的巴郡;建安六年(201年),巴郡改为巴西郡[12][注 2];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析置宕渠郡,领宕渠、宣汉、汉昌三县,不久后废弃,宕渠县仍属巴西郡[13][4]:911-920。
蜀汉延熙年间复置宕渠郡,宕渠县属之,九年后宕渠郡再次撤销,宕渠县复属巴西郡[14][15]:456-457。西晋初年宕渠县仍属巴西郡[16][注 3]。永兴元年(304年),成汉再次分巴西郡置宕渠郡,辖宕渠、汉昌、宣汉三县[18]:144-145[注 4]。东晋永和三年(347年)桓温平蜀后,复属东晋梁州宕渠郡[15]:865。宁康元年(373年)为前秦所夺,太元八年(383年)东晋收复。义熙元年(405年)为谯蜀所占,义熙九年(413年)东晋收复[3]。南朝宋元嘉十六年(439年),宕渠郡划益州,疑似改为南宕渠郡[17][15]:994。宋末前郡县俱废[15]:999。
名人
后续
南朝宋于北巴西郡安汉县(今南充市区)侨置南宕渠郡。南朝梁普通三年(522年)于今渠县附近置北宕渠郡;大同三年(537年)置渠州[15]:1314;北周武成元年(559年)改北宕渠郡为流江郡,置流江县,为渠州、流江郡治。隋开皇三年废郡,由渠州辖流江县;大业三年(607年)改渠州为宕渠郡[22]。唐武德元年(618年)将宕渠郡改回渠州,天宝元年(742年)渠州改为潾山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渠州。五代十国、宋朝时流江县一直为渠州治,元朝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并入渠州。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渠州为渠县,隶广安州[3]。民国2年(1913年)废府置县后,渠县先后隶属东川道、第十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渠县属川东行署区大竹专区、四川省达县专区、达县地区、达川地区,1999年后属地级达州市[23]。
注释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