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梵语ṣaḍ-pāramitā)即波罗密,为佛教术语,指六种菩萨修行所具有的品德特质,被认为行之可渡生死苦恼大海,到达涅槃安乐彼岸。

更多信息 佛教 波罗蜜(度) ...
佛教
波罗蜜(度)
 
南传十波罗蜜
(十波罗蜜)
布施
持戒
出离
忍辱
真实
决意
精进
智慧
   
北传六波罗蜜
六度/十度)
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
般若
方便
 
 
关闭

概论

波罗密”意译作“事究竟”、“到彼岸”、“度无极”[1][2],简称“度”。或音译作“波罗密多”、“播啰弭跢”、“播啰弭谛”。按龙树《宝行王正论》,有六种波罗密统摄大乘义:布施持戒为利他,忍辱精进为自利,禅定智慧解脱[3]。此六波罗密为戒、定、慧三无漏学所含摄,又统摄菩萨所修的一切行门,俱称为六度万行

释迦牟尼佛为菩萨时,由“能施一切乃至眼髓,所行惠舍但由悲心”而圆满布施度,由“布施身体,心无少忿”而圆满持戒、忍辱度,由“勇猛精进菩萨行,遇底沙佛,专诚瞻仰以颂赞彼”而圆满精进度,由“坐菩提树下,将登无上正等正觉前,住金刚喻”而圆满、慧度[4]

布施

布施(檀波罗密、檀那波罗密):指把自身所拥有或所知道的施予他人。除了财物的布施(财布施)外,还包括佛法的传扬(法布施)和消除恐惧(无畏布施)。能长养慈悲心、对治“”。

持戒

持戒(尸波罗密、尸罗波罗密):大乘教义中除四众之根本律仪(摄律仪戒),尚有菩萨戒。菩萨三聚净戒之其他二者,为摄善法戒与饶益有情戒,摄律仪戒是遵守佛法不作诸;摄善法戒是奉行一切之;饶益有情戒是广修一切善法以利益众生。

忍辱

忍辱(羼提波罗密)《金刚经》“须菩提!忍辱波罗密,如来说非忍辱波罗密,是名忍辱波罗密。”:包括“生忍”和“法忍”及“无生法忍[5],其为菩萨能在“位高时不傲慢放纵”、“被侮辱时不屈/居于怨恨”以及“外界现象变化时不会痛苦烦扰”等不生[6][7]。但忍辱只能对治“自身的瞋恚(即自身造成的瞋碍)”,而不能对治“他人的瞋恚(即他人造成的瞋碍)”,且单单只会“忍辱”并没真的完成“修成正果”或“解决问题”,而真正要完成修成正果或解决问题则是需要辅助六度中除“忍辱”的另外五度[8]。故佛陀说的“忍辱”,并不是真的叫人“只会忍辱”[9]

精进

精进(毗梨耶波罗密):包括以心灵思想与以身体力行去精进,“思考何为善法、何者可成善法”(禅定),并“实践并修正”(持戒)、“护持”(忍辱)、“分享”(布施)善法,以增进“智慧”(般若)。精进修持其余五度,以勤断恶源。精进对治怠惰、懈怠。[10]

禅定

禅定(禅波罗密、禅那波罗密):入三摩地,心无杂念,身心轻安,能对治心散乱。

般若

般若(智慧、般若波罗密)破除无明,远离烦恼邪见而得自在。有“缘世俗谛慧、缘胜义谛慧、缘饶益有情慧”三种,能对治“

其他

  • 南传上座部,立十种波罗密[12][13]:布施、持戒、出离、忍辱、谛(真实)、受持(决意)、慈、舍、精进、般若(智慧)。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