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
位於台中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简称科博馆,是位于台湾台中市北区的公立科学博物馆,是中华民国国家十二项建设文化建设项下兴建的首座科学博物馆。每年参观人数居台湾博物馆第二,仅次于国立故宫博物院,平均三百万人次左右,是最受欢迎的自然史博物馆。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3/Taichung_Science_Museum_2006.jpg/640px-Taichung_Science_Museum_2006.jpg)
概略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d/%E7%A7%91%E5%8D%9A%E9%A4%A8%E8%88%AA%E7%85%A7.tif/lossy-page1-640px-%E7%A7%91%E5%8D%9A%E9%A4%A8%E8%88%AA%E7%85%A7.tif.jpg)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占地约8.9公顷,该馆馆区由科学中心、生命科学厅、人类文化厅、地球环境厅四个场馆与太空剧场、立体剧场2个剧场共同组成。同时占地约4.48公顷的植物园与本馆间以西屯路为界。科博馆的馆外园区包含台中市雾峰区的九二一地震教育园区、南投县鹿谷乡的凤凰谷鸟园及竹山镇的车笼埔断层保存园区,为科博馆的派出中心。
科博馆也自国外博物馆引进博物馆志愿人员的做法,使博物馆在正式工作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仍可为参观者提供良好服务。该馆在原有博物馆学季刊的出版工作之外,也与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合作成立博物馆研究所。[2][3]
历史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3/Life_Evolution_Trail%2C_as_taken_on_24_February_2021.jpg/640px-Life_Evolution_Trail%2C_as_taken_on_24_February_2021.jpg)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从中华民国教育部开始规划到全馆对外开放,共花十五年、经费达新台币五十多亿元;在筹备处主任与首任馆长汉宝德14年的规划建设下奠定的良好基础,使得台湾相关人才共同投入该馆的发展。
- 1981年,成立“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筹备处”,聘请国立中兴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汉宝德主持筹备处。工程分四期建设完成,第一期:太空剧场、科学中心,第二期:生命科学厅,第三期:中国科学厅(后改为人类文化厅),第四期:地球环境厅。
- 1986年元旦,第一期科学中心与太空剧场,连同行政中心、户外庭园完工,对外开放。
- 1988年8月,由英国设计师葛登纳(James Gardner)设计,英国Beck and Politzer公司制作的第二期工程生命科学厅完工。
- 1993年,第三、第四期工程的人类文化厅与地球环境厅、连同鸟瞰剧场、立体剧场及环境剧场等设施,同时落成。
- 1995年,成立“财团法人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文教基金会”[4]。
- 1998年,依《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自然学友之家设置要点》陆续于本馆、澎湖(2001年)、兰屿(2003年)、金门(2006年)成立自然学友之家。
- 1999年7月23日,台中市政府将科博馆后方的54号公园预定地,交由科博馆规划建设成植物园。
- 2004年9月21日,九二一地震教育园区对外开放营运,隶属于科博馆的一个展馆。2007年全区对外开放。
