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校園基本為一個整體,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北四環北五環之間,東臨地鐵13號線,西臨北大圓明園。此外,建築中的光華路校區(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舊址,以原址換地方式及地積轉移取得土地)[1]核研院北京昌平)、深圳研究生院、附屬醫院以及少量療養所、教工住宅位於校本部之外。[2]

Thumb
清華大學校園地圖2022年
Thumb
清華大學簡明地圖2010年

清華校園按照南門主路(學堂路)分為東區、西區。西區校園為老校區,以式的校園佈局和眾多西洋風格的磚石結構歷史建築為特色。大禮堂為中心景觀,圖書館(一、二、三、四期工程)、科學館清華學堂同方部西體育館及理學院等建築分佈其間,原王府庭園工字廳古月堂水木清華等古建築及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描述的「荷花池」(近春園遺址)則展示了中國傳統的園林風格。東區則以50年代興建的式主樓為主體,以及建築館、明理樓、經管學院、逸夫科技館等現代風格的建築物。[2]

西區老校區多為式紅磚建築,東區多為白色的現代建築[3],因此曾被一代人戲稱為「紅區」、「白區[4],此外東北部為學生公寓區、西北部為清華附中、西南部為照瀾院社區。

2010年3月,美國財經雜誌《福布斯》評選出「全球最美大學校園」。入選的14個校園中,10個來自美國,3個來自歐洲,唯一上榜的亞洲院校是清華大學。福布斯認為自然環境對於校園十分重要,清華所擁有的皇家園林清華園舊址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緊靠頤和園,既有傳統中國式景觀建築,又有傳統西式建築和現代景觀建築。[5][6]

環境設施概況

Thumb
清華圖書館新館——逸夫館
  • 截止2009年底,校園總佔地面積392.4公頃,總建築面積198.1萬平方米,為中國大陸高校中最大的綜合性大學[7]
  • 校園綠化率54.8%,擁有樹木1152種,其中喬木4.5萬株,灌木18.8萬株,百歲以上古樹240棵。
  • 公共教室面積5.3萬平方米,教室276間。
  • 學生公寓共45萬平方米,1.39萬間。[8]

清華校園內綠化程度高[9],各個不同時期的建築形成不同風格的建築群落[10]。截至2010年底,校園內共有喬木4.5萬株、灌木20萬株、竹子8.7萬棵、宿根花卉4.4萬株、色塊27.4萬株、百年以上老樹240棵。校園內的樹木種類達1210種,全校綠化面積135公頃,綠化程度54.8%[11]

清華校園內教學與生活設施完善,全校共有6座教學樓,兩個階梯教室,面積達到5.3公頃、教室276間、座位數22806個,其中第六教學樓建築面積3.4公頃,可容納7500餘人上課[12];清華擁有的學生公寓面積為50公頃,共1.457萬間[13],新建的紫荊學生公寓佔地約28.6公頃,總建築面積約37萬平方米,位於校園北邊偏東,紫荊學生公寓區內有c樓,提供超市銀行郵局等服務;校園內共有19個食堂餐廳,其中建築面積為1.3萬平方米的「紫荊園」是大陸高校較大的學生食堂,可容納3000餘人同時就餐[12]

清華體育氛圍濃厚,校內體育設施先進且齊全[14]。體育運動場地面積達22萬平方公尺[15],有游泳館、射擊館等專業場館,也還有手球沙灘排球、攀岩、排球、籃球、足球、棒球等專業的戶外設施。擁有三個體育館,分別是西區體育館、東區體育館、綜合體育館(又稱為「曹光彪體育中心」);擁有3個操場,分別是東大操場、西大操場、紫荊操場;游泳館兩個,分別是西區游泳池、陳明游泳館[16];一個棒壘球場「北操」[17]、一個射擊館「維學館」[18]

