倖存者偏差[1][2]倖存者偏誤(英語:survivorship bias),也稱為生存者偏差[3],是一種邏輯謬誤,屬於選擇偏差英語selection bias的一種。當過度關注「倖存」的人事物,從而造成忽略那些沒有倖存的(也可能因為無法觀察到),便會得出錯誤的結論。

像是說「以前的流行歌曲比較好聽」就是一個例子,因為能過了五年、十年甚至數十年後還有一定數量的人回憶的歌曲,大多是發行時最好的歌曲,因此人們在講這話時,可能過度關注過去的優良歌曲,而忽略到過去那些沒那麼好,因此現在已經沒有人聽的歌曲的;同理,「一代不如一代」的說法也會犯下這錯誤,因為講這話的人,可能過度關心過去比較好的人,或現在比較差的人,而忽略掉那些自己的世代那些比較差的人,或現在這個世代比較好的人。

概要

生存偏見可能導致過度樂觀的信念,因為失敗被忽略,例如當不再存在的公司被排除在財務業績分析之外時。它也可能導致他人誤認一個群體的成功具有一些特殊屬性,而不僅僅是巧合(相關證明了因果關係)。其謬論形式為:倖存過程B的個體A有特性C,因此任何個體倖存過程B需要有特性C。有特性C但無法倖存過程B的個體被忽略不加以討論。邏輯偏差在於只關注篩選結果做出評估,而忽略篩選條件與篩選機制等資訊。用俗語「死人不會說話」來解釋其成因意指當取得資訊之管道,僅來自於倖存者時(因為無從由死者/淘汰者/離場者獲得來源),此資訊可能會存在與實際情況不同之偏差。這種偏差可以導致各種錯誤結論。

辛普森悖論柏克森悖論英語Berkson's paradox一樣,都是源自對撞因子

案例

軍事

Thumb
這是安全返回的飛機受損的部分示意圖;而其他地方受到攻擊的飛機卻無法安全返回。(圖片為假定的數據)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學亞伯拉罕·沃德教授在計算如何減少轟炸機因敵方炮火而遭受的損失時,將「倖存者偏差」納入到計算中。[4]其研究小組檢查了執行任務返回的飛機所受到的損壞。與沒有將本概念納入計算不同的是,他建議在損壞最少的區域增加裝甲,而並非在彈孔最多的地方增加裝甲。[5][6][7]因為返回飛機上的彈孔代表了轟炸機可能受到損傷但仍足夠安全地返回基地的區域,而那些完全沒有彈孔的地方,一旦中彈就完全沒有返回的機會,而完全不會出現在研究的樣本中。所以沃德教授建議美國海軍在返航飛機上未受傷的區域增加防護,[4]:88並推斷這些地方被擊中是會導致飛機最有可能損失。他的這項研究對當時仍在發展初期的運籌學領域具有深遠的影響。[8]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