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府 (台湾)
中華民國的最高政治權力象徵・國定古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华民国总统府厅舍位于台湾台北市中正区,为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的办公场所,中华民国政府亦于每年元旦及国庆日在此举行升旗典礼。1919年建成,建筑风格属辰野金吾风格,为中华民国国定古迹。起初于台湾日治时期做为“台湾总督府”,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成为总统府所在地,是台湾重要的政治中枢[1]。只有在特定时间才会开放给民众入内参观。
地理位置
总统府位于台北市中正区建国里重庆南路一段122号,坐西朝东,由东侧的重庆南路一段、西侧的博爱路、南侧的贵阳街一段,北侧的宝庆路所围绕,因正门坐落于凯达格兰大道的西侧端点,故地址常被误认为“凯达格兰大道1号”,但实际上“凯达格兰大道1号”是台北宾馆。此外,建筑的后端为长沙街一段的东侧端点。大众运输方面,临近台北捷运淡水信义线台大医院站。
历史沿革
7 sources
甲午战争尾声,在台政权大致稳固底定的日本政府将临时总督府设在清代的福建台湾承宣布政使司衙门及钦差行台内,直到第五任台湾总督佐久间左马太总督的时候,才有兴建永久厅舍的计划。经过审慎规划后,总督府于1907年悬赏5万元日币公开征图,并限定参赛者资格为日本本土的建筑家。
征图初选阶段,主办单位从多位参加竞图的日本建筑师当中选出一至七名:分别为铃木吉兵卫、长野宇平治、片冈安、森山松之助、松井清足、樱井小太郎及福井房一,每位均获得奖金1,000元。
评审团包含辰野金吾、中村达太郎、冢本靖、伊东忠太、妻木赖黄等等知名建筑技师,本来属意采用初选首奖得主铃木吉兵卫的作品,不过经多日审慎考量,评审团发现首奖作品中的尖塔、陡屋顶、具两层老虎窗的红砖建筑样式有抄袭海牙和平宫嫌疑,因此于1909年公布的中选名单中采用了第二名长野宇平治(师从辰野金吾)的作品,而其样式与当年正在建造中的东京车站相当接近。
虽说如此,到最后定稿阶段,修改成现今高塔、壮阔庄严建筑模样的真正设计者是初选获得第四名的森山松之助,将设计图局部修改后,工程才开始动工。最终设计和德国柏林红色市政厅外型类似。[2]
1 sources
总督府于1912年6月1日正式开工,1915年6月主体大致完成并举行上栋典礼,经过几年施工后,终于在1919年3月告竣,总工程费达281万日圆。当时总督府的敞厅内设置有两尊铜像,前敞厅为总督府民政长官后藤新平长官,后敞厅为总督儿玉源太郎总督。随后,这座当时全台湾最高的建筑物就一直是日本统治台湾的重要象征,因此在二次大战期间,这栋建筑物成为美军轰炸台湾的主要目标物之一。虽然日方将总督府百般伪装及防范,最后还是在1945年战争末期的台北大空袭中遭到美军击中,导致正面部分结构被炸毁。
二战后,中华民国政府接收台湾,1946年各界为庆祝甫领导对日抗战胜利的时任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六十大寿,捐款修复此建筑,直至1948年底才修复,并更名为“介寿馆”[3],但与原始设计有所不同。该馆常与蒋中正肖像搭配,成为新台币正反两面之图像,法规中也会以介寿馆来称呼总统府建物。[4]
台湾省政府于1947年成立后,该建筑在台北市城市规划图被标示为“省府大厦”[5],但省政府的实际办公厅舍为原台北市役所(即今行政院大厦)。1948年在此举办台湾省博览会[6]。