校園規劃

Thumb
1909年斐士的校園規劃

清華大學校史上共有十次校園規劃[19]。清華位於北京西北的皇家園林(清華園和近春園)。清華建校前,近春園已經荒蕪多年,併入清華園後也長達十八年的時間裏並未有建設。而清華園當時有工字廳古月堂永恩寺等園林建築[20]

早期清華

清華第一個校園規劃與工程是由美籍奧地利人埃米爾·斐士(Emil Sigmund Fischer)負責的,設計時間約在1909年,建設時間是1909年至1911年清華開學前[21]。斐士的規劃保留的皇家園林的山水環境;拆除永恩寺、土地廟和飯房; 建設了二校門清華學堂西部、北院、二院、三院、同方部、校醫院等。建築風格多為歐洲建築形式,實現中西合璧。除此之外,還規劃了功能分區、完整的道路系統和現代水電等服務設施。工程費用總計50萬兩白銀,約合35萬美元,建築總面積至少21018平方公尺[20]

Thumb
墨菲與丹納的1914清華大學校園規劃圖。

1914年10月,美國建築師墨菲小丹納英語Richard Henry Dana Jr.為清華制定第二個校園規劃[22]。在此規劃中,佈置兩個學校:東部為八年制留美預備學校,西部為四年制綜合大學。[23]在東部,以大禮堂為中心區,並採用美國常青藤學校的方院式佈局及建築風格,規劃中還準備拆除二院同方部,以佈置周邊教學樓、宿舍與食堂,但均未實現;在西部,以近春園為中心,園中島內設圖書館,湖的北側建有4000座的禮堂,並在湖的周圍設置教學樓,校門選在近春園南側,北部為學生生活區,然而此設計也未實現。這個規劃主要只建成了「四大建築」。從此「四大建築」象徵並代表着清華大學校園建築的主流風格。[20]

墨菲完成的規劃有:1916年清華學堂大樓向東擴建、1916-1919年建圖書館體育館科學館、1917至1920年建成大禮堂,以及大禮堂一帶的佈局。在工字廳前樹林中,還規劃了五棟別墅式住宅,二校門附近則設後勤輔助建築。[24]經過此規劃建設後,到了1928年,除工字廳外,清華建築面積達45500平米,校園佔地約為1200餘畝。[25][26]

1928年,清華改制為國立大學,首任校長羅家倫委託任職於天津基泰工程公司楊廷寶承擔設計規劃。1930年,清華完成第三個校園規劃圖,此規劃將原本分成留美部與大學部的清華合併設計成一個綜合性大學。在近春園部分,近春園荒島中心上設置博物館、環湖五棟學術建築、校河北岸佈置3棟學術建築、校園西北角高地建氣象台,並在荒島四周採用規則半圓環狀水渠與整齊對稱的道路系統[20]。在大禮堂部分,大禮堂作為學校集會中心擴增座位數,擴建圖書館、後體育館,拆除二院、三院、同方部以新建教學樓、食堂、學生活動樓,男女生宿舍分別設置在運動場南北兩端,大草坪南端建設行政樓等。然而,實際規劃建成的只有「新四大建築」:生物學館氣象台明齋、圖書館二期[24]

1931年,梅貽琦就任校長後,聘請沈理源擔任清華主要建築師,沈理源設計清華許多建築,然而並沒有完整的校園規劃,「有建築而無規劃」使得清華校園變得雜亂[20]。沈理源設計了化學館電機工程館機械工程館航空館舊大飯廳後體育館、七棟新林院建築、西校門水力實驗館、靜齋、善齋、擴建西院、平齋、新齋、電話機房、普吉院等。[24]

建國初期

Thumb
《1960年校園總體規劃圖》

1954年,在吳良鏞指導、汪國瑜主持下,清華制定了第四個校園規劃,也就是《1954—1955年校園總體規劃》[20]。此次規劃最大的特色就是在蔣南翔校長主張下,把京張鐵路東移800米,使得清華有個完整的校園以及廣闊的東部新教學區,同時也奠定了之後半個多世紀的清華校園規模與設計方向[27]

