袂 U+8882, 袂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8882 ← 袁[U+8881]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 袃 →[U+8883] 跨语言 汉字 袂(衣部+4畫,共10畫,倉頡碼:中木大(LDK),四角號碼:35237,部件組合:⿰衤夬) 参考资料 康熙字典:第1113页第10字 大漢和辭典:第34154字 大字源:第1579页第5字 漢語大字典(第一版):第5卷第3080页第2字 辭海:第1211頁第1行第1字 宋本廣韻:第377页第8字 萬國碼:U+8882 更多信息 說文解字 ... 說文解字 袖也。从衣夬聲。 ——《說文解字》 关闭 汉语 字源 更多信息 上古漢語 ... 上古漢語 袂 *mɡʷeds 夬 *kʷraːds 快 *kʰʷraːds 駃 *kʰʷraːds, *kʷeːd 筷 *kʰʷraːds 炔 *kʷeːds 觖 *kʰʷeds, *kʷeːd 缺 *kʰʷed, *kʰʷeːd 蒛 *kʰʷed 吷 *qʰʷed 妜 *qʷed, *qʷeːd 決 *kʷeːd, *qʰʷeːd 訣 *kʷeːd 抉 *kʷeːd, *qʷeːd 玦 *kʷeːd 芵 *kʷeːd 赽 *kʷeːd 鴂 *kʷeːd 鈌 *kʷeːd 决 *kʷeːd 疦 *kʷeːd, *qʰʷeːd 蚗 *kʷeːd 趹 *kʷeːd 关闭同聲符字 (夬) (鄭張尚芳 (2003)) 词源1 更多信息 正體/繁體, 簡體 # ... 正體/繁體 袂 簡體 # 袂 关闭 发音 更多信息 韻圖, 字 ... 韻圖 字 袂 讀音 # 1/1 聲 明 (4) 韻 祭 (35) 調 去 (H) 開合 開 等 三 反切 彌獘切 白一平方案 mjiejH 擬音 鄭張尚芳 /miᴇiH/ 潘悟雲 /miɛiH/ 邵榮芬 /mjæiH/ 蒲立本 /miajH/ 李榮 /miɛiH/ 王力 /mĭɛiH/ 高本漢 /mi̯ɛiH/ 推斷官話讀音 mì 推斷粵語讀音 mai6 关闭更多信息 字, 讀音 # ... 白一平–沙加爾系統1.1 (2014) 字 袂 袂 讀音 # 1/2 2/2 現代北京音(拼音) mèi mèi 構擬中古音 ‹ kwet › ‹ mjiejH › 構擬上古音 /*k.mˁet/ (dialect: *k.m- > MC kw-) /*k.met-s/ 英語翻譯 sleeve sleeve 來自白一平–沙加爾系統的上古漢語標註筆記: * 圓括號 "()" 表示存在不確定; * 方括號 "[]" 表示身分不確定,例如 *[t] 的尾音有可能是 *-t 或 *-p; * 尖角括號 "<>" 表示接中辭; * 連字號 "-" 表示語素範圍; * 句號 "." 表示音節範圍。 关闭更多信息 鄭張系統 (2003), 字 ... 鄭張系統 (2003) 字 袂 讀音 # 1/1 序號 4405 聲符 夬 韻部 祭 小分部 2 對應中古韻 構擬上古音 /*mɡʷeds/ 关闭 官話 (拼音):mèi (mei4) (注音):ㄇㄟˋ 粵語 (粵拼):mai6 閩南語 (泉漳話,白話字):bē / māi 官話 (現代標準漢語)+ 拼音:mèi 注音:ㄇㄟˋ 通用拼音:mèi 威妥瑪拼音:mei4 耶魯官話拼音:mèi 國語羅馬字:mey 西里爾字母轉寫:мэй (mɛj) 漢語國際音標 (幫助):/meɪ̯⁵¹/ 粵語 (標準粵語,廣州–香港話) 