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4/Kwai_Chung_Skyline_201004.jpg/640px-Kwai_Chung_Skyline_201004.jpg)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1/Kwai_Tsing_Container_Terminals_%26_Lai_King_202105.jpg/640px-Kwai_Tsing_Container_Terminals_%26_Lai_King_202105.jpg)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f/Highland_Park_202107.jpg/640px-Highland_Park_202107.jpg)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2/Metroplaza.jpg/640px-Metroplaza.jpg)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4/Kwai_Chung_Industrial_Buildings_201408.jpg/640px-Kwai_Chung_Industrial_Buildings_201408.jpg)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5/Chung_Kwai_Chung_Industrial_Buildings_201506.jpg/640px-Chung_Kwai_Chung_Industrial_Buildings_201506.jpg)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2/Shek_Lei_%28II%29_Estate_%28better_contrast%29.jpg/640px-Shek_Lei_%28II%29_Estate_%28better_contrast%29.jpg)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8/Lai_Yiu_Estate_202107.jpg/640px-Lai_Yiu_Estate_202107.jpg)
葵涌一直是香港的工商业重镇,其中葵涌货柜码头为全球吞吐量第六大的货柜码头,有大量公司在此设立办事处,同时亦有不少公共屋邨及居屋。
历史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3/Tsing_Yi_Island_in_Yuet_Tai_Kei.png/640px-Tsing_Yi_Island_in_Yuet_Tai_Kei.png)
葵涌的历史最少可以追溯到明朝时设立的“葵涌海澳”,其东面为官富巡检司,西面则为屯门海澳。正德年间,正值欧洲大航海时代,往东方发展的葡萄牙王国在屯门地区建立葡属屯门殖民地,亦曾滋扰“葵涌海澳”一带,直至屯门海战被明军击退为止。
葵涌的原居民村落以客家人为主,清代嘉庆年间王崇熙所编的《新安县志·都里》中的“官富司管辖村庄”记载有“葵涌子”(葵涌)、“浅湾”(荃湾)、“青衣”及“长沙湾”等。[2][3]至1898年,葵涌一带随新界被租借给英国成为香港殖民地的一部分。
葵涌于1960年代前甚少发展,直到荃湾卫星城市逐渐开发,住宅群扩展至葵涌一带。加上政府亦于1970年代初兴建葵涌货柜码头,使葵涌得以发展迅速。本来属于荃湾区一部分的葵涌,亦于1985年联同青衣岛分拆出葵青区,而城门隧道则成为往来新界东之主要干道。
自从1990年代起,前香港政府开始兴建赤鱲角新机场。作为新机场配套基建之一的青屿干线,途经葵涌、青衣一带,改变葵青区面貌。人口结构方面,大批自1960年代至1970年代迁入的市民续渐老化,出现人口老化问题。
人口结构
香港1970年代工业发展蓬勃,吸引不少来自巴基斯坦、印度及尼泊尔的单身男子来港打工,寄钱回乡养家。由于葵涌邻近货柜码头,并有不少船务工场,加上工厂区内纱厂及其他工业,从而为他们提供了大量工作机会。部分南亚人为节省交通费,加上附近租金便宜,他们会合租一个单位,在葵涌与石篱交界的屏丽径一带聚居,慢慢形成一个社群。到现时已经是家庭的第二代,土生土长的香港人。
商业中心
葵涌由于原来属于荃湾区,亦是荃湾新市镇的一部分,本身并无像其他新市镇般有称为市中心的地带。但随着葵涌脱离荃湾区,区内亦多了属于自己的公共设施,例如以“葵青”为名的葵青剧院。而港铁葵芳站一带,连同附近葵盛游泳池、葵涌运动场、南葵涌赛马会诊所,当中包括两个人流量极高购物中心:新都会广场和葵涌广场,亦俨如成为了葵涌市中心。
私人屋苑
区内办公室
酒店
以荃湾命名,但在葵涌的酒店:
- 悦品酒店‧荃湾
- 旭逸酒店‧荃湾
- 旭逸雅捷酒店‧荃湾
- 荃湾帝盛酒店
- 荃湾丝丽酒店
区内工厂
1970年代香港工业发达,工厂区内设纱厂及其他工业提供大量工作机会。随着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大量厂商将厂房北移至中国大陆,各类创意文化产业纷纷进驻空置的工厦单位,例如创意媒体集团毛记葵涌的工作室设于同珍工业大厦。
- 葵涌屈臣氏中心
- 乐声工业中心
- 业成工业中心
- 华达工业中心
- 裕林工业中心
- 华丰工业中心
- 和丰工业中心
- 宏达工业中心
- 金星工业大厦
- 安达工业大厦
- 美顺工业大厦
- 侦昌工业大厦
- 陶比工业大厦
- 金运工业大厦
- 金鱼工业大厦
- 百新工业大厦
- 华基工业大厦
- 同珍工业大厦
公共房屋
葵涌建有多个公共房屋,大多由1964年至1990年代中发展,部分在1991年至2008年重建。其中葵涌邨是荃湾新市镇及葵青区最大公共屋邨。
区内名校
区内中学
医疗
区内图书馆
区内运动设施
交通
资料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