随着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北市,12月9日行政院会议决议:“总统府及行政院设址于介寿馆办公”[7]。此后至1957年,中华民国总统府与行政院在此合署办公。行政院在1957年迁至旧省府大楼后,介寿馆遂由总统府单独使用。2005年10月,台北市政府新闻处举办市民票选“台北市十大建筑”活动,总统府厅舍位列第五,与台北101、美丽华摩天轮、中正纪念堂、圆山大饭店、国父纪念馆、西门红楼、新光人寿大楼、中油大楼与台北之家等建筑齐获选代表台北市的特色建物,另有监察院厅舍与台北市市政大楼则分别名列第11、12位[8]。2006年,于陈水扁总统任内,介寿馆正式更名为总统府,正门“介寿馆”门额衔牌亦于同年3月25日更换为“总统府”;后敞厅“中山厅”壁龛摆设的国父孙中山半身铜像与前敞厅大门入口处中央走道的总统蒋中正半身铜像被撤除,原孙中山铜像壁龛位置改放置盆景。2008年马英九上任总统后,仅孙中山铜像回复原位。
6 sources
建筑设计
现今的总督府厅舍建于1912年至1919年,主要建筑师为森山松之助与长野宇平治。正面宽约140米、侧面宽约85米,中央塔高60米,总占地为2,100坪,建筑物的中央塔、角塔、卫塔等大片立面的1:2:3:2:1的节奏和粗面砌筑基座与柱式主出入口,整栋建筑物中充满廊柱、山墙、拱廊及圆拱窗,被视为台湾日治时期的代表性建筑。
作为日治时期的行政机关所在地,该建筑呈现著受到欧洲历史主义下影响的新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具有强烈欧洲十九世纪历史主义与功能的影响。整座建筑由四条长形长翼围绕,呈现封闭式的矩形结构体,其中央贯穿主轴中翼,将矩形建筑围成两个中庭,正面主楼中央则设立一座高达67米的楼塔,成为当时台湾地区最高且显著的建筑物之一[9]。总督府厅舍作为行政机关,同时代表殖民统治者的权威,建筑师因而融合西方建筑的现代化与高效率概念,并借用东方建筑空间布置上的中轴理念,旨在凸显殖民统治者的权威形象。[10]
在建筑的中央纵轴线上,穹窿构造是建筑的重要元素。尽管总督府的安利不如其他欧洲穹窿高大,且隐藏在正面楼塔之后,从整栋建筑外表看并不非常显眼,但却是放在整座建筑的中心位置。穹窿下敞厅是整座建筑最华丽气派的部位,符合东方尊卑伦理观念,越在中央越显建筑体地位尊贵。由于曲锥穹窿位于高塔与四翼之后,因此也有东方宫殿隐密、幽静深远与深不可测的肃穆。此外,长野宇平治开创了倒“日”字形平面结构的先例,此设计在亚洲是首次使用。因而再透过森山松之助的修正下,总督府同时具备地方政府与帝王宫殿的双重性格与特征。[11]
虽经整修,总统府建筑仍保持庄严和简洁的设计。当前的总督府建筑分为五层楼,主体平面呈现倒“日”字型。府中有南、北两个庭园,南、北苑各以国徽及梅花作设计。
3 sources
总督府新厅舍位于台北府城的中心点,与东方建筑的中心轴线思想相符,同时也是政治权力的中心。然而,建筑本身的设计采用东西横轴向,打破了传统的坐南朝北的纵轴线布局和风水观念。这符合当时日治政府提倡的向东、面向阳光、明亮、采光佳、卫生、空气流通等现代化原则。
在总督府厅舍设计竞图比赛公布之前,新厅舍敷地的地点、位置、面积及方向在日治时期城市规划原先就已经确定。根据1905年公告第199号“台北市区改正计划”,总督府新厅舍的正门朝东,位于原来清代的文武街上,正面大门面对东门街(今凯达格兰大道),直通台北府城东门。在这个新市区规划中,东门的城墙已经拆除,并且利用圆环及五条放射星状道路规划,使东门成为新的重要交通联系点。因此,总督府面向着这个交通要点。由于长野宇平治和森山松之助所设计的中轴线恰好与东门延伸出来的东西轴线相连接,中轴线除了连接总督府建筑本身外,还与东侧的新市区相连接,也使总督府的中轴线是未来台北新城向东扩展的趋势之预兆。[10]
