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脫石(英語:Montmorillonite)是一種很軟的頁矽酸鹽礦物,屬於蒙皂石族粘土礦物,形成於水中沉降的微晶聚集體。命名取自法國城市蒙莫里永。蒙脫石是一種2:1的黏土,即微觀結構上為兩層矽氧四面體夾一層鋁氧八面體,鋁的位置部分被鎂同晶取代。蒙脫石片狀顆粒平均直徑為1微米,厚度0.96納米。在25,000倍放大的電子顯微鏡下可見單個黏土顆粒。蒙皂石族的礦物還有皂石

Quick Facts 蒙脫石, 基本資料 ...
蒙脫石
Thumb
蒙脫石樣品
基本資料
類別頁矽酸鹽礦物
粘土礦物
化學式(Na,Ca)0.33(Al,Mg)2(Si4O10)(OH)2·nH2O
IMA記號Mnt[1]
晶體分類柱面晶族 (2/m)
(H-M記號相同)
晶體空間群C2/m
晶胞a = 5.19 Å, b = 9.02 Å,
c = 12.4 Å; β = 94°; Z = 2
性質
顏色白色,或淺粉色,藍,黃,紅,綠色
晶體慣態層狀或球狀微晶緊密聚集體
晶系單斜晶系
解理{001}完全
斷口不均勻
莫氏硬度1–2
光澤暗淡光澤/土狀光澤
透明性半透明
比重1.7-2
光學性質雙軸(-)
折射率nα = 1.485–1.535 nβ = 1.504–1.550 nγ = 1.505–1.550
雙折射δ = 0.020
2V夾角測量值: 5° to 30°
參考文獻[2][3][4][5]
Close

蒙脫石的化學組成為水合鈉鈣鋁鎂矽酸鹽氫氧化物,即(Na,Ca)0.33(Al,Mg)2(Si4O10)(OH)2·nH2O。含水量不一定是固定數值,因為蒙脫石單晶間結合併不緊密,水容易滲入,導致黏土顯著膨脹。陽離子可被鉀,鐵等其他離子取代,有色離子的取代則使礦物呈現不同顏色,各地出產的蒙脫石,各種離子的比例不盡相同。它常與綠泥石白雲母伊利石焦炭石高嶺石等礦物共存。

Thumb
蒙脫石的結構

發現

蒙脫石於1847年首次發現於法國維埃納省蒙莫里永[4]在世界各地都有發現,並且曾被賦予不同的命名。

形成

蒙脫石可以在洞穴環境中形成和轉化。洞穴的自然侵蝕過程中,鋁矽酸鹽溶解在水中,蒙脫石微晶在漫長的自然作用下形成。高濃度的HCO3-有利於此過程。蒙脫石在乾燥環境可轉化為坡縷石,或者在pH值小於5的環境下轉化為禾樂石英語halloysite-10Å(多水高嶺土),再於乾燥環境下繼續轉化為禾樂石-7Å。[6]

應用

石油鑽探工業中,蒙脫石用作鑽井泥漿的組分,其目的是保持鑽頭冷卻並除去鑽出的固體。數十年來,蒙脫石等黏土廣泛用於使用工業的裂化催化劑基底,而一些酸基催化劑則使用酸處理的蒙脫石等粘土。 [7]用於改良土壤,在易受乾旱影響的地區改善土壤的保水能力。用於土質堤壩的建造,防止水的滲漏。在砂鑄件中用作乾燥劑,除去空氣和其他氣體中的水分。

藥用

蒙脫石具有很強的吸附性,包括吸附重金屬的能力。[8]口服用藥稱蒙脫石散,是一種常見的治療急慢性腹瀉的藥物。或者外用用於預防和治療接觸性皮炎。[9]

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