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清华大学(英语: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缩写:NTHU,简称清华清大)是一所校本部位于台湾新竹市东区的国立研究型综合大学,其起源于清朝,于1911年以庚子赔款建校于顺天府(今北京市清华园,而后因国共内战多次迁移,后于1956年在校长梅贻琦的主持下在台复校

事实速览 国立清华大学, 老校名 ...
国立清华大学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国立清华大学校徽
新竹校本部校门
老校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清华学校
清华学堂
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
创办时间 大清宣统三年三月初一
1911年3月30日,​113年前​(1911-03-30
复办时间 中华民国四十五年
1956年,​69年前​(1956
学校代码0002
学校类型国立大学研究型大学综合大学
捐赠基金国立清华大学校务基金
NT$35,335,636,295[2]
校长高为元
副校长戴念华(资深副校长)
简祯富(执行副校长)
吕平江(专案副校长)
教务长巫勇贤
主任秘书叶秩光
教师人数1,355人
学生人数18,125人(2022年)
本科生人数9,120人(2022年)
研究生人数9,005人(2022年)
校址新竹市东区光复路二段101号
24°47′37″N 120°59′34″E
校区南大校区:新竹市东区南大路521号
清华²科技园区:新竹市香山区五福路二段707号(规划中)
台北校区台北市大安区金华街110号
桃园校区:规划中
总面积参见校园一节
附属机构
  • 清华附小
    • 校本部:新竹市北区四维路47号
    • T.O.S校区:新竹市东区建功二路63号
  • 附设诊所
    • 新竹市东区光复路二段101号
体育联盟 中华民国大专院校体育总会
代表色
昵称清华、清大
吉祥物熊猫庞达熊[3]
所属法人 大清游美学务处(1911年)
 中华民国外交部、教育部合派
(1912年-1929年)
 中华民国教育部(1929年-)
隶属台湾联合大学系统
清华五校联盟
台湾大学学术联盟
台湾区块链大学联盟
台湾教育学术联盟
台英大学联盟
全球产学未来人才培育策略联盟(UAiTED)
哈佛燕京学社[4]
环太平洋大学联盟
国际商管学院促进协会AACSB[2]
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
亚太高校书院联盟
邮递区号300044
网站www.nthu.edu.tw
位置
地图
关闭

国立清华大学的校本部与国立阳明交通大学光复校区工业技术研究院光复院区及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相邻,校园内建有图书馆博物馆核子反应堆等大型设施,与国立新竹教育大学于2016年合并后,现共设有12个学院及附设实验小学附设诊所,于2022年聘有约900名专任教师,并约有18,100名学生在学。国立清华大学的校友横跨各界,除包括3名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李政道李远哲沃尔夫奖得主陈省身等学者外,亦包括曾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俞国华等在内的著名校友。

国立清华大学与国立阳明交通大学等校紧密合作外[5][6],亦与北京清华大学等海内外大学有着密切关系[7],发展MOOC课程、学术访问制度及双联学位课程在内的交流合作[8][9]

国立清华大学在2022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为401-500名之间,在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为世界第177名[10],在2022年《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中为351-400名之间[11],在2022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中为375名。[12]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11 sources

概要

中华民国政府第二次国共内战失利而撤退至台湾后,接收日本海军第六燃料厂厂本部300公顷土地。1955年金开英担任中油总经理,拨用40土地给清华大学建校,由该校校长梅贻琦新竹市主持清华在台复校。复校重建之初首设原子科学研究所,1964年恢复大学部,目前设有理学、工学、原子科学、人文社会、生命科学、电机资讯、科技管理、教育、艺术、台北政经学院TSE等11个学院,共26个一般学系、10个学士班、23个独立研究所、17个研究中心。位于北平的国立清华大学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管,更名为清华大学

在学术研究上,清华自29国130所(2011年4月)增加至49国319所(2020年4月[13])大学保持校际合作关系,各国交换学生、外籍生、华语学习的互动热络。而国立清华大学也与国内的国立阳明交通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政治大学三校共同组成台湾联合大学系统,整合各校资源,共同成立研究中心。此外,复校后的清华和相邻的交大于1969年开始固定于每年春季举办“梅竹锦标赛”,比赛项目包含球类、桥艺、棋类、田径拔河等。清华校友与许多知名大学包括台湾大学等,都有协助校友创业活动,以租用办公室的方式,推广其创业活动,如清华海峡研究院。[14]

根据汤森路透重要科学指标(Thomson Reuters,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15],清华在化学、物理、材料科学、工程、计算机科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及临床医学等七学门被列为论文被引次数世界前1%之研究机构;台湾在22个评比学门中之5个学门有研究机构跻身世界百强,清华在QS全球大学学科排名中在“材料科学”方面排名世界第37名,居全台各校所有领域之首[16]。2017年,于“机械工程”方面排名世界第38名,超越台大为全台第一。脑神经科学领域,诺贝尔奖得主DNA之父詹姆斯·杜威·沃森于2010年造访清华时誉为“世界领先”。清华未来式,校园规划,续以清华校色紫色及白色重新改造清华湖及校门口,清华湖以紫色意象传统清华典雅,校门口以白色意象设计象征未来医学发展。

faviconfaviconfavicon
4 sources

经费来源

1948年(民国37年),梅贻琦校长离开北平前往南京,后出国赴纽约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现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会商清华基金保管及运用事宜,确定国立清华大学将中国对美国的庚子赔款的退款使用剩余部分存放至美国银行设立“清华基金”,由梅贻琦校长掌控此基金。 1949年(民国38年)中华民国中央政府迁往台北,梅贻琦校长前往台湾新竹市复建国立清华大学,至今此基金利息仍每年由银行拨付给国立清华大学作为开支经费,目前仅有位于台湾的国立清华大学接收此基金。[17][18][19]

faviconfaviconfavicon
3 sources

精神象征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13 sources

校名

东晋谢混作《游西池》诗,有“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湛”通“沉”,音chén),意指“夕阳斜照,鸣叫的鸟儿归林;清澈的水色与华美的草木,已经淹没在暮色之中。”原为感叹时光流逝之意[注 1][20],后引申出“水木清华”一词,并赋予“池水清澈,树木华美”之意[21],今日工字厅后匾额即为“水木清华”四字[22]万历年间建皇家园林清华园(今畅春园),后废[23]康熙年间建熙春园,后分为近春园熙春园两部[24]咸丰帝熙春园亲书匾额改为“清华园[25]。1910年,游美学务处将附属肄业馆改为学堂,依据所在地而定名“清华学堂”(Tsing Hua College),后沿袭更名“清华学校”(Tsing Hua School)。[26]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掌控北京后准备改办大学,由于清华接收美国退还赔款,对罗家伦校长的委任状中定名为“清华大学”,未加“国立”二字,后经罗家伦多次争取,最终定名为国立清华大学[27]

faviconfaviconfavicon
8 sources

校徽

faviconfaviconfavicon
3 sources

圆形校徽

Thumb
1918年第13-14期《清华周刊》封面,用上徽标

清华大学的圆形校徽为正式的校徽标志,雏型源于1916年清华学堂的军旗图案。[28]1926年11月25日,校评议会议决:“通过校徽之格式:圆形、斜十字”,1928年改制大学后,曾调整校徽字样与图示。[29][30]1934年6月1日《清华周刊》(第13-14期)向导专号刊登了清华大学校徽图案,其基本形制沿用至今,最中心为五角星,内圈为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外层则为校名中英文字样。 新竹清华的圆形校徽,除上述基本结构外。与北京清华不同,保留了清华学校时期,校徽最外层的光芒状图案等细节。

Thumb
清华学校校徽
Thumb
国立清华大学校徽,在台复校沿用至今
Thumb
北京清华大学校徽
faviconfaviconfavicon
3 sources

鸟形校徽

鸟形校徽具体时间与创作者已不可考,但在北京时期就已出现。[28]今日新竹清华的校旗亦是印制此图腾作为代表。

Thumb
鸟形(鹰翅)老校徽,配戴用

校色

清华一直以紫,白二色作为自己的颜色,是否经过学校正式决议,目前尚未查知,但在最早的英文校歌上(1916年以前)即已有了这样的句子:

O Tsing Hua, fair Tsing Hua, college bright,
May we be loyal to the purple and the white.

当时的中文译文是:

噫清华,嘻清华,吾校岿巍,
美哉吾校旗,愿日增汝之光辉。

校旗

在1917年以前,学校曾把白色的“自强不息”校徽,印制在紫色的质地上作为校旗,在各种庆典上悬挂。而在一般场合,特别是印刷品上,则恒以长三角形紫白二色参半,印以中英文校名的旗帜为多。1923年,闻一多曾在长诗“园内”里写道:

你若会唱园内之“明日”,
你当想起我们紫白的校旗,
你便唱出风旗飘舞的节奏,
飘啊!紫白参半的旗哟!
飘啊!化作云气飘摇著!
白云扶著的紫气哟!
氲氤在这“水木清华”的景物上。
云气氲氤的校旗呀!
你在百尺高楼上飘摇著,
近瞩京师,远望长城,
你照临着旧中华的脊骸,
你照临着新中华的心脏。
啊!展开那四千年文化的历史,
警醒万人,启示万人,
赐给他们灵感,赐给他们精神!
云气氲氤的校旗呀!
在东西文化交锋之时,
你又是万人的军旗!
万人肉袒负荆的时间过了,
万人卧薪尝胆的时间过了,
万人四千年的文化!
与强权霸术决一雌雄!