第四次規劃讓清華形成東區、西區兩種風格的校園設計。在東區,以仿照莫斯科大學主樓的清華主樓為中心,佈置了十組系館,並主要向南發展,在成府路興建主校門,門前道路能直達西直門,形成蘇聯式強烈的軸線、嚴謹的對稱。在西區,則維持原本的建築風格。在1954至1959年之間,建成了二教新水利館、東和西主樓、工物館1-4號樓[28]

1960年,在吳良鏞主持下,建校規劃組完成清華第五次校園規劃。建校規劃組成員包含了建築系城市規劃教研室、建校規劃組組長謝照唐土木系教師李元哲馬晴如井文涌以及水利系電機系無線電系等。此次校園總體規劃也結合了本科生的畢業設計,由建築、土木、水利、電機、無線電五個系完成了校園建築、道路、綠化、豎向、給排水、熱化、電網、弱電、河湖、測量等設計或建設。[20]

第五次規劃維持大部分第四次規劃內容,包含在東區建立教學區,在主樓南北佈置了8個系館、2組公共教室、在中軸線北端設新禮堂、主校門繼續規劃在成府路口,並同時確定了東西向和南北向主幹道路,以及東區的道路網[29]。同時,第五次規劃也提出新的設計目標,包含利用地形與原有河湖系統設計了校園三個湖泊:西南住宅區的南湖、東北學生區的東湖、荒島為中心的西湖。然而,因為北京缺水的緣故,此計劃沒有完成。[28]沒有完成的規劃也包含了將校園道路列入了北京市城市規劃,計劃將主樓前的東西主幹道穿越校園,並設雙行無軌電車環道,形成類似大學城的規劃。[28]在1960至1966年之間,清華建成了9003大樓清華附中教學樓、10層高的中央主樓以及大批生活服務和基礎設施。[30]

改革開放初期

1979年,清華制定第六個校園規劃,規劃最主要目標是整頓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校園混亂,並做好校園功能分區,解決因學校規模擴大造成教室、實驗室、學生宿舍、食堂運動場、教師宿舍、水暖電等基礎設施嚴重不足的困難。[20]此時期細化了東區的路網建設,把主樓前廣場由矩形改為半圓弧狀道路,在主樓北邊規劃了400米的東操。這次規劃中為了解決公共汽車站離師生生活區太遠的問題,保留了校內公車站的可能與保留北京城市規劃道路橫穿校園的可能。[20]

在1979至1988年期間,在教學樓部分,建成了三教四教五教,建築面積20021平方米;在教師住宅部分,在校園西南部建成56棟教工多層住宅,建築面積高達161524平方米;在學生宿舍部分,建成了15幢學生宿舍共66865平方米、留學生宿舍9600平方米,以及一批食堂和其它基礎設施。東區教學樓與西區教學樓連成一片,雖然方便師生換教室,但也造成擁擠的自行車車潮與停車困難問題。[20]

1986年,清華在校園西北、北、東南共征建設用地543畝。1988年1月完成了《清華大學1988年校園總體規劃圖》,第七次規劃重點是校園東部和新徵地,將校園分區成北邊為學生生活區、西南教工生活區、東西新舊教學區、西北、東南新的住宅區。此時期的清華建成了圖書館三期和檔案館、社科樓、微電子所、能科樓、產業樓等大批新建築,校園面積擴大到3919.8畝、校舍總建築面積達到791928平方公尺[20]

一流大學時期

Thumb
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1990年2月23日,北京市政府清華大學早期建築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31]。1994年,清華完成了第八個的校園規劃,此校園規劃是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背景下完成的。此規劃內容包含設計西區理學院群、新增科技園區、規劃校園住宅區、完善校園道路、完善校園後勤設施、擴大留學生區、二附中併入清華附中統一規劃等。[20]

第八次校園規劃最重要的部分是同意城市規劃道路從地下橫穿校園,但地上的清華路、主樓前道路改為校內道路。原本國務院通過的北京市規劃是要將城市道路穿越校園,但是在校長王大中、校黨委書記方惠堅與北京市政府協調下,一致同意永久地保留主樓前的南北向城市道路空間,在地上把該道路當作校內道路來規劃和使用,在地下由市政管網和學校管網共同使用。[32]

