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爆電磁脈衝(英文:Nuclear electromagnetic pulse,縮寫:NEMP)是核爆炸時產生的電磁脈衝。它會導致劇烈的磁場和電場變化,從而對電子設備造成嚴重破壞。在高空爆炸的核彈可製造高空核爆電磁脈衝(HEMP)。

歷史

在早期核試驗中人們已經知道核爆可以產生電磁脈衝,但對其威力並無直觀感覺[1]。由於恩里科·費米的提醒,1945年7月16日美國及世界上第一次核試驗三位一體核試中實驗方對電子設備做了提前保護、隔離[2]。在1958年4月28日的硬餅乾一號行動中人類首次觀測到核爆電磁脈衝的效果[3],1962年7月美國「星海一號」 的高空核試驗中核爆電磁脈衝的威力再次得到確認。這場核試驗中美方在太平洋中心上空400公里(250英里)處引爆了一顆144萬噸核彈,結果導致1,445公里(898英里)外的夏威夷300盞街燈熄滅,破壞了一個微波中繼器並觸發了多個警報器[4]。由於當時夏威夷電子基礎設施建設比美國本土要強,這場電磁脈衝的影響可能還被弱化了一些,如損壞的街燈只佔夏威夷街路燈總數的百分之一到三[5]。這些破壞之後得到了迅速的修復[6]。1981年威廉·布洛德在《科學》雜誌上發佈了三篇論文,使得核爆電磁脈衝的影響進一步為人所周知[1][7][8]

參考文獻

擴展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