清华的校旗,用了传统的紫白二色,紫色为底,中间为英文校名缩写“TH”所组成的图案,中间有一“清”字,上有“国立清华大学”字样。

校歌

Thumb
清华大学夜景
Thumb

[31]

favicon
1 sources

校训

清华大学的校训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于周易乾坤二卦,卦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因于1914年(民国3年)冬,梁启超先生到清华演讲,讲题为“君子”,即以此辞为中心内容,激励清华学子发愤图强,并把此二卦辞作了如下的诠解:

接着,梁启超先生又引申勉励清华学生说:

这次演讲以后,学校即以此八字为校训,作图制徽沿用至今,并于于2008年2月后陆续成立了“厚德书院”、“载物书院”、“天下书院”等住宿学院。

校花

清华代表花除了校务会议决议的梅花外,曾有将紫荆丁香作为校花的提议。[32]

1916年除夕闻一多所在的中等科曾以“Mu ch Ado about Nothing”为剧名,参加校内演剧竞赛获优胜奖,这个剧的中文题名即为“紫荆魂”,可能也与赞颂紫荆的品性有关。至今清华校园活动里,“紫荆魂”一剧依然常被重新演出。把这两种花视为校花,首先是由于它们与校旗,校色的颜色一致,(紫荆花为紫色,丁香花分为紫白二色);其次是由于这两种花都是在校庆日前后盛开。亦有校友曾在校友通讯上建议,定其中之一或两者为校花。

2011年,“99学年度第4次校务会议”决定清华校花为梅花,为了纪念梅贻琦校长而来。且梅竹赛行之多年,梅花已成为清大之精神象征,也用在各种纪念品之上。

favicon
1 sources

历史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42 sources

清华学堂时期

Thumb
咸丰帝御笔清华园匾额位于工字厅正门。
Thumb
1909年游美学务处第一期留美生

清华源于辛丑条约约定的庚子赔款。1904至1905年(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一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认为赔款已超过美国应得到的部分,索要过多,并告诉大清驻美公使梁诚梁诚得知美国庚款索赔过多后,几番据理力争要求美国退回[33],促成减免。美国总统罗斯福决定返还赔款基数定为一千余万美元,逐年退还。赔款用于人才培养和赴美留学[34][35]。1909年(清宣统元年),美国开始退还庚款。为统筹考核留学生,外务部学部上奏设立“游美学务处”并附设“肄业馆”。7月17日(六月初一)游美学务处正式建立[注 2],后任命外务部署左丞左参议兼学部丞参上行走周自齐担任总办,学部员外郎范源濂和外务部候补主事唐国安,驻美公使馆参赞容揆任驻美学生监督,三年间共组织三批近200人赴美留学。[36]

外务部选定清华园后,修缮工字厅、建造校门一院、二院、三院、同方部、北院、校医院,1911年竣工,校园占地450亩。[36][37]1911年2月,肄业馆改称“清华学堂”,由军机大臣那桐题写校名[38],总办周自齐兼任监督,会办范源濂唐国安兼任副监督。3月30日(三月初一)暂行开学仪式(中等科),4月1日高等科开学,教师多从美国聘请,游美学务处也迁入工字厅办公[35][39]。10月,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挪用退还赔款弥补军费,学堂经费断绝,原定正式开学仪式取消,11月9日正式停课[35][39]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7 sources

清华学校时期

Thumb
国立清华大学大门(今二校门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裁撤游美学务处,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分中等科四年、高等科四年共计八年学制。唐国安为第一任校长,周诒春为教务长,在校生约500人,教员30余人,以“培植全材,增进国力”为宗旨培养“领袖人才”[35]。1913年春近春园长春园、部分水磨村并入清华大学。1914年10月,美国建筑师墨菲小丹纳英语Richard Henry Dana Jr.(Dana)为学校规划校园,布置留美预备学校和综合大学。1916年至1920年,建成图书馆体育馆科学馆大礼堂早期建筑[34]。此期间,经费充足、园林优美,学习环境十分理想。学校强调体育锻炼和强健体魄,设立体操课,午后“强迫运动”,开办童子军训练和军事训练(兵操);参加菲律宾第一届远东运动会;清华、协和汇文合办的“三角运动会”为北京最早校际大赛[40][41]。各界名人学者也前来演讲,1914年11月5日,梁启超先生以“君子”为题发表演讲,引述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及“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对清华学子给予厚望。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被定为校训[42]

Thumb
1925年,国学研究院教授合影

1913年3月初,唐国安校长病逝,周诒春继任,任内勤勉,增加设备建筑,扩充留美名额,于1918年1月辞职。此后直到1931年校长更迭频繁,史称“清华校长更迭风波”。早期先后有范源濂美国驻华公使反对)、赵国材(代理)、张煜全罗忠诒(学生拒绝)、严鹤龄(代理)、金邦正曹云祥(代理)被任命校长。1924年5月,曹云祥成为正式校长,在任6年中,清华学术得到空前发展,1925年春成立国学研究院,聘请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等导师。从派遣留学逐步转为培养本国人才,在1925年5月成立大学部,始创四年制学士教育,开始招收大学一年级生,称为新制生,而留美预备部学生为旧制生[34][35][36][43][44],之后清华学校由留美预备部、大学部、国学研究院三个部分组成,并逐步向综合性大学过渡。至1926年,大学部共成立17个学系,包含中国文学系西洋文学系、历史学系、经济学系、教育心理学系、物理学系、工程学系、体育学系、音乐系等,已经形成大学的初步基础[45]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城内十多所学校示威游行。清华学生组织演讲、会见公使、致电巴黎和会。9日,校内挂半旗,全体同学在体育馆举行“国耻纪念会”,并焚烧校内日货。共同宣誓“愿牺牲生命,以保护中华民国人民、土地、主权”[46][47]。“五四”运动后,更多新思潮涌入清华,促进了清华学生的觉醒[48]。1926年3月13日,举行纪念孙中山逝世周年大会,李大钊陈毅来校演讲。3月18日,北京民众为反日本入侵游行请愿,遭段祺瑞政府打压,清华学生韦杰三牺牲,是为三·一八惨案[49]。1927年6月,国学大师王国维忧愤国事,于北京昆明湖自杀,震惊全国[50]梁启超亦因病离校就医。同月教务长张彭春遭反对势力攻击而辞职,校园爆发“挽张去恶”风潮,学生游行要求改造清华[51]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10 sources

北平时期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掌控北京后,任命孙科为清华校长,孙科不就,遂改派罗家伦为校长,易名“国立清华大学”。罗家伦于校长就职演讲中,提出要四化办学(廉洁化、学术化、平民化、纪律化),并实行军营化管理,遭学校师生拒绝[52]。任职期间,罗家伦对学校组织结构大加整改,[53]延请了蒋廷黻张奚若萧公权冯友兰张子高等几十位著名教授[54]。1929年4月,罗家伦因查出清华基金账目亏空,要求改革,与清华大学董事会发生矛盾,提出辞职。同月,清华大学师生发起解散董事会,回归教育部管辖运动。5月,清华重归教育部管辖;6月,清华大学董事会解散,清华基金改由中华教育文教基金会保管。成立研究院,先办文法两科,次办理工农科。大学部第一届学生亦于此年毕业[54]。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北平落入阎锡山之手,校内亲阎锡山势力酝酿“倒罗运动”,再加上罗家伦长期与学校师生意见不合[55],5月20日请辞离去。后阎锡山指派与其同为山西人的清华校友乔万选为清华校长,但是遭到清华师生以反对军阀力量把持校政为由,拒绝乔万选。6月25日,乔万选企图以武力接收清华,遭学生阻挡,并签下“永不任清华校长”承诺书。清华校务暂由校务会议维持,清华进入长达十至十一月的无校长时期[51][56]。1931年4月,教育部任命吴南轩为校长,然而吴南轩擅自解聘教授,任用私人,携印入城[51],断绝学校资金并暗示武力解决,引起全校师生不满,学生护校委员会教授会迫使教育部将其撤职[57]

1931年10月14日,梅贻琦被任命为校长,12月3日,在校长就职典礼上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理念,此理念对清华有着深远的影响[34][35][58]。梅贻琦担任清华校长长达17年,为清华最久任的校长,且对学校建设贡献巨大,确定了清华著名学府地位,被称为清华永远的校长[43]。此时期,梅校长大力延聘名师,让此时的清华园名师云集,如文学院的冯友兰朱自清闻一多陈寅恪吴宓金岳霖等;理学院的叶企孙吴有训周培源陈省身等;法学院有陈岱孙,这些学术大师在清华创造出许多研究成果,如机械系教授王士倬建造了中国第一座航空风洞。在治校理念上,确立了“民主治校原则”,也称为“教授治校”,清华的教授会、评议会、校务会以及各种专门委员会,多由教授担任,让教授能积极参与学校事务[59]

1935年秋天,在日军危及华北之时,校内成立学生自治会救国委员会,学生蒋南翔草拟《告全国民众书》,喊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46][60]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爆发,清华大批学生参加了该运动,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61][62]1936年,因日军侵华,学校于长沙狱麓山兴建校舍,并将学校珍贵图书器材南迁,同时决定筹办特种研究所。2月19日,参予学生运动的救国会与学校教授会为了上学期期末考试补考问题发生对立,教授集体辞职。22日,由学生会与用功读书学生组成之护校团发起挽留教授。23日,梅校长自南京回校,处分救国会带头分子,并慰留所有教授。29日,冀察政务委员长宋哲元派兵进入校园逮捕二十一名左派学运学生,后经校方多方奔走,获得保释。12月,西安事变爆发,校园左右派学生对立。28日,由潘光旦教务长宣布解散校园一切学生运动[51]

faviconfaviconfavicon
9 sources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时期

