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
来自维基词典,自由的词典
来自维基词典,自由的词典
|
腳掌的象形。是「趾」的初文,但本義指整個腳掌。「止」和像右手的形「又」一樣是三指,漢字中常以三代指多。在古文字早期,通常一字正反左右無別,因此像左腳形或像右腳形皆是「止」。今文字「止」繼承自左腳象形,而右腳象形隸定為「𣥂」,也固定在了一些字如「步」中。「止」還有倒寫左腳的異體「夊」、向左左腳異體「𫝀」、向右左腳異體「㐄」。這些在中古字書中被訓讀了很多其他的字,但近代以來的越來越多的出土上古文獻證明皆是「止」的異體。
「止」商代金文是填實的足形,象形程度很高。同時期的甲骨文就廣泛採用其輪廓,變得不那麼象形了。商代後期「止」形稍訛,代表腳趾根部的一撇收短,「止」不再封口;「止」外側的一筆不斷延長。西周和後世「止」形基本繼承本形。戰國秦簡始見「止」外側變成豎彎橫又最終斷開的「止」,此形最終成為主流,是隸楷所本。
「止」在商代用作本義,指整個腳掌,又用作人名方國名,也通「祉」。[1]周代金文用作人名。[1]戰國竹簡「止」假借停止和足夠義,沿用至今。「止」被久假不還,後世累增「足」造「趾」字。「止」(趾)的字義也縮小了,「止」(趾)由指整個腳掌而縮小為腳趾,整個腳掌由「足」字代替,現代漢語又被「腳」字代替。「足」本指整個大腿到腳板,也含義縮小被「腳」代替後又被「腿」字代替。
(二年級漢字)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