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社子

台北市的地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社子
Remove ads

25.086913°N 121.508769°E / 25.086913; 121.508769

事实速览 表记, 汉字 ...

社子台湾话:Siā-á),是台湾台北市士林区管辖的一个次分区。最早开始系由基隆河淡水河交汇而成的一个冲积平原。1953年超级台风克蒂穿越台湾陆地期间,台北社子地区当时发生淹水的情况,最里面的中洲埔溪洲底等地区(后来被称为社子岛)被台北市政府下令长期限建、禁建50年[1],使得这附近的十个里成为台北市内少数开发缓慢的平地。社子人口约10,000人。

词源

社子地区地名来自其核心聚落名称“社仔”(台罗siā-á),因该地从前为凯达格兰族麻少翁社原住民的一个聚落,故略称为社仔[2]。原为大浪泵洲,或称大浪泵社

该地区空拍图形似一个鸭嘴,原为基隆河分流“番子沟”与大同区相隔而为独立岛屿,故称为“社子岛”,1960年代中华民国政府开始第一阶段基隆河截弯取直工程后成为半岛地形[3],今仍延用之。[4]

地理现况

社子地区东侧是基隆河,西侧是淡水河,仅南端与台北市中心在中山高速公路北侧附近以陆地相连。基隆河流出台北盆地,在社子岛的尾端注入淡水河,基隆河汇入淡水河之后,南边是士林区的社子地区、大龙峒圆山大稻埕,北边是北投区与士林区的大部分地区。该社子地区的北端远望可看见大屯山系、关渡大桥、观音山。由于陆地交界处早年曾为基隆河之分流“番子沟”,当时的社子地区为实质之独立岛屿,故至今仍习称为“社子岛”[4][5]

该地区以西隔着淡水河作为界河,与新北市五股区芦洲区三重区相邻;以南与台北市大同区以陆地相连;以东则隔着基隆河与士林区市区相邻,社子是做为台北市士林行政区的一部分;以北则隔着基隆河与北投区相望,分界处上有一根著名地标北投焚化厂烟囱。

在今日的延平北路七段,早期曾设有环境清洁所,即水肥处第一队,利用淡水河运收集台北市区来的水肥,当做“社子岛蔬菜专业区”的肥料。[6]

历史

二战前

1654年,荷兰人于绘制的“大台北古地图”中,当时的基隆河注入淡水河口在今社子地区之南,且社子地区并无沙洲[7]因此一般认为社子岛之形成当在1650年代之后。[谁?]

Thumb
1704年,皇舆全览图的大浪泵社附近关系图,中间前端小部分为社子岛。指北针的方向:左下角为北方

1694年(康熙33年),台湾北部发生一场大地震,使得台北盆地部分地区陷落,形成康熙台北湖乾隆年间,随着河沙沉积,康熙台北湖日渐消失,在今日社子地区南部,浮现了一个称为“浪泵洲”的沙洲[8]。但当时基隆河下游河道与今日差异甚大,显见其日后地形地貌有重大变化。1754年(乾隆19年)北台湾又发生一场大地震,使得当地的沙洲再次陷落,形成一片沼泽。然因水位不深,当地向原住民承垦的汉人佃户乃于利用干季退潮水位下降之际,筑堤圈田开垦。1758年,已形成由小河道区隔的“嗄唠别”、“中洲”、“八仙埔”三段垦地[9]。而居住附近的麻少翁社原住民村落,则多数搬迁到较高的今天母三角埔一带,但仍然声称拥有该地区的土地所有权[10]。1890年,当时绘制的《光绪图册淡水县简明总括图册》中,该地区已形成“社仔庄”、“浮洲庄”、“中洲庄”等聚落[11]

Thumb
社子于日治时代厅治时期所属台北厅位置,其为士林支厅下辖的区。
Thumb
社子岛在日治时代七星郡士林街位置,社子岛在这张地图的左边,时间在1932年。证实当时社子岛是淡水河与基隆河两河交会的一个河中岛。