Thumb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门

1937年发生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5日,日军即占领清华园。9月10日,清华奉令与北大南开长沙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0月25日,临大开学,共有文、理、工、法商等四院十七系,文学院另于南岳上课。1938年1月,因战争吃紧,决议搬迁至昆明,临大组织师生分三路艰难到达昆明,校名改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梅贻琦任设常务委员会主席。5月4日,联大开课,三校师生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开展教学、科研工作[63][64][65][注 3]。1939年因战局吃紧,政府宣布停付庚款。清华农业航空无线电金属社会调查五研究所自行设法维持。8月,清华决定恢复文科研究所,设中文外文历史哲学四部[66]。1940年,因联大校园屡遭日军轰炸,教育部命联大迁。8月,联大决定于四川叙永设立分校,命一年级及先修班新生前往上课。11月,为了培养大后方中小学教师,联大成立师院附设学校[66]。1941年1月,叙永分校开始上课。4月,清华大学成立卅年,师生于昆明举行纪念会,出版学报纪念专刊。8月,叙永分校结束运作,学生返回昆明。10月,文科研究所于昆明东郊龙泉镇司家营成立,由冯友兰教授出任校长。11月,与盟军合作于昆明成立译员训练班,并成立师范学院初级部[66]。联大期间,学生参与青年从军运动,应征飞虎队翻译,参加中国远征军作战[67]。 清华还单独设立昆明办事处、研究院和特种研究所。特种研究所依靠庚款基金利息,拥有农业、航空、无线电、金属、国情普查五个研究所,服务军事研究[67]。战争中,清华园日军野战医院152病院等占据、破坏,留守教职工也被害[68]

1945年日本投降后,学校开始修缮清华园。次年联大结束,三校复员。清华在战争伤痕下努力恢复发展,1946年2月,部分系所勉强于北平清华园重新复课。5月4日,西南联大结束,学生依志愿分发,入清华者932人,入北大者644人,入南开者65人。三校于昆明立碑纪念八年之艰苦合作。师生陆续北返,只留下师范学院改为国立昆明师范学院。7月,清华中文系教授闻一多国民党特务刺杀,昆明发生学潮,梅校长赴解决。10月10日,正式于清华园上课,收集补充图书仪器设备,并招考新生。[66]1948年,清华大学扩充农学气象学法学航空工程等院系[69][70]。同年11月24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攻下,国民政府教育部督学前来谈迁校事宜,并接走清华5位教师。12月13日,解放军进军至西郊,绕开圆明园和清华、燕大,占领丰台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指示保护清华、燕京等校。解放军与国军战于学校墙外,不久后国军退守城内。15日,解放军进驻海淀镇清华园成为华北地区最早被解放军占领并宣告解放的高校。12月18日,解放军第13兵团政治部张贴布告宣布严加保护学校,阻止抢掠[71][72]梅贻琦校长于12月14日因公入城,留在城内,后于21日乘飞机前往南京。12月17日,校务会议推举冯友兰为临时主席,代理主持校务[72][73]

faviconfavicon
9 sources

在台复校

Thumb
清华大学水池式反应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国政府迁守台湾。梅校长赴欧,后往纽约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会商清华基金保管及运用事宜。自1951年开始以清华基金利息协助在美学人研究,并赠送学术书刊仪器给台湾专科以上学校。1955年,“中美合作研究原子能和平用途协定”正式签字,政府决定设立原子科学研究机构,发展原子科学之研究,乃电召梅贻琦校长返国筹议。并于同年12月,由行政院组设“国立清华大学研究院筹备委员会”,以教育部长张其昀,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国防、外交、财政、经济四部代表,暨蒋梦麟浦薛凤钱昌祚陈雪屏钱思亮金开英洪绅诸先生为委员。

1956年1月1日,即在台北成立筹备处,以陈可忠为主任;清华在台复校工作由此开始[74]。原先计划在台北南港与新竹择一选校地,但因南港腹地较小,再加上时任新竹县长朱盛淇的争取,清大选在新竹赤土崎建校。校地由中国石油公司提拨约40公顷的原日本海军燃料厂土地,在原子炉开工后,需要更多校地,因此新竹县长朱盛淇同意再拨约33公顷土地,此时的清华校地共约78公顷[75]

1956年清大在台复校后首次招生,因校舍还未完工,以国立台湾大学为上课地点,至此清大校务在台正式运行。1957年,清大在新竹的教学大楼、办公大楼、教职员工宿舍、学生宿舍等相继完工,学生于是返回新竹上课。1961年清华大学水池式反应器完工,此原子炉土木工程部分由校友华泰建筑师张昌华负责设计,机械装置则由中油台电台湾铝业公司分别派员操作,并得到经济部联合工业研究所的协助,是台湾第一次由产官学界共同完成的成果[75]

1962年5月19日,梅校长病逝于台大医院后,校务暂由教务长陈可忠代理,1965年陈可忠正式担任校长,在其任内增设了数学核工物理化学系所,增长了清华的教学组织;1968年,清华图书馆(红楼)启用,随后体育馆、大礼堂与新校门等相继落成;1969年,清华与交大联合举办首次的“梅竹锦标对抗赛”,同年7月陈校长退休,由阎振兴校长继任。[75]

1970年9月,阎校长调任至台大,继任校长为徐贤修。1973年,经教育部核准,成立工学院、理学院与原子科学院,清大从原本的原子科学所扩张为理工大学。1975年,张明哲担任清华校长,在其任内,清大为了整合全校研究及对外合作,规划成立研究发展委员会。1980年大学部增设中国语文学系,清大逐渐迈向综合大学之路。[75]

1981年毛高文校长任内,正式设置(1995年修订清大组织规程时,纳入正式编制,更名为研究发展处),是台湾各大学中第一个研究发展行政单位,下设各研究中心。1983年为配合推动国防科技发展,与中山科学院合作成立自强科学研究中心,为推动跨院所系的教学与研究,成立校内原子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及科学仪器中心。1984年依行政院“加强培育及延揽高级科技人才方案”,成立材料科学中心,为全台大学中四大重点科技中心之一。之后陆续成立电脑与通讯科技研发中心(1994年)、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研发中心(2000年)、奈米与微系统科技中心(2001年)、脑科学研究中心(2002年)、当代中国研究中心(2003年)、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2004年)等校级研究中心。

清大为执行“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整合清华重点领域研究,于2006年陈文村校长任内,合并材料科学中心、奈米与微系统科技中心成为奈微与材料科技中心,成立生物医学科技研发中心(2007年)、人文社会研究中心(2007年)、基础科学研究中心(2008年)。此外,1997年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在清华校园中,设有国家理论科学研究中心,分为数学组与理论物理组,与校内、外学者互动频繁;清华为鼓励研究成果转为产业价值,1999年成立创新育成中心,绩效优异。[76]

清大为给学生先入学、了解志趣后再选系之机会,在陈文村校长任内,推行各学院院招生,强调跨院系教育、大一不分系,于2006年先增设理学院、科技管理学院学士班,逐年推至各学院,迄2009年,全校所有学院均设有院招生学士班。另外在2008年陈校长任内,创立台湾第一个强调住宿学院(Residential College)教育的“清华学院”,撷取世界顶尖大学住宿学院之精神,融合清华特色,带给清华学子崭新的学习与校园生活环境。[77]

1980年代以来,两岸清华交流日渐频繁;1995年沈君山校长率团访问北京清华,签定“海峡两岸清华大学交流合作备忘录”,交往日益热络;2009年陈文村校长再次率团访问北京清华,签定“两岸清华大学学术交流与合作备忘录”暨“两岸清华大学教师与学生交流协议”,除加强两校之师生、学术交流外,并各自提拨基金,支持两岸清华共同研究计划之进行[78];次年北京清华顾秉林校长率团回访新竹清华,两岸清华交流与合作更加密切。[79]

2002年,入选中华民国教育部最初7所重点研究型大学之一[80]

2006年以来,在教育部推出的“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及“迈向顶尖大学计划”,清大获选为重点补助的学校,正稳健地迈向世界一流学府之林。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7 sources

历史年表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31 sources

中国大陆时期

  • 1909年,利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考选留美学生,成立“游美学务处”。越二年勘定校址,筹设学校,称清华学堂
  • 1911年,3月开学,旋因辛亥革命停课。
  • 1912年,春,复课,“清华学堂”改称“清华学校”,仍为留美预备学校性质。
  • 1925年,成立国学研究所。开办大学部,设文、理、法三学院。
  • 1928年,改称“国立清华大学”。
  • 1929年,正式成立研究院,分文、理、法三部;大学部第一届学生亦于此年毕业。
  • 1932年,增办工学院。
  • 1937年,因对日抗战,南徙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组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 1938年,长沙临时大学迁至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 1945年,抗战胜利,西南联大仍继续课业,三校同时分别开始筹划复员工作。
  • 1946年,秋,该校复员北平,并增设农学院。
  • 1948年底,北平校址为解放军占领。

在台复校

  • 1955年,中华民国同美国订立原子和平用途协定,政府决定设立原子科学研究机构,组设清华大学研究院筹备委员会,勘定校址于新竹市,筹划复校,创办原子科学研究所。
  • 1956年
    • 1月,在台北成立国立清华大学研究院筹备处陈可忠任筹备处主任。
    • 5月,决议在新竹市复校,原址为日本海军第六燃料厂新竹支厂
    • 7月,原子科学研究所成立,招考第一届研究生。