自1932年“台北市区计划街路及公园图”后。总督府在20世纪初期于中轴线的东西走向,实际解决了清末以来南北纵向发展的缺陷,使棋盘状的道路网络更加周全密集。新市区的规划也加入了更多的数学理性造型,如圆形、椭圆、半圆、锥形和三角形等西式造型,例如图环、放射星状道路和广场等建筑元素,让方格布局和几何布置相结合。这使得原本封闭的城市格局逐渐转变为向四周开放的城市格局,以多元取代单一。因此,台北市的面貌变得更加现代化和进步。
-
总统府的内部走廊窗户
-
总统府北苑中庭,造型为梅花
-
总统府侧门出入口
-
总统府外观
-
总统府内庭园八角亭
-
总统府西大门(后门)
-
总统府西面(长沙街方向)
-
塔楼托座特写
厅舍使用单位
在台湾日治时期启用时做为台湾总督府办公厅舍之用。除了上述的1945年中到1948年底的修复期间之外,不管是名称是总督府,还是总统府,自1919年落成以来,现为总统府的这栋建筑都一直是台湾的最高权力中心。以下是总统府的历任使用主人:
(明石总督1918年6月就任,1919年10月卒于任,总计约有七个月进驻于此。)
战后,因原总督府厅舍尚在修复,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所在也设于原台北市役所,因此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并未待过总统府。
1947年4月22日,国民政府废除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而另行成立台湾省政府后,首任台湾省政府主席魏道明办公场所在仍旧留在上述地点。
1949年12月9日,行政院会议决议中华民国总统府及行政院设址于介寿馆办公。
- 第1、2、3、4、5任总统:蒋中正总统
- 1950年1月3日,蒋中正总裁于台湾接管政事。同年3月1日正式“复行视事”,恢复总统职权后即进驻总统府。他并于1951年于府前举行首届“双十国庆阅兵”(1951年-1957年,1959年-1964年)。中华民国总统府与行政院共署办公。
- 第5任总统:严家淦总统
- 第6、7任总统:蒋经国总统
- 第7、8、9任总统:李登辉总统
- 1991年首次举办“介寿馆音乐会”
- 1995年“介寿馆”首次开放参观
- 第10、11任总统:陈水扁总统
- “介寿馆音乐会”改称“总统府音乐会”
- 卸下大门“介寿馆”牌匾,换上“总统府”正名
- 第12、13任总统:马英九总统
- 府内一楼常设展“从总督府到总统府”
- 第14、15任总统:蔡英文总统
- 府内一楼常设展“府—POWER TO THE PEOPLE。我们的时代,人民的总统府”
- 2017年(民国106年)中华民国国庆日期间首次于总统府举行光雕表演。
- 2019年(民国108年)推出“总统府建筑百年特展”,总统府音乐会首次于凯道举行,并开放民众入场。
- 第16任总统:赖清德总统
- 府内一楼常设展“民主方舟:台湾永续前行”
府内厅室
以下列出总统府内特殊命名的厅室,除下列厅室外大多数厅室尚未命名,仅以数字代号表示。
1 sources
- 即为府内挑高中央“敞厅”,依前后又可分为“前敞厅”与“后敞厅”。前敞厅于战后严家淦总统任内设置蒋中正铜像,于陈水扁总统任移除。后敞厅于前往3楼楼梯尽头壁龛置有孙文半身铜像,曾于陈水扁总统任内移除,马英九总统任内复位。
- 敞厅原来是巴洛克式华丽空间,顶部装饰有彩绘玻璃与水牛雕刻,壁龛两侧左右墙面绘有冈田三郎助绘制的壁画,分别为《殿下御上陆之图》及《石门的西乡都督》,于二战时遭到轰炸,装饰与立柱损毁,战后改为今日较简洁风格。“中山厅”由马英九总统命名。
公东厅
- 总统府一侧“八角亭”内,以台东公东高工设计之工艺作品、家俱布置。“公东厅”由蔡英文总统于2019年设置。
