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話,屬高陽片粵語,通行於陽江大部分地區。陽江話的前身與客語類似,來自古老的中原,且陽江話同時融合了古南越俚人(原住民)的語言特點。這造成了陽江話基本無法與客語及其他粵語(包括廣州話)之使用者互相通話的現狀。但由於陽江地處粵語圈中,詞彙上仍深受廣州話的影響。[4]
陽江話相比起廣州話,保留了更多舊粵語的特徵。廣州話中自1950年代起已不再區分的 /s/、/ɕ/ 仍能與今日之陽江話中 /ɬ/、/ʃ/ 所對應(如「相」與「傷」);廣州話中 /n/ 與 /l/ 不分的現象在陽江話中不存在(如「你」與「李」);廣州話中 /ŋ/ 與零聲母交替的現象在陽江話中不存在(如「餓」與「澳」);一些已被廣州話拋棄的詞彙在陽江仍被日常所廣泛使用(如舊粵語中表示蜘蛛的詞彙「蠄蟧」);廣州話中裏已沒有濁輔音,但陽江話裏仍然存在,但與中古漢語的全濁聲母沒有關係。
歷史
約在漢末、三國、兩晉時期,中原仍戰亂不斷。當時,一支龐大且富有的古中原漢族爲了躲避戰亂,移民到了陽江。當時的陽江人口稀少,這批移民與作爲原住民的古南越俚人沒有土地上的爭端,而是共謀發展利益;俚人的生產技術並不發達,而帶來先進生產技術的漢人極大地推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因此受到了作爲原住民的俚人的歡迎,從而帶動了俚人的漢化,俚人與漢人的語言逐漸融合。由於漢人衆多、文明程度高,且處於本地經濟的核心位置,中原語言成爲了語言融合中的主導,而俚人的一些語言特點也被保留。現今陽江城內那些被命名爲「那、洞、麻」的地方以及陽江話中存在的邊擦音聲母 /ɬ/(此聲母亦普遍存在於壯語、黎語之中)體現了古南越俚人之語言對陽江話的影響。[4]
音韻
- 陽江話中「知」、「痴」、「屍」的聲母有被視作舌葉音(而非普通話中舌面音 /tɕ/、/tɕʰ/、/ɕ/)的說法[1][2],但在葉柏來的《陽江音字典》中仍被稱爲舌面音(儘管書中有註明這些聲母「與普通話聲母 j、q、x 不同」)[5];
- 陽江話中「窩」的聲母曾被標註爲 /w/。2000年的《陽江縣誌》中記載「陽江人發 [w] 時雙唇收攏得不夠圓,有點象發 [v] 音」,但以「從舌根抬起和從古音及其他方音比較的角度看」爲由,選擇不標註爲 [v][1]。這兩句在2013年的《江城區誌》已被刪去,同時聲母表中「窩」的聲母亦改爲 /v/[2];
- 陽江話中「瓜」與「夸」的協同調音聲母長久以來被當作聲介合母 /kʷ/ 與 /kʷʰ/ 處理[1][2][5]。2000年的《陽江縣誌》中記載「有點象 [kv]、[kʻv](/kʰv/),嘴唇不收圓,但唇齒間摩擦現象不很明顯」,同時以「無複輔音是漢語的特點」爲由,選擇不標註爲 /kv/ 與 /kʰv/[1]。這兩句在2013年的《江城區誌》已被刪去,但依然聲母表中依舊標註爲 /kʷ/ 與 /kʷʰ/[2]。葉柏來在《陽江音字典》註明「[v] 的摩擦成分很低」,但認爲它們是雙輔音(複輔音)聲母 /kv/ 與 /kʰv/[5];
- 1960年代開始,陽江的年青人漸漸把「瓜」與「夸」的聲母唸成 /k/ 與 /kʰ/,「瓜」與「夸」的聲母逐漸被歸併爲 /k/ 與 /kʰ/。這是1960年代以後陽江話在語音方面最大亦較特殊的變化[1][2];
- 在陽江話中,當齊齒呼韻母 /iŋ/ 和 /ik/ 自成音節時,開頭會帶有喉塞音 /ʔ/,如「英 /ʔiŋ/」、「益 /ʔik/」。此現象在2000年的《陽江縣誌》被簡化成零聲母[1],在2013年的《江城區誌》被簡便處理作 /j/[2],但在葉柏來的《陽江音字典》中沒有被提及;
- 葉柏來在《陽江音字典》中認爲陽江話中「河」的聲母爲舌根音,但標註爲 /h/ 而非 /x/[5]。
陽江話共6個基本元音。
陰元韻 | 陽聲韻 | 入聲韻 | ||||||||
---|---|---|---|---|---|---|---|---|---|---|
單元音韻 | 複元音韻 | 帶鼻音韻 | 帶塞音韻 | |||||||