1961年-1986年

  • 1961年,清华大学水池式反应器完成初步临界运转开始作业。为中华民国第一座原子反应堆。
  • 1962年
    • 5月19日梅校长病故,时任教务长陈可忠奉命代理校务(1965年真除)。
    • 夏,增设数学研究所。
  • 1963年
    • 春,数学研究所招考第一届研究生。
  • 1964年,恢复大学部,设置核子工程及数学两学系,参加联合招生。
  • 1965年,增设物理学系。
  • 1966年,增设化学系。[81]原子科学研究所之物理组于秋季成立物理研究所,招收第一届研究生。
  • 1967年,设立物理研究所博士班。
  • 1968年,原子科学研究所化学组,亦以成立物理研究所同样情形成立化学研究所,招收第一届研究生。
  • 1969年
  • 1970年
    • 6月阎校长调任立台湾大学,该校校长由徐贤修先生继任。
    • 原子科学研究所核工组改设为原子核工程研究所。
  • 1972年,增设应用化学研究所、应用物理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材料科学工程学系、工业化学研究所、工业化学系和动力机械工程学系。
  • 1974年,增设分子生物研究所、工业工程学系及化学研究所博士班,并将原有所系分设三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及原子科学院。
  • 1975年9月,徐校长奉命转任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校长由张明哲先生继任。
  • 1976年,增设电机电力工程系,成立电子计算机中心。
  • 1977年,增设电机电力工程研究所,计算机管理决策研究所及辐射生物研究所。
  • 1978年,增设高分子研究所。
  • 1979年,工业化学研究所增设博士班,均于当年招生。
  • 1980年,增设工业工程研究所,大学部增设中国语文学系;工业化学研究所和工业化学系更名为化学工程研究所和化学工程学系。
  • 1981年,增设动力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工程、原子核工程研究所博士班。核子工程学系开始招生。
    • 8月,张校长调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校长由毛高文先生继任。
    • 10月,研究发展委员会成立。
  • 1982年,数学所增设博士班,大学部增设外国语文学系。
    • 4月,成立长期发展委员会,订定五年发展计划。
  • 1983年
    • 3月,开始规划行政业务电脑化操作系统。
    • 8月,物理研究所、应用物理研究所合并为物理研究所;化学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合并为化学研究所;计算机管理决策研究所、电机工程研究所增设博士班;与中山科学院合作成立自强科学研究中心。
    • 9月,开始设置辅系。
    • 年底,成立校内各研究中心,次年又相继成立原子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及科仪中心。
  • 1984年,增设人文社会学院、经济学系、分子生物研究所博士班;化学工程研究所与高分子研究所合并为化学工程研究所;与工业技术研究院合作成立材料科学中心。
  • 1985年5月,视听中心成立。
    • 8月,增设历史研究所硕士班及工业工程研究所博士班,分子生物研究所更名为生命科学研究所,原子核工程研究所更名为核子工程研究所。
  • 1986年
    • 8月,应用数学研究所增设博士班。原子科学研究所取消保健物理与放射化学分组。增设语言学研究所硕士班,动机、电机两系成立双班。
    • 9月,开始实施双学位制。李远哲校友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favicon
1 sources

1986年-2006年

  • 1987年
    • 8月,毛校长调任教育部部长,该校校长由刘兆玄先生继任。增设社会人类学研究所硕士班及原子科学研究所博士班。
  • 1988年
    • 8月,增设统计学研究所、经济学研究所硕士班。计算机管理决策研究所更名为资讯科学研究所。
  • 1989年
    • 8月,增设文学研究所硕士班、统计学研究所博士班及辐射生物研究所博士班。
  • 1990年
    • 8月,增设资讯工程学系及语言学研究所博士班。
  • 1991年
    • 5月9日,发生独立台湾会案法务部调查局干员在未知会校方的情况下进入校园,拘提历史研究所硕士生廖­伟程,引发台湾社会与大学校园剧烈反弹。来自全国各大学的学生罢课并于台北车站静坐抗议,要求“废除惩治叛乱条例、反对政治迫害”;17日立法院通过废除惩治叛乱条例,廖伟程等四人获得交保释放;20日,知识界、社运界与民主进步党发动万人游行抗议,要求军警特退出校园;24日,中研院院士李镇源等人成立“一〇〇行动联盟”,促成废除《刑法》第一百条。
    • 8月,增设生物医学研究所硕士班及全台第一个生命科学系。
  • 1992年
    • 5月,共同学科改为通识教育中心。
    • 7月,增设生命科学院,同时将生命科学系、生命科学研究所、生物医学研究所改隶于生命科学院。
    • 8月,增设原子科学系。
  • 1993年
    • 2月,阿冈诺反应器英语Argonaut class reactor(简称THAR)除役工程开始,全程约费时2个月。
    • 2月27日,刘兆玄校长调任交通部部长,校务由教务长李家同先生暂行代理。
    • 12月,化工新馆落成。
  • 1994年
    • 1月28日,新任校长沈君山先生就任为首任经由遴选产生之校长。
    • 8月,增设工程管理研究所硕士班、哲学研究所硕士班、文学研究所博士班。
  • 1995年8月,设立教育学程。配合新大学法调整所系架构,将研究所并入性质相近学系。
  • 1996年,成立电子工程研究所硕士班、博士班,历史研究所博士班,及社会人类学研究所人类学组博士班。
  • 1997年8月,成立生物技术研究所(硕士班),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在清大设立国家理论科学研究中心
  • 1998年
    • 2月,新任校长刘炯朗上任。成立电机资讯学院,设有资讯工程学系、电、机工程学系电子研所。辐射生物研究所并入生命科学系,社会人类研究所分设为社会研究所硕士班与人类学研究所硕士班、博士班。工业工程学系改名为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
    • 3月9日发生洪晓慧事件
  • 1999年8月,成立通讯工程研究所硕士班、博士班。
  • 2000年8月,成立科技管理学院,设有科技管理研究所、科技法律研究所、计量财务金融学系。台积电捐赠1.8亿元兴建科管院,台积电副董事长曾繁城也以个人名义捐助1500万元。
  • 2001年
    • 1月,台达电子董事长郑崇华捐赠100万股台达电股票,成立孙运璿科技讲座
    • 8月,成立天文研究所硕士班、资讯系统与应用研究所硕士班。
    • 11月,旺宏电子捐赠3亿元,协助兴建“旺宏学习资源中心”。
  • 2002年
    • 2月,新任校长徐遐生上任。
    • 8月,成立微机电系统工程研究所硕、博士班、台湾文学研究所硕士班,人文社会学士学位学程,生命科学院调整为生命科学系、分子与细胞生物研究所硕、博士班、分子医学研究所硕、博士班、生物资讯与结构生物研究所硕、博士班、生物科技研究所硕、博士班。
  • 2003年,创设还愿奖学金。
    • 8月,资讯工程学系学士班新增第3班、物理系学士班增设光电物理组、成立光电工程研究所硕、博士班及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硕士在职专班。
  • 2004年
    • 1月,与新竹县政府签署协议书共同推动设立第二校区。
    • 8月,成立经济学系博士班及社会学研究所博士班。
  • 2005年,获教育部补助“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前两年(2006年、2007年)每年新台币10亿元。
    • 2月,电机资讯学院产业研发硕士集成电路设计专班成立。
    • 8月,宜兰园区筹备处成立;增设资讯系统与应用研究所博士班、科技管理研究所博士班、工学院产业研发硕士光电科技专班;经济学系由人文社会学院改属科技管理学院。
  • 2006年
    • 2月,新任校长陈文村上任。
    • 4月29日,在台建校五十周年校庆;清华网站《首页故事》创刊。
    • 6月,材料科学中心与奈米微系统中心合并为奈微与材料科技中心,校务会议通过“国立清华大学教师学术卓越奖励办法”及“国立清华大学讲座及特聘教授设置办法”。
    • 7月,历史所黄一农教授、材料系陈力俊教授获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 8月,原子科学系更名为生医工程与环境科学系,成立台湾研究教师在职进修硕士学位班、理学院学士班、科技管理学院学士班;修正组织规程,秘书室调整为秘书处,下设综合业务组、议事及法规组、公共事务组、国际事务中心与校友服务中心。
    • 9月,首创“繁星计划”大学甄试入学机制,获教育部推广;清华会馆正式启用。
    • 10月,召开第一次校务发展咨询委员会议。