第八次規劃延續第四次在主樓區的規劃,主樓加蓋一層,主樓中軸線旁興建建築館、明理樓、偉倫樓、逸夫技科樓,使得校園東區呈現「十字形」綠化景觀。[33]

2001年6月25日,清華大學早期建築被國務院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4]

校園分區

早期建築

Quick Facts 清華大學早期建築,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清華大學早期建築
Thumb
美國建築師莫菲設計之大禮堂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北京市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近代
編號5-476
認定時間2001年
Close
Thumb
清華學堂
Thumb
大禮堂

清華大學早期的建築物現存有二十座,比較著名的有清華學堂、清華圖書館、體育館、清華大禮堂、清華科學館等。清華位於原為清代康熙時期修建的熙春園道光二年的時候,熙春園被分為東西兩園,咸豐年間將東園改名為清華園。[35]

早期的建築物分成三批建設:

第一期於1909年開工建設,仿製文藝復興券柱式大門的新校門(今二校門)以及清華學堂、校醫院、二院三院等建築。沿用了清代的工字廳怡春院古月堂三組傳統四合院建築,另外修建的一院(今清華學堂西半部)、二院(部分已拆)、三院(已拆)、校醫院同方部等,於1912年基本完工。一院採用德國古典建築風格,為二層磚木結構樓房。二院為行列式平房,三院為折中式平房。[35]

第二期則從1914年開始建設,周詒春校長委託美國建築師墨菲擬定首個校園規劃,將一院向東擴建為清華學堂,另外修建了圖書館科學館體育館(前館)和大禮堂,這四座建築被稱為「清華學校之四大建築」。四大建築均採用當時美國流行的大學建築風格,科學館為紅色磚牆,屋頂鋪設石板瓦,大禮堂也是紅磚外牆,入口處有大理石柱廊,圖書館室內則採用磨光花崗石裝飾。[35]1917年至1927年興建舊甲所、舊乙所(已拆)、舊丙所、舊丁所(已拆)[36]、南院(今照瀾院)、西院(舊)[37]、工藝館(今舊土木館)等[38]

1928年改名為國立清華大學,清華聘請設計師重新規劃了校園,興建一些建築,例如西校門氣象台以及學生宿舍,另外還擴建了體育館、圖書館等建築[35]。第三期是1930-1936年間興建的建築,其風格採用美國近代折衷式的校園建築風格,特點是磚混結構,外形對稱,比例端莊,立面三段式劃分,利用清水磚牆面砌出線腳。[35]

現代建築區

Thumb
中央主樓
Thumb
藝術博物館

現代建築區位於清華東部,屬於白區,是1950年代京張鐵路東移後的新校區,由學堂路、至善路、日新路、荷清路所圍成的長方形區域。清華大部分的院系系館、第三至第六教學樓皆位於此[39]。現代建築區的大部分建築都在王大中校長任內完成,佔當時的清華園所建校舍的54%,可謂跨越式發展,主要經費來源為國家撥款、社會捐贈以及銀行貸款[39]

東區以中央主樓為中心,主樓前面有個巨大的綠色草皮,呈現十字狀,綠地周邊環繞四座建築物,西側是經管偉倫樓與法學明理樓;東側是建築學院與逸夫技術科學樓。主樓後面則是綜合體育館、東大操場、東區體育中心,以及羅姆樓、蒙民偉科技大樓、土木何善衡樓、工物館等系館。主樓的東側則有美術學院、環境節能樓藝術博物館;西測則是新清華學堂、蒙民偉音樂廳以及校史館[39]

歷史名人故居區

Thumb
朱自清故居

歷史名人故居區位於清華大學西南邊,為教工生活區域,有大量住宅,具有早期四座教授住宅院:照瀾院、西院新林院以及勝因院。此區域由清華路學堂路成府路清華南路圍成的方形區域,許多清華著名教授都曾住在這[39]

