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留守兒童是指由於父母一方或雙方外出去城鎮打工而被留在家鄉或寄宿在農村親戚家中,長期與父母過着分開居住、生活的兒童

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的現象,也是近年[何時?]出現的嚴重社會現象[1]。這些孩子所居住的農村往往缺乏社會和經濟基礎設施,而這些設施更容易在城市地區獲取。其出現是由於現代化的發展而導致大批農村剩餘勞動力城市轉移,是中國目前城鄉二元體系鬆動的產物。在留守家庭中,父母需外出到城市打工以維持生計,但由於無法擔負過高的城市生活成本而不能接孩子進城或留在身邊。但其出現的社會現象是該時期留守在家的兒童正處於成長發育時期,由於與父母的分開而缺少必要的思想指導和觀念的塑造,更是缺少父母的關注與呵護而導致留守兒童出現孤僻內向、情緒消極、自覺性差、膽小怕事等心理缺陷[2]更嚴重的是,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留守童工」的現象。[3]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中國農村留守兒童已近2000萬人。據2013年5月發佈的一份中國官方機構的調查顯示,留守兒童據估算已超過6000萬。[4] 留守兒童的比例大約為20%,即平均5個中國兒童中有一個是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為中國社會的一大隱憂,這6千萬人在缺乏照顧及家庭教育下,形成各種人格或心理缺憾,成年後更可能隨父母腳步,繼續被社會邊緣化,難免引發各種社會問題。

Remove ads

歷史

自1980年來,中國經濟改革令農村勞動人口往城市遷移,以換取更好的經濟條件。但於戶籍制度下,農村出生的人口無法於城市獲得相關的社會福利保障或免費教育。因此,外出工作的父/母/父母逼於無奈下必須把兒女獨留於家鄉,造成留守兒童的社會問題。

2004首次於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全國性報章報導後,引起廣泛關注,各項調查工作亦相繼開始。

現況

根據中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推算出全國有6102.55萬留守兒童,佔農村兒童的37.7%及全國兒童的21.88%。他們分佈不僅分佈於中國中西部經濟不發達的城市,亦分佈於江蘇、廣東、山東等經濟發達的省份。中國的西南西北地區的留守兒童問題較中部或東部嚴重。但值得注意的是,四個地區中,有女童的家庭(於一孩政策下,大部分家庭只有一女或男童)中,母親外出的比例較高。此可歸因於重男輕女的傳統中,生女童的家庭面臨較大壓力,導致外出打工。甚或母親因生女童而導致離婚,迫不得已外出工作。近60%留守兒童不清楚父母的工作,30%的兒童一年只能見父母1-2次,15%兒童甚至一年見不到父母一次。10%的留守兒童每三個月與父母聯繫一次、10%的兒童每年只能與父母聯繫1-2次、4.3%(即約262萬)學生一整年都沒有與父母聯繫。總而言每年與父母聯繫少於3-4次的學生有1518萬。

影響

留守兒童主要面對安全及心理健康的問題。普遍來說,人們都假設留守兒童是有問題的群體。

安全問題

在2014年的研究中,發現49.2%留守兒童曾遭遇意外傷害,比非留守兒童高7.9百分比。遭遇割傷、燒傷燙傷、被貓狗抓傷咬傷及墜落摔傷也分別比非留守兒童高出5.3, 1.6, 3.9及3.1百分比[5] 。留守兒童的住院率也較高,兒科的新入院患者中,留守兒童佔了61%(4280例)[6] 。2013-2014年間,媒體曝光的女童性侵案件高達192起,其中留守女童受侵害案件佔55.2%[7]

貴州畢節是其中一個留守兒童受意外的重災區,包括2012年5名兒童因避寒,於垃圾箱內生火取暖導致一氧化碳中毒死亡(2012年貴州畢節兒童死亡事件)、2014年12名女童被男教師強姦,當中11位為留守兒童[8]。2015年4名留守兒童喝農藥集體自殺(2015年貴州畢節兒童死亡事件)。其他案例分別為:

2010年,陝西扶風縣杏林鎮5名六年級學生相約到古廟喝農藥自殺。2名經搶救後脫險,3人無事。當中4名為留守兒童[9]

2011年6月,西安藍田縣孟村鄉的10歲留守兒童告訴哥哥要喝農藥自殺,半小時後喝了半斤敵敵畏自殺身亡。此事不單是關於留守兒童的問題,也涉及課業太多、老師體罰的問題。事後父母不敢再把哥哥留下,帶着他到新疆工作的地方一起住[10]