2007年-2013年

  • 2007年
    • 1月,发行英文季刊《Newsletter》;教育部“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第一次实地考评。
    • 3月,办理第一届“杰出产学合作奖”选拔;第一届“繁星计划”招生放榜。
    • 5月,宜兰园区22公顷,纳入清华校地;聘请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为清华荣誉特聘讲座。
    • 7月,成立“国立清华大学生物医学研发中心”及“大学部教育改进工作小组”;首批国际志工团队成行。
    • 8月,成立“国立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研究中心”;微机电系统工程研究所更名为奈米工程与微系统研究所,成立核子工程与科学研究所硕士班、工学院院招生、人文社会学院院招生;增设计量财务金融学系硕士班、国际专业管理硕士班(International MBA)、科技管理研究所硕士在职专班。
    • 12月,台达电子创办人暨董事长郑崇华先生个人捐赠新台币2.2亿元,配合“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经费兴建教学大楼“台达馆”,供电机资讯学院、材料科学工程学系及奈米工程与微系统研究所使用,并赞助清大与台达电子产学合作。
  • 2008年
    • 2月,正式成立“清华学院”;获教育部补助“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后三年(2008年至2010年)每年新台币12亿元;成立产业研发硕士半导体元件及制程专班。
    • 4月18日,科技管理学院“台积馆”举行启用典礼。
    • 6月,首度实施“专任教师评量”(2007年通过“专任教师评量办法”)。
    • 8月,理学院学士班更名为理学院学士学位学程、科技管理学院学士班更名为科技管理学院学士学位学程、工学院院招生更名为工学院学士班、人文社会学院院招生更名为人文社会学院学士班;成立系统神经科学研究所硕士班、服务科学研究所硕士班、先进光源科技硕士-学位学程、生命科学院学士学位学程、电机资讯学院学士班;增设核子工程与科学研究所博士班;国际事务处成立,下设国际合作组、国际学生组、综合事务组;秘书处下的国际事务中心并入国际事务处;8月30日,学斋、儒斋正式启用。
    • 9月23日,成立清华企业家协会(TEN,Tsing Hua Entrepreneur Network)。
    • 10月31日,教学大楼──“台达馆”动土典礼。
    • 12月18日,学习资源中心──“旺宏馆”动土典礼。
  • 2009年
    • 3月,办理第一届“杰出导师奖”选拔。
    • 6月,教育部同意“竹东校区”筹设。
    • 7月,完成中长程校务发展五年计划。
    • 8月,增设天文研究所博士班、原子科学院学士学位学程。
    • 10月,实施“两岸清华共同研究计划”,北京清华大学与新竹清华大学每年编列经费,分别补助两方研究团队,促进学术合作。
    • 12月,完成“大学部教育改进白皮书”。
  • 2010年
    • 1月,奕亭落成;南校门落成。
    • 2月,新任校长陈力俊上任。
    • 5月17日,李伟德校友捐款新台币1亿5,000万元,协助兴建绿色低碳能源教学研究大楼。
    • 8月,东和钢铁侯贞雄董事长捐赠新台币2亿元,设置“侯金堆讲座”;旺宏电子加码捐赠新台币1亿元专款作为“旺宏馆”内装工程之用;清华学院扩大招生,改制为厚德与载物两书院。成立学习科学研究所硕、博士班,编制于共同教育委员会之下。
    • 11月,匿名人士捐赠一亿七千万,兴建“生医科技大楼”,但至2013年仍未动工。
  • 2011年
    • 5月,校友组成“百人会”,共慨捐超过一亿七千万,兴建多功能体育馆。
    • 9月,工学院增设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招收第一届研究生。
    • 10月,“台达馆”落成,并取得内政部绿建筑标章,是清华迈向绿色校园的宣示指标,郑崇华先生加码捐赠新台币一亿元,与清华展开为期十年的产学合作。
    • 7-Eleven入驻小吃部。[82]
  • 2012年
    • 3月,材料、物理、化学、化工四系募款联合兴建“清华实验室”(材料系获硕禾电材捐赠五千万,化工系获天瑞企业、上纬企业捐赠四千万,物理系由承德油脂李义发董事长等人捐赠三千五百万,化学系由鼎信顾问吕正理董事长等人捐赠三千万,共计一亿五千五百万)
    • 12月,在校园掀起反媒体巨兽学生运动,举办“哀悼清华精神已死”活动,为当代大学生参与社会运动的前哨站。
  • 2013年
    • 4月11日,学习资源中心“旺宏馆”启用,于2008年12月18日动土,2011年4月24日落成。
    • 6月1日,奕园揭幕。林海峰、聂卫平及曹薰铉三位围棋大师,首次进行罕见的三人对弈,后定名为“LNT棋局”。
    • 7月,国立清华大学获得第23届国家品质奖,是国立大专院校中首次获奖者。
    • 8月,新设亚际文化研究国际硕士学位学程,为台湾联合大学系统首次设立之学位学程。
    • 9月1日,规划宁静寝室,新生入住新斋3-5楼,实行准时熄灯及关闭网络等公约。
    • 10月,成立清华永续基金,初期即达五千万元的募款目标。
    • 12月9日,“以色列-台湾生命科学双边研讨会”为两国首次进行的正式双边交流会议,由本校及以、台政府机关等单位主办。
    • 12月19日,清华名人堂揭幕,包含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李远哲等贵宾出席,并于典礼结束后进行“诺贝尔大师在清华”专题演讲,吸引千余位师生参与。
    • “旺宏馆”内的复合式咖啡店Smile Cafe开设。[83][84]
faviconfaviconfavicon
3 sources

2014年-2021年

  • 2014年
  • 2015年11月
    • 本校科技管理学院于11月19日通过AACSB (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国际商管学院促进协会) 认证,跻身全球前5%顶尖认证名校之列,成为全台首间通过2013所颁布之全新认证标准的学校。
  • 2016年
    • 11月1日,与国立新竹教育大学合并,校名仍称“国立清华大学”,原竹教大校地改设南大校区。成立“竹师教育学院”、“艺术学院”、“南大校区系所调整院务中心”。
  • 2017年
    • 增设艺术学院学士班、跨院国际硕士学位学程华语教学组、音乐学系音乐硕士在职专班、学前特殊教育硕士在职学位学程、计算与建模科学研究所、学习科学与科技研究所、华文文学研究所(分设华文文学组、华语教学组)。停招学习科学研究所、人力资源与数位学习科技研究所、音乐学系音乐教师硕士在职专班、应用数学系、应用科学系、中国语文学系。
  • 2018年
    • 7月化学系教授郑建鸿、分生所合聘教授锺邦柱及物理系合聘教授李定国当选中研院院士。[86][87]
    • 增设跨院国际硕士学位学程艺术与创新科技组、竹师教育学院学士班。
    • 水漫(水木漫画屋)于12月结束21年的营运。[88]
  • 2019年
    • 人文社会学院国际生学士学位学程改名清华学院国际学士班。数学系取消数学组、应用数学组之分组。停招环境与文化资源学系。增设分析与环境科学研究所、资讯安全研究所、智慧制造跨院高阶主管硕士在职学位学程、华德福教育硕士在职学位学程。艺术与设计学系艺术教育与创作硕士班,改名艺术与设计学系硕士班。生医工程与环境科学系博士班分设生医工程产业组、一般组之分组。
    • 4月15日,与桃园市政府签订为期3年的“医疗暨教育研发园区合作意向书”,计划在桃园机场捷运A16横山站筹设具国际医学中心等级的清华医院。[89][90]
    • 4月底,在百龄堂原址开设达13年的“苏格猫底”餐厅结束营业。[91]
    • 11月1日,与新竹市政府合作规划连结两校区之83路市区公车正式开通。[92]
    • 12月10日,清华宣布将于109学年度申设学士后医学系,规划将独立招收赴偏乡服务的公费生,并培育研究型医学生。[93]
  • 2020年
    • 5月8日,台北政经学院成立,将以校中校的模式运作,参酌伦敦政经学院LSE模式,开办跨领域硕士与博士学程。110学年度至少先招收10名硕士生,111学年度则至少招收40名硕士生与10名博士生,招生名额将逐年增加。[94]
    • 5月15日,校务会议已通过将生命科学院更名“生命科学暨医学院”。
    • 9月21日清华大学邮局在清华大学研发大楼举行乔迁开幕茶会。[95]
    • 9月23日,桃园市长郑文灿指出本校在桃园机场捷运A16站横山站附近的桃园航空城内推动医疗暨教育研发园区,所提出设置医院与学士后医学系并499个床位方案已获桃园市医审会通过,送卫福部审核中。[96]
  • 2021年
    • 3月10日台北荣总举行迁址开幕活动,将清大附设诊所搬迁到学校大门口的第四综合大楼一楼(邮局旁)。[97]
    • 6月24日,宣布发行区块链加密数位毕业证书。[98]
    • 9月教育部同意设立医学系,2022年招生并入学。[99]
    • 9月捷英文物馆动工。[100]
    • 9至10月间审核新任校长候选人资格、并办理面谈,选出1至2位推荐人选,之后向校内外推荐候选人,并办理说明会及全校教授副教授同意权投票,在年底前参酌校内投票结果,选出新任校长,报请教育部聘任。[101]
    • 10月“光复路绿门户计划”动工。[102][103]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19 sources

2022年-至今

  • 2022年
    • 2月1日新校长高为元(原香港大学医学院及工学院合聘之转化医学工程讲座教授)上任。[104]
    • 4月30日,新任校长高为元完成校长交接,宣誓就任。[105]
    • 5月16日,高为元校长捐出校长宿舍,作为教职员子女幼儿园,将招收3至5岁两班共60名幼儿。[106]
  • 2023年
    • 自2019年底发出整治成功湖的募款需求,把湖水放干、清除淤泥后,还将展开一系列生态绿美化及水岸阶梯等亲水工程;整治工程预计将在4月校庆前完工,再现游湖划船景况。[107]
    • 7月,国立清华大学附设桃园医院BOT模式委由高雄医学大学兴建营运。[108]
    • 年中教育学院大楼预计完工。[109]
    • 年底艺术学院大楼预计完工。[110]
    • 年底南校区学生宿舍预计完工。[111]
  • 2024年
    • 10月确定于高雄市设立国立清华大学高雄分部
    • 12月10日,校务会议通过整并中华大学校地、校舍案,未来中华大学校地将成立“清华²科技园区”。
  • 2028年
faviconfaviconfavicon
8 sources

校园

清华大学校地遍布台北市桃园市新竹市新竹县高雄市金门县,现设有校本部、南大校区、台北校区等3个校区,和规划或兴建中的桃园校区、高雄校区、金门校区等3个校区,以及附设小学校本部及T.O.S校区、宝山校地。

更多信息 图片, 校地名称 ...
图片 校地名称 位置 面积 备注
Thumb 校本部 新竹市东区 101.6263公顷[112]
Thumb 南大校区 新竹市东区 8.2297公顷[112] 国立新竹教育大学
Thumb 台北校区 台北市大安区 0.1983公顷[112]
桃园校区 桃园市大园区 7.226公顷[113][112] 规划中
高雄校区 高雄市左营区 5.78公顷[114] 规划中
金门校区 金门县金城镇 1.8324公顷[112] 规划中
附设小学校本部 新竹市北区 2.3759公顷[115]
附设小学T.O.S校区 新竹市东区 0.4136公顷[115]
宝山校地 新竹县宝山乡 10.1134公顷[112]
关闭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9 sources