- 2007年11月,承办在宜兰县、南投县、嘉义县、台南县、高雄县、屏东县、台东县的“自然史教育馆[5]”业务。
- 2008年5月21日,地球环境厅地下一楼的SOS剧场正式启用,是美国以外第一个引进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开发的球面科学展示系统的博物馆。
- 2011年,车笼埔断层保存园区重新动工(车笼埔断层槽沟保存馆、地质科学馆)。
- 2012年2月,教育部制定《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组织法》。
- 2013年元旦实施《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组织法》,国立凤凰谷鸟园纳入科博馆,更名为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凤凰谷鸟园生态园区。车笼埔断层保存园区完工,5月正式营运。
- 2014年6月,国际主题公园协会发布2013年全球人气最旺的前20名博物馆,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以339.6万人次排名世界第18名[6]。配合十二年国民教育政策,教育部在科博馆、科教馆、科工馆成立“科学学习中心”,专门培训国民中学教师。
- 2015年4月,关闭太空剧院的IMAX系统及GOTO的光学星象仪,并开始进行施工安装美国E&S公司的数位影像及星象播放系统Digistar 5。
- 2015年7月,太空剧场重新对外开放。
- 2016年,科博馆开幕满三十周年,举办相关纪念活动与历史回顾展览。
- 2017年,累计入馆人次达九千万人,推出全新吉祥物恐龙家族[7]。
- 2021年,累计入馆人次达一亿人[8]。
历任馆长
任别 | 姓名 | 就任时间 | 卸任时间 | 备注 |
---|---|---|---|---|
1 | 汉宝德 | 1981年4月1日 | 1995年6月30日 | 筹备处主任及首任馆长 |
2 | 李家维 | 1995年7月1日 | 1996年8月31日 | 离任后彭镜毅代理 |
3 | 周延鑫 | 1997年10月14日 | 2002年1月31日 | 离任后谢丰国代理 |
4 | 李家维 | 2002年7月3日 | 2005年7月2日 | 离任后周文豪代理 |
5 | 林宗贤 | 2006年5月11日 | 2008年5月10日 | 离任后周文豪代理 |
6 | 张天杰 | 2008年8月1日 | 2011年1月16日 | |
7 | 孙维新 | 2011年1月17日 | 2021年4月15日 | 2019年1月17日~2月17日周文豪代理,离任后黄文山代理 |
8 | 焦传金 | 2021年8月1日 | 现任 |
组织
2007年3月21日经立法院审议修正通过,置馆长1人、副馆长2人(学术、行政各1)、主任秘书1人,并设置咨询委员会。2012年2月通过新的组织法,并自2013年起组织架构调整为6组4室及新增1个自然科学教育园区管理中心。2022年起,新增3个任务编组单位,包括:科学发展传播中心、媒体中心、设计美学小组。
- 编制单位
- 自然科学教育园区管理中心:生态教育科(凤凰谷鸟园)、地震教育科(921地震园区)、断层保存科(断层保存园区)
- 生物学组:植物园科(植物园)
- 地质学组
- 人类学组
- 科学教育组:解说教育科、活动推广科
- 展示组:维护科、剧场科
- 典藏管理与资讯组:营运科、典藏管理科、公共服务科、图书资讯科
- 秘书室:事务科、文书科、工务科
- 人事室
- 会计室
- 政风室
- 志工
科博馆每年皆会招募志工,帮忙科博馆的事务,招募人士分为:
- 社会人士:年满18岁之社会人士(非在职学生)
- 高级中等学校学生:采取学校推荐与个别报名方式
- 实习生
- 各大专院校博物馆学、自然科学、园艺及观光旅游等相关科系学生可申请暑假实习
象征
- 馆徽
- 汉玉之兽头饰有“牛头”特征,象征农业社会之传统精神。
- 以Science字母S取科学寓意,又似植物嫩芽,代表生生不息与欣欣向荣。
- 中央之梅花为中华民国国花,代表坚忍不拔精神。
- 用色以自然之色,绿色象征万物滋长,蓝色表示源远流长。
- 馆花
艳红鹿子百合生长在全台湾雨量最丰沛的东北部,点状分布的栖地位于陡峭岩石上,在酷热的盛夏绽放出艳丽的花朵。象征科博馆立足台湾,不畏艰辛,放眼世界的精神与决心。并增进人们对艳红鹿子百合的保育观。