1896年,日本人伊能嘉矩的调查,社仔一带仅有7户,18男17女麻少翁社原住民[12]。1904年,大日本帝国所绘制的台湾堡图中,社子地区诸沙洲已经并为一个葫芦状的大沙洲岛,这沙洲是由两条河流(淡水河与基隆河)之间所夹着的,因为曾经有淹水的风险,在台北市的经济发展史中被排除在外。最初是隔“番子沟”与今之台北市中心相望。此时的社子的行政区在台北厅士林支厅辖下被划分为社仔区,地籍、户籍划分上则为两个堡,芝兰一堡辖有社子庄(胡芦堵、头仔渡、社仔、三角埔、后港墘)、溪洲底庄(顶仔仑、溪洲底、八卦厝、顶溪砂尾、下溪砂尾、顶福洲、下福洲);而芝兰二堡则管理中洲埔庄(中洲埔[5])。1932年,根据大日本帝国总督府的调查研究报告显示,社子庄附近仅余1户原住民,为3男1女。可以证明平埔族人在社子地区存在过[10],平埔族麻少翁社的原住民村落已经逐渐搬离此地。按1935年的统计,社子大字有常住人口4,259人(含平埔族1户5人)[13]。1937年,横跨基隆河的士林吊桥(一名社子吊桥)开始动工兴建,1939年3月士林吊桥竣工启用。

Thumb
根据1945年美军所拍摄绘制的台北地图,画面中左上角的一个角落就是社子岛(淡水河东岸)

台湾日治前期,社子地区为一街庄,称为“社仔庄”,隶属于芝兰一堡。该庄北、东及东南隔基隆河洲尾庄福德洋庄士林街大直庄为界,南边隔基隆河分流番仔沟与大龙峒街番仔沟庄为界,西边隔淡水河三重埔庄为界,西北边溪洲底庄[14]

当时的基隆河在该地区河道与今日不同:自三脚渡开始,[15]河道先转向东北再绕弯道转向东南东,然后再绕弯道转向北再转西北微北,穿越士林街与社仔庄后港墘聚落之间后略为直流,至福德洋庄福德洋聚落西侧后绕大弯转向西微南,再于洲尾聚落南侧附近接回今河道;而整个土名后港墘地区皆与社仔庄其他地区连在一起。[14][16]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该庄隶属于台北厅,编入第十二区。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1月,第十二区改名“社仔区”。1920年(大正九年),该庄改制并雅化为“社子”大字,下辖小字“社子”、“三角埔”、“渡子头”、“葫芦堵”、“后港墘”,隶属于台北州七星郡士林庄。1933年士林庄升格为士林街。

Remove ads

二战后到基隆河第一次截弯取直工程

1945年日本二战投降,台澎由中华民国接管,战后士林街改制为士林镇,社子由台湾省台北县七星区士林镇管辖,隶属于台北县,小字社子划为“社子里”,三角埔、渡子头合划为“永平里”,葫芦堵划为“葫芦里”,后港墘划为“后港里”[17]。1947年废七星区,士林镇改归淡水区管辖。1949年8月26日,台湾省政府将当时台北县淡水区所辖的士林镇及北投镇(今台北市士林区及北投区)划出成立县级的草山管理局。1950年3月31日,政府核定公告草山改名为阳明山。1950年4月26日,草山管理局改名为阳明山管理局

1953年超级台风克蒂 (Kit)穿越台湾陆地期间,社子地区当时发生淹水的情况,台北卫戍司令黄杰中将曾下令协助整治淡水河与基隆河泛滥问题。

1963年,葛乐礼台风造成台北大淹水,加上适逢大潮而造成海水倒灌,石门水库每秒高达一万立方米的水量大泄洪,下游地区淹水。

1963年9月的超级强烈台风葛乐礼在北台湾降下豪雨,加上石门水库泄洪,导致台北盆地大淹水。灾后政府认为此次水患原因之一是基隆河道太过弯曲,于是推动“基隆河士林段截弯取直工程”。新河道将原本社子岛东南角分割成东西两部分,东侧的“后港墘”地区自此脱离社子岛,变成被新旧河道包围的狭长小岛。[18]

1964年,兴建士林堤防、社子堤防、堵仔头堤防,永平、伦等、社子、葫芦、后港墘等地纳入堤防之内,较无台风淹水问题,却将福安、中洲、富安(现已改为福安、富洲两里)三里规划在堤外地区,变成了滞洪区。

