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1911年10月20日,張鳳翽被陝西同盟會會員井勿幕等人推舉為起義總指揮。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西安地區革命黨人隨即響應,即辛亥西安起義。10月23日,革命軍攻入西安滿城,在激烈的戰鬥中,滿城內街巷房舍化為廢墟。24日,成立秦隴復漢軍總司令部,並初設民政府。27日,正式成立秦隴復漢軍政府,由參加起義骨幹人員協商推選大統領、副大統領及一府八部諸官長,其中有民政部、財政部、教育部、實業部、交通部與總務府之銓敘局等,為民政機關。11月22日,代行中華民國軍政府職能的鄂軍都督府向秦隴復漢軍政府頒發「中華民國軍政府秦省都督印」。12月9日,秦隴復漢軍政府正式改稱中華民國秦軍政府,秦隴復漢軍政府大統領改稱中華民國秦軍政府大都督,兼理軍政和民政[1]。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陝省成為中華民國中的一省。民國成立以後,滿城城牆遭拆除,隨後開闢縱橫交錯的近代馬路。
國旗
辛亥革命時期,各省革命軍使用的旗幟並不一致。其中,廣東省與廣西、福建、雲南及貴州省沿襲同盟會傳統,使用青天白日旗。陳炯明在惠州舉兵時曾採用藍白井字旗,會師廣州後,未再使用。
然而與此同時,其他省份之革命軍所使用的旗幟不盡相同。湖北、湖南、江西省跟隨共進會使用鐵血十八星旗,代表十八行省;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的中國同盟會則使用五色旗,以代表五族共和。
後來,中華民國於民國元年(1912年)1月1日在南京肇建,1月2日起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代行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職權。1月10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決議以五色旗作為中華民國國旗,取紅、黃、藍、白、黑五色,代表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之意;定鐵血十八星旗為陸軍旗,青天白日紅旗為海軍旗,請孫中山頒行全國[2]:16[3]:10。
外交關係
陝西歷史系列條目 | |||||||||||
---|---|---|---|---|---|---|---|---|---|---|---|
史前時代 | 舊石器時代 | ||||||||||
新石器時代 | |||||||||||
商 | 周部落 義渠 西戎 豐 鎬 崇 𢀛方 鬼方 羌方 井方 盧 倉 | ||||||||||
周 | 秦國 古羌人 義渠 西戎 月氏 | ||||||||||
春秋 戰國 |
秦國 | ||||||||||
秦 | 上郡 北地郡 漢中郡 | ||||||||||
漢 | 涼州刺史部 并州刺史部 | ||||||||||
三國 | 涼州 | ||||||||||
晉 | 前秦 前涼 後涼 西涼 北涼 西秦 | ||||||||||
南北朝 | 北魏 西魏 北周 | ||||||||||
隋 | 京兆郡 馮翊郡 扶風郡 北地郡 上郡 雕陰郡 延安郡 弘化郡 榆林郡 漢川郡 西城郡 | ||||||||||
唐 | 京畿道 山南東道 關內道 | ||||||||||
五代 | 岐 後梁 後唐 後晉 後漢 後周 | ||||||||||
宋 | 永興軍路 秦鳳路 | ||||||||||
金 | 京兆府路 鳳翔路 鄜延路 | ||||||||||
元 | 陝西等處行中書省 | ||||||||||
明 | 陝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 ||||||||||
清 | 陝西省 | ||||||||||
中華民國 | 陝西省 西安直轄市 | ||||||||||
中華人民 共和國 |
陝西省 |
11月7日,為聯絡革命聲勢、統一鬥爭,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都督黎元洪致電在內的獨立各省,徵詢組織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意見,9日,黎元洪再次通電陝省軍政府在內的各省都督府,請迅速派代表到武漢,商議組織臨時政府問題。
舊址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