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對認親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口幫扶政策,認親者是政府幹部機關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和軍官警官),被認親者是留守兒童空巢老人殘障人貧困戶等。後來擴展為中國少數民族政策的一種,主要在新疆西藏執行,形式主要是搬進少數民族家裏住。結對認親也是推普的手段,這是由於官方的脫貧攻堅政策將少數民族的貧困與普通話能力掛鈎。

少數民族地區

新疆

將國家公務員與指定家庭組成配對,以親人關係作為名目,令該家庭接待親人公務員每天入住,指定日期過後再由另一名親人公務員輪替。2016年10月16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召開「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動員大會,在全區開始推行結對認親政策[1]。截止2018年,110萬名中國公務員與169萬多名新疆公民配對[2]。中國境內天山網開設「民族團結一家親」專題網站,每月更新相關新聞報道。[3]。由於官方的脫貧攻堅政策把推廣普通話與脫貧綁定,結對認親亦是向新疆少數民族推普的一種手段。[4][5]2018年美聯社對此有深入報導,對政策持質疑態度。[6][7]

這做法源於西遼末期國主屈出律強逼喀什噶爾一帶的每戶綠洲居民讓一位乃蠻/契丹士兵入住的做法。[來源請求]

西藏

2021年1月,西藏脫貧攻堅指揮部發通稿,指脫貧攻堅戰以來,西藏近16萬名幹部與貧困群眾結對認親,「直單位、駐村工作隊、援藏幹部「進村入戶結對認親交朋友」活動和包戶幫扶貧困戶工作,實實在在為貧困群眾想出路、辦實事。」[8]

留守兒童

2006年,江西省婦女聯合會江西日報發起「春蕾媽媽結對認親」活動,組織愛心人士與貧困女童結對認親,為貧困女童提供生活、學習上的幫助和精神、心理上的關懷,其中愛心人士稱「春蕾媽媽」,而被幫助的女孩稱「春蕾女童」[9][10][11]。其後「春蕾計劃」內涵不斷豐富,涉及領域也進一步拓展,幫助對象不再局限為女孩,面向留守兒童[12]等兒童群體。到2010年5月,僅德安縣就有結對認親50餘對,累計300餘名愛心人士參與,共為全縣貧困女童提供幫扶資金近30萬元,受助對象達500餘人[13]。根據媒體報道,有些認親幫扶組合一直延續了十幾年[14][15]

2007年,江西以外也開始出現以「結對認親」的方式關愛貧困兒童或留守兒童的報道,如湖北省鶴峯縣[16]襄樊市[17]山東省巨野縣[18]貴州省紫雲縣[19]等地的活動都曾有媒體報道。2008年5月,廣西省柳州邊防檢查站的7名幹部代表與柳州市第十六中學的7名困難兒童結對認親,成為結對孩子的「警察爸爸」、「警察媽媽」[20]。2008年四川地震後,浙江寧波號召市民發揚人間大愛精神,開通12條「認親結對」報名登記熱線,為在地震災害中失去父母的孩子尋找「代理媽媽」,經過一個多月的篩選確認後,寧波愛心家庭與40名四川青川災區兒童結親[21]。2009年,西藏邊防總隊對轄區孤兒[22],湖北省棗陽市對當地留守兒童[23]、武警安慶支隊對當地盲啞兒童[24]開展了「結對認親」活動。2011年,海南省海口市舉行「冉冉朝陽·慈善藍天行」活動,組織60名孤兒與60個愛心家庭結對認親[25]

殘疾人

老人

在一些敬老活動中,也會使用「結對認親」的形式,通常為多個青年志願者與一名孤寡老人結對認親[來源請求]

鄉村扶貧

2002年左右,中國共產黨部分地區開始舉行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建」活動,「結對認親」常被媒體作為結對共建活動的一種比喻。通常為城區政企基層黨組織與鄉村基層黨組織組成結對,讓政企機構的黨員幹部到鄉村去與當地基層組織及群眾建立直接聯繫,幫助農村中共基層組織完善組織建設,並未當地村民提供各項服務。例如鼓勵農科單位利用周末到結對鄉村傳播農業技術,醫療單位到結對鄉村提供免費醫療服務等[26]

軍人

結對認親也是擁軍活動的一種。2010年,江蘇省常熟市發起「常熟媽媽雙擁行動」,在中秋節前安排100名現役軍人母親與100名駐常部隊戰士結對認親,互贈禮品,成為「母子」[27]。之後成為每年均舉辦的活動[28],至2017年,參加結對母子累計達656對[29]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