Remove ads

基隆河第一次截弯取直工程后

1965年4月,行政院对基隆河进行了第一次截弯取直工程,将环绕剑潭、士林的旧河道填平,并在此填平新生地上,兴建“康福社区”这一批国民住宅。同时在社子岛上开凿出一条新河道,并筑起防止基隆河泛滥的的堤防[19][20]

1968年7月台北市改制为院辖市,士林镇并入成为士林区。1970年代初期修建中山高速公路时将番子沟填平,又将基隆河士林段废河道填平(今基河路全线与士商路-承德路间区域),从此社子岛与台北市主要部分相连而成为半岛,而“后港墘”则与东边的士林福德洋以及南边剑潭的明胜里相连。[18]1990年3月,台北市各区重划,该地区仍隶属士林区。

1968年7月1日,阳明山管理局划入已是院辖市的台北市,全称为“台北市阳明山管理局”;士林区及北投区,仍由县级行政区阳明山管理局管辖。

限建禁建

1970年“士林、北投主要计划案”公布实施,同时经济部研拟“台北地区防洪计划”中,以社子岛末端的地势低洼、易遭水患、人口稀少、经济价值低为由,把社子岛末端定为“限制发展区的洪水泛滥区”,仅作为农业用地或绿地而订下了禁建、限建的规定,停止了延平北路七、八、九段以后的一切建设许可[21]

1974年1月1日,中央政府移除阳明山管理局的地方行政权,勒令阳明山管理局只能负责风景区维护与管理;北投区和士林区则交由台北市政府直接管辖。

1974年,中山高速公路完工通车后,社子岛上的农业因不敌中南部蔬菜竞争而逐渐没落[22]

士林吊桥被拆除后

1979年,基隆河废河道因为缺乏经费复原,而被计划填平,进而变成道路用地。1982年开始整地,1985年整地完成后,形成现在的基河路和士商路,士林吊桥随即遭到拆除的命运。社子地区从此变成基隆河西岸的地区,但仍隶属于士林区。

1987年,基隆河社子段的两岸堤防被加高到6米,当时声称说是可以达抵抗20年洪水频率的保护标准。

1990年12月,通往台北县芦洲乡(今新北市三重区)的重阳大桥完工。

1991年,市政府规定可以整建原有房屋、铁架,但切结书表明不能补偿。[6]

1995年7月,汐止五股高架桥的环河北路至五股段完工并通车。

2002年12月24日,通往北投焚化炉、北投大业路、关渡平原的洲美快速道路完工并通车。

郝龙斌版台北曼哈顿计划梦想

2010年5月,行政院核定新台北地区防洪计划,社子岛设计达200年防洪标准,将堤防加高到9.65米,并将社子岛的高程垫高到8.15米,当时的台北市市长郝龙斌提出了“台北曼哈顿”的发展梦想[23]。但该方案只有通过防洪计划,没有通过环评。

2011年6月8日,社子岛城市规划发布,计划面积298.65公顷(不含私立台北海洋技术学院用地),计划人口32,000人,采区段征收作业方式开发。预计花费七百亿,填土1620万吨,耗时十四年。

2013年9月18日,通往北投区立贤路的一条名为社子大桥斜张桥完工通车。

2014年6月及9月,进行二次环评,因填土量过高、自然环境破坏等因素,要求北市府再审议。

柯文哲版生态社子岛

2015年1月15日,台北市市长柯文哲指出,前任郝市府的开发计划须把堤防加高到9米,另要填土8米,北市府还要额外投入300多亿。他说,社子岛居民约1万人,“干脆这1万人每人发三百万,不要开发了”。引起舆论批评[24]。2015年,新任台北市长柯文哲又希望社子岛变成“台北威尼斯”[25]

2015年8月12日,台北市长柯文哲成立社子岛专案办公室[26]

2016年2月27日、28日两天,台北市政府举办社子岛开发i-Voting。社子岛开发有四个方向: 方向一:运河社子岛 ,方向二:生态社子岛 ,方向三:咱的社子岛,方向四:不开发。投票结果为35%投票率中约60%以生态社子岛规划方向胜出[27]

2018年6月26日,禁限建近半世纪48年的社子岛开发案内政部终于审议通过。北市府指出,社子岛开发案第一期工程包括兴建专案住宅、开辟周边道路及拆迁一部分现住户,期盼2019年中展开。

