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電子學(英語:Nanoelectronics)是指納米科技電子元件(特別是電晶體等)中應用。雖然普遍認為「納米科技」是使用低於100納米的製程水平,納米電子學還是常用於代指特徵尺寸很小的電子元件,在這些元件中,原子間相互作用和粒子的量子力學效應不可忽略。其結果是,當前研究的一些電子元件並沒有完全滿足納米科技的定義,不過仍然有許多尖端的元件技術能夠達到45納米、32納米甚至22納米製程水平。

Thumb
計算機仿真展現的納米線MOSFET中反型通道的形成(電子密度的變化)。閾值電壓在0.45V左右。

納米電子學有時被視為破壞性創新,這是因為它研究的元件產品於傳統的電晶體差異很大。目前一些研究的對象有:混合分子半導體電子學、一維奈米碳管納米線以及高級的分子電子學、 單原子納米電子學 [1]

Thumb
麻省理工學院官網首頁報道唐-崔瑟豪斯理論 (Tang-Dresselhaus Theory) 對不同尺度體系中電子輸運性質的描述

納米元件中的電子輸運機制是相應電子元件研發和製造的關鍵。納米尺度下,電子輸運可以是 擴散輸運彈道輸運量子躍遷的複雜組合。根據達尼爾∙羅德於貝爾實驗室提出的羅德理論[2][3]唐爽崔瑟豪斯夫人麻省理工學院提出的唐-崔瑟豪斯理論 [4][5][6][7][8],微電子元件尺度下的電子輸運機制依然能由單個電子攜帶的變最大值推知,而此最大值可以通過熱功率測得。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相關條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