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菊(1855年7月9日—1922年8月22日),字尚志臺灣臺北文山堡烏月莊(今新北市深坑區旺耽)人,祖籍福建,為清治時期林朝棟所屬棟軍的主要將領,官階為參將(1892年胡傳檢閱時),主持棟字隘勇左營[1]。陳秋菊是台灣抗日史上的一位傳奇人物,有白馬將軍的稱號[2]

Quick Facts 表記, 漢字 ...
陳秋菊
Thumb
表記
漢字 陳秋菊
白話字 Tân Chhiu-kiok
台語羅馬字Tân Tshiu-kiok
表字
漢字 尚志
白話字 Siōng-chì
台語羅馬字Siōng-tsì
Close

生平

陳秋菊,臺北深坑人,家庭是茶農出身,陳秋菊生於咸豐年間的淡水廳拳山堡深坑仔莊(日治時期為臺北廳深坑支廳文山堡烏月莊)。自幼頗知詩書,長大後,曾擔任深坑莊總理。

清法戰爭(西仔反)時,曾奉命招募團練義勇五百人防守基隆,並於基隆附近邀擊法軍有功,翌年獲清廷以軍功任命為四品武官,頂戴雙花藍翎,加賜都司

1894年,奉巡撫唐景崧之令率義勇以備邊警。

乙未戰爭之時,因守備黃宗河內渡,臺民憤激,陳秋菊兼領其軍,率領棟字隘勇左營及前營並兼有十數營鄉勇,共約六千多人兵力(參見棟軍),紛起義以武力抗禦日本殖民者。日本佔領台南後仍在深坑一帶抗日,並曾二次圍攻臺北城

1896年(明治29年)元旦,當日本人高興慶祝佔有全台時,陳秋菊與胡阿錦簡大獅等圍攻臺北城,一度佔領大稻埕。當時,陳秋菊騎着一匹白馬率眾領導攻城,因此又被稱為「白馬將軍」。

1897年8月,日本新任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實施保甲制度及「土匪招降對策」,日本人招撫方式使其投降,應允給予陳秋菊經營樟腦的開採與製作權,陳秋菊在交換條件下,率一千三百餘名抗日義軍下山「歸順」,其中有部份義軍慘遭日軍殺戮。陳秋菊此後勤儉治產,因而致富。

1907年5月(明治四十年),陳秋菊獲得台灣總督府所頒授的佩紳章。雖名列搢紳,然因變節投降,時感內疚於心,平居不談時事,1922年8月22日,抑鬱而終[3]

身後

陳秋菊古厝(今新北市深坑區旺耽路39巷12號)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