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雅藍(西班牙語:Maya Blue,西班牙語:Azul Maya)是比天藍色稍淺的顏色。瑪雅藍色的顏料最初由前哥倫布時期中部美洲文明發現,如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等。

Quick Facts 瑪雅藍, 網頁顏色 ...
瑪雅藍
網頁顏色#73C2FB
RGBB (r, g, b)(115, 194, 251)
CMYH (c, m, y)(55, 24, 2)
CMYKH (c, m, y, k)(54, 23, 0, 2)
HSL (h, s, l)(205°, 94%, 72%)
HSV (h, s, v)(205°, 54%, 98%)
HWB (h, w, b)(205°, 45%, 2%)
資料來源[5]
B:代表值域介於0~255之間
H:代表值域介於0~100之間
注意事項
  1. 本條目的顏色值可能只是參考,並非共通標準。
  2. 本條目包含了使用顏色標示的內容,可能會因為不同的閱讀環境而產生差異。參見網頁親和力色盲人士或黑白螢幕使用者需要非色盲人士或使用彩色螢幕來幫助,或是使用無障礙軟件幫助。
Close

生產

瑪雅藍是一種由有機物和無機物混合組成的顏料,主要成分是野青樹樹葉中提取的靛藍和一種名為坡縷石黏土[1] 研究發現這種顏料中還含有少量的其他礦物添加劑。[2]

歷史上的用途

瑪雅藍最早出現於大約公元800年;直至16世紀仍被用於新西班牙副王區的一些修道院,其中比較著名的有讓·格爾森特卡馬查爾科的一些畫——這些畫是印地基督藝術(一種結合印第安歐洲繪畫技巧的風格)的典型例子。在這之後,生產瑪雅藍的技術在墨西哥丟失了,但在古巴仍能找到採用這種顏料的1830年的畫作。[3]

在前哥倫布時期的美洲,瑪雅藍被廣泛於藝術創作,如壁畫雕塑甚至法律文書上。近期研究指出瑪雅藍可能在當地土著於奇琴伊察恰克進行的人祭中有着重要作用——受害者在被當作祭品前全身會被塗上這種顏料。[4]

性質

儘管經歷了如此長的時間,採用瑪雅藍的畫作並沒有掉色。科學家發現這種顏料能夠很好地抵抗各種化學侵蝕,包括溶劑和強(如硝酸);目前只有用濃酸反覆回流才能破壞它。[5]

對其成分的研究

Thumb
讓·格爾森採用瑪雅藍顏料的一幅畫作

20世紀50年代,科學家通過粉末繞射的方法成功確定了瑪雅藍的化學成分。[6] 墨西哥化學家、歷史家Constantino Reyes-Valerio經過多年對壁畫的顯微鏡法分析及傅里葉變換光譜法分析之後,在1993年發佈了重新製取瑪雅藍的詳細配方,其中主要步驟之一是將各種黏土(包括蒙脫石坡縷石)與野青樹樹葉進行混合。[7] 在這個配方於書上發表之後,又有許多歐洲科學家與Constantino Reyes-Valerio一同對瑪雅藍的成分進行了進一步分析。[8]

一項2011年的報告詳細介紹了瑪雅藍的歷史,性質,物理化學性質的研究方向(繞射、紅外光譜拉曼光譜核磁共振伏安分析法計算機模擬),以及它與瑪雅文明其他方面的聯繫。[9]

另見

腳註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