1 sources
- 总统府内大礼堂,日治时期称“会议室”,拱型屋顶挑高8米,前方设有壁龛,并前后上方各有石川寅治所绘之《日出》、《夕阳》壁画,于二战中遭受轰炸致相关装饰与立柱毁损,战后改为今日较简洁样式,现为中枢庆典集会、总统记者会等举行地点。战后原名“介寿堂”,匾额于陈水扁总统任内拆除,马英九总统即将卸任前将其重新命名为“经国厅”,但蔡英文总统任内门外标示仅为“大礼堂”。
- 总统府宴会厅或开小型记者会场所,于经国厅对面,墙上不定期更换油画。陈水扁总统任内命名。
- 为3楼视讯会议室,马英九总统于国父诞辰纪念日与“中山厅”及“铭传厅”同日命名。
- 为277会议室,马英九总统于国父诞辰纪念日与“中山厅”及“渭水厅”同日命名。
1 sources
维安事件列表
总统府曾多次发生维安事件,其中包括多起自杀攻击事件。
发生日期 | 当事者 | 事件类型 | 事件内容 |
---|---|---|---|
1989年5月19日 | 詹益桦 | 自杀 | 引火自焚 |
2002年9月17日 | 邹木树 | 驾车冲撞、爆裂物攻击 | 载着爆竹驾车冲撞总统府[13] |
2003年6月30日 | 黄姓人士 | 非法闯入 | 意图冲撞总统府,扬言要自杀[14] |
2003年7月7日 | 江高源 | 纵火攻击 | 在总统府前手持汽油桶花圃洒汽油,意图点火[15][16] |
2003年8月28日 | 薛姓人士 | 驾车冲撞攻击 | 意图驾计程车冲撞[17] |
2005年1月31日 | 黄麒晏 | 自杀 | 总统府宪兵举枪自杀,送医后所幸获救[18] |
2005年12月15日 | 王惠群 | 驾车冲撞攻击 | 意图驾车冲撞[19] |
2006年7月27日 | 张汉明 | 攻击 | 射击13发信号弹[20][21] |
2007年9月20日 | 苏改 | 车祸 | 酒驾冲撞总统府护栏[22] |
2009年3月3日 | 萧姓人士 | 自杀 | 举枪自杀身亡[23] |
2009年6月30日 | 曾瑷慧 | 误闯 | 误闯到达总统府五楼,闲晃约半小时以上后才被发现。[24] |
2010年9月1日 | 陈瑞干 | 攻击 | 袭警夺枪[25][26] |
2011年8月26日 | 黄姓人士 | 车祸 | 打瞌睡驾车冲撞总统府护栏[27] |
2011年9月26日 | 曾忠义 | 自杀 | 引火自焚[28][29] |
2011年12月8日 | 林姓人士 | 驾车冲撞攻击 | 意图驾吉普车冲撞[30][31] |
2012年5月3日 | 高钰杰 | 自杀 | 总统府宪兵举枪自杀身亡[32] |
2012年3月28日 | 苏姓人士 | 自杀 | 引火自焚[33] |
2013年1月6日 | 邓佳华 | 恐吓 | |
2013年7月18日 | 杨儒门 | 泼漆抗议 | |
2013年11月12日 | 陈姓人士 | 自杀 | 持刀自残[34][35] |
2013年11月28日 | 杨姓人士 | 自杀 | 持刀自残[36] |
2014年1月25日 | 张德正 | 驾车冲撞攻击 | 意图驾砂石车冲撞 [37] |
2015年2月23日 | 林姓人士 | 车祸 | 开车拿手机失控驾车冲撞府前钢质花台[38] |
2016年5月29日 | 李姓人士 | 自杀 | 持刀意图闯入总统府 |
2017年8月18日 | 吕军亿 | 攻击 | 窃军史馆日军军刀砍伤总统府宪兵一名 |
2018年9月6日 | 林重光 | 攻击 | 小型农用镰刀意图强闯总统府[39] |
2019年9月24日 | 陈姓网友 | 恐吓 | 脸书发文恐吓炸掉总统府,砍死总统蔡英文 |
27 sources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