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寧共和國(法語:République du Bénin),通稱貝寧[註 1](法語:Bénin),是非洲西部國家,舊名達荷美(Dahomey)。貝寧南瀕畿內亞灣,東鄰尼日利亞,北與尼日爾接壤,西北與布基納法索相連,西和多哥接壤。
貝寧共和國 République du Bénin(法語) | |
---|---|
格言:Fraternité, Justice, Travail(法語) 「友誼、正義、勞動」 | |
國歌:L'Aube Nouvelle 《新的黎明》 | |
首都 | 波多諾伏 |
中央政府 所在地 | 科托努 |
最大行政區 | 阿黎博里省 |
最大城市 | 科托努 |
官方語言 | 法語 |
官方文字 | 法語 |
族群 | [1] |
宗教 | [2] |
政治體制 | 共和制 |
法律體系 | 大陸法系 |
領導人 | |
• 總統 | 帕特里斯·塔隆 |
• 總統 | 帕特里斯·塔隆 |
面積 | |
• 總計 | 114,763平方公里(第110名) |
• 水域率 | 1.8% |
人口 | |
• 2022年估計 | 13,754,688(第74名) |
• 密度 | 94.8/平方公里 |
GDP(PPP) | 2022年估計 |
• 總計 | 531.08億美元[3](第135名) |
• 人均 | 4,136美元[3](第160名) |
GDP(國際匯率) | 2022年估計 |
• 總計 | 183.87億美元[3](第138名) |
• 人均 | 1,432美元[3](第163名) |
貨幣 | 西非法郎(XOF) |
時區 | UTC+1 |
行駛方位 | 靠右 |
電話區號 | +229 |
ISO 3166碼 | BEN |
家用電源電壓 | 220 V |
家用插座標準 | C、E |
家用電源頻率 | 50 Hz |
中央銀行 | 西非國家中央銀行 |
人類發展指數 | ▲0.520[5](第163名) |
堅尼系數 | 0.365(中) |
互聯網頂級域 | .bj |
「Bénin」的各地常用譯名 | |
---|---|
中國大陸 | 貝寧 |
臺灣 | 貝南 |
港澳 | 貝寧 |
星馬 | 貝寧 |
貝寧面積達114,762平方公里,人口數為1,375萬(2022年),首都波多諾伏為國民議會所在地,科托努則為政府所在地。
國名
貝寧在1975年之前稱為達荷美(法語:Dahomey),此後改稱貝寧(法語:Benin)[6]。貝寧該名稱起源於古代的貝寧王國。但今日貝寧共和國的領土並不與古代貝寧王國重疊(而是位於共和國東邊),貝寧王國的首都貝寧城也不在共和國境內,而位於其東邊鄰居尼日利亞境內,所以理論上來說,尼日利亞與古代貝寧更有關聯。
歷史
奧約帝國是17世紀中期至18世紀晚期西非地區政治上最重要的國家,它不僅掌控現代尼日利亞、貝寧和多哥等地的政權,也統治其他非洲王國,包括豐族所建的達荷美王國[7]。15世紀葡萄牙侵入沿岸販運奴隸;17世紀發源於阿波美高原的達荷美王國逐步擴張到南部沿海地區[8]。1851年被法國逐步侵佔,1894年淪為法國殖民地,1904年併入法屬西非洲。
1958年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1960年8月1日達荷美共和國宣告獨立,首任總統馬加在1963年欲借軍方力量鎮壓反對派,自己反遭罷黜。後軍人還政文人,到1972年結束,先後發生五次政變事件,政權六度易手。而1970年所設由三地區領袖每二年輪任總統之制度,實為各種妥協方法嘗試殆盡後的不得以之策,亦未收效。至1972年10月26日克雷庫中校發動政變,改弦易轍,正式採用馬列主義,1975年12月1日改名為貝寧人民共和國,推行軍事集權。
1988年末,貝寧由於經濟上過度依賴東方陣營國家,財政狀況急劇惡化,社會動盪。次年,克雷庫被迫宣佈放棄共產主義,同國內外反對派對話,進行政治改革。
1990年3月1日,貝寧人民共和國改名為貝寧共和國,克雷庫也在1991年貝寧首次多黨制民主總統大選中敗北下台。[9]
地理
貝寧位於西非,南瀕大西洋,東接尼日利亞,東北與尼日爾相接,西北與布基納法索為鄰,西與多哥交界。面積有114,763平方公里[10]。
