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爾瓦文化(立陶宛語:Narvos kultūra)或東波羅的海文化是在今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加里寧格勒(前為東普魯士)以及波蘭、白俄羅斯和俄羅斯的鄰近地區發現的歐洲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以愛沙尼亞的納爾瓦河命名。作為中石器時代昆達文化的繼承者,納爾瓦文化一直延續到青銅時代的開始。納爾瓦文化的時間跨度有爭議,其中津克維丘斯將之定義為約前5300年至約前1750年[1](間接引用)。該文化發展出狩獵採集技術。
技術與文物
納爾瓦人幾乎沒有機會接觸到燧石,因此他們被迫進行貿易,並保護他們的燧石資源[2]。納爾瓦文化中的燧石箭頭很少,而且燧石經常被重用。納爾瓦文化依賴於在地的物資(骨頭、角、片岩)。研究人員在瓦爾代高地發現了粉紅色的燧石碎片,並在尼曼文化的分佈地域內發現了大量典型的納爾瓦陶器,然而在納爾瓦文化的分佈地域內沒有發現來自尼曼文化的物品,這也成為納爾瓦人進行貿易的證據[2]。大量使用骨頭和角是納爾瓦文化的主要特徵之一。從前身昆達文化延續下來的骨器是納爾瓦文化在新石器時代得以延續的證據。納爾瓦人在被埋葬時幾乎沒有陪葬品[2]。納爾瓦文化存在琥珀的使用和交易,而在尤奧德克蘭特即發現了數百件琥珀物品。納爾瓦文化著名的文物之一是在什文托伊發現的用角雕刻成雌性駝鹿頭形象的儀式用手杖[3]。
納爾瓦人主要是漁民、獵人和採集者。他們在新石器時代中期慢慢開始發展畜牧業。納爾瓦人不是游牧民族,並長期居住在同一個定居點,而這從大量的陶器、貝塚和建在湖泊和河流中以幫助捕魚的構造物見得。納爾瓦陶器與櫛目文土器文化的陶器有相似之處,但具有特定的特徵,其一是將粘土與其他有機物質(通常是壓碎的螺殼)混合。納爾瓦陶器的邊緣由6至9厘米(2.4至3.5吋)寬的粘土條組成,周圍有少量裝飾。納爾瓦陶器的內部又寬又大,其高度和寬度通常相同。納爾瓦陶器的底部是尖的或圓的,只有晚期的陶器才有窄平的底部。從新石器時代中期開始,納爾瓦陶器受到繩紋器文化的影響,並最終消亡。[2]
史學與研究
長期以來,考古學家認為該地區的首批居民是被繩紋器文化的人推向了北方的芬蘭-烏戈爾人。1931年,拉脫維亞考古學家埃杜阿爾德斯·什圖爾姆斯首次注意到在拉脫維亞澤布魯斯湖附近發現的文物與芬蘭-烏戈爾人的文物有所不同,並有可能屬於不同的考古文化。在1950年代初期,納爾瓦河上的定居點被挖掘出來。萊姆比特·亞尼特斯和妮娜·尼古拉耶芙娜·古麗娜將相關發現與波羅的海東部地區的類似文物進行歸類,並對納爾瓦文化進行了描述。[4]
起初,人們認為納爾瓦文化隨着繩紋器文化的出現而結束。然而,較新的研究將納爾瓦文化的時間跨度擴展到青銅時代[4]。由於納爾瓦文化持續了幾千年,並有廣闊的分佈地域,考古學家試圖將文化再按地域或時期細分。例如,立陶宛有兩個地區:南部(受尼曼文化影響)和西部(主要定居點在什文托伊)[5]。學術界對於納爾瓦文化所代表的族群有所爭論:一方主張為芬蘭-烏戈爾人,而另一方則主張為在原始印歐人抵達歐洲前的高加索人[6]。納爾瓦文化如何與遷徙到歐洲的印歐人(繩紋器文化和球狀雙耳瓶文化),以及和波羅的人的互動關係至今未明[7]。
遺傳學
根據瓊斯等人在2017年發表的論文,他們檢查了埋葬於約前5780年至約前5690年的納爾瓦人男性遺骸。研究顯示,該男性是父系單倍型類羣R1b1b和母系單倍型類羣U2e1的攜帶者。研究確定相較於東方狩獵採集者(EHG),納爾瓦人和此前的昆達人與西方狩獵採集者(WHG)的遺傳親緣關係更近。[8]
根據薩格等人等人在2017年發表的論文,他們確定納爾瓦男性均存在單倍型類羣U5a2d。[9]
根據米特尼克等人在2018年發表的論文,他們對24名納爾瓦人進行了分析。在他們提取的4份Y染色體樣本中,一份屬於單倍型類羣I2a1a2a1a,一份屬於單倍型類羣I2a1b,一份屬於單倍型類羣I,一份屬於單倍型類羣R1。在他們提取的10份線粒體DNA樣本中,8個屬於單倍型類羣U5,1個屬於單倍型類羣U4a1,1個屬於單倍型類羣H11。單倍型類羣U5在西方狩獵採集者和斯堪的納維亞狩獵採集者(SHG)中很常見。研究亦檢測到來自東方狩獵採集者的遺傳基因影響。[10]
根據馬錫森在2015年發表的論文,他分析了大量埋葬在茲韋伊尼埃基墓葬羣的人,其中大多數與昆達文化和隨後的納爾瓦文化有關。自在該墓葬羣埋葬的人提取的線粒體DNA樣本僅屬於單倍型類羣U5、U4和U2,而自在該墓葬羣埋葬的人提取的Y染色體樣本則有絕大多數屬於單倍型類羣R1b1a1a和單倍型類羣I2a1。研究結果證實,昆達人和納爾瓦人具有70%的西方狩獵採集者血統和30%的東方狩獵採集者血統。與之相反,附近的當代櫛目文土人則具有約65%的東方狩獵採集者血統。研究也發現,來自繼承納爾瓦文化的繩紋人與顏那亞文化有遺傳關係。[11]
參考資料
參考期刊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