- 吉祥物[9]
科博馆透过馆内外全民意见搜集、各界学者参与,多数民众期待科博馆推出恐龙家族做为吉祥物,馆内统计超过85%人员支持恐龙家族,并分享许多对于科博馆的回忆,因此馆方透过搜集并整合所有意见,探照科博馆的内涵,融入馆徽、馆花以及六大主题区的形象设计元素,打造出全新恐龙家族,两位主角百合与布比象征自然与科学,百合由科博馆馆花(艳红鹿子百合)色系转化而成,布比则以科博馆馆徽的色系转化。百合与布比戴上“自然守护花环”、“科学冒险护目镜”,象征赋予探索自然生态、挖掘科学真理之意义,期望未来引领大家了解更多自然科学或更多不同层面的知识。
除了百合与布比,科博馆针对太空剧场、生命科学厅、人类文化厅、植物园、地球环境厅、科学中心等6大主题区,延伸出各馆的守护神。除此之外,吉祥物更颠覆传统,出现三只反派角色,代表对自然与科学的挑战,另外还有曾经被误解为偷蛋,其实却是在护蛋的窃蛋龙,提醒大众自然科学的领域也可能产生误解,实事求是的精神盼能传达,这些异于一般“纯正”吉祥物的角色,传达自然科学也会持续产生新的时代意义,更传达生物多样的可能性。
本馆场馆
- 科学中心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0/National_Museum_of_Natural_Science_in_Taichung_20230823.jpg/640px-National_Museum_of_Natural_Science_in_Taichung_20230823.jpg)
1986年1月开放,由地下一楼的达达的魔法乐园(友达光电捐赠),二楼的半导体的世界(台积电捐赠),三楼的宇宙奇航,四楼的物理世界(台达电捐赠),五楼的幼儿科学园五个主题所组成的互动式展区。另设有一个演讲厅。
- 剧场区
太空剧场于1986年1月开放,内部为倾斜30度、直径23米的半球型设计,共300个阶梯式座位,主要设备有星象模拟系统(日本五藤光学研究所开发,含8部大型幻灯机、45部小型幻灯机以及高分辨率单枪液晶投影机)及全天域电影放映系统(由加拿大艾美公司设计,以15,000瓦的强光及180度鱼眼镜头将超大70毫米的影片放映至倾斜的圆顶天幕,画面清晰稳定达银幕的86%)。另外还有立体剧场、环境剧场(已关闭)、鸟瞰剧场(已关闭)、SOS剧场(暂停开放)。
其他展区还设有科学教室、国际会议厅(蓝厅与红厅)以及自然学友之家,开放9岁以上观众免费入场自导学习。
- 生命科学厅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0/A_building_of_National_Museum_of_Natural_Science_%28Taichung%29.jpg/640px-A_building_of_National_Museum_of_Natural_Science_%28Taichung%29.jpg)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2/National_Museum_of_Natural_Science_Dinosaur_models.jpg/640px-National_Museum_of_Natural_Science_Dinosaur_models.jpg)
1988年8月开放,共有十三个主题展区。以下列举展区以及该区具代表性的展示物。
- 众妙之门:生命科学厅的入口,有一个两米高的巨型水母。呈现自然世界的精妙。
- 生命的起源:有一小型的立体造景,透过火山喷发、座位的震动来展示38亿年前的地球。
- 植物的演化:分为室内和户外,在户外以各种植物展现植物演化的过程。
- 生命登上陆地:有四个生物模型,展示了爬虫类自水面出现、登上陆地的进程。
- 恐龙厅:有一个巨大的机械暴龙,能做出弯腰、咆哮等动作,以及窃蛋龙、剑龙等各种恐龙模型,另有一个穿戴绿色外衣的恐龙警告人类环保的重要性。早期有腕龙的骨架模型,现已退休。
- 生命征服天空:展示风神翼龙、始祖鸟等早期的飞行生物。
- 灭绝:此区说明生物的灭绝现象,以及濒临灭绝的生物。
- 哺乳类的演化与适应:展示各种不同哺乳类动物如北极熊、长颈鹿的模型。
- 人类的故事:展示南方古猿、尼安德塔人、智人等人类演化的过程,露西的发现,并以山洞造景来模拟史前生活。
