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在荷蘭的自治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烏德勒支(荷蘭語:Utrecht)是荷蘭第四大城市和市鎮,為烏德勒支省省會及人口最多的城市。烏德勒支是蘭斯台德地區最東邊的城市,2009年人口超越300,030[2],如果包括周邊連接的宰斯特、尼沃海恩、菲亞嫩等城鎮,則總人口可達到457,746。
烏德勒支的很多建築物都是中世紀以後留下的古蹟,同時也是18世紀之後荷蘭的宗教中心,目前以荷蘭改革宗教會的烏德勒支大教堂最為出名。而天主教的烏德勒支主教也是荷蘭的天主教領袖。[3][4]
公元47年,古羅馬人在當時的萊茵河畔修築一座木結構的要塞設施,這是為烏德勒支的起源。
公元2世紀時,要塞設施改為石制,約有500名羅馬士兵駐守,要塞附近有小居民點,居住着工匠,商人和士兵家屬。2世紀中期,日耳曼部族開始不斷侵入。
公元270年,羅馬人離開這裏。在公元270年至500年間,這座城市的歷史變得不為人所知。
公元6世紀起,烏德勒支受到法蘭克人的統治。
公元695年,威利布羅德(Willibrordus)被指派為菲士蘭主教。
703年或704年,丕平二世將烏德勒支贈與威利布羅德,作為他向北方傳教的基地。
1122年,烏德勒支取得城市資格。此後,烏德勒支主教同時享有烏德勒支省及更東北方領地的行政權力。
1579年,北方7省締結烏德勒支同盟,共同反抗西班牙統治。同盟的成立標誌着荷蘭聯省共和國的開端。
1580年,信奉新教為主的同盟廢除了主教,包括烏德勒支總主教。
在17世紀,烏德勒支成為荷蘭水道上的重要堡壘。
1713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結束,在烏德勒支簽訂了烏德勒支條約。
1843年,連接阿姆斯特丹和烏德勒支的鐵路通車。烏德勒支逐漸成為荷蘭鐵路網的樞紐。隨着工業革命在荷蘭的開展,城市也迅猛的擴張起來。
1920年代到1930年代,新興中產階級居民區不斷拓展。
1945年5月7日,加拿大軍隊進駐,烏德勒支被解放。
烏德勒支的經濟很大一部分是依靠當地的大型機構。製造業的影響力相對較小。大型銀行荷蘭合作銀行的總部位於該市。
烏德勒支是荷蘭鐵道網絡的中心,也是荷蘭鐵路的總部所在地。荷鐵前總部「De Inktpot」是荷蘭最大的磚造建築。該棟建築物目前是由ProRail所使用。
大型室內購物中心Hoog Catharijne位於中央火車站及市中心之間。由於走道被認為是如同街道的公共空間,也是車站往市中心的主要通道,因此整夜開放。未來20年內(自2004年起),Hoog Catharijn部分地區將因為車站站區翻修而消失。部分因建造中央車站和購物中心而填起的運河網絡將被復原。
Jaarbeurs位於中央火車站西方,是荷蘭最大的會議中心之一。
另外,Voordorp區擁有一個二手車市場,是歐洲最大型的二手車市場之一。二手車市場每週二營業,國定假日除外。拍賣數千輛二手車的市場吸引了東歐國家的消費者,甚至組成特殊的單程巴士旅遊來此消費。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