雙唇鼻音 | 前鼻音 | 後鼻音 | 雙唇塞音 | 舌尖塞音 | 舌根塞音 | |||||
零韻尾 | -i | -u | -m | -n | -ŋ | -p̚ | -t̚ | -k̚ | ||
開口呼 | a 類 | /a/
鴉 |
/ai/
挨 |
/ᴀu/
坳 |
/ᴀm/
監 |
/an/
晏 |
/ᴀŋ/
盲 |
/ᴀp̚/
鴨 |
/at̚/
壓 |
/ᴀk̚/
嚇 |
ɐ 類 | /ɐi/
隘 |
/ɐu/
歐 |
/ɐm/
庵 |
/ɐn/
恩 |
/ʌŋ/
崩 |
/ɐp̚/
蛤 |
/ɐt̚/
不 |
/ʌk̚/
北 | ||
ɔ 類 | /ɔ/
屙 |
/ɔai/
哀 |
/ou/
奧 |
/ɔan/
安 |
/ɔːŋ/
康 |
/ɔat̚/
渴 |
/ɔak̚/
惡 | |||
ɛ 類 | /ɛ/
車 |
/ei/
非 |
/ɛu/
九 |
/ɛm/
今 |
/ɛn/
扁 |
/ɛŋ/
香 |
/ɛp̚/
急 |
/ɛt̚/
蠘 |
/ɛk̚/
藥 | |
齊齒呼 | i 類 | /i/
衣 |
/iu/
妖 |
/im/
兼 |
/in/
煙 |
/eŋ/
英 |
/ip̚/
葉 |
/it̚/
乙 |
/ek̚/
億 | |
合口呼 | u 類 | /u/
烏 |
/ui/
煨 |
/un/
碗 |
/ʊŋ/
瓮 |
/ut̚/
活 |
/ʊk̚/
屋 |
- 上表中「a 類」韻母受韻尾 -u、-m、-ŋ、-p̚、-k̚ 影響,發音類似 /ᴀ/[1][6];
- 上表中「ɐ 類」韻母與舌根韻尾 -ŋ、-k̚ 相拼時舌位更高,發音類似 /ʌ/[1][6];
- 上表中「ɔ 類」韻母(/ou/ 除外)元音較長,一般與韻尾之間略帶過渡音 /a/,惟與韻尾 -ŋ 組合時發音類似 /ɔːŋ/[6];
- /o/ 只在 /ou/ 一個韻母中出現,/e/ 出現在韻母 /ei/ 中[1][6];
- 上表中「ɛ 類」韻母(/ei/ 除外)與聲母拼合時,有輕微(且短[1])的流音 /i/,同時元音類似 /æ/,如「削 /ɬiæk̚˨˩/」、「姜 /kiæŋ˧/」[1][5][6];
- 上表中「i 類」韻母(/eŋ/、/ek̚/ 除外)與聲母拼合時,元音發音較長,可標註爲 /iː/[1][6];
- 陽江話中「英」與「億」的韻母因受韻尾的影響,實際發音是 /eŋ/ 與 /ek̚/,且唸得較短[1][5];
- 陽江話中「瓮」與「屋」的韻母實際發音是 /oŋ/(或 /ʊŋ/)與 /ok̚/(或 /ʊk̚/),口腔都會張得比較開[1];
- 不少陽江人講話時不太能分清楚前鼻韻母和後鼻韻母,如 /ɔn/ 與 /ɔŋ/ 不分、把「民」唸成「盟」等。塘坪、雙捷一帶的人甚至習慣將 /iŋ/ 韻母的字唸成 /iɛn/ 韻母的字[5];
- 在陽江話的實際語音中,開口呼韻母的 -t̚ 與 -k̚ 韻尾一般人是不作區分的,而多唸成 -k̚[5];
- 除上述47個韻母外,陽江話還有 /m/ 和 /ŋ/ 兩個韻母,它們既可作鼻韻母的韻尾,又可自成音節,但都不能跟聲母拼合成音節[2],只作嘆詞用[1],如「嘸 /m/」、「唅 /hm/」、「唔 /ŋ/」、「啈 /hŋ/」。
陽江話共有5種調值。其中上聲不分陰陽,而平聲、去聲則分陰陽兩種調值。
陽江話使用形容詞重疊式(雙疊式或三疊式)表達強調程度。形容詞重疊式的第一個音節要唸成陰去調,發音較長且語氣較重;之後的音節不變調,但語氣較輕[1][7][6]。
表現在聲調不同:
例字 | 文讀 | 白讀 |
---|---|---|
呻 | /ʃɐn33/ 呻吟 | /ʃɐn24/ 唉唉呻 |
斜 | /tʃʰɛ43/ 斜陽 | /tʃʰɛ24/ 斜都[1] |
表現在聲母不同:
聲母與聲調均不同:
例字 | 文讀 | 白讀 |
---|---|---|
斷 | /tun54/ 斷句 | /tʰun21/ 拗斷 |
坐 | /tʃɔ54/ 坐標 | /tʃʰɔ21/ 坐落[1] |
- ^ 意爲「坐下來」。
詞組
羅馬化方案
註釋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