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翱(774年—836年),字習之,又稱李襄陽,汴州陳留縣(今河南省開封市)人,祖籍隴西郡狄道縣(今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出自隴西李氏僕射房,唐朝官員、散文家與哲學家。
大曆七年(772年)生。[1]李翱是北魏司空、清淵文穆公李沖十世孫,北魏使持節、侍中、太傅、錄尚書事、青州刺史、濮陽孝懿公李延寔九世孫,中書侍郎、左光祿大夫、清淵獻侯李彬八世孫,清淵縣侯李桃杖七世孫。李翱為唐代貞元十四年(798年)進士。元和初,任國子博士、史館修撰;元和十五年(820年),授考功員外郎並兼任史職。後貶為朗州、廬州刺史。
唐文宗即位,入朝為諫議大夫,不久以本官知制誥,太和七年(833年)自桂管都防禦使改授潭州刺史、湖南觀察使,累官山南東道節度使,卒於襄陽。[2]
曾有道人看了李翱的兒子們,覺得都不成器,看了李翱的女兒們後,說李翱的三個外孫能做宰相。盧求、鄭亞、杜審權都是李翱的女婿,他們各自的兒子盧攜、鄭畋、杜讓能後來也果然都做到了宰相。[3]
曾從韓愈學古文,皇甫湜是他的同學,李翱代表着韓文平易的一面;皇甫湜則代表着韓文奇崛的一面。
韓愈去世後,李翱寫祭文悼念他。文中說:「貞元十二,兄在汴州。我游自徐,始得兄交。視我無能,待予以友。講文析道,為益之厚。二十九年,不知其久。」又親自為韓愈作《韓吏部行狀》,這是韓愈生前囑咐的。墓誌銘則規定由皇甫湜撰寫。
在思想上李翱大抵同於韓愈,同樣興儒反佛[4],認為佛教徒「不蠶而衣裳具,弗耨而飲食充」。但李翱的觀點體現了融合佛教、道教,思想接近禪宗。他跟高僧禪師時有往來,並寫了禪詩贈送藥山惟儼禪師:「煉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相問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朱伯崑指出,「人性本善」的說法,始於李翱的《復性書》。[5]
[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