2013年6月,江西省南昌市生米鎮三名留守兄妹於池塘戲水時不幸遇溺身亡,父母當時均在外地打工[11]

2014年1月,安徽望江縣的留守少年因接到媽媽電話說今年不能回家過年,在屋外廁所自縊[12]

2014年4月,12名女童控訴學校老師威脅她們後加以性侵,其中11名為留守兒童[13]

2015年6月,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兩姐妹在放學路上被人投毒致死,兇手是鎮上12歲的留守女孩陳曉雯。她在交代了自己投毒殺死兩個女孩的過程後,多次詢問陪同的老師:「我什麼時候可以回去上學?」可見她對於生命、犯罪、法律全然沒有概念。換言之,在最該被好好教育的年紀,沒有人告訴他們甚麼是對甚麼是錯。

2015年10月,湖南邵陽邵東縣三名在校學生,入室搶劫當地小學宿舍,持木棒毆打一名看守宿舍的女教師並致其死亡,搶走其手機及2,000元人民幣。案發後,三人並未逃跑,他們拿着搶劫來的錢,到縣城網吧打了一個通宵的遊戲。被捕時一個在上學,而另兩個則仍在網吧玩[7]

2016年6月,陝西省寶雞市眉縣兩名留守兒童誤把農藥當作飲料,服下後半小時送院搶救無效[14]

Remove ads

心理健康

以下為留守兒童主要的心理及行為特點:[15]

  1. 於自我意識方面,他們可能有嚴重的自卑感,對自身的智力、外貌評價偏低(部分會偏高),但又明顯地表現得自我中心,聽不進人家說話。
  2. 情緒不穩定,容易有身心症(即身體出現如胸悶、心悸、頭痛、偏頭痛、氣喘、皮膚搔癢、胃潰瘍,或與精神有關的疲勞、頭痛、注意力不集中、肌肉或關節痛、記憶力減退、沮喪或焦慮等症狀,藥物無法根治,相信與個人情緒問題有關)及敵對行為。患焦慮或抑鬱的比例高於其他兒童。另外,年紀愈小或女性較常出現以上問題。女生較常感到煩躁、無故發脾氣。總體的迷惘及煩亂指數較非留守兒童高。
  3. 把挫折歸因於自己以外的人或事,並以幻想、合理化、退避等不合理方式應對
  4. 對父母充滿怨恨,盲目反抗,部分會報復
  5. 於人際關係方面,他們表現得較內向,較常受欺負/攻擊。同時亦出現為人較偏執或強迫他人的清況。
  6. 於學業方面,他們的學業成績容易下滑,男生厭學、逃學或綴學的比例亦較高。
  7. 有較多不良行為,如抽煙、酗酒,甚至違法行為如賭博、偷竊或搶劫。
  8. 寄宿的留守兒童生活習慣較差,對生活的滿意度相對低。
  9. 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於以上問題表現得較多/嚴重。

但不同的留守兒童表現有較大差別,視乎其抗逆能力,亦令留守兒童的成績兩極化。母子分離的時間、分離時的年齡、其性別、年級、與父母的溝通方式及頻率等因素亦令留守兒童有着個體的差別。

教師對班級上留守兒童的數量、清況等均不清楚,其估算班上留守兒童的數量大大低於實際上的數量。他們只注意到有情緒或行為問題的留守兒童。

西北及西南地區的農村兒童的情緒狀態明顯較東部及中部地區的兒童消極。

Remove ads

自殺傾向

根據一項小型研究,14-16歲的兒童中,37% 曾有自殺念頭、12%曾計劃自殺、6.3%曾有自殺行為。若父母均在家,其子女有自殺念頭的約是30%,若父或母外出打工的話,留守兒童產生自殺念頭的機會超過6成[16]

犯罪率

根據《中國青年報》2016年發佈的一項調查,2006年至2015年10年間,涉及留守兒童的輿情事件共計239起,其中22.59%為留守兒童犯罪輿情,當中包含44起殺人事件、5起強姦事件、4起盜竊事件、1起吸毒事件[17]。2024年1月,河北省邯鄲市發生一起13歲學生被三名同學勒索後殺害並埋屍的事件,當中犯案的三名未成人均屬於農民工的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平日都是和祖父母一起生活,事件再度引起社會對留守兒童犯罪問題的關注[18]

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張丹丹團隊於2022年在行為經濟學頂刊《經濟行為與組織雜誌英語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上發表的研究文章,留守兒童成年之後,其入獄概率也會比非留守兒童高約1.8至2.5個百分點[19][20]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