- 我们的身体:自2006年开始推出的常态展,展示人类生、老、病、死的过程,包括怀孕、人类老化的过程、各式医疗器材和对遗体的处理方式,并展现生命的价值。
- 数与形:位于地下一楼,展示自然中的数学与形状。(2022-2023年进行展示更新工程)
- 彩色世界:位于地下一楼,展示大自然的光线与色彩。(因数与形展区进行展示更新,暂停开放)
- 大自然的声音:位于地下一楼,展示大自然的声音,包含各种乐器和动物的叫声。(因数与形展区进行展示更新,暂停开放)
- 人类文化厅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d/Wan_fu_kon_%2CNational_Museum_of_Natural_Science.jpg/640px-Wan_fu_kon_%2CNational_Museum_of_Natural_Science.jpg)
1993年7月开放时为“中国科学厅”,2007年11月更名为“人类文化厅”;共有中国医药、中国的科学与技术、农业生态、古代人说故事、汉人的心灵生活、大洋洲(藏品由刘其伟与刘宁生捐赠)及台湾南岛语族等七个主题。
- 地球环境厅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3/%E5%9C%8B%E7%AB%8B%E8%87%AA%E7%84%B6%E7%A7%91%E5%AD%B8%E5%8D%9A%E7%89%A9%E9%A4%A8-%E8%97%AA%E8%B2%93.jpg/640px-%E5%9C%8B%E7%AB%8B%E8%87%AA%E7%84%B6%E7%A7%91%E5%AD%B8%E5%8D%9A%E7%89%A9%E9%A4%A8-%E8%97%AA%E8%B2%93.jpg)
1993年7月开放,包含鸟瞰、环境、立体三大剧场以及微观世界、芸芸众生、台湾自然生态与矿物展示等四个主题展区,鸟瞰、环境剧场已于2022年5月关闭。2008年引进球面科学展示系统(SOS剧场),透过一个直径173公分的球型银幕介绍动态的地球。地下室自2022年起进行展示更新工程,暂停开放。
- 特展室
于场馆一楼设有4个特展室,不定期举办相关特展。
- 其他
- 科学中心一楼设有智能商店,需购票进入才能消费。
- 生命科学厅二楼设有麦当劳餐厅,不需购票即可进入消费。
- 地球环境厅与人类文化厅出入口(西屯路出入口)旁,设有石尚自然探索屋,亦有餐饮可消费。
- 第三停车场(西屯路停车场)B1设有纸箱王餐厅,提供纸火锅及各式的亲子套餐。
相关园区与自然史教育馆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4/Taichung_Botanical_Garden_20060924.jpg/640px-Taichung_Botanical_Garden_20060924.jpg)
1991年,国立台湾博物馆筹设“自然史教育馆”,随后陆续成立8所自然史教育馆,分别位于宜兰县、桃园县、南投县、嘉义县、台南市、高雄市、屏东县以及台东县。2007年11月,改由教育部主办,科博馆承办除桃园县之外的七所“地方自然史教育馆”的相关工作。
参观资讯
- 场馆位置与相关园区位置
- 本馆以及植物园:
台湾40453台中市北区淡沟里馆前路1号
- 九二一地震教育园区:
台湾41364 台中市雾峰区坑口里新生路192号
- 凤凰谷鸟园生态园区:
台湾55841南投县鹿谷乡凤凰村仁义路1-9号
- 车笼埔断层保存园区:
台湾55782南投县竹山镇山崇里集山路2段345号
- 开放时间
星期 | 开馆时间 | 备注 |
---|---|---|
周一 | 整天为公休。 | 每周一不开放。逢国定假日正常开放。 |
周二 | 9:00-17:00 | |
周三 | 9:00-17:00 | |
周四 | 9:00-17:00 | |
周五 | 9:00-17:00 | |
周六 | 9:00-17:00 | |
周日 | 9:00-17:00 |
相关条目
- 台湾博物馆列表
- 小行星207655,以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命名[26]
-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垦丁天文台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