老清華的住宅名稱最初以東南西北為命名,分別有北院、南院、西院。之後隨着校園的擴大,出現了「新南院」、「新新南院」。抗戰勝利後,朱自清提議,根據諧音將舊南院改為照瀾院,新南院改為「新林院」。根據陳岱孫回憶,在昆明的清華委員會為了紀念清華某些研究所曾經設在「大普吉村」,把「新新南院」正式定名為普吉院。因抗戰時期西南聯大曾經租借昆明的勝因寺為校舍,因此出現了「勝因院」為教授住宅院。於是在1948年,清華有北院、西院、照瀾院、新林院、勝因院五座教授住宅院,以及一個職工住宅「普吉院」[39]

1990年代,清華擴建圖書館,北院逐漸成為教學區的孤立住宅,於是逐漸被拆除,目前僅存原為朱自清故居的北院16號,現已改建成後勤辦公室[39]

紫荊學生公寓區

Thumb
本科生住宿分配
Thumb
清華大學紫荊學生區

紫荊學生公寓區位於清華東北部,由荷清路、清華校河、紫荊路圍成的梯形區域,包含紫荊公寓1至23號樓、老樓31至37號樓,以及一些運動場館[39]

2000年以來,學校宿舍、教室數量與品質逐漸無法滿足越來越多的學生要求,開始籌劃建設新學生公寓。在王大中校長的努力下,清華全額向銀行貸款,整個工程動態投資14.5億元,並於2000年12月15日開工,由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負責設計,設計可容納學生為2萬2240人,其中本科1萬4千人、碩士3千人、博士1240人、留學生繼續教育學員各2000人。[40]

學校在清華校園北的大石橋地區的預留發展用地處徵地,並於2001年初開始建設「大石橋學生公寓」,後依照清華校花之一「紫荊花」更名為「紫荊學生公寓」。2002年9月,近4萬平方米的一期工程建成,並迎來本科生新生入住;本科生二期工程於2003年9月前竣工;2004年,留學生、博士生、繼續教育學員公寓建成。[39]

紫荊學生公寓採用筒子樓式佈局。本科生柱紫荊1至13號樓,為7層坡屋頂,平面以折線分佈,內部設計為四人一間,上鋪下居,插座、網絡端口到桌,每兩間宿舍合用一間小廳,配置電話和電視接口;研究生住平面呈「W」型的白色15層大樓,為紫荊14至17號樓,同時也是清華最高的樓層,內部設計為為一人一間,單配衛生間兼浴室;留學生居住在沿荷清路自北向南排列的6座11層板式樓,為紫荊18至23號樓。全部公寓架空2.2米作為零層,存放自行車。[39][41]

此外,在紫荊學生公寓區,配置桃李園和紫荊園兩個大型食堂,在留學生公寓部分還有芝蘭園玉樹園兩個食堂[42]。配置紫荊公寓學生服務中心(「C樓」)提供各類社區服務、商業服務以及活動場地[43],配置紫荊操場,擁有足球場、籃球場、網球場等眾多體育場地[44],東北角還有氣膜館提供桌球羽球場地[45]

Thumb
清華大學紫荊公寓區紫荊園前全景圖。

教學科研設施

Thumb
北京清華第四教學樓(真維斯樓)
Thumb
清華第五教學樓

清華有六個普通教學樓[46],其中第一教學樓(一教)是1952年始建,第二教學樓(二教)是1954年始建。80年代期間,分別建設了第三教學樓(三教)、第四教學樓(四教)、第五教學樓(五教),滿足了教學需求。[47]

第六教學樓是由台灣裕元工業集團部分捐資建設的,2002年始建,2003年9月竣工,為清華建設面積最大、設施較先進的教學樓,總建築面積3.4萬平方米,超越原有五座教學樓建築面積總和。六教擁有包括70間多媒體教室在內的近150間教學用房,分為三角形的A區、B區和扇形的C區,地下一層,地上最高為九層。較高樓層主要用於科研實驗室。[47]

