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現代日語漢字標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常用漢字是日本文部科學省文化審議會國語分科會公佈的現代日語漢字標準,是「法令、公文、報紙、雜誌、廣播等一般日常社會生活場合中,用漢字書寫、表記現代國語的依據」[1]。現行的《常用漢字表》於平成22年(2010年)11月30日以平成22年內閣告示第2號發佈,共2136字、4388音訓,構成了現代日本所用的漢字基礎。
與已廢止的《當用漢字表》不同,《常用漢字表》相對來講恢復了使用,目的是規範而非限制漢字用法,不是強制。常用漢字外亦有可用於人名的人名用漢字。
1946年(昭和21年),國語審議會公佈《當用漢字表》1850字,作為廢除漢字的過渡。1981年(昭和56年)10月1日,昭和56年內閣告示第1號發佈《常用漢字表》,《當用漢字表》同時廢止。
《常用漢字表》共收1945字、4087音訓(2187音、1900訓),基於當用漢字並新增了95漢字。以下是常用漢字與當用漢字的差異:
日本文化審議會於2010年6月7日發佈《改定常用漢字表》(2136字、4388音訓[2352音、2036訓]),同年2010年11月30日追加196個新的常用漢字,並刪除5個漢字,合計共2136字,以平成22年內閣告示第2號《常用漢字表》發佈,同時昭和56年內閣告示第1號的舊《常用漢字表》(1945字、4087音訓[2187音、1900訓])宣佈廢除。
為了漢字字形穩定、標準化,避免表外漢字一收入常用漢字就要類推簡化為新字體的情況,新常用漢字大多採用了康熙字典體(舊字體)。
電腦的普及是增加常用漢字的原因之一,電腦和手機等信息工具的普及使複雜漢字變得易於使用[2]。
刪除的漢字同時收入新人名用漢字,人名中仍可使用。
法令以僅使用常用漢字作為原則,不常用的漢字可用同義詞替代或改寫為平假名,或在該漢字首次出現時用假名注音(振假名)等方法靈活用字。
將用語換成同義詞的方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當用漢字制定初期較為常見,例如將「慰藉料」改為「慰謝料」(日語「藉」與「謝」皆音「しゃ」)。
改用平假名時可以機械替換,這種方式也曾廣泛使用,但在同音異義的場合,或像類似「駐とん地」(駐屯地,即中文「駐紮地」)的情況,僅將一部分換成平假名的話會令人感到非常不自然,而且有可能誤解為「駐豚地」[3],因此這種方式逐漸淘汰。
僅在首次出現時用假名標註讀音的方式,如「駐
常用漢字頒佈後,全國中小學實施時,字形寫法時常成為爭論話題。不同老師或學童書寫同一字、同一老師或學童在不同時間書寫該字,都可能有細微差異,如「朱」的末筆是捺還是長點,「今」的第三筆是橫還是點,「令」下方從「ㄗ」還是「マ」,「糸」的第五筆是撇還是左點,「女」的第二筆是否穿頭等。[4]
因此,文化審議會國語分科會在2016年頒佈了《常用漢字表字體、字形的指導方針(報告)》(常用漢字表の字体・字形に関する指針(報告)),報告的編撰者對上述這些細微差異採取包容態度,認為它們都屬正確字形。[5][6]
2019年4月,日本宣佈新年號為令和後,民間也有「令」字應怎樣寫的疑問[7][8]。文化廳在面書官方帳號引用本報告內容,指出「令」字無論第三筆是橫還是點,下方從「ㄗ」還是「マ」,都是正確字形[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