南大校区

位于新竹市东区,面积约8.2公顷。2016年11月1日,与国立新竹教育大学合并,国立新竹教育大学改称“国立清华大学南大校区”,教育与学习科技学系、特殊教育学系、体育学系、幼儿教育学系、教育心理与咨商学系、英语教学系、环境与文化资源学系、台湾语言研究与教学研究所、数理教育研究所以及原国立清华大学学习科学研究所成立“国立清华大学竹师教育学院”,音乐学系和艺术与设计学系成立“国立清华大学艺术学院”,中国语文学系、应用数学系、应用科学系、人力资源及数位学习科技研究所4系所自106学年度起停招,并于合校过渡期成立“国立清华大学南大校区系所调整院务中心”[116]。合校初期竹师教育学院与艺术学院仍在南大校区上课,未来规划将两院迁至校本部,南大校区改为“清华创意与大学脐带园区”。

favicon
1 sources

台北校区

位于台北市大安区,面积约0.2公顷,校区建筑包括月涵堂及兴建中的台北政经学院大楼。[117]

favicon
1 sources

桃园校区

位于桃园市大园区桃园航空城内,比邻桃园捷运大园站,面积约7.2公顷,规划中的校区建筑包括桃园附设医院及教学研究设施。[118][113]

favicon
1 sources

高雄校区

位于高雄市左营区莲池潭畔,比邻台湾铁路左营车站,面积约5.78公顷,规划中的校区建筑包括研教大楼、产学二馆、产学三馆、园区第二会馆、运动中心、进修中心一馆及二馆、空中步道与观景平台等设施。[114]

曾有设校计划

2007年曾规划设置宜兰校区,并于同年12月开始动工整地。但因缺乏后续兴建资金,2014年6月国立清华大学在行政院环保署环评专案审查会议中宣布无限期停工,后续移交国立宜兰大学接手[119]。抑曾规划设置竹东校区,2012年因都市更新计划未确定暂停规划[120]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校园生活

faviconfaviconfavicon
6 sources

学生宿舍

现有18栋学生宿舍,可容纳约6000名学生住宿。

大学部宿舍计有文斋静斋雅斋慧斋(以上为女生宿舍)、礼斋义斋华斋诚斋硕斋信斋(以上为男生宿舍)、新斋(男女混和之宿舍,其中1至4楼为男宿,5楼以上为女宿,有门禁限制)、仁斋实斋(以上为男女混和之宿舍,其中仁斋1至3楼为男宿,4楼为女宿;实斋1至2楼为男宿,3楼为女宿)。研究生宿舍计有雅斋善斋(以上为女生宿舍)、平斋明斋清斋(以上为男生宿舍),另有鸿斋为男女混合之宿舍,2008年8月底,完成2栋共1000床学生宿舍供研究所学生居住,定名为学斋儒斋;住宿率提高至55%以上。

其中大学部一、二年级有新生保障优先住宿权,三年级以上则视空床数进行抽签。另硕二以上和博二以上的研究所学生也拥有优先住宿权。

学生活动

  • 课外活动

清华现有超过100个学生社团,社团的类别包括服务性、音乐性、学艺性、体育性、自治性及综合性。另经常举办的活动,包括社区服务、电影欣赏、专题演讲及座谈、团康联谊、艺术演出、竞赛活动等,寒暑期并举办各类型营队。同时,为培养具有国际观、奉献与服务精神的清华人,2007年开办暑期国际志工。[121][122]

  • 体育活动

体育设施包括体育馆、游泳池、田径场、及羽球、网球等各类球场,每学年均举办全校性之游泳比赛、越野赛跑及运动大会等。越野赛跑于2007年更名为环校路跑,路线由校外移至校内;全长4600米,于每年校庆前一天之周六举行。

favicon
2 sources

学生辅导

  • 奖助学金、急难扶助

设有多种奖学金,其中“还愿奖学金”,系以照顾经济有困难的同学为前提,并提供全额学杂费及生活费的补助;“逐梦奖学金”则以协助表现特出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有机会去追逐梦想。

  • 就业辅导

每年皆举办全校性的公司说明会、企业联展及职涯规划系列讲座等活动;平时亦接受各界委托甄选人才。

  • 卫生保健

台北荣民总医院新竹分院合作设立国立清华大学附设诊所,提供医疗服务[123](2019年12月31日前为新竹马偕医院经营[124])。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梅竹赛

梅竹赛是清华与阳明交通大学之间,一年一度的校际竞赛。从1969年开始举办,当时名称为“梅竹锦标对抗赛”,梅竹锦标赛,系分别纪念清华前校长梅贻琦与交大前校长凌竹铭,“梅”代表清华,“竹”代表交大,项目则包含了球类、棋桥、中英文辩论、拔河等。约于每年的3月举办,历年来虽然因故停办过数次,但梅竹赛依然是两校每年共同的传统盛事。饮水思源,梅竹赛的缘起,当回溯至民国50年代;清华与交大在台复校后,因两校校地位置相邻,且学生人数相近,而学生之背景与就读的科系性质亦相似,所以两校同学彼此之间在生活、课业与活动的往来就相当的频繁,因而不断的有联谊活动。在梅竹赛开办当时,两校为其应名“梅竹赛”或“竹梅赛”争论不休。最后清华张致一教授从口袋拿出了一元硬币道:“出现梅花则称梅竹,出现壹圆那面则称竹梅。”铜板落定,梅竹之名从此便正式确定。

住宿书院

清华非常重视大学部教育,在参考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等著名学府大学部教育后,陈文村校长于2007年7月成立“大学部教育改进工作小组”,由材料系陈力俊教授担任召集人(2008年8月电机系王小川教授接任),针对清华教育目标以及校园生活、基础教育、共同必修、通识教育作全盘检讨,提出整体性改进方案(2009年12月完成“大学部教育改进白皮书”),并陆续施行[125]。为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怀,增进自我探索能力与行动力,于2008年2月成立“清华学院”,招募一批有想法有热情的大二、大三生成为第零级的学院人,同年8月招收“清华学院”第一届150位大一新生[77][126]。在其中,学院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彼此“先成为人,再成为公民,然后成为士农工商。”

“清华学院”在学校正规课程之外,更进一步有系统的让住在一起的学生,经由辅导,扩大生活体验,思辩重要议题,增进社会参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计划执行力与挫折复原力以及人际互动与合作精神。相当程度的取法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名校住宿学院(Residential College)的作法,提供学生一般大学稀有的学习经验。使学生成为有自主力、实践力的学习者。其中,老师不是主角,只是潜能的激发者与引导者。学校致力于结合校内、外与校友资源,提供学生有效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目标。由于其成效著卓,已于2010学年度起扩大招生,将原“清华学院”改称“厚德书院”,强调社会关怀,另外设立“载物书院”,提供学生跨领域学习的辅导与帮助,内部设置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研小组“跨领域研究中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总共招收约达百分之十八的大一新生为学院学生。

favicon
2 sources

入学相关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11 sources

繁星计划

繁星计划”为清华于2006年陈文村校长任内,为缩减城乡差距、培养更多不同面向的优秀人才、使校园的氛围更多元而推动,方式为采用各高中“推荐保送”方式办理单独招生,给予城乡高中平等之机会;每一所高中可推荐一名符合清华设定之在校成绩条件、且通过大学学科能力测验检定标准的应届毕业生,清华则以高中在校成绩及学测级分分发比序后,公告录取,不需甄试。2006年清华首度实施此计划的结果,于2007年3月放榜,来自全台150所高中的学生共150名获得录取。其中的32所高中,分别属于16个县市,这些学校在过去四年来不曾有毕业生进入清华就读;有10个县市内的平均家庭收入,远低于台湾的平均家庭收入。这些数字,说明了繁星计划对于平衡城乡差距、以及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起著调整和改善的作用,清华也能借此培养更多不同面向的人才,使校园更加多元化[127]。为帮助家境清寒学生专心致力于学业,清大设有“繁星奖学金”;于繁星新生入学之前举办“ 繁星启航营”,并有专属导师协助新生尽快融入校园生活与学习环境。根据清华繁星录取生之追踪分析发现,繁星学生入学后之学习表现,不亚于其他入学管道学生,甚至有更突出之表现,清华确实也达到招收优秀学生、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

2006年清华繁星计划公告后,新颖之招生理念获得各界高度认同,教育部呼吁其他“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五年五百亿计划)及“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之获选学校加入此计划。从2006年试办4年以来,繁星计划对于导引学生就近入学、推动高中就学社区化、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以及丰富大学校园多元文化等方面,都有显著成效。2010年教育部正式以繁星计划取代现行的“学校推荐”甄选入学,更名为“繁星推荐[128]。招生沿用繁星计划各高中“推荐保送”方式办理,台湾各大学均可参加“繁星推荐”甄选入学,招生名额大幅扩增,对偏乡高中、社区高中之优质学生提供更佳的升学机会。[129]

faviconfavicon
3 sources

旭日计划

自2013年陈力俊校长任内起,为进一步协助社经地位相对弱势、资源较为缺乏,但具有潜力的学生,能有机会进入清华接受教育,清华于102学年度大学甄选入学个人申请,增设“旭日组”招生,以更细腻的方式照顾弱势。[130]