除了普通教學樓,清華還有西階梯教室東階梯教室清華學堂新水利館、舊經管報告廳、明理樓、偉倫樓、逸夫技術科學樓、主樓後廳、建館報告廳提供上課與自習[48]

More information 科研樓, 建成年分 ...
科研樓 建成年分 所屬院系 位置 備註
梁銶琚樓 1995 建築學院 現代建築區


Close
  • 中央主樓(1960年始建)、西主樓(1956年始建)、東主樓(1958年始建)
  • 李文正館(北館)、圖書館新館(逸夫樓)、圖書館老館、經管圖書館、建築圖書館、法律圖書館、人文圖書館、美術圖書館、醫學圖書館
  • 化學館、機械館、電機館、舊水利館、新水利館、航空館、精儀系系館、電子工程系館(羅姆樓)、工程物理館、微電子所樓、環境系館、文科樓、能科樓、汽車樓、建築館(梁銶琚樓)、技術科學樓(逸夫樓)、明理樓、公管樓(伍舜德樓)、建築設計中心(伍舜德樓)、9003大樓、經管樓(偉倫樓)、經管西樓(舜德樓)、美院樓、FIT樓、蒙民偉樓、理科樓(蒙民偉理科樓)、納米科技樓、李兆基科技大樓。

學生宿舍

Thumb
雙清公寓

文體設施

Thumb
東大操場

食堂

More information 食堂, 名稱 ...
食堂
名稱 圖片 簡介
紫荊園 Thumb
桃李園 Thumb
清芬園 Thumb
觀疇園 Thumb 觀疇園位於明齋北邊,又稱為萬人食堂,設有清真餐廳,建於2001年4月,建築面積13250平方米,地上3層,地下一層。[49]
聽濤園 Thumb
丁香園 Thumb
玉樹園 Thumb
芝蘭園 Thumb
北園 Thumb
荷園 Thumb 位於近春園東北角,是教工食堂,建於1952年,原名「一員工食堂」,共2層。[50]
寓園 Thumb
家園 Thumb
瀾園 Thumb
南園 Thumb
近春園餐廳 Thumb
熙春園餐廳 Thumb 為清華大學的招待餐廳,位於工字廳西側,由清華美術學院設計的徽派建築風格,建築面積750平方米。餐廳以淮揚菜為主,最多可容納120人同時就餐,另外有5個包廂。[51]
融園
聞馨園 Thumb 已停止作為食堂。
Close

教工住宅

More information 教工住宅, 名稱 ...
教工住宅
名稱 圖片
普吉院 Thumb
勝因院 Thumb
新林院 Thumb
西院(1、2、9-14、41-47樓) Thumb
1-12、15—19公寓 Thumb
十四-十八宿舍 Thumb
19-23宿舍 Thumb
西南小區(西南1-20樓) Thumb
中樓(中1-8樓) Thumb
南區住宅(南0-南13樓) Thumb
東區住宅(東1-9、11、13、15、16樓) Thumb
高一樓、高二樓 Thumb
專家公寓 Thumb
十四所 Thumb
藍旗營小區(1-12號樓) Thumb
荷清苑小區(1-14號樓) Thumb
東南小區(東南1-9,西王莊13、14、21) Thumb
西北小區(1-16) Thumb
2號樓 Thumb
Close

道路

  • 清華路、學堂路、日新路、光華路、紫荊路、近春路、熙春路、明德路、新民路、至善路

其他

清華八齋(前五齋、後三齋)[52]
  • 明齋(原四院)、靜齋(原女生宿舍)、善齋(原五院)、平齋(原七院)、新齋(原六院)、強齋、誠齋、立齋
Thumb
清華科技園
Thumb
清華科技園

