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鄭道邕(?—?),字孝穆,晚年避周武帝宇文邕諱,以字行[1],滎陽郡開封縣(今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人,出自滎陽鄭氏北祖第三房,曹魏將作大匠鄭渾十一世孫,北魏、西魏、北周官員。
鄭道邕的祖父鄭敬叔是北魏潁川郡濮陽郡二郡太守、滎陽郡中正,父親鄭瓊是北魏范陽郡太守,死後被贈予安東將軍、青州刺史。鄭道邕從小就嚴謹厚重,以清靜自守而自居,還未到二十歲,就涉獵經書和史書。鄭道邕的父親和叔叔一共四人都很早去世,鄭道邕在同祖父的堂兄弟中年紀最大,對於四家的弟弟們加以撫養教育,就好像對待同母的兄弟一樣,家庭之中都和悅愉快。北魏孝昌初年,鄭道邕以太尉行參軍為起家官,轉任司徒主簿,此時盜賊像蜂群一樣紛紛而起,鄭道邕出任假節、龍驤將軍、別將,多次立下戰功。永安年間,鄭道邕改任冠軍將軍、持節、都督,跟隨元天穆討平邢杲,升任驃騎將軍、左光祿大夫、太師咸陽王長史。魏孝武帝元修西遷時,鄭道邕跟隨入關,出任司徒左長史,兼任臨洮王友,獲賜永寧縣侯的爵位[2][3]。
西魏大統五年(539年),鄭道邕代理武功郡太守,改任使持節、驃騎將軍,代理岐州刺史、岐州都督,在任沒多久就有能幹的名聲,朝廷以其本官加通直散騎常侍。當時王羆擔任雍州刺史,欽佩鄭道邕的良好政績,派遣使者送去書信,極力加以讚賞。鄭道邕所管理的岐州百姓先前長期遭受戰亂流離失所,饑荒連續不斷,幾乎全逃散了,鄭道邕到任之時,當地只有三千戶人家。鄭道邕努力安定撫慰老百姓,遠近之人紛紛前來定居,數年之間,戶口增長到四萬家。每年考核官員政績,鄭道邕都是全國第一。宇文泰讚美鄭道邕,賜給他的書信中說:「知道您在京畿附近任職,留心治理政務之術。革除凋敝的風俗,使禮教興起而盛行,害怕戰亂的百姓,攜老扶幼紛紛歸附。昔日郭伋在并州行善政,賈琮在冀州受到極大的讚譽,以他們和你相比,他們都要覺得慚愧。」於是徵召鄭道邕擔任京兆尹[4][5][6]。
大統十五年(549年),南梁雍州刺史、岳陽王蕭察自稱藩屬歸附西魏,當時朝廷議論派遣使者前去,大範圍的挑選人。宇文泰對着內外大臣一一查看,沒有超過鄭道邕的。大統十六年(550年),西魏以鄭道邕代理散騎常侍,持節與榮權前往策拜蕭察為梁王[7][8]。鄭道邕出使返回後,因為符合旨意,晉升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當年,宇文泰親自領兵東征,任命鄭道邕擔任大丞相府右長史,封金鄉縣男,食邑二百戶。西魏軍隊到達潼關後,宇文泰命令鄭道邕和左長史長孫儉、司馬楊寬、尚書蘇亮、諮議劉孟良等人分別掌管各方面的事務,並命令鄭道邕負責接待關東前來歸附的人士,鑑定他們的才智和德行分別任用,鄭道邕安撫招納、品評任用的工作做的很得當。大將軍達奚武領兵進攻漢中郡,鄭道邕被任命為梁州刺史,因為患病沒有到任,出任中書令,賜姓宇文氏,不久因為患病免去官職[9][5][10]。
周孝閔帝宇文覺登基後,鄭道邕出任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爵位晉升為子爵,增加食邑總計一千戶。晉公宇文護擔任雍州牧時,徵召鄭道邕擔任別駕,鄭道邕以生病為由堅決推辭。北周武成二年(560年),鄭道邕獲徵召出任御伯中大夫,又轉任御正。保定三年(563年),鄭道邕外任宜州刺史,轉任華州刺史,保定五年(565年),擔任虞州刺史,又轉任陝州刺史。鄭道邕頻繁的在幾個州擔任刺史,都有政績,後因為疾病加重,多次申請辭官,朝廷將他調回京城擔任少司空,在任內去世,虛歲六十,朝廷贈予鄭道邕原本的官職少司空,加贈鄭梁北豫三州刺史,諡號貞[11][12]。
鄭道邕的兒子鄭譯有擁立隋文帝楊堅登上皇位的功勞,開皇初年,又追贈鄭道邕大將軍、徐兗等六州刺史,改諡號文[13][14]。
裴寬父母去世後,撫養弟弟以深厚友愛而知名,鄭道邕經常對堂弟鄭文直說:「裴寬兄弟之間,天倫深厚和睦,是人之表率,我喜愛他們敬重他們,你可以與他們交遊相處。」[15][16]
鄭道邕是一位佛教徒[17]。
[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