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發行局(英語:Currency Board)是固定匯率制的一種,即固定本國貨幣與某特定外幣之匯率,並嚴格按照既定兌換比例,使貨幣發行量隨外匯存儲量聯動的貨幣制度。貨幣發行局的掛鈎貨幣通常是美元或歐元。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19年7月18日) |
香港聯繫匯率制度(Linked Exchange Rate)也是貨幣發行局,但允許匯率在固定範圍內浮動。因為三元悖論,「聯繫」不僅指匯率與美元掛鈎,而是貨幣政策也跟隨美國,港元利率長期走勢必須跟隨美元利率走勢。
歷史
1849年,毛里裘斯首創了貨幣局制度。十九世紀末,英國為殖民地提出並設立了聯繫匯率制。香港作為英國殖民地而採用此匯率制度,與英鎊掛鈎,1972年取消。1983年再度啟用,改與美元掛鈎,金管局與發鈔銀行的交易以7.80港元兌1美元的匯率結算,並允許市場匯率在7.75至7.85之間自由浮動。
近代歷史
香港金融管理局負責穩固港元與美元的聯繫匯率,保加利亞和立陶宛也有類似的機構。愛沙尼亞獨立後的1992年,貨幣與德國馬克掛鈎,此政策被視為該國經濟發達的重要因素。阿根廷因嚴重經濟衰退,2002年放棄聯繫匯率制度。英國海外領土直布羅陀、福克蘭群島和聖赫勒拿島繼續實施聯繫匯率制度,以英鎊作為各自印刷的貨幣的儲備貨幣。[1]
金本位是一種特別的聯繫匯率制度,與金價而非外國貨幣掛鈎。
優點
缺點
參見
- 貨幣制度
- 單一貨幣聯盟、多重貨幣聯盟
- 歐洲貨幣聯盟
- 平行貨幣制度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