清華科技園區的構想起源於1993年。為實現校園內科技成果的商業化,將大學建設成為服務社會的科技源泉,於1994年組建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開始建設,到1998年建成起步區工程,到2005年建成擁有200家企業、69萬平方米的主體園區。園區先後被科技部教育部評為首批國家大學科技園、A類大學科技園。園區能夠孵化創業企業,培育創新人才,能夠將高新企業與校內科研緊密聯繫,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清華科技園主園區陸續擁有同方股份紫光股份誠志股份等清華控股企業和谷歌中國搜狐微軟等大型企業,此外,科技園還在廣州上海陝西河北南京等十餘個城市設立分園,統籌聯絡各地方高新科技能力[53]

百年校慶十大建築

Thumb
清華大學維學館射擊館

為慶祝2011年清華百年校慶,校方建設了「百年校慶十大建築」:

  • 新清華學堂(3萬平方米)
  • 清華大學校史館(0.5萬平方米)
  • 國際學術交流中心(0.7萬平方米)
  •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3萬平方米)
  • 人文社科法學圖書館(3.5萬平方米)
  • 圖書館北樓(1.5萬平方米)
  • 化工電大樓(4.8萬平方米)
  • 機械學院大樓(5.8萬平方米)
  • ROHM電子樓(3.8萬平方米)
  • 生命醫學研究院二期(1.28萬平方米)
  • 射擊館及東看台(1萬平方米)

紀念設施

Thumb
「水木清華」匾額

紀念碑

紀念亭

  • 聞亭——1946年,辛酉級(1921年屆)畢業生贈建紀念聞一多烈士,位於「水木清華」荷花池東側,潘光旦題寫匾額,有一口明朝古鐘。
  • 自清亭——早期古亭,原位於今科學館附近,1917年遷至「水木清華」荷花池東側,名「迤東亭」;1978年4月,紀念朱自清先生逝世30周年,改名「自清亭」,金德年書匾額。
  • 荷塘月色亭——1979年4月,建立於近春園遺址「荒島」東側,紀念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文,匾額為朱自清手跡。
  • 晗亭——1984年4月,建立於近春園遺址「荒島」西側,紀念吳晗先生,鄧小平書匾額。

校友紀念物或紀念像

校園參觀

清華作為全國著名學府和近春園遺址所在地,歷來參觀者人流如潮,尤其是雙休日節假日更有大量高校旅遊團和散客進入,造成不同程度的校園道路擁堵、學生教職工食堂被擠占、干擾學校秩序等情況。

根據《清華大學校園參觀管理暫行辦法》,規定:[55]

  • 一、清華大學校園是重要的教學科研場所,在保證學校教學科研活動正常有序開展的前提下,接受社會機構和人員參觀。
  • 二、清華大學校園不是經營性旅遊景點,不收取參觀費用。
  • 三、參觀時間為雙休日、法定節假日及學校寒暑假期間的每日上午8:30~11:30,下午13:30~16:30。
  • 四、團體來校需三至十五天網上預約,並依照規定路線進行:西門→近春園(荷塘)→水木清華大禮堂清華學堂二校門→西門。
  • 五、個人來校參觀須持本人有效證件入校,無需預約。
  • 六、學校不提供就餐、住宿、停車等服務。禁止參觀車輛進入。

實際運行中,一般只在西門等處在行人數量較大時進行證件檢查,其他地點或其他時間僅阻擋無預約團隊旅遊者。

寒假暑假黃金周期間,紫荊志願者支隊組織學生志願者在各校門、重要景點設置詢問台,並可陪伴參觀講解[56]。學校提供環形運行校園交通車,西門處也有較為正規的自行車租借服務,但西門、東門處仍長期存在「校園游」拉客黑車

校園交通車

1999年4月起,清華大學設立校園交通車,從西門繞學校環形運行。車輛行駛路線固定,允許招手即停和隨時下車。會根據乘客身份是校園師生或校外遊客收取不同的車資。[57]

周邊交通

東門

南門

  • 清華園公車站:307、319、331、355、375、429、438、562、594、628、656、731、957(快2)、特19、運通110

註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