2018年11月28日,北投区福国路延伸工程(第2期)包含洲美快速道路二期引道,施工动土兴建。

Remove ads

现况

2023年1月19日北投区福国路延伸工程(第2期)包含洲美快速道路二期引道竣工完成,衔接既有洲美高架桥福国路交流匝道缺口至第1期起点止,长约0.6公里[28]:p73[29]

2024年3月21日捷运环状线北环段社子区段开始动土兴建,社子站(Y24)将位在社正公园下方,为地下4层叠式月台车站,预计2032年完工。

行政区划

聚落

本地区发展较早的聚落有社仔、三角埔、渡仔头、胡芦堵、后港墘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图上已有记载。[14][17]:178-180

社仔

1946年划为社子里,1974年划出社正、社中2里。1981年自社子里划出社园里。1990年社正里并回社子里,社中与永新里合并为社新里。现为社子、社园、社新3里。

三角埔、渡仔头

1946年划为永平里,1974年划出永新里。1990年永新与社中里合并为社新里,永平里与溪洲底伦等里合并为永伦里。现为社新、永伦2里相接部分。

胡芦堵

1946年划为葫芦里,1973年划出葫东、福顺、海光3里。1974年自福顺里划出德信里。1981年自海光里划出富光里。1990年将海光里并入富光里,将德信里并回福顺里。现为葫芦、葫东、富光、福顺4里。

后港墘

1946年划为后港里,1973年划出福中、前港2里。1974年自后港里划出景佑里,自福中里划出福华里。1981年自前港里划出承德里,自福中里划出百龄里。1990年将景佑里并回后港里。现为后港、福中、福华、百龄、前港、承德6里。

后港墘在基隆河截弯取直后与社子岛分离[18],该区6里加上邻接之剑潭地区剑潭里分出的明胜里,现称为后港次分区[30]

社子其余部分加上溪洲底和尚洲中洲埔即为现在的“社子岛”,称为社子次分区

延平北路五段-九段及重庆北路四段及中正路过百龄桥下后之范围皆属台北市士林区 社子 范围。

目前划分10个里,全部隶属于台北市士林区。

社子岛范围

  1. 富洲里:主要道路是延平北路八段、延平北路九段。
  2. 福安里:主要道路是延平北路七段。

社子范围

  1. 永伦里:主要道路是延平北路六段的永平街、伦等街。
  2. 社园里:位于延平北路六段、社中街的中间。
  3. 社子里:位于延平北路六段、社正路、社中街前段及社正公园下方台北捷运环状线北环段Y24站(兴建中)。
  4. 社新里:位于延平北路六段,濒临环河北路三段。
  5. 葫东里:主要道路是延平北路五段、葫东街、重庆北路四段北段。
  6. 福顺里:主要道路是延平北路五段、重庆北路四段南段、中山高速公路台北交流道旁。
  7. 葫芦里:主要道路是延平北路五段,濒临环河北路三段。
  8. 富光里:主要道路是延平北路五段,濒临环河北路三段。
  • 注:1965年,政府对基隆河进行了第一次截弯取直工程,将环绕剑潭、士林的旧河道填平,并在社子岛上开凿出一条新河道。因此,原本社子岛上的士林区后港墘地区就被划入基隆河东岸那一边。

公车

更多信息 路线, 起点站 ...

捷运

  • 台北捷运社子线
    • 分为南北线和东西线两条路线

金融

金融机构 分行(据点)数 备注
中华邮政 2 分别位于延平北路五段及六段各一间。
阳信商业银行 2 前身为“阳明山信用合作社”
永丰银行 1 位于延平北路六段。
台湾中小企业银行 1 简称台湾企银 或 台湾中小。
台北富邦银行 1 台北银行的分行据点
华泰商业银行 1 前身为“台北市第二信用合作社”
士林区农会 2 位于社子街及延平北路八段。

教育

国民小学

  • 台北市士林区社子国民小学:最早是1913年成立的“社仔公学校”,1921年台北厅核准成立“八芝兰公学校社仔分校”,1942年改称为“社子国民学校”。
  • 台北市士林区富安国民小学:大正十一年(1922年)四月创校,日治时代原名为“社子国小溪洲底校场”。1946年五月自社子国小独立,更名为“台北县立富安国民学校”,1974年改制为“台北市立富安国小”[31]
  • 台北市士林区葫芦国民小学:因应葫芦地区激增,社子国小校舍也不足的背景下,于民国64年(1975年)8月1日正式成立台北市士林区葫芦国民小学,位于台北市士林区环河北路三段95号。