旭日组招生的意义象征“暗夜已尽,旭日东昇”,希望能给予社经地位弱势,但具有强烈学习热忱的学生一个机会,透过书面审查及个人面谈,全方位聆听学生在资源相对不足情形下的成长历程与学习动机,优先录取在逆境中积极向上的低收入户学生。也配合办理旭日奖学金,借由旭日计划、繁星计划、申请入学、指考分发、特殊选才、单独招生等管道进入本校就读的大学部学生,若符合经济弱势条件、特殊境遇家庭子女,以及与相关学业条件,将可申请每年十万元奖学金,至多4年,经委员会审定后核发,让经济弱势生就读期间可安心就学。

自2013年迄今,旭日计划招生成果为:102学年度录取2名;103学年度录取2名;104学年度录取15名;105学年度录取25名;106学年度录取40名;107学年度录取40名。

拾穗计划

“拾穗计划”为清华于2015年贺陈弘校长任内首度推行的特殊选才计划[131],清华是全台湾第一所以特殊选才为招生管道之一的学校。拾穗计划招生目的为──让无法经现行招生管道入学,或透过现行招生管道入学相对不利,但具特殊才能、特殊优良行为,或逆境向上之生命经验,且具强烈学习热诚、符合清华选才需求之学生,有机会到清华就读。参与拾穗计划的学生不需要通过学测考试,借由校内甄选申请管道,使大学选才更多元化,并带着教改理念,贺陈弘校长曾表示:“我们设计特殊选才制度,让1%不一样的学生有机会进入清华。大学有责任,测试社会接受改变的底线。”[132][133]

历年拾穗计划招生成果:104学年度招收10名,占大一新生名额比率0.66%;105学年度招收16名,占大一新生名额比率1.04%;106学年度招收30名,占大一新生名额比率1.47%;107学年度招收53名,占大一新生名额比率2.69%;108学年度招生59名,占大一新生名额比率2.99%。[134]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4 sources

实验教育方案

清华自2015年首办特殊选才“拾穗计划”,为了符合这些特殊入学之学生的需求,在2018年拟定“学士班实验教育方案”,让学生能提出自己独特的大学规划。[135]

实验方案的修业内容包括一般课堂学习、跨校修课、非典型课堂课程(自主专题实作等)、校外各机构实习,与国际交换学习,鼓励学生跨领域、跨场域、跨区域学习,除仍得修习校订的28个必修学分之外,几乎没有其他限制,在实验教育计划书上,学生必须自己思考、规划课程,主动找老师讨论、申请资源,并说明所规划的课程与专题的相关性、学分数等。实验教育方案强调由学生与辅导小组讨论课程规划、订定毕业专题,再经由学校设立的学习审议小组审议,协助学生更聚焦规划学习内容,学校也为每个实验学生设学习辅导小组,由1位校内专任教师担任主责老师,另有2至4位校内外的教师或业师加入小组,陪学生走过修业期[136] ,而校方也设计了辅导及退场机制,若实验生不适应这套模式,可与辅导小组讨论后回到原来考上的系所,入学时不分系的学生,则可回到其大二分流的系所。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将星计划

2019年开办的将星计划全名“清华学院学士班(将星计划)”,是清大与国防部合办的单独招生。每年录取10名,包括陆、海、空军各2名,及资通电军4名。将星生进入清大后,大一不分系,大二再依其兴趣分流到电机、资工、材料、经济、人社、教育等系。求学4年期间学杂费全免,可领每月1万2千元生活费及每学期5千元的书籍费,毕业后以少尉任官,起薪近5万元。且所有将星生不论军种,未来只要通过体检,都可接受飞行官训练。[137]未来还将安排学生到欧美顶尖军校交换一个学期,开拓视野,与国外军事生交流,并学习最新的军事科技。 [138]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历任校长[139][140]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5 sources

中国大陆时期

清华学堂(1911-1912)
更多信息 任期, 姓名 ...
任期 姓名 去世时地
1911年2月 - 1912年4月 周自齐 1923年,中国上海
1912年4月 - 1912年10月 唐国安 1913年,中国北京一带
关闭
清华学校(1912-1928)
更多信息 任期, 姓名 ...
任期 姓名 去世时地
1912年10月
- 1913年8月
唐国安 1913年,中国北京一带
1913年10月
- 1918年1月
周诒春 1958年,中国上海
1918年7月
- 1920年1月
张煜全 1953年
1920年9月
- 1921年10月
金邦正 1946年
1922年4月
- 1927年12月
曹云祥 1937年,中国上海
1928年4月
- 1928年6月
温应星 1968年,美国华府
关闭
国立清华大学(1928-1937)
更多信息 任期, 姓名 ...
任期 姓名 去世时地
1928年8月
- 1930年5月
罗家伦 1969年,台湾台北
1931年4月
- 1931年6月
吴南轩 1980年,台湾台北
1931年12月
- 1937年8月
梅贻琦 1962年,台湾台北
关闭
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7-1938)
更多信息 任期, 姓名 ...
任期 姓名 去世时地
1937年10月
- 1938年2月
梅贻琦 1962年,台湾台北
关闭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8-1946)
更多信息 任期, 姓名 ...
任期 姓名 去世时地
1938年5月
- 1946年5月
梅贻琦 1962年,台湾台北
关闭
国立清华大学(1946-1948)
更多信息 任期, 姓名 ...
任期 姓名 去世时地
1946年10月
- 1948年12月
梅贻琦 1962年,台湾台北
关闭

台湾时期

更多信息 任期, 姓名 ...
任期 姓名 去世时地
1956年 - 1962年 梅贻琦 1962年,台湾台北
1962年 - 1969年 陈可忠 1992年,美国宾州
1969年 - 1970年 阎振兴 2005年,台湾台北
1970年 - 1975年 徐贤修 2001年,美国印第安纳州
1975年 - 1981年 张明哲 1998年,美国加州
1981年 - 1987年 毛高文 2019年,台湾台北
1987年 - 1993年 刘兆玄 1943年出生
1993年 - 1994年 李家同(代理) 1939年出生
1994年 - 1997年 沈君山 2018年,台湾新竹
1997年 - 1998年 陈信雄(代理) 1944年出生
1998年 - 2002年 刘炯朗 2020年,中国澳门
2002年 - 2006年 徐遐生 2023年去世,美国加州[141][142]
2006年 - 2010年 陈文村 1948年出生
2010年 - 2014年 陈力俊 1946年出生
2014年 - 2022年 贺陈弘 1958年出生
2022年 - 2022年 贺陈弘(代理) 1958年出生
2022年 - 2026年 高为元[104] 1968年出生[143]
关闭
faviconfaviconfavicon
3 sources

大学排名

更多信息 年份, 大学排名 ...
年份 大学排名
英国QS 英国THE 中国ARWU 美国U.S. News
2023 177[144] 501-600[145] 尚未公布 394[146]
2022 180[147] 351-400[148] 401-500[149] 375[150]
2021 168[151] 351-400[152] 401-500[153] 363[154]
2020 173[155] 351-400[156] 401-500[157] 358[158]
2019 163[159] 401-500[159] 501-600[160] 341[158]
2018 161[159] 301-350[159] 401-500[159] 341[159]
2017 151[159] 251-300[159] 301-400[159] 370[159]
2016 155[161] 251-300[162] 301-400[159] 301[163]
2015 155[164] 293[164] 201-300[165] 282[166]
2014 167[164] 252[164] 201-300[167] 251-275[168]
2013 199[164] 273[164] 201-300[169] 251-275[168]
2012 192[164] 226[164] 201-300[170] 201-225[168]
2011 213[164] 203[164] 301-400[171] 107[168]
2010 196[164] 107[164] 301-400[172]
关闭
  • 国立清华大学为“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的一员,也是九所创始会员之一。2005年在教育部推出的“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获选为发展成国际一流大学之重点学校,每年获得新台币10亿元补助,每位师生所得到的补助在所有获选学校中排名第一。2006年、2007年执行成效优异,2008年获得教育部考评审议委员会高度肯定,获得往后三年每年12亿元补助,较前两年每年增加2亿元补助,是所有获选学校中,增加额度及幅度最高的大学。[173]
  • 根据汤姆森路透重要科学指标(Thomson Reuters,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统计,清大在化学、物理、材料科学、工程及计算机科学等五学门一向被列为ESI论文被引次数世界前1%之研究机构,2010年材料科学学门首度跻身世界五十强(第49名),居全台各大学之首。[174]2009年生物暨生物化学(Biology & Biochemistry)学门首度入选,国立清华大学成为台湾首度以未设医学院之大学进入ESI生物暨生物化学世界前1%排行榜[175];2010年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成为清华第七个入选ESI世界前1%排行榜的学门。[176]
  • 2010年清华于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上海交通大学公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财团法人高等教育评鉴中心 公布的“世界大学科研论文质量评比”当中,分别名列全世界第107名(全台第一)[177]、第196名(全台第二)[178]、第314名(全台第四)[179]以及第346名(全台第三)。[180]
  • 根据2010年QS世界大学排名调查,国立清华大学在五大评比领域皆有全世界前300名的表现:人文与艺术第238名、自然科学第171名、社会科学第256名、工程与资讯科技第67名、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第197名。
  • 2011年在教育部推出的“迈向顶尖大学计划”(第二期五年五百亿计划)国立清华大学获选为迈向顶尖大学之重点学校,重点补助低碳能源、奈微米科技互动、神经网络体、前瞻物质基础与应用科学、先进制造与服务管理等五研究中心。计划为期五年,清大每年获得新台币12亿元补助,每位师生所得到的补助在12所获选学校中排名第一。[181]
  • 2017年,由美国发明家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Inventors)和智慧产权人协会(Intellectual Property Owners Association)公布获美国专利核准件数的百大排名,国立清华大学排名第23名,为当年全台大学中第一名。
  • 在2020年QS世界大学学科领域排名(学科排名的指标为:学术声誉评量(Academic Reputation)、雇主评量(Employer Reputation)及每篇论文被引用次数(Citations per Paper),依学科类别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指标权重),国立清华大学于全球大学工程与技术领域学科排名为:电脑科学与资讯系统位居第101-150名、化学工程位居第51-100名、机械工程位居第51-100名、电机工程位居第51-100名、材料科学位居第51-100名。[182]
  • 在2020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国立清华大学位居第401-500名。[183]
  • 在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国立清华大学位居全球168名。[184]在2021年QS亚洲大学排名,国立清华大学位居全亚洲大学第33名[185]。在2020年QS毕业生就业力排名,国立清华大学位居世界第201-250名。[186]
  • 在2021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国立清华大学位列第351-400名。[187]在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排名,国立清华大学位居全亚洲大学第46名。[188]
  • 根据2021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的世界大学排名,国立清华大学排名世界第363名[189]、亚洲第56名。[190]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47 sources