粵拼:mai6 耶魯粵拼:maih 廣州話拼音:mai6 廣東拼音:mei6 國際音標 (幫助):/mɐi̯²²/ 閩南語 (泉漳話:廈門、泉州、漳州) 白話字:bē 臺羅:bē 普實台文:be 國際音標 (廈門, 漳州):/be²²/ 國際音標 (泉州):/be⁴¹/ (泉漳話:廈門) 白話字:māi 臺羅:māi 普實台文:mai 國際音標 (廈門):/mãi²²/ 中古漢語:mjiejH 上古 (白–沙):/*k.mˤet/, /*k.met-s/ (鄭張):/*mɡʷeds/ 释义 袂 † 袖子。 近义词 更多信息 語言, 地區 ... 語言 地區 詞 edit 文言文 袖、袂 書面語 (白話文) 袖子、衣袖、袖筒 北京-東北官話 北京 袖兒、袖子 臺灣 袖子 哈爾濱 袖子 瀋陽 袖子 冀魯官話 濟南 袖子 膠遼官話 煙台(牟平) 袖兒、袖子、襖袖兒 中原官話 洛陽 袖子、袖筒 萬榮 襖袖子 鄭州 袖兒 西安 袖子 西寧 袖子 徐州 袖子 梢葫蘆(甘肅東干語) 袖子 蘭銀官話 銀川 袖子 蘭州 袖子 烏魯木齊 袖子 西南官話 成都 袖子 武漢 袖子、袖籠 過時 貴陽 袖子 昆明 袖子 桂林 袖子 柳州 袖子 江淮官話 南京 袖子 揚州 袖子 南通 衣袖管兒 合肥 袖子 黃岡 袖子 官話 南平(延平) 手袖 粵語 廣州 衫袖、袖 香港 衫袖、袖 香港(新田圍頭話) 袖 香港(錦田圍頭話) 袖 香港(汀角) 衫袖 香港(東平洲) 衫袖 澳門 衫袖 廣州(番禺) 衫袖 廣州(花都花山) 衫袖 廣州(從化) 衫袖 廣州(增城) 衫袖 佛山 衫袖 佛山(南海沙頭) 衫袖 佛山(順德) 衫袖 佛山(三水) 衫袖 佛山(高明明城) 衫袖 中山(石岐) 袖 珠海(香洲前山) 衫袖 珠海(斗門上橫水上話) 衫袖 珠海(斗門) 衫袖 江門(白沙) 衫袖 江門(新會) 衫袖 台山 衫袖 開平(赤坎) 衫袖 恩平(牛江) 衫袖 鶴山(雅瑤) 衫袖 東莞 衫袖 深圳(寶安沙井) 衫袖 深圳(大鵬) 衫袖 清遠 衫袖 佛岡 衫袖 英德(浛洸) 衫袖 陽山 衫袖 連山(布田) 衫袖 連州(清水四會話) 衫袖 韶關 衫袖 韶關(曲江) 衫袖 仁化 衫袖 樂昌 衫袖 肇慶(高要) 衫袖 四會 衫袖 廣寧 衫袖 德慶 衫袖 懷集 衫袖 封開(南豐) 衫袖 雲浮 衫袖 新興 衫袖 羅定 衫袖 鬱南(平台) 衫袖 陽江 衫袖、袖 信宜 衫袖 廉江 衫袖 南寧 衫袖、袖 梧州 衫袖、袖 玉林 手袖 合浦(廉州) 袖 儋州 袖 吉隆坡(廣府) 衫袖 胡志明市(廣府) 衫袖 贛語 南昌 衫袖 黎川 衫袖 萍鄉 衫袖 客家語 梅縣 袖仔、衫袖 興寧 衫袖、袖哩 惠東(大嶺) 衫袖 東莞(清溪) 衫袖 深圳(沙頭角) 衫袖 增城(正果) 衫袖 中山(五桂山) 衫袖 中山(南朗合水) 袖 五華(水寨) 衫袖 五華(華城) 衫袖 五華(長布) 衫袖 五華(棉洋) 衫袖 河源(本地話) 袖 韶關(曲江) 衫袖 連山(小三江) 衫袖 連南 衫袖 廣州(從化呂田) 衫袖 揭西 衫袖 長汀 衫袖、手袖 武平 衫袖 武平(坪畬) 衫袖 連城 手袖 寧化 手袖 于都 衫袖、袖筒 石城 衫袖 上猶(社溪) 衫袖 苗栗(北四縣腔) 衫袖 屏東(內埔,南四縣腔) 衫袖、衫袖仔 新竹縣(竹東,海陸腔) 衫袖 臺中(東勢,大埔腔) 衫袖 新竹縣(芎林,饒平腔) 衫袖 雲林(崙背,詔安腔) 衫袖 香港 衫袖 陸川 衫袖 陸川(大橋) 手袖 沙巴(龍川) 袖仔、衫袖 士乃(惠陽) 袖 山口洋 衫袖 徽語 績溪 衫袖 黃山(屯溪) 衫袖 晉語 太原 袖子、袖攏 