氣候分為南、北氣候區。北部分旱季、雨季雨季,雨季在5-9月;南部為赤道型氣候,具有兩個雨季和兩個旱季。雨季在3-7月。維達至科托努一段海岸一帶屬於阿克拉-多哥乾燥海岸氣候帶,年降水量只有823毫米。科托努至波多諾伏降水量上升,波多諾伏年平均降水量為1286毫米。內陸屬於副赤道氣候帶,降水量不大。薩瓦魯以北屬於南熱帶草原氣候,降水量急劇減少,且不穩定。
貝寧全境分為五個自然區:
貝寧實行省、縣(市)、鎮、村四級行政區劃管理,原為6個國家一級行政區,1999年劃分為12個一級行政區(省,法語:départements),77個縣(市,67個縣、10個市)。
政治
貝寧歷史共經歷七部憲法,現行憲法於1990年12月2日由公民投票通過;現行憲法規定「建立一個民主多元化和法制的國家」,實行行政、立法和司法分離的原則和總統制。總統選舉與議會選舉分開進行,均為每五年一次,議會有83個議席,總統為政府首腦兼國家元首。
貝寧軍隊包括海軍、陸軍、空軍。軍隊服役最低年齡21歲,共18個月。適齡男性女性均可自願參選。
海軍力量為保衛海岸線,主要用充氣船來對抗海盜。
貝寧也一直在努力調解利比里亞、畿內亞比紹等國家的危機,可以在海地、剛果民主共和國等動盪的地方看到他們身影。
貝寧也是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的成員。
經濟
貝寧是世界最低度開發國家之一。2016年國民生產總值預估達83億美元,人均僅為745美元[12]。經濟高度依賴農業[13]。由於南部地區一些強大的部落王國自古以來便支持與歐洲人的往來,因此促使農業經濟過早地專業化,糧食方面不能自給。南方地區和達荷美高原種植經濟作物油棕櫚。棕櫚仁和棕櫚油是貝寧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其棕櫚油的特點是胡蘿蔔素含量高(1.7%-2%)。糧食作物有薯蕷、木薯、甘薯、玉米、豌豆、蠶豆及花生。
貝寧獨立之前,一些大型種植園中有巨大的棕櫚油工廠。全國共有四座這樣的工廠,年產量為20000噸棕櫚油。貝寧獨立之後將種植園和工廠收歸國有,導致產量急劇下降,在中國和蘇聯的援助下方緩慢上升。還有兩家用棕櫚油製作肥皂的工廠,數家生產椰乾的工廠。
棉花的種植方式比其他非洲國家細緻,因此品質較好。一半的棉花產量和全部棉籽均供出口。花生的出口比例更少。
比爾馬河流域有少量露天沙金。科烏安德地區有金紅石和鈦鐵礦。石油探明儲量約為1000萬噸。
交通運輸業2002年產值為2.26億美元,約佔本地生產總值的8%。鐵路總長685多公里,年客運量約70萬人次,年貨運能力約60萬噸;公路總長16200多公里,2003年1月,開通了科托努至波多諾伏的高速公路。科托努港為地區性重要轉運港口,年營業額約為3000億非洲法郎。2001年,貨物吞吐量達340萬噸。科托努國際機場是貝寧唯一的A1型國際機場,年客運量約35萬人次,貨運量4600噸。此外,貝寧還有8個國內機場,不具備夜航條件。
人口
2002年人口為660萬,2013年人口突破1000萬[14],2015年人口約1088萬[15],主要集中在南部[16];2000年人口成長率為2.8%。全國共有60多個部族,其中最大民族是豐族,約170萬人說豐語(2001年);另外還有歐如巴文化群(120萬人)、阿坎族(60萬人)、巴力巴族(46萬人)、阿伊如族(33萬人)、夫拉族(31萬人)和剛族(24萬人)。南方港區附近有少數巴西奴隸的後裔。也有小群的法國人和亞洲人,主要是黎巴嫩人、華人和印度人。
約52.2%信奉基督教,為最大宗教、24.6%信奉伊斯蘭教、17.9%的國民信奉伏都教。
貝寧的官方語言為法語[17]。,全國使用較廣的語言有豐語、約魯巴語和巴利巴語。貝寧文盲率很高。2000年,男子文盲率43.1%,女子文盲率高達75.3%。2001年,學齡兒童入學率為89%,其中女童入學率僅為73%。貝寧現有大學2所,分別為阿波美-卡拉維大學和帕拉庫大學,另有技術、專科學校約112所,普通中學約246所,小學約3558所。[18]
城市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