国民中学

  • 台北市立福安国民中学
1980年(民国69年)12月22日正式动土兴工,1981年(民国70年)七月开始招收新生。

科技大学

环境与生态相关事物

由于社子的末端位于基隆河与淡水河的交汇处,因此也与关渡平原濒临淡水河沿岸一样,有红树林的存在。沿着社子堤防走,可以发现水笔仔、台湾厚蟹以及网纹招潮蟹等红树林才有的特有生物。[32][来源请求]

而再往延平北路八段、九段走进去,河岸的自然鸟类生态景观也大有看头,不时有白鹭鸶苍鹭夜鹭大卷尾招潮蟹出现,给予了喜欢给研究野鸟生态的人、或是对野鸟生态有兴趣的群众前往观赏。植物则有水笔仔茳茳咸草芦苇等。[33][来源请求]

文化与相关事物

宗教宫庙

社子岛上民间信仰分几大类但都与泉州信仰为主(因先民移民都泉州人):第一种主要为参与大龙峒保安宫芦洲保和宫等附近大庙的信仰圈,原因社子开拓先祖均为中国泉州而来移民先民均带着保生大帝渡海来台;第二种则是民众以轮祀泉州原乡神明为主中坛元帅、虎爷,如坤天亭;第三种则是本地为祈求开垦捕鱼平安顺利奉祀的土地公庙大部分陪侍保生大帝天上圣母,如社仔社福宫永平福德宫、渡仔头福德宫、葫芦堵福德宫,第四种则以有应公为主,由于社子地处两河之间,过去常见到顺流而下的械斗溺水人士之遗体,地方人士往往尊敬怜悯,加以奉祀,且往往虔诚恭奉神位或石碑,最后建成有应公庙姑娘庙等阴庙,阴庙比例甚高;第五种则是台湾战后时期南台湾移民从家乡神明分灵而来的庙宇[34]

夜弄土地公

Thumb
社子夜弄土地公
Thumb
社子夜弄土地公

夜弄土地公,是台湾台北市内湖区士林区社子岛一带特有的元宵节传统活动。[35]

士林区社子岛(延平北路七段至九段)各角头有弄土地公活动,仍保有土地公坐椅轿绕境的方式,而以百福宫出发和沿途商家参与活动的较为热闹。[36]

Thumb
社子夜弄土地公
Thumb
社子夜弄土地公

这种习俗可追溯到古代汉人“火”财神的民俗活动,由于“火”象征“活”,是民众向财神祈求财富的民间习俗。民间亦将土地公视为财神爷供奉,所以也就有如同炸寒单爷的习俗。[37]

Thumb
社子夜弄土地公
Thumb
社子夜弄土地公


轩社文化

因社子早期以农业为生,平时娱乐为歌仔戏及练习南管或北管乐器,与大稻埕文化类似,均成立轩社提供在地娱乐,有些并附在庙宇,神明圣诞配合出巡绕境,并搭配大仙翁仔俗称神将,或迎神的轩社,社团旗帜都会冠上所在地名(古地名)[38]

社子地区轩社

1897年成立之台北浮线南安社(九段福德宫) 神将:甘辉及万礼将军、谢范将军、千顺将军、持剑将军、捧印将军、陈钦差、黄太尉

1911年前成立溪洲底同志轩、 1971年成立溪沙尾南韺社(坤天亭) 联名神将:韦驮、伽蓝尊者、杨宗保、穆桂英、黄飞虎、中坛元帅

1921年成立之台北三角埔三乐轩(永平福德宫) 神将:关平太子及周仓将军、

1926年成立之台北并欢乐社(社子社福宫) 神将:谢范将军

1930年成立台北浮洲仔安乐社(景安宫) 神将:谢范将军

1965年成立台北溪洲底福安社 神将:秦叔宝、尉迟恭、谢范将军、三太子(哪吒、金吒、木吒)

1980年成立社子镇安宫富安社(镇安宫) 神将:李存孝及李存勗、三太子(哪吒、金吒、木吒)、济公、土地公、谢范将军


值得一提的是1918年成立的士林合义社,原在士林,后来现馆址迁至社子地区,主要活动已农历3月23日士林慈𫍯宫妈祖绕境为主,神将:关平太子、周仓将军、王天君、赵光明、谢范将军。