平遙 袖袖、袖子 忻州 袖子、袖圪筒 呼和浩特 袖子 閩北語 建甌 手䘼 建甌(迪口) 手䘼 松溪 手䘼 政和 手䘼 政和(鎮前) 手䘼 建陽 手䘼 武夷山 手䘼 浦城(石陂) 手䘼 閩東語 福州 手䘼 福州(長樂) 手䘼 福清 手䘼 永泰 手䘼 古田 手䘼 福安 手䘼 寧德 手䘼 壽寧 手𥀱 周寧 手䘼 福鼎 手䘼 馬祖 手䘼 閩南語 廈門 手䘼 泉州 手䘼 晉江 手䘼 永春 手䘼 漳州 手䘼 漳州(長泰) 手䘼 東山 手䘼 臺北 手䘼 新北(三峽) 手䘼 高雄 手䘼、手䘼仔 宜蘭 手䘼 彰化(鹿港) 手䘼 臺中 手䘼、手䘼仔 臺中(梧棲) 手䘼 臺南 手䘼 臺東 手䘼 新竹 手䘼 金門 手䘼 澎湖(馬公) 手䘼 檳城(泉漳) 手䘼 新加坡(泉漳) 手䘼 馬尼拉(泉漳) 手䘼 龍巖 手䘼 漳平 手䘼 漳平(永福) 手䘼 大田 手䘼 平南(上渡) 衫袖 潮州 手䘼、衫䘼 汕頭 手䘼、衫䘼 海豐 衫䘼 曼谷(潮汕) 手䘼 新山(潮汕) 手䘼 雷州 衫䘼 文昌 衫䘼、䘼、手䘼 海口 衫䘼、䘼、手䘼 莆仙語 莆田 手䘼 仙遊 手䘼 閩中語 永安 手䘼 三明(三元) 手䘼 三明(沙縣) 手䘼 中山閩語 中山(沙溪隆都) 衫袖 中山(三鄉) 衫䘼 南部平話 南寧(亭子) 衫袖、袖 北部平話 桂林(大河) 袖子 畲話 福安 手䘼 福鼎 手䘼 羅源 手䘼 三明 衫口 順昌 衫口 華安 手衫口 貴溪(樟坪) 衫口 蒼南 手䘼 景寧(鶴溪) 手䘼 麗水 手䘼 龍游 手䘼 潮州 手䘼 豐順 衫袖 瓦鄉話 古丈(高峰) 衣袖 吳語 上海 袖子、袖子管 上海(崇明) 袖子、袖子管 蘇州 袖子管、袖子、衣裳管 無錫 袖子管、衣袖管 丹陽 衣袖、衣袖頭、袖頭、衣袖管 杭州 袖子、袖子管 寧波 袖頭子、袖子管、袖子 溫州 衫袖 金華 衫袖、袖口、衫袖頭 金華(湯溪) 衫袖、衫袖頭 湘語 長沙 衣袖子、衣袖、袖子 婁底 衫袖子、衫袖 雙峰 衣袖子、衫盡子、衫盡 全州 袖子 关闭袖子的各地方言用詞[地圖] 组词 分袂分首判袂奮袂攘襟/奋袂攘襟奮袂而起/奋袂而起把袂投袂投袂援戈投袂荷戈捧袂接袂成帷揮袂/挥袂揄袂摻袂/掺袂攘袂攘袂切齒/攘袂切齿攘袂扼腕聯袂/联袂舉袂成幕/举袂成幕袂聳/袂耸連袂/连袂長袂/长袂 词源2 更多信息 正體/繁體, 簡體 # ... 正體/繁體 袂 簡體 # 袂 关闭 参见𣍐/𫧃。中華民國教育部推薦漢字。 发音 閩南語 (泉漳話,白話字):bōe / bǒe / bē 閩南語 (泉漳話:廈門、臺北、三峽、宜蘭、金門、馬公、新竹、台中、新加坡) 白話字:bōe 臺羅:buē 普實台文:boe 國際音標 (廈門, 金門, 新加坡):/bue²²/ 國際音標 (臺北, 宜蘭):/bue³³/ (泉漳話:泉州、鹿港) 白話字:bǒe 臺羅:buě 國際音標 (泉州):/bue²²/ 國際音標 (鹿港):/bue³³/ (泉漳話:漳州、高雄、臺南、宜蘭、台中、新加坡) 白話字:bē 臺羅:bē 普實台文:be 國際音標 (漳州, 新加坡):/be²²/ 國際音標 (高雄, 臺南, 宜蘭):/be³³/ 释义 袂 (闽南话) 𣍐/𫧃的另一種寫法。 组词 上卌袂攝/上卌袂摄受當袂起/受当袂起受袂起料想袂到看袂起磕袂著算袂和算袂和:sǹg-bē-hô花袂牢枝袂伸捙袂使:bē-sái袂使得袂博假博:bē-phok-ké-phok;闽南话袂合袂和袂堪得袂得通袂得過/袂得过袂按算袂收山袂曉:bē-hiáu/袂晓:bē-hiáu袂用得袂當/袂当袂直袂䆀:bē-bái袂翻捙袂見笑/袂见笑袂記得/袂记得袂講得/袂讲得袂赴袂輸:bē-su/袂输:bē-su袂輸講/袂输讲袂食袂睏/袂食袂困走袂開跤/走袂开跤走袂離/走袂离 词源3 關於「袂」的發音和釋義,請見「䘼((閩南語) 袖子)」。