国际交流

  • 积极招收印度籍学生国立清华大学招收国际学生,自民国97年8月1日“国际事务处”(于100年2月1日起更名为‘全球事务处’)正式成立后,更加积极透过各式管道招收国际学生,且与财团法人国际合作发展基金会(ICDF)、科学园区及工研院等合作,校内外单位共同提供之奖学金及实习机会更加吸引国际学生来校就读;
  • 100学年度共计373名印度学生来台就读学位学程,多以攻读博士学位为主,占74%,居我外国学生来源国别之首,主要就读于国立清华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国立中兴大学等。工程学院为最热门领域,计有129人,自然科学类(含物理、化学、天文学、地理科学、生物学等)有119人,生命科学方面 49人,商管类30人。另外,更有超过100位以上的印度学生来台学习华语。
  • 根据民国101学年度数据统计:在清华印度籍学生共94名,占本校国际学生人数之冠;另有印度籍博士后研究员26名。全台四百余印度籍学位生中,近四分之一选择本校就读。
  • 中华民国教育部印度设立的第4座“台湾教育中心”在印度理工学院马德拉斯分校揭幕,两国高等教育交流的触角延伸到南印度[191]
favicon
1 sources

教学研究单位

更多信息 电机资讯学院 ...
电机资讯学院 电机资讯学院学士班 电机工程学系 资讯工程学系
通讯工程研究所 光电工程研究所 资讯系统与应用研究所
资讯安全研究所 电子工程研究所 光电博士学位学程
关闭
更多信息 理学院 ...
理学院 理学院学士班 物理学系 化学系
数学系 天文研究所 计算与建模科学研究所
统计与数据科学研究所 先进光源科技学位学程
关闭
更多信息 工学院 ...
工学院 工学院学士班 化学工程学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
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 动力机械工程学系 奈米工程与微系统研究所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硕士在职专班 全球营运管理硕士双联学位学程
前瞻功能材料产业博士学位学程[192] 太空工程研究所[193]
关闭
更多信息 生命科学暨医学院 ...
生命科学暨医学院 生命科学院暨医学院学士班 生命科学系 医学科学系
学士后医学系 分子医学研究所 分子与细胞生物研究所
生物资讯与结构生物研究所 系统神经科学研究所 生物科技研究所
跨领域神经科学博士学位学程(台湾联合大学系统)
关闭
更多信息 原子科学院 ...
原子科学院 原子科学院学士班 生医工程与环境科学系 工程与系统科学系
核子工程与科学研究所 分析与环境科学研究所 生物资讯与结构生物研究所
先进光源科技学位学程 环境科技博士学位学程(台湾联合大学系统)
关闭
更多信息 人文社会学院 ...
人文社会学院 人文社会学院学士班 中国文学系 外国语文学系
历史研究所 语言学研究所 人类学研究所
社会学研究所 哲学研究所 台湾文学研究所
华文文学研究所 台湾研究教师在职进修硕士学位班 亚际文化研究国际硕士学位学程(台湾联合大学系统)
关闭
更多信息 科技管理学院 ...
科技管理学院 科技管理学院学士班 经济学系 计量财务金融学系
服务科学研究所 科技管理研究所 科技法律研究所
经营管理硕士在职专班(MBA) 高阶经营管理硕士在职专班(EMBA) 国际专业管理硕士班(IMBA)
公共政策与管理硕士在职专班(MPM) 财务金融硕士在职专班(MFB) 高阶经营管理双联硕士在职专班(Dual EMBA)
健康政策与经营管理硕士在职专班(HBA)
关闭
更多信息 竹师教育学院 ...
竹师教育学院 竹师教育学院学士班 竹师教育学院博士班 教育与学习科技学系
英语教学系 幼儿教育学系 特殊教育学系
环境与文化资源学系 教育心理与咨商学系 运动科学系
台湾语言研究与教学研究所 学习科学与科技研究所 数理教育研究所
学前特殊教育硕士在职学位学程 华德福教育硕士在职学位学程 竹师教育学院跨领域STEAM教育硕士在职专班
关闭
更多信息 艺术学院 ...
艺术学院 艺术学院学士班 音乐学系暨硕士班 艺术与设计学系暨硕士班
科技艺术研究所
关闭
更多信息 台北政经学院 ...
台北政经学院 台北政经学院硕士班 台北政经学院博士班
关闭
更多信息 半导体研究学院 ...
半导体研究学院 元件技术、材料与物理组硕士班暨博士班 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组硕士班暨博士班 先进制程设备与封装组硕士班暨博士班
电子材料与化学组硕士班暨博士班
关闭
更多信息 清华学院 ...
清华学院 清华学院学士班 清华学院国际学士班 通识教育中心
语文中心 住宿书院 体育室
关闭
更多信息 系所调整院务中心 ...
系所调整院务中心 应用数学系暨硕士班 应用科学系暨硕士班 人力资源与数位学习科技研究所
中国语文学系暨硕士班
关闭
更多信息 教务处 ...
教务处 跨院国际博士班学位学程 跨院国际硕士班学位学程 智慧制造跨院高阶主管硕士在职学位学程
精准医疗博士学位学程 智慧生医博士学位学程 药品与医材法规科学硕士在职学位学程
关闭
Thumb
国立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
Thumb
国立清华大学内的二校门缩小版模型
Thumb
北京清华大学二校门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研究中心

Thumb
成功湖
Thumb
国立清华大学成功湖畔
更多信息 研究发展处 ...
研究发展处 国家理论科学研究中心 原子科学技术发展中心 奈微与材料科技中心
生物医学科技研发中心(实验动物房) 电脑与通讯科技研发中心 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研发中心
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 光电研究中心 清大/工研院联合研究中心
当代中国研究中心 物理研究推动中心 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脑科学研究中心 贵重仪器使用中心 人文社会研究中心
科学仪器中心 基础科学研究中心 亚洲政策中心
人工智能研发中心 运动科技中心 智慧制造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
运动事业及政策中心 科技考古与文物鉴定研究中心
关闭
更多信息 电机资讯学院 ...
电机资讯学院 音乐、科技与健康研究中心
关闭
更多信息 工学院 ...
工学院 企业运筹与电子化中心 品质研究中心 先进封装中心
高熵材料研发中心
关闭
更多信息 生命科学暨医学院 ...
生命科学暨医学院 生物资讯中心
关闭
更多信息 原子科学院 ...
原子科学院 硼中子捕获治疗中心
关闭
更多信息 科技管理学院 ...
科技管理学院 科技政策研究中心 技术创新与创业研究中心 全球化经济研究中心
生物伦理与法律研究中心 财务风险控管研究中心 服务创新与分析研究中心
社会企业研究中心 安富金融工程研究中心 区块链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
关闭
更多信息 竹师教育学院 ...
竹师教育学院 教育与心智科学研究中心 K-12课程与师培研究发展中心
关闭
更多信息 清华学院 ...
清华学院 科技艺术研究中心 区域创新中心 实创中心
关闭

附属学校及教育机构

(以下附设国小皆为原国立新竹教育大学所创设)

校园景点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校友

并校

  • 2016年10月14日,国立清华大学与国立新竹教育大学合并案获得教育部核定。11月1日,两校正式合并为“国立清华大学”。[196]
  • 2004年到2005年国立交通大学校务会议投票改名“国立清华交通大学”遭否决,因此未成。[197][198][199]
  • 1999年曾传出与阳明大学整并改名“国立清华阳明大学”消息,但未果 [200][201]。2018年9月21日至9月26日,阳明大学开始校务会议讨论合并的会议,同时清华大学也成立“阳明合校发展委员会” 积极争取合校。2018年12月26日,阳明大学校务会议决议,优先与交通大学议约合并[202]
  • 2024年12月10日,国立清华大学在2024年12月10日的校务会议上全票通过与中华大学整并的意向,并将继续与中华大学讨论具体的整并计划,计划于明年向教育部提交相关报告。清华大学感谢中华大学的捐地捐产,并计划在中华大学的校区设立“清华²科技园区”,以推动半导体等领域的研究与教育。此整并案于上月经校内发展委员会讨论后获得全体通过,并由包含教师、职员与学生代表的校务会议进一步审议。清华大学表示,该校区毗邻新竹科学园区,将对半导体人才培育及产业发展产生正面影响,并计划与国发会合作,打造产学合作平台,吸引国内外企业及新创公司进驻,进一步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清华大学校长高为元提到,全球许多名校,如斯坦福大学,设有科研园区并促进了当地经济与创新。此次整并案参考了台科大华夏科大的整并模式,并将进行详细的财务、人事、行政等各方面的评估,确保整并过程顺利进行[203]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8 sources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