民宅

Thumb
李和兴宅
  • 李忠记宅(延平北路九段86号):屯垦期之大户人家,保存良好且型式完整的三合院砖房。[39]
  • 溪底王宅(延平北路八段2巷200号):屯垦期大户宅。
  • 李和兴宅(延平北路八段133巷15号):二层楼式合院建筑。
  • 社子岛浮洲王宅:台北市士林区延平北路八段2巷206弄1号
  • 玄安宫(谢姓祖厝,延平北路七段90号):葫芦把式传统建筑,石砌基座佐以清水二丁挂砖砌墙身,展现当时工匠手艺。
  • 燕楼李宅(延平北路七段63巷12弄2号):和尚洲移民来的屯垦大户,三合院建筑型式完整。
  • 陈宅八角楼(社子八角楼)(原址位于社子国小后门附近):屯垦期之大户人家,曾在此地有数座合院建筑,目前皆已拆除。其中一座名称八角楼,约于1915年使用松山砖厂的砖头并运至社子后所建。八角楼在外观上为三层楼西方历史样式建筑(外观上为三层楼高,但是楼层之间挑高超过五米,以近代建筑标准换算达五、六层楼高度),红砖砌墙,华丽典雅。顶楼佛堂天花顶设计八角形,亦可称为八卦楼。从三楼能远眺观音山关渡宫芦洲等地美丽风景,经由淡水河进出的大帆船也近在咫尺,楼房旁左、右两边设有喷水鱼池,另僻有花园与水塘等造景。惜于民国五十年代出售给纺织工厂之用,今已改建成公寓。[40][41][42]

信仰中心

Thumb
葫芦寺观音佛祖
  • 葫芦寺:主祀观音菩萨,附祀白沙屯妈祖北港妈祖观音佛祖大甲妈祖麦寮妈祖
  • 海光宫:主祀观音菩萨
  • 坤天亭:主祀中坛元帅
  • 北兴宫:主祀吴府千岁
  • 共和宫:主祀刘府千岁。邢府千岁。黄府代巡
  • 玄安宫:主祀北极玄天上帝,此庙地原为谢姓人家的祖厝,现在也是历史文化建物。
  • 囝仔公威灵庙:主祀囝仔公
  • 永平福德宫:主祀福德正神,两百多年的土地公庙
  • 社仔社福宫:主祀福德正神,一百多年的土地公庙
  • 仑仔顶福德宫:主祀福德正神
  • 渡仔头社新里福德宫:主祀福德正神
  • 葫芦堵福德宫:主祀福德正神
  • 社子岛浮汕福德宫:主祀福德正神
  • 下溪沙尾镇安宫:主祀中坛元帅
  • 下浮洲福安宫:主祀福德正神
  • 浮洲景安宫:主祀福德正神
  • 福安宫:主祀福德正神
  • 社子东山宫:以收容流水神明为主,早期因正好位在堤防的兴建预定地上,1993年面临拆迁,因居民信仰强烈反对,养工处首开先例,使东山宫安排在一号抽水站的下方夹层中[6]。是唯一的抽水站附属建物。
    • 阴庙
  • 富洲里圣灵公(延平北路八段141号)
  • 福安里【万善堂】(延平北路七段162号)
  • 福安宫外有间小阴庙,祭拜白妈、阴公、福德..(延平北路七段106巷170号)
  • 许英妈庙:延平北路七段106巷94号
  • 陈灵公:(延平北路八段巷200弄内)
  • 百福宫(延平北路七段口):主祀格界阴公,附祀福德正神.黑虎将军.朝吉公
  • 治吟婆(仑仔顶福德宫附近)
  • 社子墓仔公(迁移社福宫内)
  • 社子义勇公(士林区社正路17巷10号)
  • 百海灵(海光宫附近):主祀众灵公,附祀福德正神.众灵妈.虎爷

歌曲

  • 作词作曲人黄大军编有“社子岛之歌”,歌名《内心的钻石》,由王中平演唱。

电视节目

  • NHK BS 1 《アジア三都物语》:第一集《台北~时が止まった街角で~》[43]

纪录片

  • 2014年,《看不见的岛》,杨力州导演制作。

电影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