(此字是「䘼」的異體字。) 日语 汉字 袂(表外漢字) 袖子 山脚 边缘 读法 吳音: けち (kechi)、まい (mai) 漢音: けつ (ketsu)、べい (bei) 慣用音: へい (hei) 訓讀: たもと (tamoto, 袂) 复合词 复合词 袂別(べいべつ) (beibetsu) 袂裏(べいり) (beiri) 分袂(ぶんべい) (bunbei) 聯袂(れんべい)、連袂(れんべい) (renbei) 词源 更多信息 詞中漢字 ... 詞中漢字 袂 たもと表外字 訓讀 关闭 源自上古日語,首次可考于约759年成书的《万叶集》内。 原为由手 (ta, te的古旧复合形式) + 本 (moto, “来源,起源”)构成的复合词。[1][2] 发音 (東京) たもと [tàmótóꜜ] (尾高型 – [3])[1]國際音標(幫助): [ta̠mo̞to̞] 名词 袂(たもと) • (tamoto) (和服的)袖兜 1925, 梶井基次郎, 檸檬 [檸檬][1]: 「あ、そうだそうだ」その時(とき)私(わたし)は袂(たもと)の中(なか)の檸檬(れもん)を憶(おも)い出(だ)した。“A, sō da sō da” sono toki watashi wa tamoto no naka no remon o omoidashita.“啊,对了对了,”这时我想起了我的袖兜里的柠檬。 袖子 近義詞:袖 (sode) (古舊) 上臂 (桥等的)一边,一侧 近義詞:際 (kiwa)、側 (soba) 山脚 近義詞:裾 (suso)、麓 (fumoto) 衍生词汇 派生詞 袂(たもと)石(いし) (tamoto ishi) 袂(たもと)落(おと)し、袂(たもと)落(お)とし (tamoto-otoshi) 袂(たもと)糞(くそ) (tamoto kuso) 袂(たもと)時計(どけい) (tamoto-dokei) 袂(たもと)の露(つゆ) (tamoto no tsuyu) 苔(こけ)の袂(たもと) (koke no tamoto) 墨(すみ)の袂(たもと) (sumi no tamoto) 玉(たま)藻(もの)前(まえ)曦(あさひの)袂(たもと) (Tamamo no Mae-asahi no Tamoto) 花(はな)の袂(たもと) (hana no tamoto) 藤(ふじ)の袂(たもと) (fuji no tamoto) 俗语 俗语 袂(たもと)に縋(すが)る (tamoto ni sugaru) 袂(たもと)を絞(しぼ)る (tamoto o shiboru) 袂(たもと)を連(つら)ねる (tamoto o tsuraneru) 袂(たもと)を分(わ)かつ (tamoto o wakatsu) 名残(なごり)の袂(たもと) (nagori no tamoto) 参考资料 [1]2006,大辞林 (大辭林),第三版(日語),東京:三省堂,ISBN 4-385-13905-9 [2]1995,《大辞泉》(大辞泉)(日語),東京:小學館,ISBN 4-09-501211-0 朝鲜语 汉字 袂 (mye) (韓字 몌, 修正式:mye, 馬科恩-賴肖爾式:mye, 耶鲁式:myey) 本詞語需要翻譯為漢語。請協助添加,並移除{{rfdef}}模板。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